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20年對外戰爭成最好鬥國家 反恐綁架全人類

2021-01-09 環球網

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月11日發表政治分析家馬爾萬-比沙拉的文章稱,自上世紀90年代初發動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多年來始終以武力作為謀求世界霸權、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的反恐戰爭不僅改變了對象國的政治格局,還阻礙了國際社會自由民主進程,美國這個反恐急先鋒正逐漸變身為令全球畏懼的新恐怖力量。

大中東地區成美國演兵場 犧牲他國謀奪世界霸權

文章稱,按照葉門部族傳統,如果爭端以和平方式解決,已經拔出的匕首在見血之前是不能放回刀鞘的。人們會屠宰動物,以鮮血塗抹利刃來保持戰士的榮譽。隨著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瓦解,主導世界兩極對抗的冷戰在未放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宣告終結。然而,自那時起,大中東地區卻變成了真正的戰場。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到2003年美軍進入伊拉克,從1993年的索馬利亞到2010年的葉門,再加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美國軍方竭盡全力向世人展示其進行海外任務、保衛和推進美國和西方國家利益的能力。於是乎,軍事手段、戰爭和佔領取代了外交和國際法。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全球反恐戰爭的大旗下,五角大樓的預算和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前相比幾乎翻了一番,甚至超過了世界上其他國家軍事開支的總和。然而,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國家代價慘重的失敗表明,穆斯林世界是如此之頑強,註定不會成為美國追求全球霸權的祭品。

部落政策改變多國政治格局 戰爭讓美民眾陷入集體狂亂

在全球化加速進行的今天,美國的反恐戰爭不斷削弱對象國的政治結構,而部落和教派力量則得到加強。那些未受直接影響的國家紛紛採取預防措施,通過加強安全和部落聯盟鞏固手中的權力。以伊拉克和阿富汗為例,美國和其地區盟國向部落首領提供資金和武力資助,用以打擊伊斯蘭反對派或民族主義叛亂勢力。美國吸取英國在殖民地時期的經驗,向伊拉克部落首領提供援助。在阿富汗,美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與阿北部部落建立聯繫,以對抗蘇聯支持的喀布爾政權。在這一過程中,大中東眾多衝突地區的部落權力被非民主派領導人攫取,葉門、利比亞、約旦、巴勒斯坦甚至是阿富汗和索馬利亞都見證了部落力量的崛起。美國非但未能使這些國家實現穩定,反而逐漸使其國內政治格局向部落聯盟或單一部族獨大的局面演變。

這種轉變不僅限於中東地區。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最現代化的美國和最不發達的葉門在行事方法和手段上都日趨原始。9/11事件發生後,憤怒、屈辱和恐懼將美國拖入了一場令世人震驚的戰爭,這裡充斥著復仇、酷刑,還有海外監獄中對人性的剝奪。這場戰爭的背後隱藏著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政治思潮,又糅合了傳統的共和價值觀及公民自由思想,使得美國民眾陷入一種集體狂亂的狀態。

相關焦點

  • (試讀)《綁架全人類》
    所以這本《綁架全人類》一直也沒看,看到他說復更,才終於跑到磨鐵開始看了。其實這本書的腦洞我以前也開過:主角晚上睡著以後發現自己穿越了,在另一個時代生活了一個白天,晚上睡覺,發現又穿了回來,已經到了第二天早晨醒來。然後白天照常,晚上睡著發現又穿了……這樣反覆穿越,穿越前和穿越後互為夢境,莊生夢蝶,蝶夢莊生,最後主角徹底分不清自己的身份。
  • 外媒稱2018年或爆發世界大戰
    已經過去的2017年,世界並不平靜:歐美恐襲陰雲濃重,中東依舊戰事頻仍,朝鮮半島持續升溫,這讓人們在談論2018年的國際安全形勢時多了幾分憂慮。一些外媒稱,2018年將是「危機的一年」。人們期待,世界能否在可能面臨的多重危機之中「轉危為安」?
  • 王強:西方對外軍事幹涉暴行遮不住了
    應當說,在世紀之初的那段時間裡,由於宗教極端勢力的擴展,許多國家都深受恐怖主義的危害。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也成為一些國家的共識。因此,當美國決心展開反恐行動時,得到了不少國家的理解和支持。先後有40多個國家派出了武裝力量和武裝力量代表參加了相關軍事行動,還有近30個國家為美軍提供過境支持。一時間,參加反恐軍事行動的那些軍人把自己當成了「正義的化身」。
  • 無人機戰爭讓美國自食惡果,「反恐戰術」製造出更多恐怖分子
    川普上臺後,美國頻繁利用無人機打擊「反恐戰爭」。近日,美媒一篇文章指出,川普政府高頻使用無人機是一種缺乏戰略戰術的行為,只會製造更多的恐怖分子。無人機打擊會傷及更多平民自川普上任以來,粗略估計已經在索馬利亞發動了155次空中和無人機打擊,是歐巴馬任期內的4倍。相對有人戰機而言無人機戰爭的使用成本低,維護成本也很低。
  • 外媒稱2018年或爆發世界大戰 如何找到"安全感"
    美韓與朝鮮強硬對強硬的對抗,最終結果是讓半島局勢陷入似乎無解的「死循環」。未來,戰火是否真的將在朝鮮半島蔓延?德國《圖片報》稱,2018年,如果朝鮮領導人不坐到談判桌旁,可能會有戰爭的危險。美國《新聞周刊》直言,世界多數國家最擔心的正是美國和朝鮮滑入戰爭漩渦。不過,也有相對樂觀的聲音認為,美朝可能在2018年進行「和平的摸索」。
  • 13人密謀綁架密西根州長被起訴,美媒:極右翼仇恨情緒在滋長
    與此同時,美媒評論稱,身為國家領導人的川普不應放任美國國內反政府情緒和恐怖活動的滋長。 密謀推翻多州政府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報導,針對13名嫌疑人的起訴書指出,這些人試圖「推翻包括密西根州在內的美國幾個州的州政府」,嫌疑人認為這些州的州長與政府存在「違反美國憲法的行為」。
  • 超燃反恐戰爭電影,看得熱血沸騰!
    和平年代感受不到戰火,或者說我們生在和平的國家是幸福的,追求感觀刺激就看一下這些電影吧。戰爭時期,轉移一個人好說,很多人就會有很大麻煩,而且地處深山野林,劇毒動物頻出,難度非常大。但是後來他們還是決定進行大轉移,在這條道路上,很多隊員倒下了,生命在此刻顯得很脆弱,但又很堅韌。作為戰爭片子,這部影片場面超級大,看起來超燃,熱血沸騰。但是在其中也出戲了,想起中國曾經有的戰爭年月,大屠殺場面,竟然有種莫名的傷感。
  • 非人哉:九月被色誘,慘遭惡龍綁架,敖烈英雄救美雙龍鬥
    導語:以金蟾被綁架事件,引出新角色西方惡龍。西方惡龍喜歡用金銀珠寶裝飾自己的窩,這也是其綁架金蟾的原因,也不知為何金蟾還會與西方惡龍維持生意來往。但小菌發現,這西方惡龍還有一個隱藏屬性,那就是喜歡綁架他人,嘯天都險些成了他的收藏。而此時,西方惡龍又盯上了九月。
  • 恐怖組織17年壯大4倍,美國反恐越反越多,只因醉心於無人機戰爭
    參考消息網7月5日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日刊登的題為《為什麼美國(和川普)沉迷於無人機戰爭》的文章,作者美國外交政策分析家麥可·霍頓分析稱,因為這是一種缺乏戰略的戰術,對於遠在被打擊目標千萬裡之遙的空調房中操作無人機的軍人和承包商來講這不會受到任何人身危險,這種遠程控制進行的戰爭是以計算機算法製造的殺戮。
  •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場對外戰爭,其中兩個國家現在還不好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然而對於那些在我們建國後,繼續挑釁我們民族尊嚴的國家,我們國家也沒有手軟,我們人民的子弟兵,拿起武器,與之鬥爭,戰無不勝。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0年,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一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從戰爭時間上依次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蘇邊界武裝衝突、西沙海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我國與這五個國家的戰爭都是在暴風驟雨的國際形勢下被迫進行的。
  • 全球47國「親美」程度排名:非洲國家對美好感多
    中廣網7月4日消息 最新公布的2007年皮尤全球態度調查(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顯示了47個國家「親美」的排名,非洲國家象牙海岸、肯亞和加納名列前三位,中東和「舊歐洲」地區國家則普遍對美國持厭惡情緒。美國媒體分析了其中部分國家「親美」或「反美」的原因。
  • 逮捕行動之外 納吉:反恐須贏意識形態戰爭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針對全球發生一連串恐怖襲擊事件指出,除了通過軍隊和警察部隊進行逮捕,政府還必須贏得意識形態的戰爭,以應付恐怖主義的威脅。關鍵是,政府必須贏得這場意識形態的戰爭,讓他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伊斯蘭。」當天也是國防部長希山慕丁作為首相署特別任務部長首次出席首相署常月集會,納吉還調侃希山慕丁說:「他應該獻唱一首歌,不過現在是齋戒月,我們就放他一馬。」
  • 被調侃「寸草不生」的「俄式反恐」,真的不在乎人質性命嗎?
    1974年,克格勃組建了「反恐應急小組」。因為時任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羅波夫是「牽頭人」,開始的時候,就以老安的首字母為標誌,被直接叫做了A小組。  出於保密考慮,其真實代號不便於向外界透露,因而,對外多用A也就是希臘字母中的「阿爾法」來稱呼這支特種部隊,即「阿爾法小組」。
  • 俄式反恐!人質表示比恐怖分子還害怕
    01俄式反恐的由來從本質上來說,俄羅斯反恐與其它國家沒什麼區別,而俄羅斯也是從多年反恐任務中汲取的教訓,才有了現在的俄式反恐曾經,俄羅斯反恐也會與恐怖分子談判,甚至以妥協的方式來保證人質安全,但最終換來的卻是慘痛的教訓。比如在1995年,「布瓊諾夫斯克人質事件」,當時150名車臣叛軍挾持了1500名人質,逼迫俄羅斯政府作出了巨大讓步,但結果卻造成了105名人質死亡, 25名俄羅斯軍警犧牲,這一事件不僅讓當時的葉爾欽政府名譽掃地,就連之前的反恐成績也被遺失殆盡,民心背離。
  • 綁架全人類
    「2011年5月3日搬到這裡?」    「是……」已確定名叫吳清晨,2011年5月3日搬到這裡的年輕人吞了口口水。    「畢業於江縣城西小學?小學四年級在教室和同學由於口角矛盾鬥毆,左眉眉根受傷?有一處7毫米的傷痕?」
  • 從未被清算與反思:日本對外戰爭的"國家達爾文主義"
    由於這兩次對外軍事行動不僅打敗了亞洲第一大國,也打敗了世界第一領土大國,因此,在日本人的歷史記憶中,這無疑已凝結成「大和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榮」。然而,無論是當時的政界、軍界、輿論界,還是後來的學術界,日本方面在談及發動這兩次戰爭的理由和根據時,均表述得矛盾重重,甚至自相抵消。「甲午戰爭」因朝鮮而起,這是常識。
  • 李昊、陳攀:涉恐人員遣返暴露反恐合作軟肋
    2018年以來,敘利亞局勢逐漸從全面內戰轉向反恐戰爭,在國際社會合力圍剿下,「伊斯蘭國」迅速瓦解。但與反恐戰場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各方處置「伊斯蘭國」被俘人員的國際合作方案長期懸而不決。這也成了當前國際反恐合作的一個軟肋。本月中旬,土耳其遣返多名來自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國」武裝人員,並稱未來還將遣返更多外籍武裝人員。
  • 外媒:蓋達組織英文雜誌成製作炸彈教材(圖)
    外媒:蓋達組織英文雜誌成製作炸彈教材(圖)     資料圖:2010年6月,該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如何在媽媽的廚房裡製作炸彈》的文章,其中將「高壓鍋」炸彈列為「最有效的武器」。此外,該雜誌還在某篇文章裡提到「體育賽事是最大化製造人員傷亡的最佳時機」。  上述調查結果引起美國當局的擔憂。
  • 美國打贏很多戰爭,但絕不能與中國開戰!美上將沒忍住說出大實話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新聞記者對美國陸軍上將馬克·米利進行了一次訪談,在訪談中,馬克·米利圍繞中美俄三國之間的複雜關係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表示到,美國與中俄關係仍將是困難和複雜的,但美國絕對不會和中俄開戰。
  • 美媒:曾保家衛國,如今綁架州長當街殺人,美國私人民兵成麻煩
    美國《彭博社》網站2020年10月20日報導稱,如今,自封的民兵組織引起了美國社會警覺。這些組織從美國建國初期時的民兵行為中得到啟發,當時民兵充當了地方國防軍,一些民兵在戰爭中還與喬治·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並肩作戰。但是,今天的民兵組織卻與反政府以及白人至上主義意識形態的組織有關聯,有時會參與到與當局間暴發的暴力衝突中,然後在公眾視線中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