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米、釐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能力點:
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
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2、養成認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
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2、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鬆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鬆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釐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麼?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釐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還有哪段是1釐米?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2、認識幾釐米。
師: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又是多長?
問:2個1釐米是幾釐米?4釐米裡有幾個1釐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的一段嗎?
3、用釐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釐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鬆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麼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麼進行測量?
(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