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鋒芒科技,我是小意!
春節是大家難得的一段長假期,大家可以坦蕩蕩的過著頹廢的生活,與此同時很多好看的電影也正式上線和大家見面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家人一起走進影院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呢?今天我們提到的就是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叫做《流浪地球》
關於這部電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感受,有的看過之後稱讚電影的驚奇,也有的覺得電影並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而今天我們並不是來給大家劇透介紹電影內容的,而是想要給大家介紹電影中提到的一個科學詞語,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電影內容,至於劇情具體講述什麼,大家還是親自去感受一下吧。
「洛希極限」是電影之中反覆提到的一個詞語,看過電影之後我們只知道它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但是並不了解這一數字的具體含義。其實洛希極限代表著的是一個距離的極限值,具體指在宇宙之中的大天體與小天體之間的距離。當這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數值在洛希極限的範圍之內時,小的天體就會受到一種力的作用,叫做潮汐力,最終會破碎,變成大天體的一個環。
洛希極限這一具體的數值就是由著名的科學家愛德華 艾伯特 洛希計算而來的,因此稱之為洛希極限。而我們今天提到的電影就是假設當地球陷入與木星的洛希極限是將會面臨的狀況,因此這一電影是科幻電影的一種。目前在電影之外,人類還尚未發現過地球陷入洛希極限,被撕裂的狀況。
不過人類早就觀測到過一些小的彗星被撕裂的場景,最終會引發大的宇宙級別的交通事故。曾經科學家們在1993年的時候發現過這一現象,但是當時距離事故的發生已經有將近半年的時間了,這顆彗星最終成為了木星周圍的一些小碎片。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的鋒芒科技帶你了解更多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