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益大學:強塑性變形+退火製備高熵合金!性能堪比TWIP鋼

2020-10-03 材料學網materials

導讀:本文通過對Al0.5CoCrFeMnNi高比例差速軋制(HRDSR)的強塑性變形(SPD),然後進行退火處理,以設計可同時實現高強度和高均勻應變的顯微組織。優化的微觀結構由高比例的高角度晶界(61%-66%)的超細FCC基體(1.7-2 µm)和沿著FCC基體的晶界均勻分布的BCC結構超細顆粒組成(尺寸為0.6-1 µm,體積分數為8%-9.3%),表現出超過1 GPa的高拉伸強度,良好的均勻伸長率為14%-20%。這些拉伸性能可與相變誘發塑性鋼相媲美。


通過嚴重塑性變形(SPD)製成的超細晶粒合金具有較高的強度,但通常具有較差的均勻延展性。這些原因之一是SPD期間高位錯密度的積累,這降低了拉伸變形過程中的應變硬化能力和均勻的延伸率。均勻的延展性越大,超細顆粒材料改變其形狀而不會頸縮的能力就越明顯。在高熵合金(HEA)中,已經研究了通過冷軋或劇烈的塑性變形以及適當的退火步驟來實現高強度和高拉伸延展性的方法。單相HEA在變形後的退火過程中,結晶後通常會發生快速的晶粒長大,並且難以在1 GPa上獲得高拉伸強度並具有良好的拉伸延展性。為了改善強度-延展性的平衡,已經設計並開發了混合有軟面心立方(FCC)和硬體心立方(BCC)相的雙相HEA。


眾所周知,嚴重的塑性變形(SPD)在獲得超細晶粒方面非常有效,因為大變形時的連續動態再結晶(CDRX)可以導致晶粒細化。Reddy等人使用高壓扭轉(HPT)將SPD應用於Al0.5CoCrFeMnNi合金,並在退火後獲得了由納米晶FCC基體和粗BCC顆粒組成的微觀結構。他們測量了退火前後的硬度,但未進行拉伸試驗,這可能是由於HPT製備的樣品尺寸有限。


基於此,韓國弘益大學使用高比率差速軋制(HRDSR)對固溶Al0.5CoCrFeMnNi合金進行了嚴重的塑性變形,然後進行退火,以找到可以實現高強度和高均勻延展性的優化雙相組織。優化的微觀結構由高比例的高角度晶界(61%-66%)的超細FCC基體(1.7-2 µm)和沿著FCC基體的晶界均勻分布的BCC結構超細顆粒組成(尺寸為0.6-1 µm,體積分數為8%-9.3%)。具有優化的微觀結構的樣品表現出超過1 GPa的高拉伸強度,良好的均勻伸長率為14%-20%。這些拉伸性能可與相變誘發塑性鋼相媲美。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0.07.017

在高溫下,Al0.5CoCrFeMnNi發生嚴重的塑性變形(通過HRDSR)導致形成了超細晶粒,並具有高比例的低角度晶界和高密度位錯。

圖1.均質化的Al0.5CoCrFeMnNi的EBSD逆極圖(IPF)(a)和相圖(b)。(c)在低放大倍率下均質化的Al0.5CoCrFeMnNi的BSE-SEM顯微照片。(d)BCC相的BSE-SEM顯微照片。(e)高倍率下(d)中標記的#4中BCC相的BSE-SEM顯微照片。


圖2.用HRRDSR在673 K下處理的Al0.5CoCrFeMnNi(a)和在室溫(b)下用HRDSR處理的CoCrFeMnNi的TEM顯微照片和選定的區域衍射圖。經HRDSR處理的Al0.5CoCrFeMnNi的EBSD IPF(c),相圖(d)和GB圖(e)。在GB地圖中,低角度邊界(2°–5°)為藍色,中間角度邊界(5°–15°)為黃色,高角度邊界(> 15°)為紅色。


硬度測量值與退火溫度的關係表明,用HRDSR處理的Al0.5CoCrFeMnNi的峰值硬度條件在873 K處獲得,而均質化的Al0.5CoCrFeMnNi的峰值硬度條件在973 K處得到,表明析出動力學在HRDSR加工合金中被加速。經過HRDSR處理並在峰值硬度條件下進行熱處理的合金,由於大量BCC相的析出和⌠相的形成,其拉伸脆性高。


圖3.在給定的1h退火時間下,經HRDSR處理並均化後的Al0.5CoCrFeMnNi樣品的維氏硬度變化。


經HRDSR處理的Al0.5CoCrFeMnNi在1273 K處進行退火處理,形成了由超細晶粒FCC基體和大量再結晶晶粒組成的組織。BCC超細顆粒(體積分數小於10%)沿基體相的晶界均勻沉澱,並抑制了⌠相的沉澱。在退火期間,嚴重塑性變形的樣品中發生連續的靜態再結晶。

圖4.在幾個溫度下熱處理1h前後均質化(a)和用HRDSR(b)處理的樣品的XRD曲線。


退火後的Al0.5CoCrFeMnNi合金具有1.16 GPa的高拉伸強度和14%的均勻延伸率,這些拉伸性能與TRIP鋼相當。

圖5.在熱處理之前和之後在不同的退火時間下達到峰值硬度溫度(即,均質化樣品為973 K,HRDSR處理後的樣品為873 K)的均質化(a)和經HRDSR處理的樣品(b)的工程應力-工程應變曲線


圖6. HRDSR處理的Al0.5CoCrFeMnNi(a),HRDSR處理的均質Al0.5CoCrFeMnNi(b)和均質CoCrFeMnNi和CoCrFeMnNi在1273 K(c)退火的工程應力-工程應變曲線,退火時間為3分鐘和1小時之間。


圖7.均質樣品在1273 K退火60 min後的相圖(a)和SEM顯微照片(b)。


在嚴重塑性變形合金的退火期間,析出在超細FCC晶粒的晶界上的BCC顆粒非常有效地阻礙了FCC晶粒的晶粒生長。在由單個FCC相組成的CoCrFeMnNi嚴重塑性變形的情況下,在相同的退火條件下再結晶後,晶粒生長非常快。

圖8.退火後在1273 K下5 min(a),15 min(b)和60 min(c)的退火時間後,經HRDSR處理的Al0.5CoCrFeMnNi的IPF圖,相圖和GB圖。在1273 K下退火5 min後,用HRDSR處理的CoCrFeMnNi的IPF圖,相圖和GB圖。


圖9.(a)DRXd晶粒的比例,(b)高角度晶界(HAGBs)的比例,(c)BCC相的體積比例,(d)BCC相晶粒尺寸和縱橫比(在符號旁邊以數字形式給出),(e)FCC基體相的晶粒尺寸和(f)從均質和HRDSR處理過的樣品的EBSD數據,在不同的退火時間以1273 K退火後,測量的退火孿晶體積分數。


圖10.在1273 K下退火5分鐘後,用HRDSR(a)和CoCrFeMnNi(b)處理的Al0.5CoCrFeMnNi的TEM顯微照片。


圖11.(a)均質化和(b)HRDSR處理過的Al0.5CoCrFeMnNi和(c)均質化和HRDSR處理過的CoCrFeMnNi的應變硬化率隨真實應變的變化。


圖12.在不同溫度下退火的均質化(a)和經HDSR(b)處理的Al0.5CoCrFeMnNi的KM圖。均質化的Al0.5CoCrFeMnNi退火前後(c)和經HRDSR處理的Al0.5CoCrFeMnNi退火前後(d)的(σ-σy)θ與(σ-σy)的關係圖。(e)根據退火時間繪製的θh值。(f)繪製退火前後均質化和HRDSR處理過的樣品的應變硬化指數(n)值與退火時間的關係圖。


圖13. Al0.5CoCrFeMnNi中的FCC相和BCC相以及CoCrFeMnNi中的FCC相的曲線圖,用於確定方程式(3)中的C(m3 s-1)值。


圖14. 比較實驗測得的屈服強度值與通過公式(4)和(10)計算得出的屈服強度值。


確定了經HRDSR處理並在退火前後均質化的Al0.5CoCrFeMnNi合金的強化機理,並計算了每種強化機理的貢獻,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良好。

圖15.幾位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冷軋或嚴重塑性變形製造的Al0.5CoCrFeMnNi,CoCrFeMnNi和Fe41Mn25Ni24Co8Cr2的屈服強度與均勻延伸率(a)和拉伸強度與均勻延伸率(b)的曲線,包括本研究中提供的數據。

相關焦點

  • 成功製備高強高熱穩定性納米高熵合金
    導讀:本工作首次用雷射蒸發惰性氣體冷凝法製備了平均晶粒尺寸為25 nm 的CoCrFeNiMn納米高熵合金。與SPD製備的納米高熵合金不同,該方法製備的納米高熵合金具有超高的硬度和極佳的熱穩定性。在600 ℃退火1小時後,硬度從484 HV前所未有地增加到791 HV。更令人興奮的是,即使在1100 ℃的高溫退火後,仍能保持原始的高硬度。
  • 一種新方法製備超強納米結構高熵合金
    導讀:本研究通過磁控濺射法成功製造了一種等原子高熵合金,平均晶粒尺寸達到7.2nm,可達到13.76GPa的超高硬度。本文展示的一種製造超納米結構HEAs的新方法,在高熵合金中形成了超納米雙相玻璃晶體結構,突破了現有等原子高熵合金的最高硬度。
  • 新方法大幅提高納米晶高熵合金硬度
    導讀:本文為高性能納米晶高熵合金(nc-HEA)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600℃退火1h後,合金硬度從484 HV增加到791 HV。並且在1100 ℃退火後,原始的高硬度仍保持不變,表明nc-HEA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讀:本文為高性能納米晶高熵合金(nc-HEA)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600℃退火1h後,合金硬度從484 HV增加到791 HV。並且在1100 ℃退火後,原始的高硬度仍保持不變,表明nc-HEA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 北科大呂昭平團隊:高熵合金最新展望,短程序及其對力學性能影響
    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由於多組元元素間的複雜相互作用,使得合金在凝固或者熱處理後,呈現局部短程有序結構。由於高熵合金多組元的特徵,其短程序結構的形成,結構特點以及對性能影響,也有別與傳統合金。短程序的多組元,也給其結構表徵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然而,合理調控高熵合金中的短程序,可有利於開發綜合應能優異的高熵合金。
  • 高熵合金領域高被引的11篇文章,給過你那些啟示?
    高熵合金的各種性能也沒有讓人失望,穩定的單相組織(常見FCC、BCC、HCP)給予它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遲滯擴散效應也賦予了它突出的抗蠕變性能,同時CoCrFeNi基優異的低溫拉伸性能以及ZrHfTaW等難熔金屬優良的高溫壓縮性能,這些性能都給高熵合金替代傳統金屬帶來了可能,使得高熵合金很大的應用前景。
  • 《Scripta Materialia》:增材製造3D高熵合金能量吸收能力遠超傳統金屬
    導讀:發展了一種藉由油墨書寫與熱燒結相結合的方法來增材製造三維結構鈷鉻高熵合金。合金晶格表現出突出的能量吸收能力,這來源於三維結構以彎曲為主的變形模式,以及等軸晶的完全退火均勻微觀結構,共同導致了顯著的應變硬化。該研究為3D列印高級建築材料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適用於各種結構應用。建築材料在自然界和工程材料中無處不在,通常適用於熱交換、催化、機械阻尼和能量吸收等各種工程應用。
  • 納米結構高熵合金,實現2000%的史上最大伸長率!
    導讀:高應變率超塑性在高強度材料中極為罕見,尤其是高熵合金缺乏超塑性成形能力。本文製備的高熵合金在1073K高應變速率下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伸長率2000%,這是先進材料科學的巨大突破(a huge breakthrough)。研究表明,超塑性變形的主要機制與晶界滑移相關,晶內位錯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對變形的調節有重要作用。
  • 綜述| 高熵合金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及應用
    因此,高熵合金在回火後不僅沒有軟化, 反而會具有更高的強硬度。例如, 上述合金在1000℃的高溫環境下進行退火,保溫時間為12h,然後爐冷至室溫,測量其硬度發現基本沒有變化,有時甚至出現析出硬化的現象。相比之下,碳鋼及耐高溫高速鋼(僅高達550℃)均做不到這一點,同時也比其他有色合金表現的好。   另外,軟磁特性及高電阻率也是高熵合金的顯著特點。
  • 極限抗拉強度1100 MPa,德國亞琛3D列印高熵合金NADEA
    以往,這些高熵合金是通過鑄造出來的,然而,鑄造時容易出現成分偏差現象。並且硬度很高,難以進行後期的機械加工。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3D列印在高熵合金的製備方面提供了一條曲徑通幽的解決辦法。HiPEACE高熵合金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日立製作所和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了在拉伸強度和耐腐蝕性能方面出色的3D列印高熵合金「HiPEACE」。日立和日本東北大學調整了粉末床的電子束能量及掃描速度,並將預熱處理的溫度(預熱溫度)控制到必要的最低限度。通過降低預熱溫度,拉大與熔融溫度之間的溫度差,從而加快凝固速度。
  • 《Acta Mater》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理的影響
    隨著對中、高熵合金研究的開展,它們的優異力學性能在逐步被揭示,與之相關的材料局部原子化學環境和複雜的化學漲落所起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已有充分的實驗研究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晶格畸變(lattice distortion)和化學短程有序(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確實存在於中、高熵合金當中且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兩者在材料變形的不同階段各自產生的作用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解釋。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Irene J.
  • 金屬頂刊: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理的影響
    隨著對中、高熵合金研究的開展,它們的優異力學性能在逐步被揭示,與之相關的材料局部原子化學環境和複雜的化學漲落所起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已有充分的實驗研究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晶格畸變(lattice distortion)和化學短程有序(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確實存在於中、高熵合金當中且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兩者在材料變形的不同階段各自產生的作用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解釋。
  • 高熵合金的納米力學與納米結構的高熵合金:閒聊那些年寫過的文章
    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簡稱HEAs,是由五種或五種以上等量或大約等量金屬形成的合金。以往的合金中主要的金屬成分可能只有一至兩種。例如會以鐵為基礎,再加入一些微量的元素來提升其特性,因此所得的就是以鐵為主的合金,比如鋼。但是高熵合金中所有組元的元素都接近於等比例,比如A、B、C、D、E五重元素都接近20%的比例混合。
  • 粉末冶金高熵合金將獲更多用武之地
    7月25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高溫結構材料研究所所長劉彬在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有色金屬雲課堂上介紹了粉末冶金高熵合金的性能特點、製備方法和成形方法等,並對粉末冶金高熵合金的發展和應用進行了展望。
  • 香港城大-北科大-南京理工等:首次揭示高熵合金超低溫變形機制
    高熵合金(HEAs)基於新型合金設計,由多個主要元素組成,各元素為相等或接近等摩爾比,通常表現出高延展性和良好的強度。對於典型的面心立方(FCC)高熵合金,如CrMnFeCoNi (Cantor alloy),其室溫延展性為40-45%。
  • 香港城大-北科大-南京理工等:首次揭示高熵合金超低溫變形機制
    高熵合金(HEAs)基於新型合金設計,由多個主要元素組成,各元素為相等或接近等摩爾比,通常表現出高延展性和良好的強度。對於典型的面心立方(FCC)高熵合金,如CrMnFeCoNi (Cantor alloy),其室溫延展性為40-45%。對同一合金,當試驗溫度從室溫降至77 K時,其抗拉強度和極限抗拉強度增加了約80%。
  • 北科大呂昭平團隊:調控短程有序化提升高熵合金力學性能
    導讀:本文簡要總結了短程有序(SROs)的形成、表徵及其對高熵合金(HEAs)變形行為影響。結果表明,SROs的存在是HEAs的一個普遍而關鍵的結構特徵,調整SROs的程度是優化HEAs力學性能的有效途徑。
  • 浙大學者破解高熵合金強度與塑性兼得奧秘!
    部分高熵合金可以同時具備高強度和高塑性,從而打破傳統金屬中強塑性難以兼得的困境。但是背後的原因卻讓人摸不透。對於高熵合金結構-性能關聯性的研究大有「廬山」之態。近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子顯微鏡中心張澤院士團隊的餘倩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朱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Ritchie合作,從解密高熵合金中元素分布開始著手,揭開了廬山真面目。
  • 高熵合金:性能的預測
    該研究用原子尺度的模擬闡明了高熵合金中的臨界強化機制,並預測了性能更好的合金元素比例。
  • 《MSEA》穩定的中熵合金!1000°C時效1000小時,強度幾乎不變
    高熵合金(high entropyalloys,HEA)的概念在2004年出現,經過多年的論證應用,被認為是通過組合設計全面提高工程合金潛在性能的有用的可行方法,高熵合金的最初想法是設計一種熱力學穩定的單相固溶體,不易析出的合金。而且,由於晶格畸變的增加以及元素的協同效應,機械強度會有改善。
  • 識得「廬山」真面目,浙大學者破解高熵合金強度與塑性兼得奧秘...
    所謂「千錘百鍊」也就是說的這個改變結構以求更好性能的本徵關係。近年來,這個歷史悠久的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領域又被激起了一朵浪花。人們研究發現,如果打破傳統的合金設計方法(少量合金元素添加進主元素中),將多種元素等原子比固溶在一起,理論上會製得原子排列有序而元素排列無序的所謂高熵合金。部分高熵合金可以同時具備高強度和高塑性,從而打破傳統金屬中強塑性難以兼得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