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視野】從用材林到雨林、常綠闊葉林、夏綠林與針葉林的區別...

2021-01-15 網易

  只做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經常聽到有人說硬木和軟木家具,那麼如何區分呢木材常被統分為軟材和硬材,在家具廠中經常對許多木材統稱為硬雜和軟雜。這四種稱謂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

  

  生產中常用的木材來自針葉樹和闊葉樹的木材,由於針葉材材質一般較軟,生產上又稱軟材。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針葉材如落葉松等,材質還是堅硬的。由於闊葉材一般材質較硬重,又稱硬材。

  由於闊葉的種類繁多,統稱雜木。其中材質輕軟的稱軟雜,如楊木、泡桐、輕木等;材質硬重的稱硬雜,如麻櫟、青剛櫟、木荷、楓香等。我國常用的已有近800個商品材樹種,歸為241個商品材類並把這241個商品材根據材質優劣、儲量多少等原則劃分為五類。即一類材、二類材、三類材、四類材、五類材。現將家具業常用的商品材樹種類別擇錄如下,供採購選用時參考:

  一類材:紅松、柏木、紅豆杉、香樟、楠木、格木、硬黃檀、香紅木、花櫚木、黃楊、紅青剛、山核桃、核桃木、櫸木、山楝、香樁、水曲柳、梓木、鐵力木、玫瑰木。

  二類材: 黃杉、杉木、福建柏、榧木、鵝掌揪、梨木、櫧木、水青岡、麻櫟、高山櫟、桑木、棗木、黃波羅、白蠟木。

  三類材: 落葉松、雲杉、松木、鐵杉、鐵刀木、紫荊、軟黃檀、槐樹、樺木、慄木、木荷、槭木。

  四類材:楓香、榿木、樸樹、檀、銀樺、紅桉、白桉、泡桐。

  五類材:擬赤楊、楊木、楓楊、輕木、黃桐、冬青、烏柏柿大。

  如果一座足夠高的山地位於水充足的赤道地區,那麼這座山上將會出現一個完整的類似於從赤道到極地排列的自然景觀帶譜。表現在植被上,將會依次出現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高山草甸、高山冰雪凍土帶。

  

  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大陸東部的亞熱帶溼潤氣候區,通常又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與熱帶雨林都是由常綠闊葉樹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綠闊葉林與熱帶雨林具有很大的區別,有些特徵反而與夏綠闊葉林更相似。典型的常綠闊葉林結構遠比熱帶雨林簡單,群落高度比較矮,樹冠比較整齊,喬木通常只有兩層,藤本植物、絞殺植物、附生植物等層間植物數量稀少,老莖生花和板狀根等熱帶雨林的典型現象也很少出現。

  

  常綠闊葉林雖然也是終年常綠,但與熱帶雨林不同,常綠闊葉林內有一定的季節變化,與夏綠闊葉林類似。常綠闊葉林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結果多在秋季。常綠闊葉林中的有些動物有冬眠的現象,特別是兩棲類和爬行類等變溫動物。常綠闊葉林中樹木的種類比熱帶雨林要少,但優勢種類則要明顯得多,殼鬥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和金縷梅科等是常綠闊葉林中的主要樹種。典型的常綠闊葉林中的樹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徵,葉片革質全緣、表面光亮,葉面常迎向陽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綠闊葉林又有照葉林之稱。

  

  針葉林的外貌往往是單一樹種構成純林,立木端直,群落結構簡單,層次分明。主要由雲杉屬、冷杉屬、落葉松屬和松屬的種類所組成,這些植物大多是針狀葉,以適應生長季短和低溫環境。其中雲杉和冷杉為耐蔭樹種,組成的群落較鬱閉,林內較陰暗,常稱為「陰暗針葉林」;而松樹和落葉松為喜陽樹種,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組成的針葉林較稀疏,林內較明亮,則稱為「明亮針葉林」。由於各針葉林分布區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影響不同,喬木的種類成分也有差別。寒溫帶針葉林是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為建群種所組成的森林植被類型,又稱北方針葉林或泰加林。

  

  寒溫帶針葉林是寒溫帶典型的水平地帶性植被類型,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北部,構成一條非常明顯的針葉林帶,其北部界線就是地球森林帶的北界。在中、低緯度海拔較高山地上,也有寒溫性針葉林,構成山地垂直帶的森林植被。寒溫帶針葉林分布地區大陸性氣候特點很強,一般說來,夏季溫溼,冬季十分寒冷而漫長,一年中月平均溫度超過10℃以上的只有1~4個月,年較差可達100℃,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大多在夏季降雨,在積雪不多的地方常有厚凍土層。歐亞大陸的寒溫帶針葉林分布面積自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經芬蘭、蘇聯的歐洲部分,越烏拉爾山,經西伯利亞、中國黑龍江省北部,抵堪察加半島,群落結構比較簡單,組成種類也較單純。

  

  歐洲北部及西西伯利亞地區以常綠針葉林為主,其中具有典型西伯利亞樹種,並具沼澤化現象的針葉林,是嚴格定義的泰加林。歐亞大陸東部則以興安落葉松佔絕對優勢,構成廣闊的明亮針葉林區,間有少量雲杉、冷杉和歐洲赤松林等。歐亞大陸針葉林的北端主要是雲杉和落葉松構成的稀疏針葉林,並逐漸向北過度到凍原,直到北冰洋沿岸。中國的寒溫帶針葉林與歐亞大陸北部的針葉林有密切聯繫,有些建群種甚至相同;但僅分布在大興安嶺北部的針葉林屬於地帶性植被,為東西伯利亞明亮針葉林向南延伸的部分。

  

  在其他中、低緯度山地的一定海拔高度上也分布有構成垂直帶的山地寒溼性針葉林,因生境條件變異很大,組成樹種不同,樹種豐富旦多特有種。如華北落葉松、四川紅杉、黃果冷杉、雪嶺雲杉、青杆、樟子松、祁連山圓柏等。北美洲的寒溫帶針葉林主要分布於阿拉斯加和拉布拉多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聯結這兩個半島的廣闊地帶,其群落結構較複雜,組成種類亦較豐富。針葉林也是常綠的,只是葉為針狀,但它也有季節落葉現象,不明顯罷了。這一點與夏綠林特性有些相象。

  

  落葉闊葉林分布於北緯30°~50°的溫帶地區。由於冬季落葉,夏季綠葉,所以又稱「夏綠林」。落葉闊葉林分布區的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落葉闊葉林的喬木樹種都具有較寬的葉片,葉上通常無或少茸毛,厚薄適中。芽有包得很緊的鱗片,樹幹和枝椏也有很厚的樹皮,這些都是適應冬季寒冷環境的結構。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讚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東北地理所等發現闊葉林-針葉林礦質土壤碳氮截獲差異的土壤團聚...
    但不同研究地點間樹種、樹木大小、土壤基質以及地理氣候因素的差異,導致闊葉林-針葉林礦質土壤碳氮截獲差異結論不一致,阻礙不同林型對土地退化和發展影響的評估。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城市森林與溼地學科組對6個地點的14種常見造林樹種、202塊樣地進行樣品採集,並將土壤進行組分分級為顆粒團聚體(0.25~2 mm)、微團聚體(0.053~0.25 mm)以及泥沙黏土組分(<0.053 mm),通過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和協方差分析MANCOVA去除不同地點造成的影響,量化闊葉林-針葉林礦質土壤的團聚特性、有機碳以及總氮的差異
  • 寒帶針葉林,一種懂得進退的植物
    寒帶針葉林,又稱為西伯利亞針葉林,佔據地表約17%的地區,包圍了大部分的北半球高緯度地區。事實上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群落」(指氣候、植物和野生動物生態相似的區域)。西伯利亞針葉林的冬季既冗長又乾冷,全年皆處於攝氏正負五度之間的結冰溫度。
  • 【今日頭條】為什麼亞寒帶針葉林又叫泰加林?關於泰加林的地理密碼!
    北美洲針葉林的面積僅次於歐亞大陸,從大西洋沿岸一直分布到太平洋沿岸,橫貫整個北美大陸。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針葉林與歐亞大陸的泰加林相類似,從海岸線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落基山下。在歐亞大陸,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從北歐到東歐再到西伯利亞,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 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西部,為什麼發育著世界最完整的溫帶雨林?
    地球表面由於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從降水角度來看,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分別對應降水從多到少的不同區域。如果加上熱量的因素,世界上主要的森林自然帶包括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上主要的草原自然帶包括熱帶草原帶和溫帶草原帶;世界上主要的荒漠自然帶包括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
  • 高原深處的高山,素有溫帶雨林之稱,一起去探秘一番吧
    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既處於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地帶,又處於雲高原與橫斷山脈兩大地理單元的結合部,所以又成為東西兩大地貌類型的分界地。哀牢山自然保護區面積5萬餘公頃,最高峰大磨巖海拔3166米。牢山自然保護區常年溫溼。西坡較東坡溫度略高,降雨也多。從海拔1300~2800米,每升高100米降水量遞增80毫米,因此山體的中上部常有雲霧籠罩,煙雨迷濛。
  • 鼠刺化石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悠久歷史—新聞—科學網
    東亞地區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雖在現今全球範圍內是較為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但廣泛的化石記錄顯示整個北半球在新生代早期多為這種植被所覆蓋。
  • 雨林知識小課堂:中國熱帶雨林
    西藏東南部的熱帶雨林其分布緯度超過北緯29°30′,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北的熱帶雨林,它是由極為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形成的。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地區,地理環境複雜,低海拔的河谷降到了海拔200米以下,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高聳,西南季風帶來的印度洋暖溼氣流受到了阻擋,形成了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並以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為中心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大拐彎,構成了特殊的水汽通道,使熱帶氣候沿河谷一直到達北緯29°30′,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麓河谷地段,出現了大量以龍腦香科植物為主的溼潤雨林。
  • 初中自然地理知識點歸納:亞寒帶針葉林介紹
    亞寒帶針葉林,主要是耐寒的落葉松、雲杉等。生長於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亞寒帶的針葉林又叫泰加林,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亞帶有沼澤化的針葉林,現在泛指寒溫帶的針葉林。在北半球的寒溫帶地區,泰加林幾乎從大陸的東海岸一直分布到西海岸,形成壯觀的茫茫林海。歐洲-西伯利亞的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緯度幾乎跨了半個地球。
  • 高考地理試題: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模擬試題
    分析解讀  1.掌握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各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繫及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2.重點把握自然帶的三種地帶性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3.掌握世界某些區域因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形成的非地帶性規律。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昆明理工大學 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起源
    它具有較早的地質時代,對解決東亞常綠闊葉林的起源問題有重要作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在這裡進行了長期的古植物學研究,並與昆明理工大學在地質學、年代學方面進行了廣泛合作。近日,科研人員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多樣性》上。鼠刺屬是虎耳草目鼠刺科小喬木或灌木。
  • 漸新世文山植物群鼠刺化石的發現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的悠久歷史
    (1-2)漸新世文山植物群多脈鼠刺(Itea polyneura)葉片化石;(3)現生華鼠刺葉結構;(4)滇鼠刺植物形態;(5)化石和現生種均具有脫落性山茶齒;(6)化石葉結構重建     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東亞地區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雖在現今全球範圍內是較為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但廣泛的化石記錄顯示整個北半球在新生代早期多為這種植被所覆蓋。
  • 亟待研究——青藏高原上的櫟類常綠矮林
    從深切的谷底到高山雪線,從高山大川,到山頂坡地,在所有這些地段,有大面積的櫟類矮林或灌叢,之上才是雪線。我國少數科學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地理概念:中國-喜馬拉雅地區。包括川西、滇北、藏東南、貴州西部、甘肅西南部、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之一部,雲貴高原的北部,並以以雪寶頂、二郎山、大涼山和烏蒙山一線分水嶺為其東界。他們論述櫟類硬葉常綠林時,常使用這個地理概念。
  • 【地理視野】地理測試中經常出現的世界十大半島
    北部沿海為苔原-冰沼土,中南部為針葉林-灰化土。河谷以膠樅、黑雲杉為主的森林茂密,有麋、馴鹿、黑熊、北極熊、海豹等野生動物。鐵礦儲量豐富。居民稀少,多從事漁業、狩獵和毛皮加工業。東坡比較平緩,成階梯狀經丘陵臺地過渡到波羅的海的沿岸平原。山脈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是挪威境內的加爾赫峰,海拔2468米。整個半島處於北緯56°~71°之間,一般屬寒溫帶氣候。全年多西風和北風。由於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氣溫高於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僅-15℃左右。降水充沛,西部沿海處迎風坡,年降水量達3000毫米,但背風的東部僅450~7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