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院庫裡琴院士與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達成合作共識

2020-06-23 上海天敬文化

​6月23日,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自動化與控制系統研究所所長庫裡琴,俄羅斯科學院遠東自動化與控制系統研究所雷射中心主任尼基京,「拉扎特」技術中心總經理薩拉寧與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下簡稱:創新基地)主任趙磊、副主任石格格、中外合作處處長李佳奇舉行雲會議並展開深入交流,雙方就產學研用合作、聯合研發、院士工作站及國際聯合實驗室搭建等方面達成高度共識。

俄科院庫裡琴院士與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達成合作共識

視頻會議現場

會議期間,雙方就雷射領域的精準合作、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建設成果、雙方未來合作方向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庫裡琴院士表示,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充分依託長三角一體化政策,順應中俄2020科技創新合作年戰略合作趨勢,未來雙方必將圍繞智能製造領域的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合作、聯合研發、高端人才交流、產學研用等方向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

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自建成以來,專注於為中俄兩國合作建新平臺、造高優勢、創強發展。創新基地主任趙磊表示,庫裡琴院士在雷射及高端智能製造領域的研究是中國產業發展所迫切需要的,G60科創走廊俄羅斯院士創新基地願與庫裡琴院士建立常態溝通機制,通過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平臺載體,切實落地轉化庫裡琴院士及其核心團隊在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優質項目,不斷發揮雙方在各自領域內優勢,賦能產業集群,推動長三角G60建設,攜手為中俄兩國產業合作發展貢獻力量。


【拓展閱讀】

庫裡琴院士簡介

尤裡·尼古拉耶維奇·庫裡琴院士,出生於1953年。1976年,畢業於莫斯科工程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專業。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遠東聯邦大學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校自動化與控制過程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雷射物理、光電、納米和生物光子學。

工作經歷:

1976年-1982年 蘇聯科學院遠東科學中心自動化與控制過程研究所研究員

1982年-1988年 遠東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系副教授

1988年-1991年 莫斯科工程物理研究所博士

1992年-2004年 遠東聯邦大學教授、遠東國立大學副校長,遠東國立大學「海洋技術」研究所所長

2004年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科學中心自動化與控制過程研究所主席會副主席

2005年-至今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自動化與控制過程研究所所長、遠東聯邦大學光電子與信息技術研究與教育中心的負責人

2003年-2011年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

2011年-至今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納米技術與信息技術系)

研究成果:

1. 庫裡琴院士是納米結構、微結構以及納米技術光子學領域的主要專家。在光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的功能器件和技術原理領域,庫裡琴院士進行了廣泛研究,這些研究確保了光子和納米光子設備中信息的收集,傳輸和處理,並確定基於納米和微結構創建的設備的最終功能,成為新型分布式光學傳感器,智能測量系統和模擬處理器的理論基礎。液體異相納米複合介質的開發和研究工作有望成為一種具有低閾值光學非線性的介質。

2. 庫裡琴院士對由於光折變晶體和半導體晶體中空間不均勻光波的非線性光學相互作用而形成的2-D波導和3-D動態全息圖的記錄和重建過程進行了基礎研究,這為創建用於納米計量學和半導體的高靈敏度自適應光學傳感器提供了廣闊的可能性。

3. 庫裡琴院士首次詳細研究了具有生物矽酸鹽骨架形成元素的海洋生物的光學,非線性光學和生化特性,發現並研究了一種新型的天然光子晶體,且創建了其材料的仿生類似物。正在開發新的科學方向-「具有預定結構和功能的納米生物矽酸鹽材料」,旨在為工業,醫學,光子學和納米電子學創造新材料。

4. 目前,庫裡院士成功地開發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該研究領域涉及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光電神經網絡和雷射技術的具有人工智慧跡象的分布式信息測量系統。

教育經歷:

庫裡琴院士創建了俄羅斯聯邦雷射物理領域的領先科學學校,培訓了11名博士和20多名學士。

學術成果:

庫裡琴院士發表了700餘篇科學論文與文章,其中14篇著作,獲得俄羅斯聯邦的39項專利。著有:《量子電子》、《自動測量》、《應用光子學》、《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通訊》、《太平洋科學評論》,《雷射生物學》【(中國)的編委會成員】

榮譽成就:

1. 俄羅斯科學院主席團成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校自動化與控制過程研究所主席團主席。俄羅斯科學院專家委員會成員,納米技術委員會成員,俄羅斯聯邦聯合物理學會分會主席。俄羅斯聯邦榮譽科學家、曾獲II級「為祖國貢獻」勳章。

2. 美國國際光電工程學會會員(SPIE)、德國光波導模式譜儀協會會員(OWLS)、中國雷射生物學協會會員、亞洲科學院和科學社區協會(ANANSA)執行理事會會員。

3. 黑龍江大學名譽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促進中心簡介

中俄獨立國協產業技術交流合作促進中心是上海天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整合俄羅斯及獨立國協國家科技創新與文化教育資源,從事雙向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中俄獨立國協產業技術交流合作促進中心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地區,服務全國產業園區、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俄獨立國協產業技術交流合作促進中心整合「一帶一路」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科技創新服務資源,探索兩國經濟協同發展合作新模式,為長三角的科技創新動力提供助力,將中俄獨立國協產業技術交流合作促進中心打造成為協同發展和集成創新的橋梁和紐帶。

上海天敬在國內外各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形成全方位多維度的輻射網絡,利用專業能力與廣大資源,提供全維度整體解決方案及落地執行,為戰略合作夥伴提供成長與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院士領銜「科創中國」新材料專場路演
    近日,中國科協「科創中國」技術路演第44場——俄羅斯新材料專場活動成功舉辦。此次路演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主辦,吸引了8個來自俄羅斯高校、研究所的團隊參與,其中不乏俄羅斯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據介紹,俄羅斯工程院通訊院士馬卡羅夫·謝爾蓋·鮑裡索維奇領銜的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團隊介紹了製造新一代焊接用多層納米結構材料技術,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特卡喬夫
  • 三亞啟迪中俄創新基地揭牌 目前已籤約5名俄羅斯院士
    本報三亞6月21日電(記者李豔玫)6月21日,三亞市啟迪中俄創新基地揭牌。該基地將作為三亞對俄合作服務窗口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致力於引進俄羅斯大師級人才、導入俄羅斯項目、孵化啟迪科技園(三亞)園區項目等。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
  • 諾貝爾獎獲得者、俄羅斯院士……今年,諸暨來了很多新夥伴
    今年1-6月,諸暨招才引智從未間斷新引進頂尖人才2名,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和一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新引進領軍人才13名,包括8名海外院士和5名國家引才計劃人才;完成第22批紹興「海內外英才計劃」答辯評審,入選人才34個,團隊2個;新引進大學生近1萬名……
  • 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2020首屆年會在肇慶舉行
    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2020首屆年會於11月25日-26日在肇慶舉行。本次活動在全球創新中心指導下和肇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由中美矽谷發展促進會等單位發起,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主辦。廣東聚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肇慶市計算機學會、肇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肇慶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廣東聚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承辦,清華大學校友總會博士後分會、廣東省戰略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廣東省企業品牌建設促進會、豬八戒網等聯合協辦。「科創中國」 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下, 研究制定的中國未來發展戰略品牌定位。
  • 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原標題: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 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空間規劃出爐
    到2035年,甬江科創大走廊將建設成為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平臺完善、創新企業匯聚、創新人才雲集、創新文化活躍、創新服務便捷、創新氛圍濃厚、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的科創大走廊,力爭在新材料和智能製造領域培育出一批全球高端製造業佔據主導權的製造類企業,成為全球新材料與製造領域極具特色的一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全國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新高地,成為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核心支撐。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開幕,現場齊聚43位院士,鍾南山作主旨報告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此次峰會邀請參會的嘉賓包括12位諾獎獲得者等頂尖科學家(線上),113位中外院士(線下80位,線上33位,其中線下出席開幕式院士43位)。他對峰會提出三點期望:矢志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凝聚共識,進一步匯聚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信心、智慧和力量;構建全球創新網絡,深化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高水平開放合作。他希望峰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以戰略眼光、開放視野、寬闊胸懷,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開展合作交流,拓展開放交流渠道,增進科技人才互信與合作。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鄭柵潔出席了開幕式。
  • G60科創走廊兩年兩升級 7大先進位造業形成產業集群
    今天,「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首站來到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誕生四年多,如今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得如何,給松江經濟發展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測溫消殺機器人、氣凝膠隔熱太空衣材料、電子行業高精度小負載機器人……在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一組組先進位造業成果展示引人注目。
  • 謀劃G60科創走廊,合肥至蕪湖擬建高速磁懸浮軌道
    謀劃G60科創走廊,合肥至蕪湖擬建高速磁懸浮軌道 2020-10-15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0位院士齊聚創新港 共話創新 攜手未來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任娜 實習生 孫雨花)9月5日上午,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月」院士會見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圖領獎獲得者姚期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心澄等40名院士齊聚創新港,共話創新,攜手未來。
  •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未能讓松江區大發展,G60科創走廊才是動力之源
    ,松江區卻沒有新的軌道交通規劃,原本以為松江繼續沒落,但松江區去逆境崛起依靠G60科創走量引領上海對接長三角一體化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當年沒有帶給松江區大發展,G60松江科創走廊這種產業基地才是動力之源。
  • 森宇和姚獻平院士籤署戰略合作 助推鐵皮石斛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11月25日,第19屆中國·金華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暨首屆長三角G60(金華)科創大會(以下簡稱工科會)在金華開幕。本屆工科會為期三天,以「科創引領,智匯金華」為主題,為院校所搭建科研成果轉化交易平臺,為科企對接、項目洽談、人才引進牽線搭橋,共有50多家高校院所到會,13位院士和150餘名專家教授傳經送寶,與金華企業開展科技對接,目前已達成科技合作項目148項。
  •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來金召開非晶材料學術會議
    會後,院士專家一行還實地參觀了非晶釺焊實驗室,指導工作站合作項目,為焊接項目提出了多種試驗方案。>期間,市科協主席汪希燕向汪衛華院士頒發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金華國際院士創新中心」暨「金華院士之家」進家聘書,她指出,金華作為長三角區域的製造大市和材料大市,牽頭推動成立了
  • 打造全球創新網絡重要引擎 中關村論壇:向世界發出科創合作「最強音」
    全球頂尖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國際學術機構負責人,在此共議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共商全球創新規則和創新治理。累計收穫超十億人次關注的中關村論壇,向全世界發出了科創合作「最強音」。前沿策源,北京科創舞臺吸引「最強大腦」「很高興能夠回到中關村,繼續追逐我的科學夢想。」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就此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    答:創新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大學作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在科技研發、項目攻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儘快搶抓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和關鍵技術的全球影響力,為科創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
  • 中科院神經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發原創藥—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丁佳)1月23日,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松江區G60腦智科創基地舉行。
  • 院士風採|葉奇蓁:能源科學技術其他學科專家
    安徽省院士專家聯誼會是經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省級社會組織,主要由皖籍、在皖工作、曾經在皖工作及與皖有科研、學術、項目協作關係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曾被提名院士候選人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組成。
  • 四位院士加盟,2020北航全球科創大賽啟動—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李椿萱、王華明,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北航黨委副書記程波以及來自海澱區有關部門,各兄弟院校,大賽合作政府、知名企業家、校友投資、孵化合作機構、優秀創業項目代表等近200人參加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