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大學開發3D列印膠囊,能夠對人類胃內的細菌進行採樣

2020-08-27 白令三維

2020年8月14日,白令三維獲悉,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膠囊,能夠對人類胃內的細菌進行採樣。這種列印的藥丸能夠發揮結腸鏡的作用,捕獲細菌(稱為生物群),不僅僅是結腸內的細菌,而是整個胃腸道的細菌。這種 "腸道鏡 "技術可以和現有的結腸鏡檢查流程一起部署,以便更好地了解腸道疾病。

普渡大學材料工程助理教授Rahim Rahimi說:"這能夠在腸道的任何地方採集細菌樣本,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結腸鏡和3D列印藥丸

在過去的十年中,研究已經確定了胃部生物失衡(生物失調)與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謝症候群等疾病之間的聯繫。特定細菌種類的存在也會改變某些藥物的代謝,如化療藥物和抗病毒藥物。因此,微生物組採樣對了解微生物群-藥物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它為開發患者特異性用藥提供了可能。

大多數已有的研究都是採用外源採樣方法進行的,這種方法依賴於糞便的收集。由於糞便標本中的腸道細菌只有一部分是可以培養的,因此,為了能夠直接從消化道中提取微生物,人們做出了重大努力。腸道本身有9米長,其直徑因患者而異,所以直接取樣有很多挑戰。目前的結腸鏡和胃鏡檢查方法僅限於在某些部位取樣,而且可能是侵入性的,導致患者不配合。

智能功能膠囊提供了另一種方法,通過沿消化道的目標位置取菌。PillCam膠囊內窺鏡(CE)技術已經商業化,作為傳統內窺鏡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被廣泛使用。儘管PillCam具有視頻診斷能力,但它仍然缺乏在膠囊內收集和存儲樣本的能力。電池驅動的採樣膠囊也已經被開發出來,但在測試過程中,故障已經將設備擱淺在患者體內。

"無源驅動 "採樣提供了一個更緊湊、更安全、更便宜的選擇。在被動式設計中,膠囊通過蠕動運動在胃腸道中移動,平均速度為1-2釐米/分鐘-1。此前對創建被動膠囊的嘗試形式各異。 2015年的一項多中心研究,成功創建了壓縮網狀海綿形式的被動藥丸,但這是通過一根繩子收回的,給患者帶來不適。

普渡大學研究人員的膠囊是為了提供一種創傷性較小的監測腸道疾病的方法


普渡大學團隊的新膠囊設計

在一種新穎的方法中,普渡大學的團隊創造了一種膠囊,利用高吸水性水凝膠的膨脹特性來收集生物有機體。水凝膠具有超強的吸水性,在水環境中可以吸收150-300倍於自身重量的物質,是儲存細菌的理想選擇。將水凝膠的吸收能力融入到藥片中,使得該裝置能夠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進入以前無法到達的消化道區域。

藥片本身由四部分組成:可生物降解腸道塗層、3D列印外殼、採樣水凝膠和氣體滲透PDMS膜。利用Form 2 3D印表機,研究團隊用一種生物相容性的光固化聚合物製造了藥片。每個膠囊直徑為9毫米,長度為15毫米,包含採樣水凝膠以及1毫米厚的膜。

在實踐中,藥丸被吞下,其可生物降解的腸道塗層會延遲它被激活,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一旦到了那裡,塗層就會溶解,使胃腸道液體充滿設備。當脫水水凝膠在藥丸內膨脹時,它會將PDMS膜推到膠囊的孔上,一旦裝滿就起到密封裝置的作用。

測試普渡丸的療效


為了評估他們新開發的藥丸,該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洩漏測試和體外細菌採樣。為了評估該裝置的密封機制,將一個組裝好的膠囊和一個單獨的水凝膠分別浸泡在氯化鈉溶液和DI水中8小時。還添加了紅色的食用色素,這樣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兩個水凝膠之間的吸收水平。

小結紫外可見光譜測量結果顯示,在實驗過程中,膠囊內沒有新鮮介質。密封膠囊和純DI水的吸收水平被證明是相當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穩定。因此,試驗證實,密封膠囊內的水凝膠和氯化鈉溶液之間沒有發生液體交換。

為了驗證該裝置對細菌的採樣能力,研究人員將膠囊浸泡在培養液中,模擬消化道環境。將三個完全組裝好的膠囊和一組裸露的水凝膠樣品分別浸入三種不同的溶液中一小時。這些條件被設計成對細菌有敵意,並挑戰其3D列印藥丸中生物群的生存能力。

橫斷面SEM圖像後來證實了細菌在水凝膠表面的存在,大腸桿菌能夠附著在凝膠的固體聚合物網絡上。進一步的測試涉及使用漂白劑和抗生素Tobramycin的組合,以模擬最惡劣的可信環境。在所有條件下,裸露的水凝膠與從密封膠囊內提取的細菌相比,活菌數量較少。

雖然在漂白劑評估下維持的活菌樣本較少,但仍有相當數量的活菌存活,進一步證明了水凝膠提供了一個培養的棲息地。普渡團隊認為,該藥丸成本低、設計簡單,未來可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同時,研究人員將專注於針對特定的樣本位置,並利用動物模型進行體內測試。

相關焦點

  • 萊頓的物理學家使用3D列印的微遊泳器來研究水細菌
    萊頓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已經使用3D列印技術來製造複雜的微掃描器和其他微米級的結構。這種結構類似於尖球形,船和宇宙飛船,可用於研究水中的各種細菌。應用包括開發自主藥物輸送裝置,該裝置可模仿天然生物顆粒的推進技術。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CMU機械工程副教授Rahul Panat領導了開發3D列印傳感器的團隊
  • BWXT和橡樹嶺實驗室宣布對3D列印核反應堆組件進行的開發
    BWXT列印的反應堆堆芯3D列印組件樣品。通過BWXT拍攝。3D列印核組件BWXT認為3D列印具有「行業變革」的潛力,因為它使工程師能夠設計組件而無需擔心常規製造的幾何約束。合作夥伴最近展示了該技術在3D列印鎳基超級合金和難熔金屬基合金中的能力,同時實現了複雜幾何形狀的組件級認證。該公司最初於2018年對技術本身進行了驗證,當時該技術成功參加了美國能源部的先進核技術開發成本分攤計劃。現在,經過驗證的材料和零件可作為過去兩年技術進步的明顯標誌,為提供改進的熱性能,增加的安全裕度和耐事故質量的組件鋪平了道路。
  • 仿生3D印表機器人可以吞噬水中細菌
    (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3D列印的機器人Row-bot(意為划水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在湖泊和池塘的表面自我推進或「划行」,並且能夠在行走的過程中吞噬微生物獲取能量,因此它不需要充電也能永遠運行下去,直到壞掉。
  • 奧地利開發3D列印超磁體用於清潔能源設備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維也納大學和FAU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的研究人員將3D列印釹(NdFeB)超級磁鐵用於清潔能源設備。釹鐵硼是一種與鐵和硼一起使用的稀土金屬元素,可產生堅固的永磁體。通過評估熔池穩定性,發現3D列印NdFeB材料顯示出增強的磁性能。 Arneitz補充說:``理論計算表明,這些材料的磁性能可以提高2到3倍。'' 「我們將繼續就該主題進行研究,以便為不需要釹磁鐵的領域開發替代性磁性材料。」格拉茨工業大學先前已經對改性316L不鏽鋼粉末進行了研究,以進行增材製造,以獲得更好的印刷質量。和表面光潔度。
  • 哥本哈根大學開發新的生物3D列印方法監測複雜的組織結構
    中國3D列印網10月3日訊,由哥本哈根大學生物系MichaelKühl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生物3D列印方法,用於監測複雜的組織結構。Kühl解釋說:「3D列印是一種廣泛的技術,用於生產塑料,金屬和其他非生物材料中的物體。同樣,活細胞可以用生物相容性凝膠材料(bioinks)進行3D列印,這種3D生物列印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例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幹細胞以3D列印結構培養,模仿組織和骨骼的複雜結構。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複合蜘蛛網架構的生物醫學3D光電子探測器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複合蜘蛛網架構的生物醫學3D光電子探測器節肢動物的視覺系統由一個密集的陣列組成,這些陣列由遍布曲線表面的單個光電檢測元件組成。普渡大學的創新者正在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開發用於生物醫學成像的3D光電探測器。研究人員利用蜘蛛網的一些建築特徵來開發該技術。蜘蛛網通常具有出色的機械適應性和抵抗各種機械載荷(例如暴風雨)的破壞耐受力。本研究報導的包含有機染料敏化石墨烯雜化複合物的半球形光電探測器陣列的分形網絡設計可作為有效的光敏組件,具有增強的光吸收能力。
  • 3D生物列印新突破:細菌墨水可列印任何三維結構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開發3D列印技術,隨著3D列印製造人類器官的實現,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用它列印出來了。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3D列印平臺,通過使用細菌墨水,可以列印出任何三維結構。
  • 類人類骨骼結構3D列印建築材料
    康奈爾大學,普渡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所組成的一個團隊認為,通過研究骨骼的內部結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為建築物和其他結構創建更為堅固的3D列印材料。」為了驗證該理論,Zavattieri的實驗室設計了3D列印的聚合物,其結構類似於小梁。
  • 研究人員開發的3D列印功能性人類卵巢生物墨水取得進展
    中國3D列印網1月9日訊,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用於生物3D列印卵巢墨水的持續開發。這種墨水中充滿了源自豬卵巢的結構蛋白。這些蛋白質的位置已在研究中作圖和鑑定。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更堅固的3D列印建築
    中國3D列印網6月24日訊,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員和法國建築公司Bouygues Travaux Publics的主管已經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更好地理解3D列印建築材料的抗壓強度。為了開發一種對3D列印的地質聚合物樣本進行分類的過程,研究團隊針對了特定變量,並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優化了3D列印的材料的組成。該研究不僅可以產生具有更高抗壓強度的建築複合材料,還可以為建築行業中使用的其他3D列印化合物的穩定性進行分類的路線圖。 該團隊解釋說:「目的是引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對通過增材製造技術製成的地聚合物樣品進行分類。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兩種3D列印技術同步進行,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
  • 人類首次!3D列印生物仿生舌頭
    本文來源:利茲大學仿生舌的開發將幫助人們進行新設計產品的篩選,並加快新的開發過程,而無需在早期進行人工試驗,而這往往是非常昂貴且耗時的。特別是自COVID-19疫情以來,社交疏遠給進行此類感官試驗和消費者測試帶來了巨大挑戰。
  • 新液體矽膠3D列印工藝 幾小時內就能製造出醫療設備
    新液體矽膠3D列印工藝 幾小時內就能製造出醫療設備近日,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液體矽膠3D列印工藝,可以改善現有的醫療設備,如植入性帶、柔軟的導管、吊索等等。據三迪時空了解,這是一種在液體(「油性」微凝膠)中進行的3D列印技術,是繼麻省理工學院(MIT)展示的「凝膠中的3D列印」之後的又一創新!
  • 普渡大學團隊:NgAgo有基因編輯能力 韓春雨事件迎最新進展
    2019 年 4 月 4 日,預印本網站 BioRxiv 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普渡大學團隊的文章(未經過同行評議)。,是否能夠解答此前人們對 NgAgo 的疑問呢?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我們是否能夠改造出適合體內移植的功能組織和器官?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