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漢字中,魚字和羊字並在一起叫「鮮」字,由此可見魚肉和羊肉在古代就已經受到了百姓的歡迎,作為海洋中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魚的種類、數量以及分布範圍都要比羊多得多。
世界上現存已發現的魚類已經達到三萬多種,幾乎每個水域地區都有它們生活的痕跡,我們處理和食用魚類,一般都會簡單地除去魚表面的鱗片,再清理完內臟後便可以通過各種烹飪方法只製作成美食。不過有種魚例外,因為它太過堅硬,甚至因為它的硬度,這種魚被做成了一把刀,這把特殊的「魚刀」硬度和鋒利程度堪比菜刀。
01有堅硬「外殼」的松球魚
在了解這把「刀魚」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下另一種擁有堅硬外殼的松球魚,松球魚是暖水性底層海魚,因為被大櫛鱗、形似松果球而得名。這種魚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這種魚的頭部發光器中與其共生著費氏弧菌,但細菌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它們便會開始發光。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被人驚嘆的特點,就是這種魚類的表面覆蓋著堅硬的鱗片,鱗片的堅硬程度用一般的菜刀幾乎難以破壞,而且鱗片覆蓋了全身,所以很難處理,只能從魚鰓部著手處理,才能將魚肉和魚皮分開始,除了這種魚外,還有種魚的硬度甚至要超過這種松球魚,因為有人曾將這種魚做成了一把真正的「魚刀」,並且這被刀的硬度和鋒利程度都堪比菜刀。
02堪比菜刀的——鰹魚
鰹魚俗稱炸彈魚,最長的可生長一米,為暖水性上層洄遊魚類,白天出沒於海底260米的水深處,經常在夜間上浮,以沙丁魚、竹簍角等魚類和甲殼類為食,鰹魚喜歡尾隨鯨魚和鯊魚而做集體遊動,它們會先把水中大的食物吃掉,剩下的便於鯨魚和鯊魚吞噬,因此鯊魚或鯨魚也會蔭護鰹魚,它們算是一種公共關係。
鰹魚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溫度高於15攝氏度以上的水域中,作為重要的經濟魚的一種,鰹魚在歐美地區常被加工成罐頭製品,並且在歐美地區市場十分暢銷,這種魚類表面並沒有覆蓋類似松球魚一般堅硬的魚鱗,它的肉質細嫩,並且表面也非常柔軟,那它是怎麼成為一把刀的呢?
這其實要源於日本對於這種魚類的製作工藝,鰹魚經過日本一種菌落醃製,這種菌落會分布於鰹魚的表面,並且吸收鰹魚體內的水分,經過了醃製的鰹魚會變得異常的堅硬,硬度甚至可堪比鋼鐵,有人將這種醃製過後的鰹魚製成了一把刀,其鋒利程度和硬度堪比菜刀,因此也被稱為世界最「硬」的魚。
日本食用這種魚類,也需要使用到特殊的工具,最常見的吃法是將這種堅硬的魚磨成粉末,然後用於增加湯底鮮味的作用,對於這種魚類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