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學開發新的生物3D列印方法監測複雜的組織結構

2020-12-05 3D列印網

中國3D列印網10月3日訊,由哥本哈根大學生物系MichaelKühl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生物3D列印方法,用於監測複雜的組織結構。

Kühl教授與德勒斯登技術大學(骨轉移,關節和軟組織研究中心)的德國同事一起,將氧敏感納米粒子用於凝膠材料,可用於複雜,生物膜和組織樣結構的3D列印。活細胞以及內置化學傳感器。這項工作剛剛發表在最新的材料科學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Kühl解釋說:「3D列印是一種廣泛的技術,用於生產塑料,金屬和其他非生物材料中的物體。同樣,活細胞可以用生物相容性凝膠材料(bioinks)進行3D列印,這種3D生物列印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例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幹細胞以3D列印結構培養,模仿組織和骨骼的複雜結構。這種嘗試缺乏對生物列印結構中生長的細胞代謝活動的在線監測,目前,這種測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破壞性採樣。目前開發的解決方案正在申請專利。「

在水凝膠中含有綠藻(衣藻)的生物3D列印結構。圖片:Anja Lode,德勒斯登工業大學

該小組通過將發光氧敏感納米顆粒實施到印刷基質中來開發功能化生物鏈。當藍光激發納米粒子時,它們發出與局部氧氣濃度成比例的紅色發光 - 氧氣越多,紅色發光越少。可以用相機系統對生物列印的生物結構上的紅色發光和因此氧的分布進行成像。這允許氧氣分布和動力學的在線,非侵入性監測,其可以映射到3D生物列印構造中的細胞的生長和分布,而無需破壞性取樣。

重要的是納米粒子的添加不會改變生物聚合物的機械性能,例如在印刷過程中避免細胞應力和死亡。此外,納米粒子不應該抑制或幹擾細胞。我們有解決了這些挑戰,因為我們的方法顯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與微藻以及敏感的人類細胞系一起使用。

最近發表的研究證明了如何校準和使用用傳感器納米顆粒功能化的bioinks,例如,用於監測具有一種或幾種細胞類型的生物列印結構中的藻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幹細胞呼吸。

「這是3D生物列印的一個突破。現在可以在線監測細胞的氧代謝和微環境,並在完整的3D列印生命結構中進行非侵入性監測」,Kühl教授說。 「在較大的組織或骨骼樣結構中培養幹細胞的關鍵挑戰是確保為細胞提供足夠的氧氣。現在可以在可視化3D生物列印結構中的氧氣條件,例如快速實現在不同設計的構建體中測試和優化幹細胞生長。「

使用含有氧敏感納米顆粒的功能化生物聚合物進行3D生物列印。資料來源:高級功能材料

Kühl教程表示:使用功能化生物連結的3D生物列印是一種新的強大技術,可以應用於生物醫學以外的許多其他研究領域。例如,將這些先進的材料科學和傳感器技術與我在微生物學和生物光子學方面的研究結合起來非常鼓舞人心。目前正在使用3D生物列印來研究微生物相互作用和光生物學。

相關焦點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儘管擠壓印表機已廣泛用於3D生物列印(請參閱詞彙表)領域,但距開發整個功能器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可以假設需要逐步改變以充分利用TE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的全部潛力。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種新的方法得到了發展,它顯示了將上述兩種觀點結合起來的潛力。懸浮液中的3D列印為機械弱生物油墨形成複雜、清晰的結構提供了一個平臺。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這項技術的一個應用可能是設計針對病人的骨移植,這一領域正引起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的興趣。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柔性電子與複雜生物組織之間的3D界面
    然而,大部分現存的柔性電子器件是由平面工藝製備,難以與具有複雜三維結構的器官和組織形成完美集成的界面。近期,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徐立之教授團隊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永安教授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3D Interfacing between Soft Electronic Tools and Complex Biological Tissues」 的綜述文章,對柔性電子-複雜生物組織三維界面相關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討論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距南極熊了解,Owen Hildreth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一名3D納米製造助理教授。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可以想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人體組織的結構和組成都極為複雜。2、解決方案生物列印最著名的3D列印方法是擠出式,材料分為液態和固體熔融狀態,常用的液體是水凝膠,又被稱作生物墨水。立體光刻技術可能會代表一種更合適的技術,因為它具有印刷複雜形狀的高詳細能力,但是,這種製造過程可能對活體組織有害,並可能產生細胞毒性。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目前,不同的醫院或機構一直在研究新材料,也很難找到實用的材料。而現在,瑞典的初創公司CELLINK研發出世界上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這種墨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列印保真度,使列印複雜結構更簡單,可適用於多種應用。該公司的目標是減少研究機構或製藥公司在列印人體組織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經費。目前,該公司正在尋求投資以實現進一步發展。
  • 大阪研究員開創了生物3D列印技術中生物墨水附著的新方法
    生物3D列印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們看到全功能器官和其他複雜的組織從零開始建成,而將其移植到有需要的患者身上只是時間問題。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繼續研究在生物列印過程的各個階段仍然需要面對的一些技術問題。
  • 科學家開發出用於生物列印的釋氧生物墨水
    近年來,生物列印領域經歷了多項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利用生物墨水和3D生物印表機生成生物組織結構的可能性。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FLUICELL與瑞典研究人員合作對腦細胞結構進行3D生物列印
    醫療技術公司Fluicell的科學家已經與臨床研發公司Cellectricon 和瑞典 卡羅林斯卡學院 大學合作, 將神經細胞3D生物列印成複雜的圖案。利用Fluicell的Biopixlar平臺,科學家們設法精確地3D列印了一系列基於細胞的結構(如圖)。Fluicell的精密印刷工藝 Fluicell於2012年從查爾默斯科技大學拆分出來,於2019年11月選擇與Biopixlar一起推出其第一臺生物 印表機。
  • 研究人員開發的3D列印功能性人類卵巢生物墨水取得進展
    中國3D列印網1月9日訊,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用於生物3D列印卵巢墨水的持續開發。這種墨水中充滿了源自豬卵巢的結構蛋白。這些蛋白質的位置已在研究中作圖和鑑定。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自體植皮會造成疼痛並產生新傷口。Karande補充說,人造皮膚產品有一系列局限性,它們通常只是暫時性的,不能覆蓋深部傷口,或者與人體皮膚不相像。Karande表示,目前其團隊的治療方法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2. 培養可發育為組織的細胞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用來搭建支架的塑料絲束上刻出凹槽。
  • AI驅動的生物列印加速了組織工程
    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AI)來加快3D列印生物支架的開發,以幫助傷口癒合。賴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Lydia Kavraki領導的一個團隊使用了兩種機器學習方法來預測支架材料的質量(給定列印參數)。發表在《組織工程》第A部分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控制列印速度對於製造高質量的植入物至關重要。
  • 新方法構建體外3D神經組織模型
    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構建功能性體外神經組織模擬物的新方法,利用該方法構建的三維(3D)神經組織模型,不僅能保持神經組織的電生理活性,還可根據需要將模擬物製成不同形狀的模型,以適應多種平臺應用。
  • 生物列印界動態 | 新工藝出現,更精確快速3D列印活細胞
    該工藝是由維也納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用於創建精確的生物列印。來源:維也納工業大學)近年來,3D生物列印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科學家們利用活體組織來列印與人類皮膚一樣複雜的器官。奧地利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項技術進步,該技術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解析度將活細胞整合到結構中。
  • 英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生物墨水可3D列印軟骨
    日前,英國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墨水,據稱這種墨水最終可能3D列印出可作為手術植入物的複雜組織
  • 陳根:俄羅斯太空人首次實現,3D列印人體組織
    文/陳根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3D器官列印產品不斷問世,從地球走向太空,3D列印開啟「太空製造」新時代的同時,也同步進行著新一輪的醫療革新。事實上,早在1987年,「再生醫學」概念就被提出,且受到全球重視,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註冊再生醫學的公司就達933家。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3D列印新型生物油墨
    【PConline 資訊】來自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麻薩諸塞綜合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油墨用於3D列印,其中包含富含血小板的血漿。這可以讓生物3D列印的組織具有改善的癒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