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確實如此,在旅行的同時我也收穫了不少知識。一趟斯裡蘭卡之旅,讓我知道象糞也可以做成紙張,非但不臭還手感細膩。變廢為寶的象糞紙,如今已成為了斯裡蘭卡的國寶,贈送給他國總統。要問我如何get到這個知識點,那麼得從斯裡蘭卡的一個旅遊景點大象孤兒院開始說起。
目前世界上存在兩所大象孤兒院,分別在斯裡蘭卡和肯亞。而斯裡蘭卡的這間大象孤兒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兒院,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大象孤兒院自1975年建院以來,入選孤兒院的對象範圍不斷擴大,那些掉入陷阱受重傷的、脫離群體迷途的、因戰火負傷的及患病的幼象都有資格住進孤兒院,生活在這裡的大象均受到精心照顧。為減少政府財政負擔,大象孤兒院定時向遊人開放。現在大象孤兒院已經成為了遊客到訪斯裡蘭卡必去的著名景點,一家名為「馬克西莫斯」的造紙公司也因此火了起來。這家公司的經營訣竅是「就地取材」,將象糞變廢為寶,加工處理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紙張。
在大象孤兒院的旁邊,有一間造紙作坊,最初其原材料主要是靠挨家挨戶收來的廢紙和草秸。有一天,作坊的老闆遇到了大象孤兒院的負責人,負責人正為每天堆積如山的象糞苦惱不已,他便半開玩笑地說:「如果大象糞也能造紙就好了。」於是老闆便背了一筐象糞回到作坊讓工人加工起來,經過過濾清洗、粉碎打漿、篩漿脫水、壓榨烘乾以及壓光等製作程序後,一張張光亮的象糞紙奇蹟般出現了。此後,這一堆堆象糞便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座座金山。
在大象孤兒院,除了要近距離的欣賞大象,看它們洗澡時可愛、歡快的樣子以外,還必須得去這家賣象糞紙的商店,在這兒可以了解到製作的流程。商店很好找,因為這裡僅此一家。圖中的這些植物就是大象的食物,香蕉樹、椰子樹、波羅蜜樹等等的葉子都可以作為大象的食物。
眼前的這些就是大象的糞便了,有些上面還生長出了新的植物,可見其養分不錯。大象的糞便並不是那麼「醜陋」,因為大象吃的都是植物,所以象糞本身並沒有什麼腥臭氣味。
經過火燒、攪拌、碾碎等工序,形成了潔白的紙漿。象糞紙成本低,產出卻高得驚人。一般情況下,一頭成年大象平均每天要排出100多公斤的糞便,1公斤象糞能製造出60多張A4大小的紙張。
磨好紙漿之後,後面的工序就和我們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一樣了,用紗網抄水,撈起紙漿之後再晾曬。雖然象糞紙裡75%的原料都是大象的糞便,但因為使用了特殊的工藝,產品不但沒有臭味,而且手感非常細膩。
如今象糞紙已成為斯裡蘭卡人引以為豪的國寶,很多名人政要用象糞紙作自己的名片。還有不少高級酒店用象糞紙製作成別致的菜單。象糞紙還一度被斯裡蘭卡政府包裝成精美的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2002年斯裡蘭卡總理訪美時,專門挑選了一批象糞紙。布希收到的是一箱鍍金象糞紙做的信紙、信封和名片,蘿拉收到的是一套象糞紙信箋,鮑威爾收到的是加入了肉桂和香蕉皮的芳香型象糞紙。這足以證明象糞也能登大雅之堂,現在象糞紙產品已遠銷日本和歐美。而遊客來到這裡,也大多會買一些由象糞紙製作的明信片和精美筆記本,作為留念或者禮物送給朋友,十分具有紀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