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已將地動儀資料轉交教材委進行研究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地動儀模型 資料圖片

近日,復原後的張衡地動儀爭議四起,中小學教材中使用復原後的地動儀是否合適?

前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業工作委員會將對中小學教材如何描述地動儀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

■進教材的地動儀非東漢古董

11月28日,網友閆濤發微博稱,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

閆濤的這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網友討論的內容,涉及到中國科學史的真實性,甚至有網友懷疑中小學教材。

據了解,之後,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也曾因復原時原理上的錯誤遭到質疑。於是,在2004年開始由河南博物院與中國國家地震局聯手合作進行了地動儀的重新復原,並於2005年研製成功。

地動儀不能測地震為何誤導學生

記者注意到,在這之後,曾有教育界人士建議將中小學教材中使用的王振鐸復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地動儀改為2005年新復原的地動儀。

然而,日前科普作家方舟子發文,對張衡地動儀是否管用提出質疑。方舟子稱,2005年我國製造的地動儀復原模型,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北京有震感,也沒有聽說該復原模型監測到地震。

12月2日,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李宏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05版的張衡地動儀復原模型本身是無法監測實際地震的。

既然如此,那麼中小學教材中使用新版復原地動儀還是傳統版復原地動儀,或者如何表述地動儀的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在網上,甚至有網友提出,既然地動儀的爭議如此之大,那就應該從教材中刪除,以免誤導我國成千上萬的學生。

■已將資料轉交教材委進行研究

為此,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教育部,並轉述了網友的問題。

前天,教育部在回復記者時表示,地動儀在全世界有爭議,中小學教科書應如何描述是個專業問題,教育部相關部門已經將有關資料轉交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業工作委員會進行進一步研究。綜合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將進行職業院校教材質量抽檢 杜絕問題教材流入
    2021-01-04 14:30:07 來源: 半島官網 舉報   近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揚南在教育部發布會上介紹了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教材建設有關情況
  • 教材循環難在哪兒?教育部分析三大原因
    教材浪費令人擔憂,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的關於教材循環使用的報導也引發關注。教材循環使用到底難在哪兒?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作出分析,教材修訂更新、不能在書上做標記的要求與學生學習習慣不符、存放場地受限等原因限制教材循環工作的推進。
  • 教師發現大學英語教材差錯多 實名舉報至教育部
    之後,他開始給大 學英語教材「找茬」,翻閱了近100本大學英語教材和相關書籍,發現問題的確不少。今年5月和9月,他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分別直諫國家教育部 和中紀委。  2015年10月23日,教育部回覆:已經將此質量分析報告下發相關出版社,正在起草十三五教材建設指導意見,規範「誰都能編教材」的現狀。
  • 繁體字和珠算納入中小學教材?教育部已確定,網友:這才真正減負
    然而,有政協委員反其道而行之,建議在中小學教材內增加教學內容的提案。其中一項涉及中小學語文,內容為「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另一項是關於中小學數學,內容為「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數學課程」。教育部還沒來得及做出回復,家長就直言不諱地吐槽:@子涵媽媽:這樣提案有什麼意義?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負責人就《中小學生閱讀指導...
    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發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社會各界對學生閱讀指導十分關注,請介紹一下《指導目錄》出臺的背景。
  • 教育部:萬有引力常數G新成果編入教材建議,轉編寫出版單位
    教育部:萬有引力常數G新成果編入教材建議,轉編寫出版單位 澎湃新聞記者 程真 2019-09-04 08:42 來源:
  •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儲能技術專業學科...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的通知教高函〔2020〕1號 ,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制定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教育部最新通知:2019年開始,中小學教材改版,事關所有中小學生
    一、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 1、中小學義務教育的用書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程,無論六/三制和五/四制,中小學國家課程必須使用本文件所附目錄中的教材。上海市中小學國家課程教學用書按教育部批准的方案執行。
  • 教育部將從國家圖書館調取博士論文進行抽檢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熊旭)今日,教育部2010年第8次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會上表示,為了適應新的規劃綱要的要求,教育部今年會進一步地加大博士生論文的抽檢工作,直接從國家圖書館調取資料,這也將減輕學位授予單位報送材料的負擔。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根據教育部的安排,課程教材研究所各學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組織力量研究編寫一套包括小學和初中各個學科的全套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為更好地進行實驗,人教社採取了很多措施,組織多種形式的對教師、教研人員的培訓活動,到實驗點聽課、座談、徵求意見,配合試教工作編印並無償贈送《試教通訊》,與實驗點共同確定科研課題等。人教版的實驗教材及教材實驗工作,已博得實驗地區的好評。
  • 華師教授給人教版教材挑錯 致信教育部長籲改正
    教授致信教育部部長  呼籲改錯  周熾成是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的教授,也是一位初三學生的父親。他在隨手翻看兒子的人教版教材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其中有不少事實錯誤、邏輯錯誤和用詞錯誤,甚至語文課本當中還有病句、錯句。  「有些錯誤實在是太離譜了。」
  •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價格監管的通知 發改價格〔2012〕97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新聞出版局,教育廳,中央各部門(單位)有關出版單位:  中小學教輔材料價格關係廣大中小學生切身利益。
  • 人教社:借鑑澳門經驗,啟動香港中小學教材研發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堅持「人教社」)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合編教材工作已取得新進展:官方近日披露,相關教材的英文版、葡文版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目前,澳門中小學使用的合編教材包括《品德與公民》《歷史》《地理》。 據人教社官網9月30日消息,9月29日,由人教社舉辦的澳門教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教材主要編者、學界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介紹和研討。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從2007年春季新學期開始,全國高校的相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採用這兩本新版教材。
  • 一建教材解析_2020年一建教材解析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一級建造師教材上市大概是2020年5月,9月就要考試,短短100多天時間,除去上班、睡覺、吃飯,再偶爾磨磨洋工,你怕是連教材過一輪都夠嗆!更別提二輪、三輪複習了。 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建備考要趁早!不要死等教材上市。 2020年的一級建造師教材依然會沿用2018版本考試大綱,完全可以使用2019年教材先進行學習,等2020教材上市後,再針對變動點進行學習。萬變不離其宗,核心知識點是不會變的。
  • 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內容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教育部組建成立教材局,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11個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掛牌運行;部署開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國家課程教材編審專家庫已入庫編寫專家5000多名、審核專家3000多名;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12月24日,教育部舉行第七場教育
  • 義教階段全學科教材修訂 明年啟動
    中國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劉佳) 2019年,包括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科統編教材正式在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統編教材使用期間,教育部積極開展「補丁」機制,不斷回訪、完善,「十四五」期間,經由專家統籌、拓展的「資源庫」將升級上線。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電子版連結
    關於發布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電子版連結的通告根據《關於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教學用書供應工作的通知》(國教材辦〔2020〕2號)要求,現將各中小學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提供的免費電子版教材連結統一予以公布。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指導學校根據需要做好下載使用工作。
  • 教育部:鼓勵高校、研究所招收這類研究生
    健全激勵措施,將教材編審作為工作量計算、業績考核、職務評聘、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將優秀教材作為參評國家重大人才項目的重要成果,彰顯把優秀教材作為重要成果、把參與教材建設作為重要優先事項的評價導向。教材保障體系方面還有哪些具體內容?一起來看: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表示,教材建設在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斷加大,有效扭轉了教材建設經費不足、人才匱乏、基礎薄弱的局面。
  • 潛心基礎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引力常數的成果是一件鼓舞信心的事情。這一成果寫入教材,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科學領域離他們也不那麼遠,有的同學也許從此就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