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疫情施虐,「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洛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位於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感染科病房西側,一塊佔地約5.6畝的空地上,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抗爭的千人大會戰。
辦法總比困難多。項目開建之初,無圖紙、無資金、無人員、無材料。建設醫院病房比普通的民用建築複雜,建設傳染病負壓病房比普通病房更複雜。新冠肺炎病房的建築要求病人和醫護人員不能走一個門,要多個窗戶,要有雙層玻璃的送飯口,要有空氣初效過濾處理設施、氧氣和真空吸引集中供應設施,紫外線消毒燈、空調;整個傳染病院的配套設施包括消毒系統、呼叫系統、吸引系統、氧氣管線系統、汙水處理系統、生活供應中心、隔離設施等多項設施。擔負現場工程指揮的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書政指出,若平時建一間普通病房需要1個小時,現在建一間負壓傳染病房就會需要8小時,工程耗時大幅增加,務必按照市裡的要求爭分奪秒拼盡全力幹工作。面對施工單位提出的人力緊張、保障困難、突發應變、組織協調和現場疫情防控等諸多問題,市住建局項目指揮部一聲令下,建立臨時黨支部,充實一線力量,全力保障項目。18名業務骨幹由黨員帶隊奔赴一線,分工負責,壓實責任,逐一破解制約項目施工的瓶頸問題。大量的協調工作,需要他們一件件解決;工程上的每一個細節,需要他們一個個落實。這個工程需要許多特殊的材料和設備,施工單位無法找到貨源,項目指揮部安排專人聯繫生產廠家,一遍一遍地打電話,一次一次地催促,直到貨運到現場。負責現場協調工作的市住建局副主任科員李佔武告訴記者:僅項目工地需要建材一項工作,他們就緒協調6省市32家單位,開據18個車輛通行證,保障所有建材按時間節點如期到達。
越是艱險越向前。2月4日夜,天氣驟變,風雪中,河南三建建設集團組織的施工隊伍從原來的300人增加到850人。時間緊,任務重,只能採取人海戰術,分成白黑兩班,加班加點、日以繼夜地進行施工。放眼望去,每工作面,每個角落裡擠滿了幹活的建設者。改造的3號樓牆面、地面、屋面、窗戶,拆卸、清理、整修、粉刷等工作有條不紊,新建的4號樓和2號樓,土建和安裝人員各負其責,嚴格按照施工工序和工藝進行施工。2月8日夜,距離竣工移交時間不足24小時,省安、國安、六建、中油一建4家企業組織350餘人技術隊伍,緊急支援救治中心項目消防、配電、暖通、自動報警等安裝工作。「緊要關頭,臨時黨支部進行「戰前動員」,面向黨旗宣誓,要求參建中的黨員衝鋒在最危險的地方,擔負最艱巨的任務,發揮最關鍵的作用。」參加過98抗洪、08抗震救災任務的市住建局總工程師焦志勳告訴記者。河南三建組織的6支黨員突擊隊衝上了,市住建局、規劃設計院建立的5個黨員示範崗掛牌了,4名火線入黨的新黨員幹「瘋了」,267名參建的黨員骨幹讓火紅的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疫情防控責任重。千人聚積施工的項目工地,同時也是全市疫情防控的要害之所。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作為洛陽市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隔離疑似患者的定點醫院,要在傳染科旁邊不足20米的地方聚焦千人高施工會戰攻堅,現場防疫壓力巨大。項目部成立疫情現場防控工作「專班」,安排6組18名業務骨幹專職負責防疫工作,要求所有進出工地的人員必須「過五關」,現場防疫要「斬六將」。開放的一個進出口24小時專人輪班值守管理,所有出入人員進行實名登記,對每人進行雙手濃度75%灑精噴霧消毒,下班時上下通身和鞋面鞋底全方位用84消毒液噴霧消毒,過好「登記關」、「消毒關」和「殺滅關」;在工地大門口安排專人負責固定紅外線測溫儀測量體溫,發放和收集一次性醫用防控口罩,特殊作業面發放穿戴防護服,過好「體檢關、防護關」。在施工現場外圍,項目部組織專門隊伍對沿街道路進行2個小時一次的噴灑消殺,對過往車輛和行人進行清潔消毒,斬斷外部疫情來源;對餐餘垃圾、施工固廢進行消殺滅,專車密閉運輸,斬斷潛在內部汙染源擴散;對所有進出人員隨身小垃圾在進出時必須放入規定的垃圾箱,嚴禁自行帶出隨意處置,斬斷零星汙染源;定點安排4家快捷酒店,安排施工工人分開居住,並在酒店房間定時消殺滅,斬斷居住環節汙染源;對接洛陽餐旅集團,專職負責餐飲保障,組織施工人員在路邊分散分批就餐,斬斷不健康餐飲源。在施工現場內部建立雙層隔離區,安裝隔離圍擋,確保施工區域於重疫情汙染區分離,每20分鐘進行一次現場消殺滅,每4個小時提醒施工工人更換一次性防護口罩,斬斷新冠肺炎直接傳播源,確保一線管理及施工人員不受疫情感染。
7個晝夜168個小時的鏖戰,9日上午11時,備受全市人民矚目的洛陽市醫療應急救治中心項目3號樓按期竣工,交付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