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終於破譯:銀河系暴力誕生的密碼!

2020-10-18 博科園

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表明,銀河系在100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碰撞」中吞噬了一個質量僅為其質量四分之一的星系,這一「劇烈碰撞」並沒有完全滿足億萬年的需要。以前的研究表明,銀河系是由兩組獨立的恆星組成,但是星系合併的精確年表仍然難以捉摸。來自加拿大阿斯特羅非西卡研究所(IAC)的天文學家利用蓋亞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太陽6500光年的範圍內,精確測量了銀河系中大約100萬顆恆星的位置、亮度和距離。

發現了兩組不同的恆星:一組「更藍」,含金屬更少,另一組「更紅」,含金屬更多。在研究了它們的運動和組成之後,天文學家確定這兩組恆星都同樣古老,但是更藍那組恆星被設定為一種「混沌運動」——這是銀河系在遙遠時間深處吞噬一個較小星系的證據。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Carme Gallart說:我們研究的新奇之處在於,已經能夠確定合併星系中的恆星確切年齡,並且通過知道這些年齡,就可以知道合併發生的時間。

這次碰撞發生在大約100億年前,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展開。這是一個非常漸進的過程,它不像汽車碰撞,而是對整個銀河系產生影響。它非常巨大,所以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它發生得很慢,而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就沒那麼慢了。研究小組認為,被稱為蓋亞-恩克拉多斯矮星系的殘餘合併,最終形成了今天銀河系的光暈。同時還確定,這次碰撞在大約40億年時間裡促成了恆星形成的「猛烈爆發」,在那之後,這些形成氣體進入了貫穿星系中心的銀河系薄圓盤。

銀河系包含至少2000億顆恆星,其中心有一個強烈的射電源,據信是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了解一個星系一生中形成的恆星年齡,是了解其形成和演化的基礎。然而,恆星年齡是很難得到的,因為它們不能通過觀測來測量,但需要與恆星模型進行比較。另外,年齡分布可以通過應用穩定的色度圖擬合技術來得到,該技術迄今主要用於研究銀河系附近的星系。由於缺乏精確的恆星年齡,星系合併時間和恆星在銀河系早期演化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

新研究展示了這兩組銀河系光暈序列中,恆星具有相同的年齡分布,並且比大多數厚盤恆星都要老。恆星年齡分布在100億年前的截止時間,可以用蓋亞-恩克拉多斯在銀河系的吸積時間確定。加上對星系形成的最先進宇宙學模擬,這些年齡使天文學家能夠對塑造銀河系的早期事件序列進行排序。研究確定這些紅序恆星是在銀河系始祖內形成的第一批恆星,恆星的運動學表明,這些恆星構成了人們長期尋找的銀河系原始光暈。

參考期刊《自然天文學》

DOI: 10.1038/s41550-019-0829-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大體過程如下:①通過簡單的排列組合推測遺傳密碼是三聯體→②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如何(重疊讀碼還是非重疊讀碼)→③克裡克通過T4噬菌體突變實驗證實了遺傳密碼是三聯體並採用非重疊的讀碼方式→④遺傳密碼與胺基酸如何對應→⑤尼倫伯格和馬太通過體外無細胞體系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破譯了UUU編碼苯丙氨酸→⑥AAA和CCC也隨之被破譯→⑦通過異聚核苷酸作為mRNA的體外合成蛋白實驗,找出了各種胺基酸密碼子的大體範圍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要判斷哪個三聯體密碼決定哪種胺基酸,首先需要一種人工合成RNA的方法和一個能夠在體外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系統,這樣,在試管中加入已知序列的RNA,再通過分析新合成的蛋白質產物的胺基酸排列順序就可以推斷密碼子和胺基酸的對應關係。
  • 英國愛好者使用電腦成功破譯德國二戰潛艇密碼
    但時隔64年之後,英國的一群業餘愛好者憑藉先進的計算機,終於將這些沉封多年的密碼全部破譯了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潛艇使用的密碼被英國情報人員破譯,盟軍在海上作戰行動中取得了極大的主動權,德國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1942年11月,德國海軍為了更安全地與U型潛艇實現通聯,特別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密碼,使用無序排列,德軍當時宣稱該密碼極為安全,「幾乎不可能被破譯」。
  • 51年後,黃道十二宮殺手密碼,終於被破解
    為了保證彼此a間信息的正常交流,各種密碼隨之誕生,其中大家最熟知的應該就是達爾文密碼了吧。但其實相比於達爾文密碼而言,令全世界震驚並通緝的變態連環殺手黃道十二宮創建的密碼,無數相關科研人員更為之著迷,幾十年來都無人破解,殺手也始終逍遙法外。51年後,黃道十二宮殺手密碼,終於被破解。最近,在兩個程式設計師和數學家多年的通力合作下,黃道十二宮殺手密碼終於被成功破解。
  • 在深空發現類似銀河系的星系令天文學家困惑不已
    120億年前,當整個空間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嬰兒宇宙時,一個讓人聯想到銀河系的年輕星系正在宇宙深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天文學家通常認為這個早期宇宙是一個混亂的地方,是一個極端的環境,星系是不穩定的,暴力的。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假設可能是不正確的,並且為星系如何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解。
  • 手算破譯美國最難密碼,她毅然回國,為我們設計密碼算法沿用至今
    網絡安全是牽涉到你我日常生活的大事,同樣對於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和數字經濟來說,網絡安全可以說是重中之重,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將於9月14日至20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國一位著名的密碼科學家,在網絡安全的&34;上成績斐然,曾經憑藉手算破譯了美國號稱最安全的密碼算法,同樣也為我國提供了沿用至今的密碼算法。
  •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劉倩,碩士研究生,201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她戴著眼鏡,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樣,看似和人民警察這一職業風馬牛不相及,現在卻就職於衢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DNA室,從事著神秘的DNA
  • 二戰時圖靈機破譯的Enigma密碼,現在AI僅需13分鐘便可破譯
    密碼破譯者的天才工作挽救了許多平民和士兵的生命,據說將戰爭縮短了兩年。 Enigma密碼機非常複雜,它最先進的化身可以配置158,962,555,217,826,360,000種不同的方式,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一個字母可以取代它本身。 即使有了相關的密碼知識,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破解密碼。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這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辦法,源於對遺傳密碼的研究取得的突破。通俗地說,人的每個細胞當中都有一份遺傳密碼,別看遺傳密碼只是承載著4個符號的一條線,但這條線足夠的長,能承載人從生長發育到一代傳給一代的信息。4個符號不斷變化,人的遺傳密碼總的符號大約有30億個。        這是什麼概念呢?
  • 舉世僅存的圖靈破譯二戰德軍密碼絕密級手稿,曾被當作廢紙
    這些破譯敵軍密碼的手稿極為罕見,因為根據戰時紀律,是必須及時銷毀的。       這些手稿最近在「布萊切利莊園歷史還原」展覽上展出。布萊切利莊園(Bletchley Park)是二戰時英國密碼破譯小組所在地,位於聯結牛津與劍橋二校的鐵路線附近。作為二戰遺址,如今吸引了大批遊客,尤其是電影《模仿遊戲》上映之後。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龐大的恆星家族
    本文轉自【cnBeta.COM】;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劍橋大學的專家領導了20億顆恆星的宇宙地圖集的創建,他們相信這些地圖集可以揭示我們的星系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 詳細的地圖是根據歐空局蓋亞飛行任務的最新數據繪製的,該任務有兩顆衛星距離地球93萬英裡,測量整個銀河系恆星物體之間的距離。
  • 天文學家在遙遠太空中發現了類似銀河系的星系
    120億年前,當所有空間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嬰兒宇宙時,讓人聯想到銀河系的年輕星系在宇宙深處閃耀著生命。天文學家通常認為這個早期的宇宙是一個混亂,極端的環境,星系是不穩定且劇烈的。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假設可能是不正確的,從而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識。
  • 天文學家在遙遠太空中發現了類似銀河系的星系
    120億年前,當所有空間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嬰兒宇宙時,讓人聯想到銀河系的年輕星系在宇宙深處閃耀著生命。天文學家通常認為這個早期的宇宙是一個混亂,極端的環境,星系是不穩定且劇烈的。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假設可能是不正確的,從而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識。
  • 銀河系是怎麼誕生的?為此學界眾說紛紜
    銀河系是怎麼誕生的?為此學界眾說紛紜,且看濤哥分解。 關於銀河系的誕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美國的超難密碼,計算機破譯需100萬年,中國女子只用了2年
    密碼的安全性由密碼算法決定,密碼算法有複雜和簡單之分,算法越複雜的密碼越難被破解,安全性能越高;反之,算法越簡單的密碼則越容易被破解,安全性能越低。「MD5」和「SHA-1」是兩種主要基於Hash函數進行設計的國際密碼算法,十幾年前由美國標準技術局推出,並成為當時號稱全球最為先進、最為安全、最難被破解的兩大算法。難到什麼程度?
  • 什麼才是成功的人生:是破譯密碼的容金珍還是平庸而長壽的嚴實
    701,密碼破譯,這種神秘而又神聖的事業,有著無限的吸引力,讓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拒絕。數學天才容金珍就被投入到了這樣一種事業。憑藉著超人的天賦,金珍很快就破譯了X國的紫密,但在隨後的破譯黑密過程中,陷入「一個人只能破譯一部高級密碼」的怪圈,一個意外事件,一個小小的刺激,讓金珍崩潰成了一個「瘋子」。
  • 中國一女科學家破譯美國最難密碼,拒絕高額年薪,獲「中國諾獎」
    中國密碼天才,2年破譯美國最先進密碼因為在她的主導下,已經成功破譯了美國根據Hash函數,設計出來的兩套高精尖密碼體系,相關領域的專家曾一度揚言,這兩套密碼是世界最先進,也是最難破解的,就算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來完成運算,要想成功破譯這兩套密碼,最短也需要一百萬年的時間。但我國的密碼學家王小雲,卻用短短兩年時間,就將這種不可能變成了現實,就讓美國專家在表示驚嘆之餘,也感到深深的擔憂。
  • 她是「密碼女王」,破譯美國最安全密碼,獎金711萬卻不出國科研
    談及密碼,你我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著人民群眾的信息、財產的安全。因而,密碼都一直在破譯與更新。密碼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密碼的更新替換是由破譯來實現的。王小雲通過自學,只用了短短5年便成功破譯了,HAVAL-128 和 RIPEMD 等算法。她和密碼學專家安東尼·茹,幾乎同時獨立破解了SHA-0、HAVAL-128、RIPEMD 、SHA-0,這些算法在國際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 日軍電報密碼升級,國軍專家急得團團轉,華羅庚僅用一夜將其破譯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全球局勢進一步緊張,為了爭奪資源,大戰序幕終於揭開。 我們如今看電視劇時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摩爾斯電碼,在當時其實屬於最基礎的密碼,甚至都不算是密碼,而是"明碼",掌握規律後非常容易破解;為了保證情報正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