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流浪地球》在熱映時,相信大家都對影片中這麼一個場景印象深刻——片中當地球經過木星軌道時,由於無法擺脫木星強大的引力,地球與木星的距離越來越接近,最終地球將有被撕毀的風險。
這就提到了一個名詞——洛希極限。那麼什麼是洛希極限呢?
簡單來說,洛希極限就是兩個天體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大型天體與小型天體的距離近到某個極限,大天體引力產生的牽扯力,潮汐力會拉碎小天體,小天體會被解體,碎片會衝向這個大天體,落到大天體面上,或者成為大天體的環,就象木星環、土星環一樣。距離要大於這個極限,小天體就不會被解體。
其實通俗點說,洛希極限就相當於現在的愛情準則,它代表著兩個情人之間和平共處的最適當的距離。當這個距離過大時,兩人的關係就越來越冷漠,對應著天體之間的影響越來越小;但這個距離也不可以無限的小,一旦它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兩人之間必定會產生矛盾,這個矛盾就相當於天體產生的牽引力、潮汐力。其實一般情況下兩人之間也有矛盾,但這矛盾是生活的增味劑,有了它,生活會螺旋式前進,日子會越過越好。但是當距離拉近,矛盾增多又不斷被放大時,那麼兩個人的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最後的結果甚至會兩敗俱傷,慘澹收場。
就像行星之間互相的引力作用會隨著距離的縮短而增大,也就是二者離得越近引力強度越大。那麼自然,天體之間的相對面要比背對面受到的引力作用大一些。這時遠近兩端受到的引力差就被稱作「潮汐力」,也叫「差動力」。地球上的潮汐現象就是受到地月系統之間的潮汐力造成的。
只要兩者之間的距離足夠遠,之間的潮汐力作用就沒有那麼強,那麼天體就會近似於球形,當天體逐漸靠近另一個更大的天體時,由於球體內外兩側與大天體距離不同,受到的引力也不同,球形就會逐漸被拉伸成一個橢圓形球,當兩者距離達到洛希極限值邊界時,小天體會開始「扛不住」這種形變,「撕裂」便開始。最後該天體被徹底分解撕碎在洛希極限內,成為大天體的一個環。目前已知的天體光環均在天體的洛希極限值以內。
洛希極限中還有一個隱含的條件——是一個較小的星體接近一個較大的星體的。一般情況下要大體積的,密度又較低的,距離小於洛希極限才會扯碎。如果是密度很高的,緻密的衛星,是扯不碎的。
所以現在人們都比較推崇勢均力敵的愛情觀,在一段愛情中,強大的一方總比弱小的一方受到的傷害小,畢竟較小的天體才有被扯碎的風險。這個強大在洛希極限中指的是密度,但是在愛情中可以指向的有很多,像是社會地位家庭背景、心理素質、財力等等。所以有時候,愛情就是要門當戶對的,這樣抗風險能力才能夠達到最大。
最後,小天體會被解體,碎片會衝向這個大天體,落到天體面上,或者成為天體的環,就象木星環、土星環一樣。
真真受傷害的永遠是較為弱小、較為弱勢的一方,即使一方傷的遍體鱗傷,另一方依舊是按著軌道不變的運行著,甚至之前的那道經歷可以被用來作為光輝,來點綴著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自尊自愛在感情中是很重要的一環,你的傷亡並不會對對方有著太大的影響,即使有也是暫時的,他的人生軌道並不會因你而改變,甚至你會成為今後他誇耀自己的素材。
總的來說,洛希極限是兩個天體之間理論,但它也是世間愛情最美好的狀態——兩個一樣強大的人之間彼此保留一定的距離,不過分接近、也不過分疏遠,按著自己的人生,軌道緩慢運行,朝朝暮暮,直至宇宙的盡頭。
最後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若想了解更多與物理科學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