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送入太空。火箭點火起飛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及時捕獲目標,獲取到了火箭飛行第一手數據資料。
7月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揮大廳。黃國暢攝
7月23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緊張有序的工作現場。滕紫辰攝
在大家為火箭成功發射歡欣鼓舞的時刻,讓我們走近和了解這樣一群航天人,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付出,灑下辛勤的汗水,託舉著一個個火箭直上雲霄。
默默守護的「牧星人」
「林鵬,你再檢查下數據,看正不正常?」自「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進入狀態,連日來,文昌航天發射場光學崗位的劉延和林鵬每天反覆進行任務參數檢查,每一次的精細檢查都要忙碌至少3個小時。
今天,「天問一號」起飛前,林鵬再一次對各項數據進行核對,確保設備狀態良好……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機房裡20餘名崗位人員精神抖擻,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鍵盤敲擊聲、口令傳達聲、伺服器電源的電扇轉動聲……忙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光學崗位操作手李浩穩穩握著測控單杆,從火箭點火的那一刻起就緊緊追隨。李浩可以做到「盲跟」十秒目標不丟失,也算得上一門絕活了。絕活的背後離不開平時刻苦的訓練,自從彈道下發開始,他每天都進行跟蹤訓練,往往一練就是一整天。一天下來,胳膊都練得陣陣酸疼。
管士磊正在進行設備維護
測控區雷達崗位高級技師管士磊,是在銅鼓嶺上工作時間最久的「老人」,也是一名老黨員了,參加執行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上百次,成功解決了試驗任務中十餘種故障,被大伙兒們親切地稱為「老管」。他一心撲在設備上,在山上一待就七年,下山的次數屈指可數。今年由於疫情原因,為了執行任務,他早早告別家人返回單位。他和兒子、女兒約定,下次發射一定帶他們到現場來見證爸爸從事的光榮事業。
柴油機房裡,轟隆隆的噪聲中,配單技師冷平一直值守監測油機發電狀態。發射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任務前夕,柴油機曾突發故障,冷平就和同事連續幾天泡在機房拆件維修,反覆調試,這一天天下來,個個灰頭土臉,身上沾滿了油汙。「有人曾對我說,航天測控是高科技事業,可是你這工作又累又髒,又吵又鬧,看不出半點的高大上啊。」冷平說:「越是高大上的事業,就越需要堅固的基石,而我們就是那塊堅不可摧的基石。」
「天問」之路上的保電先鋒
「天問」之路上,還有一群可愛的配電人一直用責任擔當、熱血青春保電護航!
UPS機房裡,一塊塊電池整齊摞在一起,電錶儀器整齊排列,亮著紅綠各色信號燈,兩臺UPS主機發出懾人的嗡嗡蜂鳴,仿佛兩隻巨獸積蓄著力量。「電池狀態良好」「主機運行正常」「室內溫度正常」……「天問一號」任務正在緊張進行,任務中,蔣相偉每隔一會兒就要進到機房內查看一番,確保一切正常才能放心。
此前,在某次航區測量任務之前,UPS模塊突然因為故障燒毀。距離任務只有幾天時間,問題不解決就會影響到執行任務!蔣相偉和崗位人員從他處拆借來相同的UPS模塊,爭分奪秒地安裝、調試,最終在任務前順利解決故障,保證了任務圓滿成功。故障雖然解決,但也給蔣相偉敲響了警鐘。那就是用電保障一刻都不能放鬆。「用最細緻的作風保電護航。」這是掛在配電機房的標語橫幅,更是蔣相偉對待配電工作最深刻的感悟。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樓裡,大家常常看到卜海濤正在進行電力巡查。對大樓電力線路,卜海濤可謂是爛熟於胸。過硬的專業素質使得卜海濤處理問題故障時遊刃有餘。之前,長五遙一火箭首飛任務時,樓內某房間突然跳閘停電,無法恢復供電。卜海濤緊急前往排查,經過細緻檢測,發現是因為房間負載過大。既要保證該房間恢復用電,又要避免再度跳閘停電,更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同一樓層的任務供電。卜海濤憑藉對樓內電力線路的熟悉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果斷迅速地打通新的供電線路,保障了電力通暢。
航天發射場裡的「滅火大師」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已成功發射。而此時,在指控大樓一樓消防值班室裡,消防值班員依然正襟危坐,警醒地關注著消防聯動櫃的狀態。
「火箭成功發射不代表任務結束,消防安全時刻都不能鬆懈!」熊鵬飛這樣說道。他是文昌航天發射場消防團隊裡的「老大哥」,人送外號「熊大」。
熊鵬飛在檢查氣體滅火器壓力
「在『熊大』面前,安全底線一絲也不能退後。」提起熊鵬飛,許多同事都由衷地讚嘆。「天問一號」任務啟動以來,熊鵬飛的身影就更加頻繁地出現在指控大樓的角角落落,仔細查看著應急指示燈、滅火器狀態、水泵壓力、煙感探測器等。一次巡檢,熊鵬飛發現樓道一處偏僻角落應急指示燈不亮。有人提出:「這裡基本上就沒有人來,等以後再換吧。」而他卻斬釘截鐵地說:「隱患就是隱患,必須馬上解決。」將隱患徹底消除、安全底線永不退縮是「熊大」始終堅持的原則。
「用最精細的態度消除隱患」,在消防值班室牆壁上懸掛著這樣一條醒目的標語。十一個樓層的上下攀爬是陶毅的常態,穿戴消防服、手拎滅火器成了他的掠影。「消防崗位就是如此,寧願永遠都用不到,但是必須時刻準備著。」這是陶毅寫在應急預案上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來對這個崗位的深刻感悟。任務當天,陶毅要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聯動櫃,監察著上面每一個警報器的狀態。
今天,火箭壯麗騰飛,轟鳴響徹耳邊,他們卻再次因為堅守崗位而錯過。記者問:「不能親眼看見火箭升空,是不是很遺憾?」「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雖然沒有親眼看見火箭升空,但是我們為火箭升空助了一把力,我們一樣為自己感到驕傲!」「熊大」如是答道。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