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出席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邊會。 Woodrow Chris 攝
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馮玲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12日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邊會上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78—1998年、1998—2012年、2012年至今。
其中,1978—1998年主要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環境策略,比如治理重點汙染物;1998—2012年,中國開始進行大規模投資,生態補償和生態恢復變成該階段的重點。2012年以來,過去以GDP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變為以保護為優先的發展理念,該階段的治理策略也與之前不同。
在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看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四點經驗值得分享:一是從過去以GDP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變為以保護為優先的發展理念,各相關體系和制度設計也隨之改變;二是規劃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空間規劃等,同時加強規劃體系的法律依據;三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消費模式,改變能源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激發新的驅動力。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王毅看來,講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雙贏,通過講故事促使各方達成共識,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