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崩了!暴跌120億,「90後茅臺」,暴利收割智商稅!

2021-01-22 新浪財經

來源:emmmm咋

來源:銷售與管理

僅憑一款「小盒子」,市值突破1000億!

無數90後、00後為之痴迷,瘋狂砸錢!

連續3年,業績暴走。

到底是真需求,還是暴利收割智商銳?

「90後茅臺」,究竟價值幾何?

1

小盒子,大生意

近日,潮玩品牌泡泡瑪特股價暴跌近10%,市值蒸發120億元,遭遇上市後第一殺。

泡泡瑪特憑藉讓年輕人慾罷不能的盲盒經濟,闖出1000億市值,勢頭強勁。

對商家來說,這是一個新風口;對90後、00後來說,這是為愛好買單;而對於不少中年人來說,這分明是在收割智商銳。

數據顯示,2017-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16.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4.51億元,堪稱營收、淨利潤雙開花。

儘管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飽受爭議,但是,它的營銷手段卻值得一觀。

首先是驚喜營銷。

在《阿甘正傳》這部經典電影裡,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

人們對於未知的下一次,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窺探欲,不管結果是否令人驚喜,總要一探究竟,這是人的天性。

而盲盒營銷的本質,是激發了人的賭徒心理,即為每一次購買植入驚喜,類似於隱藏款的抽籤,可能你抽到的是普通款,下籤,也可能抽到限量款,上籤。

一個均價在39-99元不等的小盒子,裡面會有12種不同款式的造型之一,無論你打開盒子之後是驚喜還是失望,這種「不確定性」會激發用戶的腎上腺素,一旦開始,往往欲罷不能。

其次是飢餓營銷。

一套盲盒由12個玩偶和一個「隱藏款」組成,隱藏款具有稀缺屬性,物以稀為貴,所以在鹹魚上,有的稀缺款可以被炒到原價的10倍以上,極其稀缺的甚至能炒到原價的100倍以上。

這種稀缺性就引發了飢餓營銷,會頻頻引發用戶的衝動消費。

最後是社交營銷。

盲盒讓年輕人上癮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它具有社交屬性。

當用戶未集齊12種玩偶,或有重複性獲得發生時,就會通過與朋友進行交換,實現集齊的目標,類似於支付寶在春節前發起的集五福活動。

而當用戶收集完成之後,又會在朋友圈或其它社交媒體上分享戰果,無形中完成了對盲盒的一次營銷。

此外,泡泡瑪特十分重視對品牌力的打造,基於對年輕人的消費洞察,積極與各大品牌聯名發布各種盲盒,賦予IP強大的生命力,不斷對商品進行迭代,提升品牌溢價。

2

飽受爭議,被官媒點名

儘管泡泡瑪特的盲盒營銷讓年輕人樂此不疲,但是,近日新華社對其點名批評,稱「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在滋生畸形消費。

因為年輕人尤其是00後,很多還是未成年人,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定力不足,容易在商家的誘導中盲目消費,形成賭博心理,甚至讓家長的血汗錢在娛樂中付之一炬。

業內人士稱,盲盒設定價格的「狡猾」之處在於,幾十塊錢一個,既不會讓你吃不上飯,也不會覺得花了很多。但是,一旦那些沒有自控力的年輕人沉迷進去,那就不是幾十塊錢的事兒了。

例如有一個叫嘮嘮的網友,自稱在2019年初進入潮玩圈,到今天為止,一共買了300多個盲盒產品,其中有8個,單價近千元。而據他說,自己的戰績在圈內「平平」,有的玩家曾為了一款999元的限量版玩偶,一次性買了500個盲盒,單次消費高達三萬多。

當然,如果說條件允許,又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成年人,買不買是你的自由。畢竟,現在老年人買保健品,有條件的中年人喝茅臺,炒比特幣,都無可厚非。

關鍵是,對於那些沒有消費能力的未成年人,泡泡瑪特一類的商家,還請對他們「手下留情」。

3

未來的隱憂

儘管泡泡瑪特被指責收割年輕人智商稅,但是,盲盒經濟的規模化已成定局,這種規模化讓人更多的是關注它的運營戰略,即IP化。

對於盲盒等一系列潮流領域而言,創新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目前的發展中,泡泡瑪特的最大挑戰,就是自主IP開發能力不足,這也是制約其發展的核心要素。

說到底,消費者之所以願意出高價錢購買,無非是看重IP的精神附加值。

例如,泡泡瑪特的爆款IP「Molly」系列,曾貢獻了其2017年89.4%的銷售額。

但是,泡泡瑪特曾陷入「抄襲風波」,這也暴露了其自主IP管理上的漏洞。

而且,盲盒營銷摻雜了賭博性質,多多少少在日後可能會面臨政策風險。

除此之外,有學者提出,泡泡瑪特未來有4個隱憂,需要引起重視。

*在新老用戶砸錢後,仍然無法「集齊」玩偶,此時,用戶體驗會下降,可能導致用戶不斷流失。

*受疫情影響,泡泡瑪特線下三分之一門店關閉,要知道,直營零售店的銷售收入佔比達43.9%。未來在渠道上如何布局?

*質量問題長期存在。黑貓投訴平臺合計有1338條有關泡泡瑪特的投訴信息。

*目前泡泡瑪特以8.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但是與第二名7.7%相差無幾,未來如何拉開差距?

在商言商,企業逐利無可厚非,但是,一味對年輕人下狠手,無底線誘導,今天失去的是用戶,明天失去的,就是企業自身。

相關焦點

  • 別被「全腦開發」騙局收割了「智商稅」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商家是在用「偽科學」忽悠家長,收割「智商稅」罷了。比如,在該「全腦開發」機構提供的各種培訓中,「蒙眼識字、辨色」早就被專家揭穿過,乃是類似魔術的江湖把戲。部分商家就瞄準家長焦慮情緒,肆意誇大焦慮指數,藉機兜售各種商品、內容和服務,達到賺取暴利的效果。而據調查,「全腦開發」培訓機構之所以能迅速擴張,原因就在於其收益頗豐,舉辦門檻又比較低。還有不少培訓機構是家長體驗到「神奇」效果後,繼而參與創辦的。但是,這些機構普遍存在證照不全的問題,創辦者和培訓教師所持的資質證書更是五花八門,培訓水平自然也不容樂觀。
  • 暴利的玻尿酸行業,茅臺也甘拜下風
    毛利率比茅臺都高9月28日,研發並銷售透明質酸鈉(也就是玻尿酸)的企業愛美客(300896.SZ)在創業板上市。上市首日,愛美客漲幅高達187.56%,收於340.1元。按照收盤價來算,中籤愛美客的投資者,盈利將高達11.09萬元。
  • 閃崩!又一板塊歇菜了,股票大面積跌停,股民:太突然了
    最近這個市場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昨天還高歌猛進的一個板塊,在今天突然就歇菜了,板塊的股票更是出現了大面積跌停,不少的股票直接閃崩,股民都驚呆了,表示:「太突然了。」 伊力特跌幅高達10%,迎駕貢酒跌幅高達10%,老白乾酒跌幅達到了10%,口子窖的跌幅也達到了10%,就連強勢的貴州茅臺的股價在今天跌幅也達到了1.72%。 可以說,今天,整個白酒板塊都處於歇菜的狀態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最近,中金公司突然發布了一份重要的研報,這研報也正是導致今天白酒板塊歇菜,以及板塊股票大面積跌停的原本之一。
  • 燕窩如何成為智商稅?
    618銷售額約為6.3億,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00%,燕窩市場依然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另一邊則是視燕窩為「智商稅」的同樣龐大的群體。比如,在辛巴的「燕窩事件」中,就以職業打假人王海為代表,稱市場上的燕窩全都是燕窩糖水,一直在收智商稅。對於此,中山大學藥學院蔣林副教授則公開表示,燕窩的藥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 微信灰產曝光:「看手相」收割百萬智商稅
    另一個是一鍵生成的海報中,有關手相類型和運勢的描述。其實做一個娛樂型的測試H5本來沒什麼,但噁心就噁心在還要付費,而且還要搞分銷專門騙智商稅。做手相生意的不止這一家,微博上也同時泛濫著同類測試。另一家測試頁面連結顯示已有3200多萬人參與。
  • 一年賺走6000億?我國「神藥」太賺錢!多少人甘願交「智商稅」
    這些年中,不少人開始通過電商銷售相關保健品,其實這些都是用於收割人們智商稅的東西,不少人卻深陷其中將這些保健品當成「神藥」。 在這樣一塊「大蛋糕」下滋生了各種保健品「神藥」,想必不少人都曾交過這樣的智商稅。那麼今天就給大家悉數一下,我國多年以來出現的保健品「神藥」,看看你們有沒有接觸過,不少曾在我國家喻戶曉。
  • 每年收割一次果粉的「智商稅」!這次徹底揭開信號貼的真面目
    原標題:每年收割一次果粉的「智商稅」!這次徹底揭開信號貼的真面目   「信號貼」又來了!
  • 「長生不老藥」NMN——智商稅中稅!如何避免NAD+產品的智商稅
    在經過多位知友提醒後,我才知道,現在的網絡就是一大染缸,充斥著各種民科和商業利益體,這些組織在發表文章和觀點的時候會在很多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摻雜著對自己產品或者利益相關的誤導性信息,比如某港產NMN,搬用了我在《衰老細胞》一文中的大量內容,同時在後面關鍵物質的地方篡改並加上了自己產品的宣傳。
  • 閃崩92%,殺豬盤割向港股?此前曾3個月暴漲10倍,發生了什麼
    證券時報網報導 港股細價股的暴漲暴跌再次上演現實版。 有港股在短時間內暴漲超過10倍後,今天一天之內就暴跌90%以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隻港股盤中也崩跌近90%,還疑似存「殺豬盤」,有投資者被「割韭菜」。
  • 成本20元賣5000,暴利趕超茅臺,為什麼全球70%玻尿酸出自山東?
    玻尿酸為什麼如同茅臺般暴利?為啥山東幾乎壟斷了玻尿酸行業?打入消費者體內的昂貴的玻尿酸,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加價分帳的?資本的入場讓場面熱鬧非凡,人們開始以更為嚴苛的眼光,審視這個撬動醫美行業的神奇分子:玻尿酸為什麼如同茅臺般暴利?為啥山東幾乎壟斷了玻尿酸行業?打入消費者體內的昂貴的玻尿酸,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加價分帳的?圍繞著暴利的醫美市場,一場由玻尿酸引發的美麗收割之戰正在上演。
  • 水果界的「智商稅重災區」,外國人把櫻桃移植栽培後,叫做車釐子
    水果界的「智商稅重災區」,外國人把櫻桃移植栽培後,叫做車釐子!智商稅這個概念我們經常提,隨著年輕人對知識的了解,智商稅的這個東西越來越被大家看清楚真面目。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智商稅,都能夠讓人理解,特別是有時候會碰到一些精明的商家,他們包裝的很好,幾乎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
  • 馬上評︱「全腦開發」又來了,收智商稅的騙局為何總有市場?
    其實,之前一度在輿論場上引發爭議的「量子閱讀」培訓課程,也打著「培養神童」「讓人過目不忘」之類的旗號,最終證明是偽科學的宣傳,是騙子賺取暴利的伎倆。如今這個「全腦開發」,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手法。這其中的盈利套路,主要體現在利用信息壁壘,製造課程的噱頭。一提起什麼「量子力學」,多數家長就會覺得「高大上」,真正有意識或有能力細細查驗其中科學成分的人,終究是極少數。
  • 這些股花式閃崩 發生了什麼?
    中國基金報 江右2021開年後,A股繼續紅紅火火創新高,基金業績蹭蹭上漲了,新基金髮行火爆,然而很多股民並沒有賺錢,反而遭遇閃崩、炸雷。今日上午,雖然指數窄幅震蕩,上證盤中還創新高,但個股慘烈,超3000隻個股下跌,更有多隻個股突然跌停,閃崩跌停,跌幅超10%。
  • 眼鏡片年銷2.5億!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那問題又來了,同樣都是老百姓心中的暴利行業,為什麼不是誰幹誰賺錢?這就要澄清一個對暴利的定義了。 普通人對暴利的認知就是原料多少錢跟賣多少錢比較,財務上就叫做毛利空間,毛利越大就越暴利。例如貴州茅臺的毛利高達90%,這還是出廠價,如果算上市場價格,那麼茅臺的毛利超過95%,這當然是非常賺錢。
  • 燕窩,薛丁格的智商稅
    燕窩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先放到一邊,AJ是智商稅嗎?iPhone是智商稅嗎?鑽石是智商稅嗎?這些問題再怎麼爭論也不好得出結果,最終往往會演變成激烈的罵戰。而燕窩呢?從古至今,它作為貴族消費品的代表,已經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觀念。因此,吃燕窩吃的不是味道,也不是性價比。他們吃的是一種快感,換句話說是心理作用。笑一笑十年少,花了這筆錢能開心好幾天,你能說它不值嗎?
  • 扒一扒那些年交過的「智商稅」 2020年你又踩了多少雷?
    花了冤枉錢,購買到價不匹位的產品,俗稱「被收智商稅」。今年,您購買產品時,有過「被收智商稅」的經歷嗎?肌底液就是稀釋後的精華。「精華液」最常用的英文名是Serum,次常用的是Concentrate,Essence 和 Treatment。某款小黑瓶肌底液瓶身上印著「Concentrate」,說明它實為精華液。不知情的人很可能會多花冤枉錢購買兩個功效相似的產品。有些商家擅長無中生有,以黑科技之名圈錢。
  • 不是針對誰 在座的各位都被N階智商稅騙過
    你可能不願相信:無論你智商有多高,總能匹配到一款合適你的智商稅,並心甘情願的遞上一把割韭菜的刀。如果把智商稅分成如下等級,還真沒人能逃出被騙的結局。反之,如果你能從這份智商稅N階表,搞清楚智商稅騙局的套路,說不定你就能被少騙點,也算賺到了。
  • 車主痛哭:花90萬買了智商稅
    車主痛哭:花90萬買了智商稅由於中國的人口多,市場大,因此一直以來都受到各種企業的喜愛;尤其是汽車領域,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本國不受歡迎,但是來到中國就像是脫胎換骨一般,在中國市場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有的甚至發展成了一線品牌。
  • 手機信號增強貼,是「真科技」還是「智商稅」
    只需利用一個小小的金屬片來實現,售價十幾元,商家稱只要往手機後蓋上一貼,就可以增強手機信號,有的商家稱使用後信號提速80%;有的商家稱,採用的高通技術。部分商家甚至有幾萬銷量,號稱無論在地下室還是電梯間,只要貼上它,手機信號瞬間滿格。不僅如此,這塊金屬片還能通吃三大運營商的信號、降低輻射水平、延長電池壽命等神奇功能,簡直是革命性黑科技。
  • 7000億白馬股閃崩近20%!曾三個月暴漲300%!「水茅...
    不過,在一片漲勢之中,有一個內鬼盤中閃崩近20%,最終收綠,那就是新晉「油中茅臺」金龍魚。01「油中茅臺」上演過山車盤中巨震近20%昨日大漲14.6%創歷史新高的金龍魚,1月5日大漲12%後隨即跳水翻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