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浪地球到三體,感受來自「洛希極限」的恐怖威力

2020-12-05 必得網絡

今天咱們來看看洛希極限。

目前最火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就提到過洛希極限。

很多人都是從這部電影裡了解到洛希極限這個概念。

相信大家一定對裡面那個膽小嘴貧,但是關鍵時刻為隊友犧牲的何連科老何很有印象。

拜牛頓-頓爺,愛因斯坦-坦叔,霍金-金哥的就是他。

關於「洛希極限」的劇情是人工智慧莫斯全球播報地球還有7天就撞上木星時。

老何痛苦得抱頭哭訴道:「哪還有7天啊,馬上地球就要到木星的洛希極限裡,地球上的人都得完蛋。」

洛希極限是指當一個小天體與另一個大天體的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潮汐力作用就會使天體本身解體分散。

潮汐力之前也說過,是一個星球對另一個星球的每個點的引力都不一樣。

最近點的引力最大,最遠點的引力最小,最大潮汐力就是這兩個引力差。

比如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是由自身重力維持的,所以地球相對於木星的洛希極限就是當木星對地球的潮汐力大到地球自身的重力時。

地球自身的重力已經無法抵抗木星的潮汐力,靠近木星的部分已經開始分崩瓦解。

越靠近木星,地球受到的潮汐力越大,已經不可避免的被撕裂,粉碎。

走過46億年歲月並曾孕育出偉大生命與文明的地球,將因此徹底走向終結,變化成宇宙中最為普通的塵埃,散落在木星這個龐然大物的星環中。

也有人問,為什麼劉培強開著飛船能靠木星那麼近而不被洛希極限摧毀?

其實這就涉及到剛體洛希極限了。

像地球靠自身重力維持,且地核內是液體,算是流體洛希極限。基本上潮汐力超過重力就能被撕碎。

而飛船這種不是只靠重力,還有其他力量維持自身,所以這種剛體洛希極限會更靠近木星。

說到流浪地球就說到流浪地球小說的作者劉慈欣,劉慈欣的最有名氣的作品就是《三體》。

《三體》講訴的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三體文明經歷了很多災難,其中就有一個災難就是和洛希極限有關的。

「飛星不動」,一個根本看不出其他意思,而且還挺有詩意的名字,卻是三體文明中最大的兇兆,幾乎毀滅了整個三體世界。

飛星不動發生在三體第191次文明。

意思就是在地面上看天空中的太陽完全靜止時,意味著太陽與行星在同一直線上,而且是在同一直線上運動,或遠離,或靠近。

「191文明的人們站在大地上無助地看著這三顆在正空懸停的飛星,看著向他們的世界直撲過來的三顆太陽。」

而後三顆太陽迅速從三體行星旁掠過,而且均超過洛希極限範圍。

第一個太陽將行星最深層的地質結構給粉碎。

第二個太陽在行星上撕開了一道直通地核的大裂縫。

第三個太陽直接將三體行星撕成了兩半。

「在一段時間內,行星被撕開的兩部分藕斷絲連,它們之間有一條橫穿太空的巖漿的河流,這些巖漿在太空中冷卻,在行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環,但由於行星兩部分的引力擾動,環不穩定,構成它的巖石紛紛墜落,使世界處於長達幾世紀的隕石雨中……」

從劉慈欣的筆下,完全能夠想像到三體行星在三顆太陽的撕扯下,經歷了多麼驚心動魄的災難。

「飛星不動」幾乎毀滅了這撕成兩半的天體上所有的生命,使三體世界在長達9000萬年之後,才重新進化出生命。

洛希極限的恐怖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太陽系中木星和土星都有環,只不過木星的很不明顯,而土星則有一圈極為壯觀的環。

土星的環就是衛星進入土星的洛希極限被撕碎並圍繞這土星旋轉形成的。

1994年7月16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直接觀測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件,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南半球的事件。

該彗星在進入木星的洛希極限是被扯碎,一部分進入木星星環內,一部分進入木星大氣層,一頭撞進木星的南半球。

通過這次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木星的確在太陽系內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用自己強大的引力來清理「太空垃圾」保護這其他星球。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看過三體飛星不動的威力,才明白木星洛希極限的可怕!
    ,以至於成了多個三體文明一句最不吉利的咒語——《三體》   在《流浪地球》的電影中,地球遭遇木星的「洛希極限」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災難。它是指任何堅固的天體,在接近另一個比它大得多的天體的時候,都會受到強大的潮汐力作用而最終被扯成碎片,這個較小的天體會被拉碎距離的極限值最早由法國天文學家洛希求得的,因此被稱為洛希極限。   在現實中,一個天體遭遇洛希極限到底有多恐怖,並沒有人真正感受過,在《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中也沒有相關的章節。電影中洛希極限的情節原型,其實來自劉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說《三體》。
  • 想要看懂《流浪地球》,就要了解洛希極限是什麼
    今天我們提到的就是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叫做《流浪地球》關於這部電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感受,有的看過之後稱讚電影的驚奇,也有的覺得電影並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而今天我們並不是來給大家劇透介紹電影內容的,而是想要給大家介紹電影中提到的一個科學詞語,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電影內容,至於劇情具體講述什麼,大家還是親自去感受一下吧。
  • 《流浪地球》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引力彈弓和剛體洛希極限
    整部電影所展現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擺脫木星的「洛希極限「範圍。洛希極限就是一個天體自身的重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這其實就是「流浪地球計劃」的第三個「先流浪階段「。這裡我們首先需要明白地球駛入木星周圍的原因。
  • 學霸7分鐘內講解《流浪地球》裡的洛希極限,帶你從入門到精通
    上一期我們講了《流浪地球》裡地球逃出太陽系去流浪的逃逸速度。播出後很多觀眾來問我《流浪地球》的另一個貫穿全電影的核心概念「洛希極限」是什麼。 所以我們知道了,洛希極限恰恰就是天體自己的萬有引力和潮汐力互相在對抗。引力如果小於潮汐力,那麼就超過洛希極限 也就被撕裂了。網上還有很多視頻講解洛希極限,都是簡單講了一下皮毛,學霸做的這個視頻不但我跟你講皮毛,我還教你這個洛希極限具體是怎麼被推算出來的。
  • 洛希極限: 天體是否被撕碎的關鍵詞
    洛希極限: 天體是否被撕碎的關鍵詞  天文詞典  最近熱播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個場景震撼人心:地球「流浪」到木星附近時,一部分大氣被木星的引力吸引過去,形成一股氣體流,而隨著不斷接近地木「剛體洛希極限」,地球的命運也危在旦夕。
  • 什麼是洛希極限呢?深度講解《流浪地球》裡面的物理知識
    如果你看過《流浪地球》的話,你就知道,在劇中,多次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洛希極限」,可能很多觀眾不懂這是啥意思,只知道電影裡面說的,只要洛希極限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地球就會被木星給肢解掉,然後,地球徹底淪為了殘渣,但是,對於洛希極限,可能並不僅僅局限於這樣一個說法。
  • 地球進入木星剛體洛希極限就被撕碎?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最近熱播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個場景震撼人心:地球「流浪」到木星附近時,一部分大氣被木星的引力吸引過去,形成一股氣體流,而隨著不斷接近地木「剛體洛希極限」,地球的命運也危在旦夕。儘管嚴格的計算證明以上場景可能有所誇大,但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
  • 什麼是洛希極限?探尋《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原標題:《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從影院之內火爆到影院之外。 有人稱讚它把國產科幻電影帶到新高度,有人熱議,現實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發生嗎?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險,為什麼地球還要走這條路?帶著種種疑問和思考,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探尋奧秘。 為什麼要去木星?
  • 人有洛希極限嗎
    看完《流浪地球》後,我對「洛希極限」感到不明覺厲。洛希極限,是指一個小天體被另一個大天體的潮汐力作用,小天體被大天體撕碎的一種極限,往往是它們之間距離上的極限值。那麼人與人之間有「洛希極限」嗎?朋友間忠言逆耳的方式,一定就對嗎?不如先聽一則央廣公益的情商公益廣告。
  • 萬有引力簡易計算DIY:洛希極限
    這個距離的極限值就是洛希極限(Roche limit)。 洛希極限的值和很多因素有關,它不僅和中心天體的質量、距離中心天體的距離有關,還和小天體本身的大小、性質有關。 在實際情況中,一個星球的各成分之間可能還存在化學鍵、流體粘性、摩擦等影響,這些使得實際星球的性質介於完全剛體和完全流體之間,因此實際的洛希極限一般在剛體洛希極限和流體洛希極限之間。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土星環。若土星環物質密度與土星相同,則土星環無法聚集形成衛星。[2]土星環的形成如下圖所示。
  • 地球靠近木星,真的會被木星撕碎嗎?洛希極限是怎麼回事?
    在劉慈欣老師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之中,人類為了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為地球加速,而駕駛地球來到木星的引力範圍之內,但因跨過了洛希極限而險些被撕碎,那麼在現實之中,地球真的會因靠近木星而被撕碎嗎?地球是一個小型天體,而木星是一個大型天體,所以我們就以二者為例來說說什麼是洛希極限。
  • 洛希極限——世間愛情的最好狀態
    當年《流浪地球》在熱映時,相信大家都對影片中這麼一個場景印象深刻——片中當地球經過木星軌道時,由於無法擺脫木星強大的引力,地球與木星的距離越來越接近,最終地球將有被撕毀的風險。電影《流浪地球》這就提到了一個名詞——洛希極限。那麼什麼是洛希極限呢?簡單來說,洛希極限就是兩個天體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
  • 你知道流浪地球中提到的洛希極限相關的知識嗎?-進階篇 - 天文在線
    大熱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進入木星的剛體洛希極限後就會被分裂。那麼地球等其它天體如小行星、彗星等為何會分裂嘞?什麼情況下會分裂?根據牛頓引力定律,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會互相吸引,稱為萬有引力。而這個力量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大少及兩者間的距離,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距離越大引力越小。
  • 小火箭聊流浪地球之四:洛希極限與天體半徑和密度有關
    以上就是小火箭根據海洋底部地形和陸地地貌,再考慮到地球的高速飛行狀態給出的地球停止自轉後的世界。 但是,海平面和海拔的概念重塑之後,地球最高峰開始按照到地心的距離重新排名。
  • 宇宙中的洛希極限是什麼?天體突破洛希極限時,人類要怎麼做?
    宇宙中的洛希極限是什麼?天體突破洛希極限時,人類要怎麼做?俗話說距離產生美,這個法則不僅適用於人類世界,而且也適用於宇宙之中。宇宙中所有的天體如果想要穩定運行,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兩個天體之間所能保持的最短距就是洛希極限,一旦超過這個距離就會發生災難。電影《流浪地球》就是基於這個概念拍攝的。那麼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天體之間的距離真的突破了這個洛希極限,我們人類應該如何去做呢?
  • 什麼是洛希極限?
    首先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關於某方面的一個極限值,那麼洛希是什麼啦?它是一個人名,全名為愛德華·洛希,這個極限是由他計算出的。愛德華·洛希的肖像好了,我們來聊聊這個極限值。換言之,洛希極限是一個天體自身的重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兩者之間的距離。如果兩者之間的距離小於這個洛希極限值,那麼較小的這個天體就會被傾向於碎散或被「撕裂」,繼而成為母天體的環。
  • 紅巨星、洛希極限…《流浪地球》中的術語你都知道嗎?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加加劉  作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公映之後口碑可謂是一度炸裂朋友圈。本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影片,除了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個設定之外,幾乎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這是一部建造在《流浪地球》世界觀體系下的新故事。
  • 「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它是摧毀一顆星球的最快方法!
    「洛希極限」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它是摧毀一顆星球的最快方法!在電影的流浪地球中地球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當地球穿過木星的軌道時,它無法擺脫木星的強烈引力,地球和木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接近洛希極限,那麼什麼是洛希極限?
  • 可以輕易將行星撕成碎片的洛希極限,為何卻撕不碎人造衛星?
    簡單來說,當行星和衛星之間的距離達到了 一個範圍值,那麼在行星潮汐的作用下,衛星就會被撕成碎片,這個概念最早由來自法國的著名天文學家洛希提出,所以這個概念在科學界也被稱之為「洛希極限」。按照影片中的場景,當地球與木星之間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那麼地球就會被撕碎,而當地球與木星自己的距離恰好是洛希極限,那麼地球的潮汐力和地球自身的重力便會持平,也便不會發生碎裂的場景。不過在《流浪地球》中,這些純粹是為了激發人物而進行的場面描述,在現實生活中,首先地球與木星之間的距離,就根本突破不了洛希極限。
  • 當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它會被地球的洛希極限瓦解嗎?結局有多糟?
    許多科學家認為,只要直徑超過500米的小行星,就能夠將地球摧毀,但為什麼地球沒有對小行星進行洛希極限解體,而是直接撞上呢?就比如說靠近土星的小行星為什麼能被土星的洛希極限瓦解,而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為何不被解體,而是直接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