此文獨家供稿騰訊平臺,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劉垠
「這不與水變油一樣嗎,不要相信這種事。」燃料電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在看到「水氫發動機」的新聞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這不太可能吧,你確定不是媒體搞的烏龍,或者是媒體誤讀了?」這是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在回復記者信息時的第一反應。
「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2日晚6時54分的南陽日報網和次日的南陽日報頭版先後刊發了同一條內容——《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南陽電視臺播出的畫面顯示,市委書記張文深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用英語說「very good」。有媒體報導,青年汽車的南陽項目總投資83.16億元,其中南陽市政府平臺出資40億元。
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What?車輛只需加水就能行駛?
這與記者經常接到的「我朋友有一種顛覆性技術,只需在汽油裡加一點東西就能實現汽車尾氣零排放」很可能是同一款「重大發現」。
果然,這一屆群眾不好忽悠了。「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沒有收穫更多點讚,而是遭到大面積質疑。
該事件在網絡上發酵後,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帳號@俠客島也作出聲明
不加油不充電就能跑不可能
搞出這個大新聞的是青年汽車集團。
據媒體報導,2017年8月,青年汽車集團就高調宣布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該公司把多家媒體請到了浙江金華總部,稱只要手裡有瓶水,汽車就能跑。
龐青年的下屬開始演示這套「全球領先」的技術——用水管接在自來水龍頭上,對車頂的兩個水箱進行加注,注滿後駕駛員發動車輛,水箱與氫燃料電池間相連的透明軟管內的水珠被氣體衝下引擎發動,車輛被開出車間。
該集團董事局主席龐青年介紹了原理,車內特殊的轉換設置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即氫燃料電池,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從而使車輛行駛。
據龐青年介紹,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才能將水轉換成氫氣,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他還表示,這種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並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
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在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的場景
這是種什麼催化劑,或者說,僅用催化劑就能使水變成氫氣?
「龐青年所說的特殊的轉換裝置是什麼不太清楚。水可以作為提供氫的原料,所以水氫燃料車作為一個概念也不能說不對,但在我的知識範圍內尚無廉價、高效、體積小這種轉換裝置,零成本更是不太可能,水電解制氫每立方氫氣需消耗5.5度電,電費佔整個電解制氫生產成本的80%左右。」制氫行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光解水或生物分解水等技術都不太成熟,不知這個催化劑指的是什麼。
「這就是個騙局,和當年的『水變油』一樣。」親歷「水變油」事件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化學常識告訴我們,將水電解成氫和氧需要能量,催化劑能起到加速化學變化提高反應效率的作用,但絕不能提供驅動化學反應的能量。
「水分解為氫和氧氣要輸入能量,光有催化劑沒有輸入能量是不會產生氫氣的。」衣寶廉院士也強調。
但也有氫能源研究有業內人士持審慎態度。「目前燃料電池汽車氫源都是從外部加入,氫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水電解制氫,一種是通過化石能源的回收尾氣制氫。」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專家認為,這次引起爭議的「水氫車」有別於現在說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類似於氫油車,亮點是給車加上水或者某種有機化合物,在車上自己分解的過程中產生氫氣,提供給氫燃料電池。
這位專家曾去參觀過青年汽車的生產線,對於「是否是騙局」,他拒絕回答,「從原理上來說不是說不能實現,但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技術。」
「從目前披露信息看,很容易認為是騙局。」 廈門理工學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路密教授持則表示,龐青年所說的催化劑很可能是能與水發生反應的金屬氫化物如氫化鎂之類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與水反應產生的氫氣,要麼直接燃燒提供能量(但會受限於材料不能長期承受氫焰的高溫),要麼需要通過燃料電池裝置提供能量,報導裡說的只加水就能跑肯定是不可能的。」
龐青年回應:
「水氫燃料汽車技術已成熟
不會延緩南陽項目進程」
如果在大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是「騙局」,為何該技術能成為南陽的重大項目?青年汽車又是什麼來頭?
「想想當年的『水變油』就很好理解了。如今隨著氫能熱度上升,類似手段就又出來了,至於是為名還是為利,或是騙補貼,就不得而知了。」杜芳慈直言。
「龐青年在汽車業內還是挺有名的,前些年他們公司擴張的很厲害,還曾一度出海收購瑞典知名汽車公司薩博汽車。」上述汽車業內人士說。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青年汽車集團成立於2001年01月09日,法定代表人為龐青年,註冊資本1億人民幣,登記機關為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
青年汽車下設商用車集團、乘用車集團和汽車部件集團三大子集團,是一家生產、銷售NEOPLAN客車、MAN重型卡車、蓮花轎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綜合性汽車工業集團,均由龐青年實際控制並出任法人代表。
但近幾年,青年汽車負面纏身。2017 年2月新能源汽車騙補風波中,工信部網站公布了對7家汽車公司的行政處罰書,青年汽車就是其中之一,其原因是青年汽車2014年銷售給上海巴士公交(集團)的245輛新能源汽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於公告容量,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一致。
2017年8月,龐青年實際控制的浙江青年蓮花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
青年汽車與南陽的故事則始於2012年。有媒體稱,當年6月18日,時任南陽市委書記李文慧會見了龐青年一行,雙方就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謀求合作共贏進行了交流。龐青年表示要加強與南陽市的對接洽談,進一步謀求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良好結合,促成雙方戰略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隨後,青年汽車與南陽市人民政府於2018年9月達成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當年年11月14日,南陽的鄧州市與青年汽車集團籤訂了雙方氫能源汽車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一個半月後的2018年12月29日,南陽日報頭版頭條報導了前一天發生的南陽高新區·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籤約活動,該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產值300億元。市委書記張文深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霍好勝出席。
和一般的政府招商引資不同玩法是,青年汽車的南陽項目總投資83.16億元,其中南陽市政府平臺出資40億元。
科技日報記者致電青年汽車集團的宣傳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董事長在南陽那邊,暫時不方便聯繫和回應,公司稍後會有統一回復。最新消息是,龐青年回應媒體:「水氫燃料汽車技術已成熟,不會延緩南陽項目進程」。
龐青年說,他注意到了外界的報導,但是他並不覺得冤枉,「(質疑)是人家的事,一個全新科技,大家不理解是正常的,我年輕時,看到鐵樹開花、鐵牛(拖拉機)耕田的新聞,哪能想到現在都無人(駕駛)了。」
談及研發團隊,龐青年說,是一些博士生導師帶著很多博士一起研發的,從2006年即開始了。但他不便透露具體團隊。
南陽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宣傳部其他工作人員說,新聞科工作人員去了解該事件具體情況,讓稍後聯繫。有媒體稱,南陽方面表示,正在開會統一口徑後回復。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