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資本偵探」(ID:deep_insights),作者:王舷歌,36氪經授權發布。
做一個藝人,還是一個商人?
藝人的核心是要「紅」,一方面追求高熱度,另一方面儘可能地延長「紅」的時間。而商人追利,講究利潤、規模效益。
近日,「羅輯思維」(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維造物)預披露了A股IPO招股說明書。420頁內容裡透露著羅胖的選擇。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思維造物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56億元、7.38億元、6.28億元;同期淨利潤為6131.96萬元、4764.41萬元、1.15億元。而本次思維造物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000萬股,擬募集資金10.37億元。
顯然,羅振宇的選擇顯然是後者。
在2014-2016年,羅振宇主要的牌是《羅輯思維》視頻節目,通過羅輯思維公眾號提供知識服務以及銷售圖書等相關衍生品;在2016-2018年,羅振宇發布了「得到」,公司邁上臺階,提供線上課程;從2018年開始,羅振宇的「知識」生意全面鋪開。
目前思維造物的業務包括線上和線下兩部分:
報告期內,思維造物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線上知識服務業務、線下知識服務業務和電商業務。線上和線下知識服務業務為核心業務,營收佔比近90%。
從業務層面看,數據情況處於增長期。
截至2020年3月31日,「得到」App月度活躍用戶數(MAU)超過350萬,累計註冊用戶達到2135萬。隨著線上產品矩陣的日益豐富,「得到」App付費用戶ARPPU持續上升,由2017年的203.81元提升至2019年的231.93元。而「得到大學」線下校區已覆蓋國內11個城市,開設85個班次,錄取學員超過7000人。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在線課程數量累計達到319門,比2017年末增長了近四倍。其中,每天聽本書覆蓋2114本圖書;電子書覆蓋圖書達31526本。
從收入層面看,雖然盈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收入處於下降趨勢中:2017年收入5.56億、2018年收入7.38億、2019年收入6.28億,這也就是說思維造物在2019收入同比下降14.91%。同時,其線上知識服務業務及電商業務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8.75%和16.77%。
股權結構方面,思維造物董事長羅振宇直接持股910.61萬股,佔比30.35%,董事、總經理李天田持股417.83萬股,佔比13.93%,兩人直接持股佔比44.28%。另外,由羅振宇控股的投資管理合夥企業傑黃罡持有思維造物股權16.26%。目前,羅振宇通過直接、間接方式持有公司共計46.61%表決權。
其實關於羅振宇的爭論很多,販賣焦慮也好、製造概念也罷,但在商言商,思維造物確實做出來了,且盈利了。而其焦慮的關鍵問題恐怕在於,其所在的「知識賽道」恐怕並不能支撐一個宏大的故事。
招股書中有大量篇幅敘述了終身教育產業的願景:
2019年中國終身教育產業規模將超過824.5億元,同比增速為18.3%,預計2023年中國終身教育產業規模將達到1488.8億元。
目前,國內終身教育行業市場格局相對分散,尚未出現巨頭壟斷、寡頭競爭等現象。根據艾瑞諮詢數據,第一及第二梯隊合計佔市場份額約15%,長尾梯隊佔市場份額約85%。
招股書還引用艾瑞諮詢把這些對手做了劃分:2019年,從通識教育相關收入口徑計算,公司及知乎屬於市場第一梯隊,創業黑馬等屬於第二梯隊;從用戶規模口徑計算,公司、知乎及樊登讀書年均月獨立設備數大於100萬,屬於第一梯隊, 創業黑馬、混沌大學年均月獨立設備數小於100萬但大於20萬,屬於第二梯隊。
但思維造物列舉的主要競爭對手,除了知乎,都是「小玩家」——樊登讀書、巴九靈(吳曉波頻道)、混沌大學、掌閱科技、中文在線、中公教育、創業黑馬、豆神教育。
而放到教育產業的思路裡,沒有「直接效果」的非應試類教育,發展水平都不算太高。
招股書中,思維造物對「終身教育」提了三個問題:
1、優質的教育資源從哪裡來?
2、持續的學習動力怎麼激發?
3、知識轉化的效果怎麼保證?
似乎思維造物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但目前來看,這條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