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認識金融本質和規律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2021-01-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夯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實基礎,黨的十九大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確定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3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部門各地方各機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注重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以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系統處置金融領域突出風險點,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無序發展得到有效治理,各類金融市場亂象得到有力整治,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得到精準拆除,重點高風險機構得到穩妥處置,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

  這得益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科學指揮。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冷靜分析、精準研判、領航掌舵,從維護國家安全戰略全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對金融工作尤其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科學明確「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實踐遵循。

  這得益於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的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推動。在國際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多變,我國經濟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疊加情況下,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深刻把握經濟金融運行規律,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科學把握風險處置的時度效,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的協調配合和預調微調,穩妥、果斷、細緻、專業地處理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效確保了金融風險處置始終走在市場曲線前面。

  這得益於地方黨委政府的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主動將防範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融入打好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大棋局,深入調研摸清風險底數,對潛在風險堅決果斷出手,充分匯集各方智慧科學決策風險處置方案,全力整合各方資源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管好金融風險化解的屬地「責任田」。

  這得益於金融機構壓實主體責任與狠抓工作落實。在「精準拆彈」過程中,各機構堅持自救與他救相結合,以加強黨的領導為統領,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通過深化改革全面清理規範股東股權、公司治理、經營管理等方面亂象問題,在及時處置各類案件和經營風險交織局面中穩定發展大局,在改革發展中逐步實現風險的穩妥出清,有效防範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前提是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當前,銀行業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實現了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大幅提升,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顯著增強,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但金融體系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準確判斷風險隱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我們一定要胸中有數,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未雨綢繆,密切監測,準確預判,有效防範,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透過現象看本質,更早發現苗頭,由表及裡更全面評估預判風險,綜合分析更清晰把握風險走向,下好先手棋更充分準備預案,打好主動仗更有效掌控局面。切實做到「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要縱深把好三層風險關口。

  把好宏觀風險關口。國內要關注槓桿率風險。受疫情因素和寬信用政策影響,2020年我國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從槓桿的結構上看,企業債務存量高,地方政府和居民債務增長快。大量債務累積導致信貸資源錯配、企業償債壓力沉重、居民正常消費需求受到抑制等一系列問題。從金融功能視角看,暢通金融與實體經濟循環,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是穩定宏觀槓桿率的關鍵。為此,要著力加強信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精準結構性去槓桿,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外部要關注流動性風險。史無前例的全球寬鬆貨幣政策推升全球流動性無限量寬鬆,人民幣升值預期進一步增強,國際資本流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動力顯著增強,可能給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帶來影響。尤其是當前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的背景下,金融部門正面臨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的考驗。為此,要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維護好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把好中觀風險關口。高度關注影子銀行風險。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是構成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經過3年專項治理,金融資產盲目擴張態勢得到根本扭轉。但也應看到,影子銀行「燃點低」「烈度大」「頑性強」,容易從「火星」變成「火焰」再形成「火場」。需要做好金融體系風險隔離,持之以恆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對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在不同市場、不同機構、不同產品之間建立相應防火牆,嚴防風險相互傳染、相互交織、相互掩飾。統一同類機構和產品的監管標準,嚴防通過假創新和偽創新行為開展監管套利,實現對影子銀行風險的有效識別、評估、監測和控制,嚴防影子銀行風險反彈回潮。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也是潛在的金融風險觸發點。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地方政府通過加快新增債務驅動經濟增長,其償債壓力進一步加大。未來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要以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和化解隱性債務存量為重點,清理規範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堅決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性風險。值得關注的還有體制外非傳統金融風險。隨著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其風險具有較強複雜性、外溢性和傳染性,容易積累形成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面對這些新型金融風險,重點是要堅持所有金融活動必須依法依規納入監管,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維護公平競爭和金融市場秩序。

  把好微觀風險關口。首先,防範公司治理風險。近年來出現的問題銀行最突出的風險特徵是大股東操縱、內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風險。部分問題銀行因大量資金被股東違法違規佔用,長期難以歸還,出現信用危機;部分問題銀行因股權高度分散,內部人控制嚴重,且資產規模大、同業關聯度高,發生同業擠兌。這些問題銀行幾乎成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引爆點。為此,要健全公司治理長效機制,強化「三會一層」建設,有效發揮股東大會的權力機構作用,加強董事會建設,做實監事會功能,提升高管層履職能力,從源頭治理大股東操縱、內部人控制等風險。其次,需要防範化解好最基礎的信用風險。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企業信用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企業面臨大規模債務到期,償債壓力較大。為此,要在加快不良資產處置的基礎上,調節好金融資源的「流量」「流向」「流速」,加強對優質企業的信貸支持,引導信貸資源更多地流向盈利能力強、運行效率高的企業,特別是具有良好成長前景的民營企業。還應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工具,與銀行信貸形成有效互補,共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後,房地產風險仍舊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2020年,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的「三道紅線」,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房地產企業舉債融資進行擴張,一些槓桿率高、資金周轉能力弱、銷售回款能力不強的企業較易出現現金流斷裂風險。防範房地產風險的關鍵,在于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嚴格執行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等監管制度,嚴控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壓縮對槓桿率過高、財務負擔過重房企的過度授信,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持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引導資金重點支持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推動房地產進一步回歸民生屬性,實現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相關焦點

  • ...證監會將依法做好監管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同時,將繼續維護和發揮好債券市場正常功能,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合規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發展。下一步,證監會將依法做好監管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嚴格監管,促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三項任務」釋放什麼信號?
    與此同時,我國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積聚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提出「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四項原則,強調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金融工作確定基調、指明方向。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底線在哪兒
    、自我更新的空間;二是守住生態系統功能安全邊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用系統論的方法準確識別和消除生態安全隱患,以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為核心,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祛滯化淤、固本培元,為人類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生態產品;三是守住生態保護職責的安全邊界,就是要在履行生態保護責任上,牢固樹立防範和化解各類生態環境風險的責任意識,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切實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為己任
  • 深化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立足新中國70多年和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和經驗,立足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提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重大問題,集中體現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深化,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未來金融競爭的關鍵在於金融科技創新
    金融科技創新與風險相伴相生新一代信息技術從算力、算法、網絡等方面為金融系統架構升級、業務流程再造、服務渠道拓寬等提供強勁的變革動力,讓不可能成為可能,讓不能做變為可以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激發金融創新活力,不斷催生出金融新業態、新模式。李偉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重要生產要素。
  • 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本質上金融科技風險依然是金融風險
    金融科技監管科技與金融風險的辯證考量應釐清金融科技風險的本質。人們很容易因為金融科技風險裡的「科技」字眼,而把金融科技風險歸咎於科技的應用,矯枉過正地走向極端。應認識到,金融科技風險本質上依然是金融風險。
  • 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認識美國金融危機的本質和...
    看來,僅局限於從金融和金融危機現象本身來看待這場危機,不聯繫私有制條件下商品和商品交換的二重性內在矛盾,不聯繫金融資本逐利本性,不聯繫資本主義制度本質,就難以回答像美國這樣的所謂「完美」的市場制度為什麼沒有能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難以看清危機的實質,難以認清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
  • 中經評論:守住"六保"底線 走出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應對前所未有的衝擊,需要高瞻遠矚的謀劃和精準有力的部署。守住「六保」底線,我們有信心、有作為、有目標。無論什麼樣的風雨,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腳步。  陽光總在風雨後。美好生活不是溫室裡的生活,風風雨雨就是生活的本身。  年輕自信的國家,歷經成長的風雨。
  • 辯證唯物主義是底線思維的「根」和「魂」
    堅持底線思維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也是認識把握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底線思維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根本和靈魂,堅持底線思維,歸根結底就是必須掌握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時,他又指出:「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所謂規律,就是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是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方向,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法則。
  • 陶玲:金融監管要回歸初心和使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過去一段時間,對於一些複合型金融活動的性質認定和監管歸屬,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金融監管之間的職責劃分不明確,地方金融監管權限存在模糊地帶,一些實質上的金融活動游離在監管之外。三是監管能力不匹配。地方金融監管專業人力不足,監管手段不充分,監管能力與金融活動和金融風險形勢的適配性不夠。四是風險處置責任落實不到位。
  • 曹國嶺副所長:構建金融控股集團的核心是風險管理
    (一)按金融性質劃分   金融風險按照性質分,可以分為系統性金融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指波及區域性和系統性的金融動蕩或嚴重損失的金融風險。我們經常看到報導要守住底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就是因為系統性風險危害大,對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會造成嚴重破壞。
  • 【印記2020】工商銀行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提升
    轉自:人民網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金融風險防控形勢嚴峻,防控壓力加大。工商銀行紮實打好防控風險攻堅戰,不斷完善自身風險治理體系,提升風險治理能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切實發揮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的帶頭作用。
  • 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分別是什麼?FRM考點介紹!
    任何風險資產的總風險都是由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組成。 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又稱不可分散化風險(Undiversifiable risk)或是市場風險(Market risk),它是由宏觀政治和經濟因素導致的風險,不以投資人的意志為轉移,投資者無法通過投資組合分散化來減少和消除。 系統性風險的測量工具 系統性風險是通過資產的來衡量的,表示風險資產i的收益率對整個市場宏觀條件的敏感係數。
  • 【理論研究】中國社科院孫同全: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困境和出路
    在1996年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時候,中央提出以合作金融為基礎,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體系,強調恢復農信社的合作性質。但是這個目標一直沒有實現。到2003年國務院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時候,文件中就沒有了「合作」兩個字。從那之後,農信社系統就一路商業化下來,到現在即使有一些沒有改制成農商銀行的農信社和農合行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合作的性質了。
  •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物價漲幅總體延續下行走勢,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 王凱:強化風險意識,守住政治底線,確保意識形態領域絕對安全
    王凱:強化風險意識,守住政治底線,確保意識形態領域絕對安全 2020-12-02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發改委獨家回應:三箭齊發應對債務風險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決策部署,國家發改委高度重視企業債券風險防範工作,始終將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重要位置,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總體看,企業債券的風險防範情況較好,今年未發生違約情況,累計違約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低水平,違約處置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