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世界八大強國之列的奧匈帝國在一戰時為何連塞爾維亞都打不過

2020-12-05 江湖談客s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人槍殺,事後奧匈帝國以此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從而正式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當時奧匈帝國在歐洲可以說是一個大國其國土面積排在俄國和德國之後位居歐洲第三,奧匈帝國不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國境內的軍工業也排名世界第四,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和英、法、德、美、俄、意、日並列為世界八大強國。而我們反觀塞爾維亞只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一個內陸小國,從國力上來講和奧匈帝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交戰卻損傷慘重。

據統計奧匈帝國第一次出兵30萬進攻塞爾維亞損失了20萬人被打得大敗而歸.第二次奧匈又調集60萬人進攻塞爾維亞,塞軍40萬迎戰,60萬奧軍損兵30萬,還差點就全軍覆沒。為什麼當時位居世界八大強國之列的奧匈帝國在一個小小的塞爾維亞面前輸的這麼慘呢?這裡我們就要從奧匈帝國的組成說起了。簡單的來說奧匈帝國主要是由奧地利和匈牙利這兩個國家組成的,在其國內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和信仰,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導致了奧匈帝國註定是一個不穩定的國家。奧匈帝國軍隊裡的士兵大多是來自不同的民族說著不同的語音的人,這就出現了溝通的障礙。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在奧匈帝國國內民族之間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這就註定了奧匈帝國的軍隊是一個沒有什麼凝聚力的混亂集體,因此在打仗的時候很多士兵出現了厭戰甚至叛逃的現象。

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其實還有待商榷,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奧匈帝國的常備軍僅僅只有30萬,儘管後來在戰爭爆發之後奧匈帝國迅速的將軍隊擴編至200萬,但論其動員能力來看奧匈帝國的鐵路線路、機車、車廂甚至不如俄國。而且俄國和塞爾維亞的常備軍數量之和要遠遠多於奧匈帝國,因此處在戰爭前線的奧匈帝國面臨俄國和塞爾維亞的進攻明顯感覺到了吃力。在加上奧匈帝國的國防軍實際上是由帝國國防軍和地方部隊組成,當時奧匈帝國的軍隊擴編了幾倍之後讓當時的軍官竟然不知所錯,帝國國防軍和地方部隊之間由缺乏默契的配合,而且由於軍隊是由多民族的士兵構成經常還出現譁變的現象。從這些因素來看奧匈帝國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其輸給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也並不是什麼意外之事了。

相關焦點

  • 此國曾是世界八大強國之一,侵略過中華,但如今混的不如非洲小國
    ,這個國家曾經是世界的八大強國之一,侵略中華的奧,指的就是他,但是這個國家如今卻過得十分的慘,被分裂成了七個小國,即使是繼承了他所有資本的奧地利,也只是歐洲一個不出名的小國家,甚至連一些非洲的小國都不如,此國曾是世界八大強國之一,侵略過中華,但如今混的不如非洲小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國家的故事。
  • 唯一覆滅的西方列強帝國,曾是歐洲五強之一,是什麼讓它走向滅亡
    曾經有一個和英、法、德、俄並列的世界列強,作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當時它的領土面積位居歐洲第三,工業實力位居世界第四,農產品位居歐洲之首,這個國家就是曾經雄霸一方的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在1914年發生的塞拉耶佛事件,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進民族主義分子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刺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屬於同盟國陣營,同盟國最終於1918年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
  • 其中2國歇菜了,6國仍是世界強國
    後來這八個國家都怎樣了呢?有兩個國家早已歇菜了,其餘六國仍然是世界強國。當年侵華的八國為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以及奧匈帝國。毋庸置疑,這八個國家在當時都是世界強國。但是,在庚子國難後的不到20年的時間就有兩個國家先後歇了菜。一個是19世紀末世界近代史上「魔獸」般的存在——奧匈帝國。
  • 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德國為何首先進攻的卻是比利時?
    一戰前的歐洲1、巴爾幹火藥桶的爭奪在近代到來的長時間內,巴爾幹半島一直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這裡生活的大多數都是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而這也是為何俄羅斯和土耳其大戰兩百多年的根本原因之一。於是,與二戰後的冷戰時期不同,此時的大國似乎都迫切的想要參戰,且戰爭一旦爆發便必須將盟友拖下水,無論戰爭的規模。一戰的爆發雖然是大勢所趨,但真正的爆發卻純屬意外。斐迪南大公是奧匈帝國的皇儲,他強烈主張兼併塞爾維亞王國,然後將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匈牙利組成的二元帝國擴展為由奧地利、匈牙利與南斯拉夫組成的三元帝國,而這便是他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的原因。
  • 歐洲是如何從一戰前十幾個國家,增至現在44個的?
    攤開世界地圖,歐洲顯得支離破碎,除去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歐洲的面積不過區區一千多萬平方公裡,這個規模其實只比加拿大稍大一點,但卻硬生生地塞下四十多個國家。不過在一百多年前,確切地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的地圖十分簡潔,總共只有18個國家。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16 第一次世界大戰:把矛盾滾成大雪球」
    戰爭也使世界政治格局發生變化,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帝國瓦解,英國、法國、義大利地位下降,歐洲霸權被削弱,美、日崛起;世界各地的民主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此起彼伏,民族國家的紛紛建立,世界秩序迎來了新的篇章。那麼,導致一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塞拉耶佛事件」無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但是背後卻有著更深的原因。
  • 巴爾幹半島的眼淚,塞爾維亞的體育與中國
    工業革命後,歐洲列強與奧斯曼土耳其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崛起的奧匈帝國開始將勢力範圍擴張到巴爾幹半島,不僅佔領了獨立的塞爾維亞王國,還控制了奧斯曼佔領的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等地。
  • 1946年之前,世界有5大強國,先後走進了歷史墳墓
    戰爭對國家的影響是嚴重的,在兩次世紀大戰期間,在世界上,先後有5大強國走進了歷史的墳墓。不得不說,這些國家曾經都威風赫赫,甚至不可一世。但是到了戰爭結束之後,一個個都成了歷史。那麼,這些國家有哪些呢?一、世界疆域第一的俄羅斯帝國在20世紀,俄羅斯帝國的疆域是世界最大的。從東歐平原到白令海峽,都是沙俄的版圖。在鼎盛時期,沙俄的疆域超過2200萬平方公裡。
  • 羅馬尼亞,既非大國,也非強國,世界大戰後,版圖為何急劇擴大?
    兩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時期世界秩序的兩次大幅度重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德意志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英、美、法成為世界秩序的主導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雅爾達體系在歐陸的硝煙中橫空出世,蘇聯和美國成為主導歷史走向的兩大超級強國。
  • 俄土12次戰爭(5):兩大帝國迎來最後一戰,戰後紛紛走向滅亡
    今天我們來說第11次俄土戰爭,這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最終之戰,它在傳統上也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次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會走向滅亡,資本主義興起,封建主義消退,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退出歷史舞臺。而在這場最終之戰中,奧斯曼帝國就取得了勝利,俄羅斯帝國先其一步,走向了滅亡。
  • 帝國的奇謀與列寧的1917
    一、德意志帝國的困境一戰進入1917年以來,德國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前一年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俄國在東線的夏季攻勢讓帝國疲於應對,東線的盟友奧匈軍隊幾乎在布魯西洛夫攻勢中被俄軍打殘,帝國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大量軍隊挽救奧匈帝軍隊。
  •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上)——南斯拉夫的形成
    《聖斯特凡諾條約》和柏林會議  19世紀初期,歐洲局勢混亂不堪,傳統大陸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國力開始變化,俄羅斯帝國為了向南擴張拿到地中海出海口,奧地利帝國希望獲得亞得裡亞海出海口,於是和土耳其進行了兩次戰爭,史稱第八和第十次俄土戰爭,第十次俄土戰爭時,俄羅斯帝國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雙方於1877年籤訂《聖斯特凡諾條約》,塞爾維亞獨立,同時脫離奧斯曼土耳其的還有羅馬尼亞和大保加利亞公國
  • 都錯了
    要知道拿破崙在做法西蘭的皇帝時,法語說的特別差勁,甚至他在拼寫法語的時候還有大量的錯誤,其實在1768年拿破崙在科西嘉島出生,這個時候這個小島還不屬於法國,但是因為這個島嶼發生了內戰,統治者以低廉的價格賣給了法國,這件事和拿破崙出生就相差幾個月的時間,所以說拿破崙差一點就會成為法國人。
  • 誰為「一戰」買單——評克里斯多福•克拉克《夢遊者》
    一個世紀前的世界就如同一個「失控的世界」。在1914年以前,從來沒有人會想到一場戰爭居然在個把月內就席捲34個國家、波及全世界15億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世紀之交叩響了「死神」的問候。處在一個同樣紛繁複雜、隨時可能「失控的世界」,作為後代的我們,最想知道無外乎「一戰」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這場愈演愈烈的世紀之戰?究竟我們該如何避免如此可怕的「血腥夢魘」?
  •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自然德國人和英國人一樣認為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必須擁有龐大的殖民帝國,問題在於,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是選擇同英國人合作,還是與之對抗。儘管德國叫囂著「世界政策」,但他們的野心是模糊的,並不聚焦在地球上的某塊地域,因為彼時世界已經被瓜分殆盡了。從一開始德國對地盤的訴求就包含了一些虛假的成分,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可能在歐洲之外的世界裡自由自在,與奧匈結盟已束縛住了德國。
  • 世界公認的五個永久中立國, 都是發達國家, 一個還是世界軍事強國
    瑞士  全稱「瑞士聯邦」,是一個中歐國家,境內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歷史上,由於瑞士周圍都是強國,最早瑞士實行僱傭兵制度,再到後來的武裝中立,最後乾脆實行了中立制度,變成了一個永久中立國
  • 世界有個大洲,很神奇,戰後國家越來越多,從18個變成48個
    如果單從「合久必分」這樣一個概念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大洲,一戰前只有區區十八個國家,但是一0戰以及二戰後,整個大陸上的國家數量從十八個上升到四十八個,這個大陸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歐洲。從現有的資料看,歐洲作為世界七大洲之一,名字的由來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歐巴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