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中文網消息,貓熊既非熊又非貓;一種貓鯊卻被稱為狗鯊,這些都是典型的名字誤用,下面來看看大家喜歡的被誤稱的動物吧。
德州考德威爾動物園中的一隻巨型食蟻獸背負著自己的幼崽。
攝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當Stephen Kolb Gilliland向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時:「食蟻獸(anteaters)沒有螞蟻可吃時會吃什麼呢?」他的問題不禁使我們思考起這個問題,究竟有哪些動物的名字其實並不適合這種動物呢?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四種食蟻獸物種的確會吃掉許多螞蟻,不過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食蟻獸、樹懶和犰狳專家組的負責人Mariella Superina,「它們還喜歡吃白蟻、甲蟲以及蜜蜂幼蟲。」
此外,它們還不單單是肉食動物:一種被稱為小食蟻獸的食蟻獸經常會在巴拿馬的野外吃水果。Superina認為巨型食蟻獸也會進食水果。
石山羊並非山羊
與吃其它食物比螞蟻多得多的食蟻獸相似,以下是其它幾種「名不副實」的動物。
飛狐猴
如果一隻動物不是狐猴,同時也不會飛,你會給它取什麼名字?
當然是飛狐猴嘛。
東南亞有兩種飛狐猴,又叫貓猴,與「馬達加斯加的樹棲靈長類動物狐猴長相非常相似。」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的Christopher Smith說道。
然而,馬來亞貓猴和菲律賓貓猴不是靈長類動物,它們都屬於皮翼目動物,Smith說道。
貓猴是靈長類動物的近親,與真正的狐猴相似,它們也是「毛茸茸的,非常可愛,」而且長著長長的鼻子,生活在樹上,他說道。
這兩種貓猴還會飛行,不過是完全不同的飛行方式。
這是一隻鳥,一架飛機?……其實是一隻貓猴!
比如說,一種被稱為馬達加斯加狐猴的狐猴可在樹間跳躍近9米,而貓猴則擁有天然的「降落傘」——一種巨大的、可伸展的薄膜,可使它們在森林中飛越上百米。
雖然看起來是在飛翔,實際上貓猴是在「瀟灑的降落。」Smith說道。
飛蜥蜴(Flying Dragon)
飛蜥蜴又稱德拉科蜥蜴,其實並不會飛。(它其實也不是龍,可能會令《權力的遊戲》的粉絲們懊惱。)
這種亞洲爬行動物利用肋骨之間的皮膚褶皺滑翔於樹木之間,以此躲避地面的捕食者。當飛行時,這些薄膜伸展開就形成了翅膀,加州大學北嶺分校的生物學家Robert Espinoza說道。
熊貓和貓鯊
鏈狗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把一隻貓稱為一隻狗可謂天大的錯誤,然而大西洋中的鏈狗鯊(chain dogfish)實際上卻是貓鯊,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魚類學者George Burgess說道。
真正的狗鯊是一種群體性捕食的鯊魚,這也是其綽號的由來原因。不過狗鯊種群與貓的特性更為相像,因為它們是單獨生活的生物。
這也使其名字顯得更為奇怪,不過想在這裡尋找邏輯可是白費力氣,Burgess打趣道。(畢竟,水手們曾經看到海牛還認為它們像美人魚呢,他說道。)
狗鯊另一個像貓的特徵是其狹長、裂縫似的眼睛,與貓眼一樣閃亮,Burgess說道。
熊狸
圖片來源:聖地牙哥動物園
說到與貓無關的動物,東南亞貓熊(Southeast Asian bearcat )既不是熊又不是貓,其實是熊狸(binturong),一種中等體型的捕食者,與馬島長尾狸貓、 麝貓和香貓是近親。
下面再來看看大家最喜歡的其它被誤稱的動物吧:
鞭尾蠍(whiptail scorpion)實際上是一種蛛形綱動物,並非蠍子。
考拉熊(Koala bears)實際上不是熊,而是一種有袋類動物。(順便說一下,你可能在課堂上得知大熊貓不是熊,不過最近的基因分析表明它們確實是熊。)
考拉熊並非熊
海星(starfish)和水母(jellyfish)實際上是無脊椎動物,不是魚,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稱呼它們sea stars和jellies。
幸運的是,科學家發明了分類法(拉丁名字)來命名物種,以此避免物種被其普通名稱弄混淆。
生物分類系統「除了能命名物種,還能反應動物的進化關係。」Burgess補充道。
(原標題:這些動物原來我們都叫錯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