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洛希極限嗎

2021-01-15 央廣公益


一千個人眼裡一千個哈姆雷特。看完《流浪地球》後,我對「洛希極限」感到不明覺厲。洛希極限,是指一個小天體被另一個大天體的潮汐力作用,小天體被大天體撕碎的一種極限,往往是它們之間距離上的極限值。


那麼人與人之間有「洛希極限」嗎?朋友間忠言逆耳的方式,一定就對嗎?不如先聽一則央廣公益的情商公益廣告。


戳音頻



「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 聽到電影裡的機器人莫斯如此哀嘆時,我就笑了:生活中憑什麼一說不理智就是女人?你看,那個男人,還是訓練有素的精英太空人呢,不也unbeliveably地不理智了?他的任務本來是在地球被毀滅時為人類文明保存火種,這比天大的事,也沒能阻止他不管不顧地捨身炸木星,還把一大票觀眾感動到淚下呢。都是人,誰還沒點子情緒,沒有的,那是莫斯!正因為有情緒,主角要救地球,救地球就是救兒子。成功了,這愛感天動地。可要是沒成功呢?就「衝動是魔鬼」了,地球完蛋,人類滅絕,全賴它。其實呢,縱然偉大如愛,妖魔如衝動,都不過是大腦裡的「情緒劫持」,成也是它,敗也是它。它本沒好壞,結果說了算。正如一輩子研究情緒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普魯特奇科博士說的,「情緒的最主要功能,是調動相應的機制來快速應對重要的人際事件」,應對對了,就是好情緒。應對錯了,就算是愛,不也傷害麼?情緒,就是這樣滴亦敵亦友,誰能一口咬定它是好還是不好呢?




我看科幻,基本是只跟著幻不深究科。不過偶爾一查就發現,又應了一句話:大道至簡,萬法歸宗。原來,地球上之所以能「萬物生長靠太陽」,是因為它平衡:既能以內部氫核聚變方式向外發光發熱,又能以自身重力平衡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力,只有這樣,圍著它轉的地球才會不遠不近不冷不熱一切都剛剛好。而人類不得不帶著地球流浪,是預見了它的失衡:太陽內部的氫元素消耗得差不多了,高溫高壓會激發氦元素的聚變,氦閃一旦發生,太陽會爆發出一生中最為劇烈的能量,成為一顆紅巨星,讓整個太陽系內寸草不生。


額滴個神啊!平衡,失去了,才發現它是如此重要。電影裡沒有但原著小說裡還寫了這樣的情節:太陽失衡後,如今能讓我們趨之若鶩的日出,人們卻視之如怪物,要鼓足勇氣才敢看一眼。太陽失衡,是地球的末日。那人呢,人如果失衡呢?


人有七情六慾,這是人類的出廠默認,要不然,哪來的貪嗔痴慢疑?喜、怒、憂、思、悲、恐、驚,哪個都能在人的內部聚變,平衡了就能發光發熱,失衡了呢,中醫說是情志病,西醫就叫disorder。所謂「槓精」、「玻璃心」、「垃圾人」、「狗嘴裡吐不出象牙」、「wet blanket」……無不是內心失序的表現,有時還上升不到道德人品。


謝天謝地,太陽能靠自身的重力維持平衡,同樣該謝天謝地的是,人的情緒,也是配著平衡裝置來的,心理學管它叫「情商」。有了它,人類才可能在真性情與任性妄為間走鋼絲,不致一時興起毀人俱己。「心理學之父」威廉∙瓊就說:情商是劃時代的發現,它可以通過改變情緒來改變生活。


當然,若情商失靈,人也會「氦閃」——情緒紊亂到不能維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社會集體的行為時,就是精神病了。有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數量龐大,這叫我怎能不感慨:且不要說什麼教養修行,情緒平穩不是健康的基本面麼?



太陽失衡,情緒劫持,這還都是題外話。電影裡的核心危機,是地球在流浪中離木星太近了,超出了「洛希極限」。所謂「洛希極限」,是指一個小天體被另一個大天體的潮汐力作用,小天體被大天體撕碎的一種極限,往往是它們之間距離上的極限值。也就是說,如果兩者之間的距離小於這個洛希極限,那麼較小的這個天體就會被碎散或撕裂,繼而成為大天體的環。


天體之間有「洛希極限」,那人體間會不會也有?沒有的話,那些「腦殘粉」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因為忌憚人際的「洛希極限」,君子之交才淡如水的吧?貌似還沒有心理學家總結出這個人際極限,但顯然,生活已經給了人們足夠多的教訓,在其中摸索出人際距離的經驗值:與朋友相交如水,與配偶相敬如賓,與父母保持一碗熱湯的距離……


「順人不失己」,這大概就是流浪地球在蒼茫太空中的最後生路,也是人在世間自在立身的「洛希極限」吧。



本文文字來源LILY的嘚啵 our2ndLife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網站。


責編:陳釔汐

編審:曾芳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洛希極限?
    首先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關於某方面的一個極限值,那麼洛希是什麼啦?它是一個人名,全名為愛德華·洛希,這個極限是由他計算出的。愛德華·洛希的肖像好了,我們來聊聊這個極限值。動畫為土星各種環 這裡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下這個洛希極限,所謂洛希極限是指一個天體對另一個天體的潮汐力作用(一般是對小的),小天體不被大天體撕碎的一種極限值(
  • 宇宙中的洛希極限是什麼?天體突破洛希極限時,人類要怎麼做?
    宇宙中的洛希極限是什麼?天體突破洛希極限時,人類要怎麼做?俗話說距離產生美,這個法則不僅適用於人類世界,而且也適用於宇宙之中。宇宙中所有的天體如果想要穩定運行,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兩個天體之間所能保持的最短距就是洛希極限,一旦超過這個距離就會發生災難。電影《流浪地球》就是基於這個概念拍攝的。那麼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天體之間的距離真的突破了這個洛希極限,我們人類應該如何去做呢?
  • 洛希極限: 天體是否被撕碎的關鍵詞
    洛希極限: 天體是否被撕碎的關鍵詞  天文詞典  最近熱播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個場景震撼人心  儘管嚴格的計算證明以上場景可能有所誇大,但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當兩個天體靠得足夠近、小於兩者的洛希極限時,真的會導致天體的物質流動或者整個被撕碎嗎?  潮汐力導致天體變形  任何物體之間都會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天體也不例外。當我們把所有物體都假定為一個大小可以忽略的點狀物時,事情就非常簡單:引力處於兩個點的連線上。
  • 洛希極限 | 極限的意義
    天文學上有個定義,叫洛希極限(Roche limit) 。
  • 萬有引力簡易計算DIY:洛希極限
    這個距離的極限值就是洛希極限(Roche limit)。 洛希極限的值和很多因素有關,它不僅和中心天體的質量、距離中心天體的距離有關,還和小天體本身的大小、性質有關。[1] 而當小天體可近似被看作流體球體(可以想像為一顆完全由水構成的星球)時,由於流體受到拉扯時是可以變形的,洛希極限的公式會有一些變化,一般來說流體洛希極限會比剛體洛希極限要大。這意味著同等條件下的剛體星球和流體星球在靠近同一中心天體時,流體星球會更早地被扯碎。不過流體星球在被扯碎之前由於它的高度可變形性,會被中心天體先逐漸拉成橢球形,然後扯碎。
  • 洛希極限——世間愛情的最好狀態
    電影《流浪地球》這就提到了一個名詞——洛希極限。那麼什麼是洛希極限呢?簡單來說,洛希極限就是兩個天體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洛希極限其實通俗點說,洛希極限就相當於現在的愛情準則,它代表著兩個情人之間和平共處的最適當的距離。
  • 地球靠近木星,真的會被木星撕碎嗎?洛希極限是怎麼回事?
    天體之間具有相互的引力作用,當一個小型天體進入一個大型天體的引力範圍之後,隨著兩者距離的拉近,小型天體所受到的來自大型天體的引力會逐漸增大,當二者的距離足夠近的時候,這個小型的天體便可能被大型天體的引力拉扯撕碎,而二者距離的極限就被稱之為洛希極限,對於小型天體而言,跨過了洛希極限,也就等於跨過了自己的生死線。
  • 地球進入木星剛體洛希極限就被撕碎?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最近熱播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個場景震撼人心:地球「流浪」到木星附近時,一部分大氣被木星的引力吸引過去,形成一股氣體流,而隨著不斷接近地木「剛體洛希極限」,地球的命運也危在旦夕。儘管嚴格的計算證明以上場景可能有所誇大,但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
  • 洛希極限下,星球皆是食物
    #新手作者專屬任務第二期#洛希極限伽利略曾經戲言說:「難道是農神吞噬了他的孩子嗎?」如果要把土星比作什麼,農神薩圖爾努斯最合適不過了,作為大地女神蓋亞和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的兒子,面對「被自己的孩子殺死」的預言,他最終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孩子。這和土星是類似的情況,在有衛星靠得太近時,就會讓這顆衛星分崩離析。
  • 當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它會被地球的洛希極限瓦解嗎?結局有多糟?
    許多科學家認為,只要直徑超過500米的小行星,就能夠將地球摧毀,但為什麼地球沒有對小行星進行洛希極限解體,而是直接撞上呢?就比如說靠近土星的小行星為什麼能被土星的洛希極限瓦解,而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為何不被解體,而是直接撞上?
  • 從流浪地球到三體,感受來自「洛希極限」的恐怖威力
    今天咱們來看看洛希極限。目前最火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就提到過洛希極限。很多人都是從這部電影裡了解到洛希極限這個概念。相信大家一定對裡面那個膽小嘴貧,但是關鍵時刻為隊友犧牲的何連科老何很有印象。
  • 物理奧賽練習(2-17_剛體洛希極限)
    2-17_剛體洛希極限題目如圖1所示,一個密度為pm的類地衛星圍繞密度pM為的中心行星做圓周運動,已知中心行星的半徑為R,試計算:衛星的剛體洛希極限d。由,思路總結中潮汐力(引潮力)的定義可知:思路總結要研究剛體洛希極限,需要先了解潮汐力。
  • 你知道流浪地球中提到的洛希極限相關的知識嗎?-進階篇 - 天文在線
    由於物質間的相互作用,所有物質呈現完美剛體和流體之間的特性,其洛希極限會在剛體和流體之間。如果小型星體主要以自身引力維持結構,當進入大型星體的洛希極限距離內,會續漸解體。credit: NASA彗星解體真的有危險嗎?
  • 「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它是摧毀一顆星球的最快方法!
    「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它是摧毀一顆星球的最快方法!在電影的流浪地球中地球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當地球穿過木星的軌道時,它無法擺脫木星的強烈引力,地球和木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接近洛希極限,那麼什麼是洛希極限?
  • 想要看懂《流浪地球》,就要了解洛希極限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家人一起走進影院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呢?今天我們提到的就是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叫做《流浪地球》關於這部電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感受,有的看過之後稱讚電影的驚奇,也有的覺得電影並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而今天我們並不是來給大家劇透介紹電影內容的,而是想要給大家介紹電影中提到的一個科學詞語,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電影內容,至於劇情具體講述什麼,大家還是親自去感受一下吧。
  • 可以輕易將行星撕成碎片的洛希極限,為何卻撕不碎人造衛星?
    簡單來說,當行星和衛星之間的距離達到了 一個範圍值,那麼在行星潮汐的作用下,衛星就會被撕成碎片,這個概念最早由來自法國的著名天文學家洛希提出,所以這個概念在科學界也被稱之為「洛希極限」。按照影片中的場景,當地球與木星之間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那麼地球就會被撕碎,而當地球與木星自己的距離恰好是洛希極限,那麼地球的潮汐力和地球自身的重力便會持平,也便不會發生碎裂的場景。不過在《流浪地球》中,這些純粹是為了激發人物而進行的場面描述,在現實生活中,首先地球與木星之間的距離,就根本突破不了洛希極限。
  • 什麼是洛希極限呢?深度講解《流浪地球》裡面的物理知識
    如果你看過《流浪地球》的話,你就知道,在劇中,多次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洛希極限」,可能很多觀眾不懂這是啥意思,只知道電影裡面說的,只要洛希極限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地球就會被木星給肢解掉,然後,地球徹底淪為了殘渣,但是,對於洛希極限,可能並不僅僅局限於這樣一個說法。
  • 洛希極限,摧毀一顆星球最快的方法,它到底可怕在哪裡?
    洛希極限,摧毀一顆星球最快的方法,它到底可怕在哪裡?洛希極限這個詞可能很多非專業人士不太理解是什麼意思,本期為大家解析。事實上,洛希極限指的是兩個天體能夠保持穩定運行的最短距離。洛希極限是由一位法國天文學家命名的,洛希是他的名字,所以它被稱為洛希極限。所謂洛希極限就是行星和衛星之間距離的極限值。當物體和第二物體之間的距離接近洛希極限時,它們將產生影響。此時,物體本身的重力等於第二個物體引起的潮汐力。但是如果它們的重力不等於洛希極限,它們就會分裂成第二個物體,所以它們會相距很遠。洛希極限分為剛體的洛希極限和流體的洛希極限。
  • 「洛希極限」能撕裂星體,月亮僥倖逃生,人造天體為何不被撕碎?
    提起洛希極限,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這個用來解釋土星光環的特殊概念,往往只被天文學家所熟知。一個天體的潮汐力與另一個天體的引力相等時的距離就是洛希極限,在這個極限之外,二者相安無事,一旦突破極限,一方就會破碎,所有的天體碎片都會進入另一方的軌道,形成一道「光環」。
  • 宇宙中的「洛希極限」是什麼?為何突破這個界限的星球都會很慘?
    天文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來描述兩個天體最極限的距離,它就是「洛希極限」。如果天體突破了洛希極限,會發生什麼呢?我們都挺說過一句話,「距離產生美」,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關係才不會搞糟。不只是人際交往的關係是如此,宇宙中天體之間也是如此。在天文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洛希極限」,它指的是兩個天體之間最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