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四點值得分享的經驗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出席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邊會。 Woodrow Chris 攝

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馮玲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12日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邊會上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78—1998年、1998—2012年、2012年至今。

其中,1978—1998年主要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環境策略,比如治理重點汙染物;1998—2012年,中國開始進行大規模投資,生態補償和生態恢復變成該階段的重點。2012年以來,過去以GDP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變為以保護為優先的發展理念,該階段的治理策略也與之前不同。

在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看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四點經驗值得分享:一是從過去以GDP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變為以保護為優先的發展理念,各相關體系和制度設計也隨之改變;二是規劃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空間規劃等,同時加強規劃體系的法律依據;三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消費模式,改變能源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激發新的驅動力。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王毅看來,講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雙贏,通過講故事促使各方達成共識,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完)

相關焦點

  • 庫布其模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經驗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氣候變化與荒漠化在各個方面密切影響、相互聯繫,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和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將進一步加劇土地荒漠化和乾旱,導致糧食供應情況惡化,並使脫貧人口重新回到貧困狀態。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秘書處執行秘書莫妮卡·巴布女士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於今日所處土地的狀況與產出力。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
    新華社聖何塞11月30日電專訪:中國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經驗——訪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古鐵雷斯新華社記者範小林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哥斯大黎加前環境和能源部長埃德加·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首先是對氣候變化科學認識的差異和共識。從對氣候變化趨勢的認知來看,儘管有些學者對變暖是不是主要趨勢提出質疑,但從科學界已掌握的全球觀測資料看,確定近百年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在對氣候變化原因的認識方面,有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大家都不否認的,即全球的觀測表明:近二百多年來,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逐步顯著增加,而這一點顯然與人類大量利用化石能源等人為因素相關。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這些政策性文件為進一步增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第六,進一步完善了相關體制和機構建設。中國政府成立了共有17個部門組成的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在研究、制定和協調有關氣候變化的政策等領域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為中央政府各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提供了指導。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各國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21世紀》: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塗瑞和:就中國來講,可以說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從最初的跟隨者、參與者,逐步發展成較大貢獻者,到近年來成為引領者。這是基於中國國情、社會經濟發展歷程和進入新時代以來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選擇。
  • 「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線上專題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上,ICCSD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NBS在氣候變化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何教授指出,中國通過推動NBS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更加突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也能夠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以及優秀的案例,可以為全球推進NBS提供中國智慧與方案。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哪些新氣象
    在這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一些相關職能從其他部委轉至這個年輕的部委,備受關注的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在今天生態環境部的例行發布會上,氣候司司長李高首次在發布會上亮相,媒體都在關注轉隸之後的氣候司有哪些新氣象。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通過實施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利用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強生態建設以及實行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一、中國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與趨勢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近百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近廣東紅樹林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進廣東活動正式啟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竇莉新 記者謝忠軍報導 11月21日,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科學考察與氣象科普活動——「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進廣東」在廣州正式啟動
  • 解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近5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有加速趨勢,年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發生颱風和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機率增大,造成海岸侵蝕及致災程度加重。建立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管理機構,貫徹落實《國家方案》的相關內容,組織協調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協調本地區各方面的行動。建立地方氣候變化專家隊伍。  有效利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根據《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中國政府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收取一定比例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轉讓額」,用於建立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並通過基金管理中心支持氣候變化領域的相關活動。
  • 國經中心經濟每月談:哥本哈根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政策
    這些戰略和政策,從我個人的體會來看,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2010-02-24 09:34:37蘇偉: 第一,氣候變化問題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要立足於推動科學發展,立足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現實的需要和長遠的利益來應對氣候變化,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的國家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中國要以發展的眼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題記:2019年9月29日上午,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能源基金會資助的第三屆氣候變化經濟學對話在國發院朗潤園圓滿舉行。本次對話主題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及能源革命、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戰略」,由北大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牽頭,來自經濟學界和環保氣候學界的專家學者們展開深入交流。
  •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2007年6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面闡述了中國在201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這不僅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在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了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自主貢獻的指標,並提出三點倡議。治理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人類共同行動。中方提出的倡議,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巴黎協定》、促進合作共贏的決心。」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團結,共同努力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氣候變化是全球性議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解決。
  • 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
    生態環境部21日消息,2019年10月21日,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主持分論壇會議,致辭並作會議總結。他指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自2013年第二屆中太論壇正式啟動環保合作以來,通過邀請來華參加環保培訓等方式,幫助太平洋島國提高自身環境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舉辦兩期氣候變化培訓班,生態環境部歡迎太平洋島國有關官員和專家來華參加。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在以往的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更注重就過去的事件作出被動響應,而不是主動防禦未來的變化,然而應對氣候變化本身就是對風險作出選擇和管理的過程,只有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對適應有所領會,並且將適應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抑制未來氣候變暖的目標真正結合起來。目前全世界各國政府、環保界都已經在不斷地積累適應方面的經驗。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對於全球氣候變化,我們有四點基本科學認識:一是過去一百年來,全球氣候呈現出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預估未來100年全球氣候還將繼續變暖。三是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工業化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四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資源、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多方面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