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聖何塞11月30日電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古鐵雷斯

新華社記者範小林

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古鐵雷斯在哥斯大黎加首都聖何塞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中國近年來利用有效科技手段應對和減輕氣候變化影響的做法,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

古鐵雷斯將作為《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特別代表參加12月2日在西班牙馬德裡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他說,中國在減少汙染和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取得的成果表明,中國正通過自己的行動努力應對氣候變化。

古鐵雷斯說,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中國為防治荒漠化所進行的大型防護林工程。為築起「綠色長城」,中國投入大量人力在沙漠中植樹,並採用先進技術為樹木供水。如今,不少非洲國家正在學習中國經驗,沙烏地阿拉伯也將開展類似項目。

「我們正在向中國人學習……中國已成為一個將雄心壯志與科學知識結合起來的國家。」古鐵雷斯說,中國正在就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從愛護土地、生物多樣性等角度給他國提供寶貴經驗。

談到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古鐵雷斯對解決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問題取得進展抱有很高期待。他說,各國應在經濟資源方面採取更強有力和更嚴格的行動,因為越是拖延實施溫室氣體減排措施,將來的應對成本就越高。「我們已經沒有足夠時間了,由於二氧化碳濃度增長率超過預期,我們已經突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這一閾值。」

「請記住,2020年將是定義我們未來的一年。地球已經升溫1攝氏度,如果溫度再升高1攝氏度,我們將無法挽回,必須準備生活在一個更加複雜的環境中。」他警告說。

古鐵雷斯說,今年10月在哥斯大黎加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籌備會議確定了需要採取更全面的方法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基調。「我們不能繼續通過單獨的議程來解決生物多樣性問題、土地退化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支持各國採取行動。」

他表示,希望各方能夠通過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合理可行的協議,為採取堅定措施執行《巴黎協定》創造條件。(完)

相關焦點

  • 專訪:3C原則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唯一途徑
    專訪:3C原則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唯一途徑——訪美能源問題專家黃靖 新華網美國檀香山2月1日電 油價持續高企,全球暖化不斷加劇,使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黃靖在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黃靖表示,在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上,所有國家都存在共同利益,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但在實踐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因為處於發展的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立場。一些發達國家藉此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責任,而此舉則危害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最基本人權。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這套地表覆蓋圖將地球無縫表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提供基本底圖,對於全面掌握地球變化,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治理能力意義重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指出,在此基礎上,全球人口變化、城鎮化、水資源調配、礦產資源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有了決策的科學依據。  中國科技部已利用這一數據開展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卻表示,在渡過病毒危機後,人類還將面臨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全球變暖將達到新的高峰,氣候變化正在將人類逼近絕境。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全球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氣候變暖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球氣候治理刻不容緩,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人類最大共識。
  • 庫布其模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經驗
    經濟觀察網 李仲和/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除了努力減排溫室氣體,還有其他路徑可入手嗎?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一個來自中國的實踐案例提供了新的選擇:通過荒漠化治理,同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份《報告》重點展示了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的有力行動。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媒體專訪解振華: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非常願意和美國加強合作
    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1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詳解中方將如何進一步改善全球氣候治理。中國立場:2020年前承諾必須落實發達國家同意到2020年落實減排承諾,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是氣候談判多年「拉鋸戰」的重要成果之一。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 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中國 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學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四點值得分享的經驗
    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出席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邊會。 Woodrow Chris 攝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馮玲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12日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邊會上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78—1998年、1998—2012年、2012年至今。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既著眼解決當下突出問題,協調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旨在引領未來, 為推動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旨在減少各國碳排放,遏制全球變暖,事關全人類未來。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為全球氣候應對作出表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 年輕人有作為
    圖片來源 主辦方供圖《青年參考》記者 張昊天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只關乎當下,更是為屬於未來的一代代人留下綠水青山的重要舉措。向著這個目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行動起來。11月20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的2020年世界兒童日「氣候變化·青春行動」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在與會青年代表、16歲的曾翎眼中,青少年可以在日常小事上踐行環保理念,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個人從小事做起。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這些重要共識是採取確定的應對行動的思想基礎。 第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科學性。減緩方面,以節能減排為主的,包括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增加森林土地碳匯等措施的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 適應方面,指的是以建設防災減災的基礎設施和提高人類及生物適應氣候變化的生存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行動。我國是一個水旱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十分有限,改善防洪抗旱的基礎設施,從技術和管理上強化水安全戰略,已成為迫切的實際需求。 同時,在有限的土地上為我國提供充分的糧食和其他農林產品也面臨著不斷改進品種、土壤和栽種技術,適應氣候變化的長期任務。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主持人:公欣本期嘉賓:    楊富強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高級顧問    許吟隆聯合國適應氣候變化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城市是適應的重點領域    中國經濟導報:全球適應氣候變化迫在眉睫,您認為主要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來適應氣候變化?其工作重點包括哪些?    楊富強: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我們認為減緩和適應同等重要。
  • 專訪|張建雲院士:科學應對氣候變化 夯實水生態保護基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點擊上方「 藍字」關注我們科學應對氣候變化 夯實水生態保護基礎——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在紀念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之際,圍繞「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主題,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
  • ...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發布 去年我國單位...
    央廣網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新辦昨天(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去年我國單位GDP碳強度下降4%。
  • 人民論壇網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3點倡議,為開啟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指明了方向,體現了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與這些遙相呼應的是,21日,「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在浙江建德發表的「建德共識」更是提出:以生態文明建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再次強調了科學應對全球變暖問題這一行動指南。IPCC此次發布的特別報告向人類再次敲響了警鐘。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哪些新氣象
    幾天前,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發了一張各司局負責人的「全家福」,並宣布該部的23個司局設置就緒,主要負責人到位。在這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一些相關職能從其他部委轉至這個年輕的部委,備受關注的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氣候觀測系統建設,開發全球氣候變化監測預測預警技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和氣候變化適應技術等,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履行國際公約的能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戰略和方案研究,為制定政策和對外談判提供支撐。加強氣候變化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建立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隊伍。
  •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2007年6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面闡述了中國在201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這不僅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