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電報密碼升級,國軍專家急得團團轉,華羅庚僅用一夜將其破譯

2021-01-08 騰訊網

小時候總聽大人們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個時候實在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在當時的我們看來,數學的作用不就是買零食時算個帳嗎?長大後才發現,對數學的這種認知實在是太淺薄了,數學乃是物理、化學、通訊、信息等各專業的基礎,並且在七八十年前的抗日戰爭中,數學可是起到了大作用。

什麼作用?破譯密碼。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全球局勢進一步緊張,為了爭奪資源,大戰序幕終於揭開。當真正打起來後大家發現,想停止已來不及,戰圈越來越大,最終波及到了整個世界,這就是到目前為止全球範圍內造成影響最為深遠,傷亡最為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除開炮火連天的明面戰場,在二戰中還有另外一隱藏在層層迷霧下的隱秘戰場,那就是諜戰。

諜戰的根本訴求在於情報,而對於情報的重視,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所記載。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大家知道吧?她其實就是一位間諜;而我國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中已經開始將間諜分為五類,分別為"因間(敵國鄉民),內間(敵國高層),反間(策反的敵國間諜),死間(向敵方提供假情報而死者),生間(完成任務後活著返回者)。"

二戰時期的諜戰當然不會僅僅是傳遞小紙條,那個時候更多的情報是通過電報傳送,因此如何給電報加密,以及如何破解敵方的電報密碼,就成了諜戰的核心。

我們如今看電視劇時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摩爾斯電碼,在當時其實屬於最基礎的密碼,甚至都不算是密碼,而是"明碼",掌握規律後非常容易破解;為了保證情報正確傳達,不被對方破解,各國開始將數學元素加入到情報密碼中,很多破譯方式都需要採取數學公式。

1943年,時任國民黨政府兵工署署長的俞大維突然找上了華羅庚請求幫助。俞大維在當時負責密碼破譯工作,但日本突然改變了密碼編排方式,當時國軍雖然能夠截獲日本的情報密碼,但卻始終無法破譯,情報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正面戰場上非常被動,這樣下去絕對不利於抗日戰爭的發展。

華羅庚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不僅是我國科學院院士,更是世界諸多發達國家的院士,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可以說是我國近現代最著名也是成就最高的"數學之神"

華羅庚之前其實沒接觸過密碼破解,但他知道所有的數字都是有規律可循,本著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念頭,他毅然接下了俞大維的請求,立刻就要求他將未破解的電報帶來。

放在平常這種難題少說得研究十天半個月,好幾個月都有可能,但這可是在爭分奪秒的戰場上,多拖延幾天情報可能就失效了,因此華羅庚一頭扎進了電報中,一手拿著密電,一手夾著煙,只能一直通過菸草提神。

夜漸漸深了,但華羅庚屋子裡的燈光依舊沒有熄滅,等第二天早上國軍派人來查看情況時,發現桌子上地上全是菸頭,華羅庚滿眼血絲在洗手間擦了把臉,然後拿出一疊破解好了的紙張:"這些密電採用了繆比烏斯函數,破解的話需要通過反函數復原。"

這份密電破解出來的信息乃是關於日本決定轟炸昆明的計劃,幸虧破譯及時,昆明方面有所準備,將損失控制在了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相關焦點

  • 華羅庚一夜之間將日軍密碼電報破解,國軍中將看完後拍案叫絕
    實際上,在日軍轟炸重慶之前,大多數國民政府都可以攔截日軍的電報。沒有辦法解密它。這使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工業司司長於大為中將感到非常沮喪。抗日戰爭時期,有許多信息傳遞方式,其中一種比較主流的方式是電報。當時,大多數電報將漢字分解為四個數字。這樣,無論您要傳輸哪種信息,都可以,但是此方法變成清晰的代碼,也就是說,只要受過培訓的人員可以解密這種電報。
  • 數學家華羅庚的抗日:曾被炸至吐血,一個晚上破解日軍機密文件
    可以說,憑藉劍橋深厚的學術氛圍、全面深刻的文獻、全球頂尖數學家的協助,華羅庚數學上的成就只是時間問題——只是,他選擇了回國,當時他在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只是,當時的昆明是日軍重點轟炸的城市:有一次,華羅庚正在和閔嗣鶴等人討論數學,日軍轟炸機來了。。。
  • 日本間諜發的電報太過詭異,成未解之謎,64年後卻被自己後代破譯
    日本網友將後藤健二畫面放大後,解密認為,後藤健二是通過眨眼打出摩斯密碼,意思是「不要救我」。這不禁讓人想到二戰時,日本方面派出了諸多特務,這些日本特務並不都是日本人,一個代號「烏梅」的漢奸間諜,嚴重傷害了我國人民。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整裝待發的國軍部隊日本緬甸方面軍下屬的第十八師團在孟拱河谷戰役中被孫立人部幾乎全殲,而第五十六團也在高黎貢山一役中遭受重創因此駐守騰衝的日軍便僅剩下藏重康美率領的一個日軍聯隊,而即便如此在騰衝戰役爆發之前,日本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依然下令從騰衝抽調部隊支援師團主力。原本藏重康美準備以騰衝城外的四座高山為屏障,憑藉地利優勢據險死守,然而松山佑三抽調兵力的命令直接打亂了藏重康美的防禦計劃。
  • 我軍電報被敵方獲取,文字全都認識,放在一起日軍卻完全無解
    正是因為這個方言才讓我方的電報沒有敵軍破譯,哪怕是漢奸也沒能翻譯出來。不管是什麼時期,情報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藏匿國家的軍事信息,不被別人窺探,每個時代、每個國家採取的手段都不一樣。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採取的就是發一些編碼,也就是電報。而作為我們的敵對國家日本,總是我想方設法得到我方的軍事機密。但,通常他們破解出來的信息都沒有辦法使用,這並不是信息不準,而是翻譯出來的全是方言,哪怕是漢奸都沒法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這塊兒上,基本上其他國家是落後我國一大截的。
  • 二戰時圖靈機破譯的Enigma密碼,現在AI僅需13分鐘便可破譯
    ,英國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方得破解。 艾倫·圖靈(Alan Turing)是在MiltonKeynes最高機密基地工作的密碼破譯人員中最聲名遠揚的一位。和他一起奮戰的,還有一整個專家團隊。 布萊切利園的密碼破譯工作是建立在波蘭破譯密碼的基礎之上。1932年,波蘭密碼學家馬裡安·雷耶夫斯基、傑爾茲·羅佐基和亨裡克·佐加爾斯基根據恩尼格瑪機的原理破譯了它。1939年中期,波蘭政府將此破譯方法告知了英國和法國,但直到1941年英國海軍捕獲德國U-110潛艇,得到密碼機和密碼本才成功破譯。密碼的破譯使得納粹海軍對英美商船補給船的大量攻擊失效。
  • 紅軍如何渡過烏江:冒充蔣介石給國軍發調兵電報
    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   「紅色密碼」之父曾希聖 長徵期間,敵我雙方都在大規模的行軍途中,無線電通訊成為雙方傳遞軍情的主要聯繫方式。蔣介石或許沒想到,自己部隊電臺發出的電文其實大多數都被紅軍截獲破譯,在長徵途中,曾希聖帶領軍委二局(負責情報偵查工作)人員全天候監聽敵軍的電波信號,破譯了國民黨800多種不同電文密碼版本,被紅軍領導人稱是認識「天書」的人。日前,曾希聖的女兒曾小紅、《曾希聖傳》編纂委員會的研究成員陸德生,向記者講述了曾希聖不為人知的情報工作歷程。
  • 平型關大捷後的電報往來,以及各方的反應,非常有意思
    [嶺口]來源:《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林師截斷汽車路,殲敵千餘,包圍團城口,閻錫山基本上說的是實情。而且用「團城口之敵」這種拐了一個彎子的說法匯報了團城口失守的情況,只是「七十三師一部」不知從何說起?須知七十三師還在33軍孟選吉旅的南側,孟旅不動,何以七十三師越過孟旅陣地北上與林師合作?
  • 盤點二戰各個國家的加密密碼:美國的最安全,德國的組合數量最多
    一、美國 美國的情報密碼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安全的。而二戰的情報密碼系統主要就是指電報,電報包括密碼機和密碼本,就好比一個鎖配一個鑰匙,缺一不可。美國的加密系統則非常一般,大多是使用了當時通用的電報機,有的電報機甚至是商用的,唯獨不同的地方在於美國有獨一無二的密碼本,這個密碼本使用了一個名為納瓦霍種族的語言。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1944年5月11日,民國滇西遠徵軍發起強渡怒江戰役,而在國軍部隊強渡之前,衛立煌特意下令以榴彈重炮進行掩護,等到國軍渡江時日軍江岸陣地已經徹底掃空。實際上衛立煌和日軍指揮官都清楚,有了美械裝備以及美軍航空隊的輔助,國軍強渡怒江已成定局,真正的難關是渡過怒江便要面對的高黎貢山。國軍部隊渡過怒江之後便被高黎貢山擋住了去路,而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更是在此處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並駐有重兵。
  • 煙臺第一海水浴場兩歲女孩被反鎖車內,家長急得團團轉
    今天下午3點多,在芝罘區第一海水浴場航大招待所海濱樓附近,一輛河北來煙臺旅遊的小汽車將一個兩歲的孩子反鎖在了車內。據孩子的親屬介紹,「五一」假期,他們親朋好友一起開著兩輛車來煙臺旅遊。下午行至第一海水浴場附近,被沙灘吸引,大家選擇下車親近海灘。
  • 中國密碼專家令美蘇恐慌,美方見到密碼專家後,更是謙恭如小學生
    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做學問就要不斷鑽研,琢磨透徹。古往今來,中國學問大家層出不窮,各個領域都有各自頂尖的人才學者。而在中國密碼界,有一位專家曾經令美蘇專家都十分敬佩,甚至像小學生般恭恭敬敬。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在繁雜的數字之中自在暢遊的密碼學專家竟然有先天性的視力問題,也就是一個半盲人。
  • 荒漠中撲不滅的火焰,該國總統急得團團轉,有人提出找中國幫忙
    由於洞穴又大又深,決定將洞穴內的氣體點燃,等有毒氣體燃燒殆盡之後再進入勘探。地質學家們希望洞內的氣體燃燒幾天後將會熄滅,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到今天,大火仍在不間斷地燃燒。2010年,總統親自下令撲滅大火,並為此急得團團轉,依舊沒有找不到滅火的辦法。總統的出馬對於這處「任性」的自然奇蹟來說,什麼都算不上。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然而因為張學良將蔣介石送回南京,王勁哉一怒之下帶著部隊脫離楊虎城,不久之後接受南京民國政府的收編,所部改編為第三十八師。日軍渡河作戰與此同時,王勁哉還常常以誅殺漢奸的名義草菅人命,久而久之國軍內部無不「談王色變」,民國媒體更是將王勁哉描述成青面獠牙的
  • 日軍的自製的98式鋼盔,和國軍的M35型頭盔,到底哪個更強?
    鋼盔是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防護裝備,但是在近代抗日戰爭中,我們都知道當時中國的國力弱小,工業生產幾乎停滯的情況下,士兵所用的鋼盔比起敵國日本到底是什麼情況?到底是否能做到像現代眾多影視劇中那樣,鋼盔是國軍標配,普及度如此之高?
  • 《劇劇有戲》揭秘《夜隼》:趣味十足密碼本
    諜戰大戲《夜隼》潛伏在共產黨內部的國軍特務海東青的密碼本讓人大吃一驚,竟然是《資本論》。不過真實歷史的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電視劇,今日(7月13日)新疆衛視22:15播出的《劇劇有戲》就將為觀眾揭秘歷史上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密碼本。
  • 影視劇裡的國軍和真實的國軍 差了10086個楚雲飛
    這迷之翻領真就國產影視劇標配唄……抗戰到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政府雖然搞了大量的美援,但軍服並不在其列。從1947年2月到1959年3月,「國軍」軍服一直用的是中山裝式的立領,直到敗退臺灣十年後,才終於在制服上美械化,用上了「民主」的美式翻領。
  • 二戰密碼破譯專家阿蘭·圖靈生前手稿拍100萬美元
    二戰密碼破譯專家阿蘭·圖靈生前手稿拍100萬美元 2015-04-17 13:08:39  日前,英國數學家兼二戰密碼破譯專家阿蘭·圖靈的一本遺失多年的珍稀筆記在紐約邦瀚斯拍會上以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1.3萬元)落槌。  隨著圖靈傳記電影《模仿遊戲》全球熱映並最終摘得奧斯卡桂冠,人們對這位傑出數學家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濃厚興趣。藉此之際,圖靈的一本珍稀筆記在邦瀚斯拍會上拍。
  • 200國軍為什麼沒有拿下只有7個鬼子的碉堡
    其在軍事上的價值,在70多年前的一場戰鬥中彰顯無遺。若對其失利原因進行適當總結分析,則或可管窺抗戰期間國軍諸多類似戰鬥未獲成功之原因所在。 筆者認為,二十六師未能拿下香爐峰陣地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準備不充分: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遺憾的是,二十六師指揮官未能做得這一點。各種「準備不充分」中,最要命的莫過於偵察不力。
  • 遺傳密碼的破譯
    早期有關基因功能的研究工作,如「一個基因一個酶」的假說,明確了基因的鹼基順序,規定了其蛋白質產物的胺基酸數目與排列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