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銀河系的光暈是由什麼構成的,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網友提問:「銀河系的光環是有什麼組成的?為什麼它一直不離不棄的環繞在那裡?它又是怎麼到銀河系的?」

:光暈(幾乎)是一個圍繞銀河系的球狀區域,主要組成部分是暗物質(它像聖徒頭邊的散射光,但不是卡通動畫中天使頭上的黃色光環)。暗物質之所以「暗」是因為它不會發出任何電磁輻射,所以暗物質只能通過引力相互作用來研究。暗物質,特別是光在經過暗物質時會像通過凸透鏡一樣發生彎曲,這就是「引力透鏡」效應。

圖解:用宇宙學n體模擬暗物質暈

許多理論解釋了暗物質可能組成的部分,可能是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也可能是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大規模緻密天體如死恆星和行星一樣,屬於相似物質,在理論上它們構成了星暈的大部分質量。但對引力透鏡速率的檢測卻排除了這一可能,因為它們的數量並不足以構成星暈。

圖解: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又名大質量緻密暈天體,是一個天文學的普通名詞,可以用來解釋可能存在於星系暈的暗物質。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是一些體積很小的大質量重子物質,沒有或只有很少的電磁輻射,在星際空間不與恆星系統發生影響。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自身不發光,所以很難被探測到。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也可能是黑洞、中子星、褐矮星、自由行星、白矮星和非常微弱的紅矮星,也有人認為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和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都是暗物質的候選者之一。

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是一種仍然停留在理論階段的粒子,它和中微子有點類似,極少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它們與中微子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質量可以很重。星系暈的組成部分對宇宙學至關重要,因為宇宙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銀河系光暈中,而宇宙的演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種暗物質的數量。(真是令人激動)

圖解:從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應,星系團CL0024+17內部被發現存在有一個暗物質圈,在這張哈勃太空望遠鏡像片裡以藍色顯示出來。

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是「暗物質」。光暈是一些遠古星群的源頭(即球狀星團)。它們之所以程為遠古星群是因為他們的恆星含有低放射性的重元素,這些重元素並不存在在年輕宇宙中,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超新星中誕生。這些星群基本上是在星系核的隨機軌道上運動。

圖解:X射線、紅外線和可見光影像合成的多波段克卜勒超新星遺蹟,SN 1604。

所以,它們為什麼會在這?星系形成的標準模型包含了所有由暗物質光暈組成的星系。暗物質光暈比這個可見模型更早出現,因為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作用不強(重力作用可以幫助它們交互),也沒有大氣壓的支持(不像常氣壓)。對於可視物質來說,我們星系正形成時,球狀星團早已形成,而其他恆星則來自被我們星系被瓦解的小星系。於是有人說球狀星團像是銀河公路殺手。

相關天文知識

銀河系暈是延伸的又近似球形的組成結構,它可延伸到銀河系主要的可見部分外。以下是銀河系光暈的幾個組成部分:

恆星星暈銀河日冕(熱氣,如等離子體)暗物質暈

在旋渦星系中,光暈和銀河系主體的差別最明顯:光暈的球形和扁形形成鮮明對比。在一個橢圓星系中,光暈和星系的其他組成部分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宇宙冷物質模型模擬了恆星系的形成過程,並模擬了星系的演進,例如光暈誕生於微塵中,(星系乃由宇宙中旳微塵所形成。原本宇宙有大量的球狀星團,後來這些星體相互碰撞而毀滅,剩下微塵。這些微塵經過組合,而形成星系。)說明星系的大部分是先由微小物質組成的。光暈由重子和暗物質組成,兩者交互形成光暈。有證據表明加重力和原始黑洞的存在也可能與星系光暈的組成部分有關。光暈合併後的氣體流向中央星系並成為其部分,而恆星和暗物質則留在星系暈中。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panda-curio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在發生碰撞前 仙女星系光暈已經撞上了銀河系光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 《天體物理學雜誌》:仙女星系氣體「光暈」與銀河系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與銀河系氣體「光暈」發生碰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 研究稱在發生碰撞前,仙女星系 "光暈 "已經撞上了銀河系「光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 探測銀河系光暈中的大尺度X射線氣泡
    探測銀河系光暈中的大尺度X射線氣泡(Credit: University of Tübinge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銀河系的光暈提供了一個實驗場所,用以研究由銀河系形成模型預測的激波熱氣的特性。
  • 哈勃望遠鏡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巨大的光暈環
    這意味著仙女座的光環已經撞上了我們自己銀河系的光環。如上圖所示用於探測仙女座星系氣態光暈的43個類星體的位置。這些類星體(由黑洞驅動的非常遙遠、活躍的星系核心)散布在光暈環後面,使科學家可以探測多個區域。通過對類星體光的巨大光暈環的觀察,研究小組觀察了光如何被光暈環吸收以及該吸收在不同區域的變化。通過追蹤來自背景類星體的光的吸收,科學家能夠探測光暈環的物質。
  • 蓋亞太空飛行器探測到的數據,改寫了銀河系的歷史
    那些古老的恆星是如何進入圓盤的?簡而言之,它們是傑出的移民。它們中的一些恆星誕生於銀河系之前的雲層中。然後,雲層恰巧將它們的某些恆星沉積到軌道上,這些軌道最終將構成銀河系盤的一部分。其他恆星來自小型的「矮」星系,這些星系撞擊到銀河系中並與一個新興的盤對準。該小組在11月發布的結果表明,經典星系形成模型並不完整。正如預期的那樣,氣雲確實坍塌成球形光暈。
  • 從內部來確定銀河系的結構是一項挑戰,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從洪荒想像到科學視野,置身星辰大海中的我們,到底是如何一窺這浩瀚大海全貌的?現代科學儀器觀測的銀河系如今,利用現代儀器,天文學家可以通過無線電和紅外線穿透銀河系的「煙霧」來研究銀河系的外部邊緣,這讓我們像能從遠處觀察銀河系一樣,進而描繪銀河系的全貌。上圖描繪了如果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的正面和邊緣,我們會看到什麼。
  • 探索銀河系:我們在銀河系的哪裡?它究竟是什麼?
    你是否想過如果外星人問起你,會如何作答?如你回答地球,他們也許甚至對地球毫無概念。這樣一來,你可能要告訴他們你住在哪個星系。你可曾把自己當成一個星系的居民嗎?不用懷疑,你就是銀河系的一位居民。星系是由重力束縛在一起的一組無比巨大的恆星組。那麼有多大呢? 可以這樣理解它的大小:我們的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大約2000億恆星中的其中一個!
  • 哈勃望遠鏡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一個巨大的光暈
    科學家驚訝地發現,瀰漫性等離子體的這種微弱,幾乎不可見的光暈從銀河系延伸了130萬光年,大約是我們銀河系的一半,並且在某些方向上延伸了200萬光年。這意味著仙女座的光環已經撞上了我們自己銀河系的光環。他們還發現,光環具有分層結構,具有兩個主要的嵌套且截然不同的氣體殼。這是對銀河系周圍光暈的最全面研究。
  • 我們能看見銀河系以外的恆星嗎?
    僅憑肉眼,我們無法觀測到光度高於6.5的恆星。距離我們1500光年的獵戶座明星參宿四擁有太陽10000倍之高的亮度。若要定義「銀河系以外」,那麼符合該條件的恆星必須在銀河系平面上方至少3000光年的所謂的光暈區域。嚴格來說,這塊區域仍屬於銀河系,但至少不是旋渦狀銀盤的一部分。
  • 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它全部都是由中子構成的?
    剩下的核心如果質量不大於3.2倍太陽質量,它就會形成一個中子星。我們從微觀上看一下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一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圖:氦原子示意圖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從氦原子的結構圖來看,一個原子的絕大部分體積都是由核外電子佔據。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最古老星系 就在銀河系周圍
    這些原子聚集成雲,並開始逐漸冷卻,形成大爆炸產生的暗物質的小團塊或「光暈」。這個被稱為「宇宙黑暗期」的冷卻階段持續了大約1億年。最終,光暈內部冷卻的氣體變得不穩定,並開始形成恆星——這些天體是有史以來第一批形成的星系。隨著第一批星系的形成,宇宙突然亮了起來,結束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 超大質量黑洞重新溯源:可能與暗物質的光暈有關
    這一理念形成的基礎是認為這種輻射抑制了正常恆星的形成,釋放出的物質最終融入黑洞。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另一種現象可能在抑制這類恆星的形成方面更為重要——即暗物質光暈的快速增長。暗物質是構成宇宙大部分物質的神秘物質(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既不吸收光線,也不反射光線)。
  • 黑洞如何將光圍繞自身彎曲,從而形成發光光暈和黑洞「陰影」
    這些光子勾勒出事件地平線的圓形輪廓,產生圖像中所示的發光光暈和黑洞「陰影」。輪廓的明亮光暈的內邊緣稱為光子環。它標誌著最黑的電路光可以在黑洞周圍形成,而不會刺入黑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預測圓環的大小和形狀,許多人都稱讚M87圖像是對愛因斯坦引力的驗證。但是似乎我們對戒指的理解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
  • 能量究竟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在宇宙大爆炸中轉變成質量的?
    能量究竟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在宇宙大爆炸中轉變成質量的?普遍的假設是:大爆炸之前宇宙空「無」一物。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所以問題升級為:「無」是如何轉化成「有」的,如物質或能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開始的假設必定是錯誤的。物理學家往往忽視的是意識。意識可以模擬虛無,比如睡眠,也可以模擬大爆炸,比如佛教徒從虛空中覺醒。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銀河系暴力誕生的密碼!
    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表明,銀河系在100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碰撞」中吞噬了一個質量僅為其質量四分之一的星系,這一「劇烈碰撞」並沒有完全滿足億萬年的需要。以前的研究表明,銀河系是由兩組獨立的恆星組成,但是星系合併的精確年表仍然難以捉摸。
  • 柔性振動盤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工作的
    打開APP 柔性振動盤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工作的 fulaikesi 發表於 2020-11-26 15:12:46 柔性振動盤又叫柔性上料盤、柔性振盤、柔性供料器等,它是一種適用於工業自動化生產中99%的小型零部件散料排列上料的。
  • NASA:哈勃望遠鏡最新發現,仙女座已撞上我們銀河系了
    不過根據美國宇航局哈勃望遠鏡的最新觀測,仙女座星系的巨大光暈向銀河系方向延伸了130萬光年,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200萬光年,這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仙女座已經撞上了我們的銀河系!,由非常稀薄的離子化氣體組成,可以瀰漫到離星系非常遙遠的地方。
  • 銀河系由什麼組成?
    銀河系我們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內,其名稱源於它從地球上看到的外觀,這是一個夜間可見的星雲集合,因為它由許多恆星組成,沒有強大的太空望遠鏡的幫助就無法區分。1610年,伽利略說,從地球上看到的光帶實際上是由單個恆星組成的,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之後,人們普遍認為它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固定物。然而,在20世紀20年代之後,人們發現銀河系只是我們宇宙中存在的幾個星系中的一個。 據估計,該星系的直徑在150,000至200,000光年之間。 據估計,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銀河系中心約26,490光年的半徑範圍內。
  • 生命的起源再添新證據,C60+被發現,原始生命或由它構成
    不過,關於宇宙中各個天體是如何形成,宇宙中的生命又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疑慮,簡單來說,就是找不到一個可以用來解釋所有事物的「點」,知道最近哈勃望遠鏡為人類天文史再添新證據,在太空中發現了C60+,這也讓科學家們對於宇宙有了新的定義。那麼,什麼是C6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