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天問一號」的守護神

2020-07-24 中國青年網

7月23日12時41分,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送入太空。火箭點火起飛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及時捕獲目標,獲取到了火箭飛行第一手數據資料。

他們,是「天問一號」的守護神

7月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揮大廳。黃國暢攝

他們,是「天問一號」的守護神

7月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緊張有序的工作現場。滕紫辰攝

在大家為火箭成功發射歡欣鼓舞的時刻,讓我們走近和了解這樣一群航天人,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付出,灑下辛勤的汗水,託舉著一個個火箭直上雲霄。

默默守護的「牧星人」

「林鵬,你再檢查下數據,看正不正常?」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進入狀態,連日來,文昌航天發射場光學崗位的劉延和林鵬每天反覆進行任務參數檢查,每一次的精細檢查都要忙碌至少3個小時。

今天,「天問一號」起飛前,林鵬再一次對各項數據進行核對,確保設備狀態良好……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機房裡20餘名崗位人員精神抖擻,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鍵盤敲擊聲、口令傳達聲、伺服器電源的電扇轉動聲……忙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光學崗位操作手李浩穩穩握著測控單杆,從火箭點火的那一刻起就緊緊追隨。李浩可以做到「盲跟」十秒目標不丟失,也算得上一門絕活了。絕活的背後離不開平時刻苦的訓練,自從彈道下發開始,他每天都進行跟蹤訓練,往往一練就是一整天。一天下來,胳膊都練得陣陣酸疼。

他們,是「天問一號」的守護神

管士磊正在進行設備維護

測控區雷達崗位高級技師管士磊,是在銅鼓嶺上工作時間最久的「老人」,也是一名老黨員了,參加執行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上百次,成功解決了試驗任務中十餘種故障,被大伙兒們親切地稱為「老管」。他一心撲在設備上,在山上一待就七年,下山的次數屈指可數。今年由於疫情原因,為了執行任務,他早早告別家人返回單位。他和兒子、女兒約定,下次發射一定帶他們到現場來見證爸爸從事的光榮事業。

柴油機房裡,轟隆隆的噪聲中,配單技師冷平一直值守監測油機發電狀態。發射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任務前夕,柴油機曾突發故障,冷平就和同事連續幾天泡在機房拆件維修,反覆調試,這一天天下來,個個灰頭土臉,身上沾滿了油汙。「有人曾對我說,航天測控是高科技事業,可是你這工作又累又髒,又吵又鬧,看不出半點的高大上啊。」冷平說:「越是高大上的事業,就越需要堅固的基石,而我們就是那塊堅不可摧的基石。」

「天問」之路上的保電先鋒

「天問」之路上,還有一群可愛的配電人一直用責任擔當、熱血青春保電護航!

UPS機房裡,一塊塊電池整齊摞在一起,電錶儀器整齊排列,亮著紅綠各色信號燈,兩臺UPS主機發出懾人的嗡嗡蜂鳴,仿佛兩隻巨獸積蓄著力量。「電池狀態良好」「主機運行正常」「室內溫度正常」……「天問一號」任務正在緊張進行,任務中,蔣相偉每隔一會兒就要進到機房內查看一番,確保一切正常才能放心。

此前,在某次航區測量任務之前,UPS模塊突然因為故障燒毀。距離任務只有幾天時間,問題不解決就會影響到執行任務!蔣相偉和崗位人員從他處拆借來相同的UPS模塊,爭分奪秒地安裝、調試,最終在任務前順利解決故障,保證了任務圓滿成功。故障雖然解決,但也給蔣相偉敲響了警鐘。那就是用電保障一刻都不能放鬆。「用最細緻的作風保電護航。」這是掛在配電機房的標語橫幅,更是蔣相偉對待配電工作最深刻的感悟。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樓裡,大家常常看到卜海濤正在進行電力巡查。對大樓電力線路,卜海濤可謂是爛熟於胸。過硬的專業素質使得卜海濤處理問題故障時遊刃有餘。之前,長五遙一火箭首飛任務時,樓內某房間突然跳閘停電,無法恢復供電。卜海濤緊急前往排查,經過細緻檢測,發現是因為房間負載過大。既要保證該房間恢復用電,又要避免再度跳閘停電,更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同一樓層的任務供電。卜海濤憑藉對樓內電力線路的熟悉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果斷迅速地打通新的供電線路,保障了電力通暢。

航天發射場裡的「滅火大師」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已成功發射。而此時,在指控大樓一樓消防值班室裡,消防值班員依然正襟危坐,警醒地關注著消防聯動櫃的狀態。

「火箭成功發射不代表任務結束,消防安全時刻都不能鬆懈!」熊鵬飛這樣說道。他是文昌航天發射場消防團隊裡的「老大哥」,人送外號「熊大」。

他們,是「天問一號」的守護神

熊鵬飛在檢查氣體滅火器壓力

「在『熊大』面前,安全底線一絲也不能退後。」提起熊鵬飛,許多同事都由衷地讚嘆。「天問一號」任務啟動以來,熊鵬飛的身影就更加頻繁地出現在指控大樓的角角落落,仔細查看著應急指示燈、滅火器狀態、水泵壓力、煙感探測器等。一次巡檢,熊鵬飛發現樓道一處偏僻角落應急指示燈不亮。有人提出:「這裡基本上就沒有人來,等以後再換吧。」而他卻斬釘截鐵地說:「隱患就是隱患,必須馬上解決。」將隱患徹底消除、安全底線永不退縮是「熊大」始終堅持的原則。

「用最精細的態度消除隱患」,在消防值班室牆壁上懸掛著這樣一條醒目的標語。十一個樓層的上下攀爬是陶毅的常態,穿戴消防服、手拎滅火器成了他的掠影。「消防崗位就是如此,寧願永遠都用不到,但是必須時刻準備著。」這是陶毅寫在應急預案上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來對這個崗位的深刻感悟。任務當天,陶毅要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聯動櫃,監察著上面每一個警報器的狀態。

今天,火箭壯麗騰飛,轟鳴響徹耳邊,他們卻再次因為堅守崗位而錯過。記者問:「不能親眼看見火箭升空,是不是很遺憾?」「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雖然沒有親眼看見火箭升空,但是我們為火箭升空助了一把力,我們一樣為自己感到驕傲!」「熊大」如是答道。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有話說丨今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謝謝我的「守護神」
    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今天上午7點我實施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順利完成,目前狀態很好!他們需要實時掌握太空飛行器的狀態,扮演著「爸爸媽媽」的角色,他們的「孩子」在天上,所以也被稱為「牧星人」。這次中途修正的各項指令,就是通過俺傳達給「天問一號」的,老鐵目前狀態不錯,放心了!
  • 「天問一號」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天問一號」有話說丨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謝謝我的「守護神」!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昨天上午7點我實施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順利完成,目前狀態很好!我的「守護神」:神秘「牧星人」 + 三大「站將」 讓我的「探火」之旅安全感十足牧星人:即航天測控人,如果把太空飛行器比作遨遊在深空中的「風箏」,測控系統就是那根「風箏線」,航天測控人就是握著「風箏線」的人,他們需要實時掌握太空飛行器的狀態,扮演著「爸爸媽媽」的角色,他們的「孩子」在天上,所以也被稱為
  • 他們在現場看「天問一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圖為民眾在海邊觀看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
  • 守護「天問一號」,他們接好了第一棒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通訊員 曾鵬 陳科維7月23日12時41分,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送入太空。火箭點火起飛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及時捕獲目標,獲取到了火箭飛行第一手數據資料。
  •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郭文彬 攝輝煌背後,是一群人不懈的努力「天問一號」長五團隊在 「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黃兵說
  • 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印度卻說是抄襲他們的技術
    相信大家這兩天也都看了新聞了,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昨天搭成著我們自己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昨天順利地從地球出發了,它打算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始,但是接下來,「天問一號」還得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才可以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飛行路程1.6億公裡「向火而行」的路上他們做了什麼?
    2020年9月20日23時許,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順利完成對天問一號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從7月23日發射至今,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在這期間,天問一號與它的飛行控制團隊之間都發生過什麼故事呢?戳視頻!看這些航天人是如何守護天問一號的!
  •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代號:Tianwen 1[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2]。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3],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成功升空,計劃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飛行路程1.6億公裡 「向火而行」路上他們做了什麼?
    看這些航天人是如何守護天問一號的!原標題:天問一號飛行路程1.6億公裡 「向火而行」的路上他們做了什麼?2020年9月20日23時許,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順利完成對天問一號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已飛行1.6億公裡,「向火而行」路上他們做了什麼
    2020年9月20日23時許,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順利完成對天問一號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從7月23日發射至今,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在這期間,天問一號與它的飛行控制團隊之間都發生過什麼故事呢?定下一個小目標,先飛它一個億!
  • 「天問一號」飛行路程1.6億公裡 「向火而行」的路上他們做了什麼?
    2020年9月20日23時許,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順利完成對天問一號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從7月23日發射至今,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在這期間,天問一號與它的飛行控制團隊之間都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 天問一號「滿月」了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記者8月23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自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以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嚴密測控之下,探測器已安全運行一個月,各項工作均按計劃組織展開。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天問一號項目上的國際合作
    發射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轉場過程中,火箭整流罩上的徽章顯示,有四個國外的機構參與了天問一號的項目合作他們分別是:歐洲空間局(ESA)、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奧地利研究促進署(FFG),以及阿根廷國家航天委員會(CONAE)。
  • 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他們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為滿足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太空飛行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原標題: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
  • 天問一號問天開啟問天新紀元
    嗨,火星,我是來自地球中國的天問一號,首次見面,請多關照。近日來自西昌發射場消息,我國自主研製的天問一號即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窗口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到時肯定是舉國歡慶!天問一號重240公斤,攜帶6中科學儀器幫我們認識火星。其吸收了嫦娥系列技術與經驗,一步實現繞、落、巡三步曲,全球唯一!再次彰顯我國強大的綜合實力,讓我國直接跨入世界探索太空領先者行列。
  • 追隨「天問一號」的「火眼金睛」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 周琳 丁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軌道中途修正的完成,離不開VLBI網「火眼金睛」的一路護航和鼎力相助。VLBI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