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釐米(含教案·課件),請收藏!

2020-12-06 陽光備課

教案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目標解析:

創設測量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測量中通過觀察、比劃、比較、測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並讓學生在觀察尺子和用尺子測量時體會到物體的長度實質上是由幾個相同長度單位組成的。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範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匯報。

(三)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測量結果。並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麼辦呢?

(四)統一長度單位。

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板書:統一長度單位)

(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

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中實例,通過動手實踐製作認知衝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介紹古代的人們測量物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二、實踐中認識釐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麼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現什麼?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釐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裡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麼?(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釐米尺上的文字「釐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釐米cm)

(二)認識釐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釐米。

2.認識1釐米。

(1)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釐米。

3.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釐米。

(2)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用1釐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

(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比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際測量打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課件放大1釐米的長度作為標準,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以實際1釐米的長度作標準。】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几釐米,也就是幾個1釐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後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釐米) 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釐米) 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釐米) 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釐米) 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設計意圖:通過讀、估、量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測量物體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當物體的左端不是對準0刻度時應該怎樣求物體的長度。】

四、小結中談收穫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課件

— END —

以上內容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謝!文章部分內容由截圖軟體得到,可能不夠清晰,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整理複習,孩子一定需要,果斷收藏
    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長度單位是千米,米,分米,釐米和毫米,而米是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符號是m,而它們之間的進位轉換是:千分之一千米=1米=10分米=100釐米=1000毫米。長度單位的認識是在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一章內容安排的,涉及到的內容也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對長度單位的基本認識,以及簡單的換算,能用正確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再就是能夠測量出物體的長度。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同學來說,還是要扎紮實實才能夠學好掌握的。本節小隴老師就整理了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的整理和複習,相信二年級的小夥伴複習時一定用的上,快收藏了吧。
  • 二年級長度單位——教案
    課題:長度單位(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單元第1課時)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統一單位的重要,認識刻度尺,掌握1cm的長度,知道刻度尺的作用,並能夠通過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過觀察,比較、發現、測量、應用等過程,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小組鄰交流能力,體驗學習知識帶來的快樂。
  • 1、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認識釐米(一)
    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如果採用不同測量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那麼這些結果都不一樣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測量方式不統一,不便於比較大小。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在生活中,常見的單位有釐米。一釐米是多長呢?
  • 開學後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測試,長度單位的學習檢測,要求拿滿分
    開學後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測試,長度單位的學習檢測,要求拿滿分隨著暑假的結束,九月份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學了,開學後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夠收收心,把心思放到學習上,當然我相信很多家長很注重孩子的學習暑假也給孩子安排了學習,接下來老師分享一套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測試,長度單位的學習檢測,要求拿滿分
  •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例題講解,老師:提前預習效果好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例題講解,老師:提前預習效果好。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2課時,將要學習的是《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來提前預習一下本課的內容,這樣會提升老師上課時吸收知識的效率。長度單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我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是米,此外還有釐米、毫米、分米、千米等。在二年級數學上學期,我們主要是學習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學習長度單位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對長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並且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的長度是用什麼單位的表示的。這個知識點很重要,幾乎每次考試都會考到。
  • 二年級上數學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專項檢測卷
    暑假開始了,很多同學都已經開始補習了,對於開學馬上升入二年級的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啦!如果你已經補習了功課,那麼一定要多練習一下。今天老師分享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的第一單元《長度單位》,下面我們一起來測試下吧!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預習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長度單位》換算口訣+習題,給孩子收藏!
    長度單位中最常見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他們之間的換算關係為
  •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專項訓練
    長度單位的認識是在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安排,涉及到的內容也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對長度單位的基本認識,以及簡單的換算,能用正確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再就是能夠測量出物體的長度。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同學來說,還是要扎紮實實才能夠學好掌握的。
  • 二年級上數學暑假預習: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換算,附6套口算題!
    暑假開始了,同學們都安排好了自己的暑假,但是除了玩,我們還要提前做好預習,為開學做好準備。今天開始我們一起走進二上數學,看看有哪些有趣的知識。二年級上數學要抓住幾個重點,一個是單位換算,一個是筆算加減法,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表內乘法,也就是乘法口訣,這一塊知識一定要學紮實學熟練。打好基礎以後學習才不會落後。今天我們主要發布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練習題!長度單位是我們二年級剛剛接觸,所以在思維上還需要一個接受過程,通過學習,知道一米一釐米都有多長,做到心中有數。
  • 小學1~6年級數學知識整理,快為孩子收藏!
    免費領:北師大版數學一~六年級上冊教案、課件、作業、真題和微課等! 免費領:人教版數學一~六年級上冊教案、課件、教學計劃和微課視頻等! 免費領:蘇教版數學一~六年級上冊教案、課件、作業、真題和微課! 免費領:人教版PEP英語全上冊教案、課件、導學案和說課稿等! 免費領:語文1-6年級上冊教案+課件+試卷+視頻+教學資料!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微課和同步練習(二)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課本內容視頻微課: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認識線段視頻微課: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按給定的長度畫線段視頻微課: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選用長度單位解決問題>(第一單元完)同步練習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 部編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統一長度單位教案
    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限整釐米)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形成1釐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4、鍛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重點難點重點: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難點:認識釐米,並學會用釐米測量。
  •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長度單位》預習要點
    不少家長已經跟著我們的視頻開始預習二年級上冊的內容了,但看一遍視頻就是預習了嗎?
  • 開學第一周: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周測卷!易錯易混題專項訓練
    開學一周了,東北捅了「颱風窩」,連續兩周都休息了,每周只上三四天的課程,第一單元總算學習結束了。對於長度單位這一單元,是二年級比較重點的一個知識了。今天分享一張二上數學第一單元的周測卷,看看自己的掌握程度吧!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暑假提前學!開學變學霸!
    之前給大家總結了一份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知識點總結,很多家長都覺得非常實用。(沒看到的家長可以去翻之前的文章)於是讓我再總結一份小學二年級數學的知識點,類似於這樣的要求,我一定是有求必應!以下便是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的分享!暑假提前讓孩子學習,開學變學霸!1、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範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
  • 二年級上冊數學《長度單位》換算口訣+習題【附電子版連結】
    《長度單位》換算口訣長度單位換算練習題一、填一填1、直尺上6釐米到12釐米長______釐米。2、我們知道的長度單位有________和釐米。3、直尺上2釐米到10釐米長_____釐米.4、從刻度2到8是_____釐米。5、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_______作單位。6、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_______。7、計算跑道的長度通常用______作單位。8、從刻度0到7是_____釐米。
  •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如何靈活使用長度單位解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已經學習了一星期,同學們認識了兩種長度單位,基本上也都了解了測量的方法,能夠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高度。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畢竟,學習是要落到實處的,學習數學,真正能夠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的目的。
  •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同步練習,全部做對是真學霸!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同步練習,全部做對是真學霸!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學習《長度單位》的知識點,老師們一般會把這個單元分為四個課時來學習:第一課時:統一長度單位,認識釐米;第二課時:認識米;第三課時:認識線段;第四課時:解決問題確定長度單位。
  • 二年級期末總複習,長度單位與100以內加減法,期末必考題型練習
    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總複習,長度單位與100以內加減法,期末必考題型練習。本學期只有不到2個星期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本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習內容比一年級增加了不少,同學們對本學期知識是否全部掌握了好了呢?各單元知識點的掌握直接影響到期末考試,因此我們需要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解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 知識點。第一單元學的是長度單位。這個單元學習的知識點主要有: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m)、釐米(cm)。這個單元的常考知識點主要是普通物體的長度、測量物體、預估物體的高度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