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長度單位(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單元第1課時)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統一單位的重要,認識刻度尺,掌握1cm的長度,知道刻度尺的作用,並能夠通過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過觀察,比較、發現、測量、應用等過程,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小組鄰交流能力,體驗學習知識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了】:
認人識釐米,能夠使用釐米作單位去測量物體,會讀數。
【教學難點】:
學會使用刻度尺去測量物體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
講解法
小組討論法
【教具、學具】:刻度尺、鉛筆、圓形針、課件
[教學過程了】:
一、導入
老師想知道這本數學術的長寬各是多少?哪位小朋友可以幫忙量一下有多長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出、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探索新知
(一)組織學生活動、體驗統一活動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學生量一量書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現在請同學們用2分鐘用「搾」量一量數學書寬度和長度是多少?
2、學生進行活動,老師巡堂並指導。
3、師:請同學們舉手回答測到的書本是多長?
為什麼會友不一樣的測量結果呢?
討論得出:小朋友的手指長度不一樣,所以我們得統一長度單位,只有用相同的計量單位去測量相同的物體才會得出相同的結果。
(二)認識尺子
1、組織學生同桌之間拿出尺子,相互交流尺子上都發現了什麼?
2、學生討論,老師巡課堂並對學生的疑感進行解答。
3、請學生提問。
4、師出示PPT,解答學生對刻度尺上的疑問得出:0刻度表示尺子的起點,數字代表刻度,釐米可寫作「cm」刻度0-1是表示1cm,每標有相鄰數字的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cm。
(三)1、組織學生測量自己每個手指的寬度各是多少?小組討論。
2、學生測量、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同學匯報數據,得出拇指的寬度是1cm左右。得出測量時物體時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要對往物體的左端。
三、鞏固練習
1、4人小組合作課後習題。做P4頁「做一做」 、 P10頁第10題。
選學生代表回答:得出如何進行估測物體長度。
四、總結課堂
選學生代表總結學到分知識。
1、認識釐米,尺子從刻度0到度刻度1是1cm。
2、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把尺子的端刻度0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看右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