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希極限,摧毀一顆星球最快的方法,它到底可怕在哪裡?
洛希極限這個詞可能很多非專業人士不太理解是什麼意思,本期為大家解析。
事實上,洛希極限指的是兩個天體能夠保持穩定運行的最短距離。超過這個距離,較小的天體將被重力碎解,成為較大天體的星環。洛希極限是由一位法國天文學家命名的,洛希是他的名字,所以它被稱為洛希極限。所謂洛希極限就是行星和衛星之間距離的極限值。當物體和第二物體之間的距離接近洛希極限時,它們將產生影響。
此時,物體本身的重力等於第二個物體引起的潮汐力。但是如果它們的重力不等於洛希極限,它們就會分裂成第二個物體,所以它們會相距很遠。洛希極限分為剛體的洛希極限和流體的洛希極限。從字面就可以理解,剛體是不能變形的物體,而流體是可以自由變形的物體。因為流體可以變形,所以流體的洛希極限大於剛體的洛希極限。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經過木星的目的是藉助木星的「重力彈弓效應」來加速其進程。如果我們想藉助木星的強大引力加速地球的前進,我們必須進入所謂的木星山希爾球範圍內。簡而言之,希爾球是天體的重力控制範圍,也是一個可以捕捉外來天體的範圍。希爾球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喬治·威廉·希爾根據法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洛希的工作定義的,因此有時被稱為洛希球。
已知太陽系中所有天體的衛星,包括行星,都位於母星的希爾球內,例如,地球在太陽的希爾球內,月亮在地球的希爾球內。流浪地球逃離太陽系,即衝出太陽的希爾球。如果想藉助木星引力加速,還必須進入木星引力捕獲的範圍。當然,同時必須有足夠的推力對木星的強大引力做出適當的抵抗,否則它會一步步進入木星的洛希極限。木星的希爾球有5000萬公裡的範圍。當使用木星的力量時,必須注意適度。否則就不僅僅是不太恰當的「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節目的最後給大家留一個小的課外作業:這麼多衛星、空間站和其他太空飛行器離地球都很近,卻為什麼沒有因為地球的洛希極限而被碎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