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懷遠志,求知當下。
12月19日,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第三期課程模塊在北京奧加美術館酒店正式開課,第三期模塊課程定位於《科技賦能與智慧教育》,導師皆來自實戰一線的知名企業負責人,他們的傾情分享和專業解析,博得現場學員陣陣掌聲。凜冬中的12月19日、20日周末兩天,因為知識的高頻交互分享,學員學習熱情高漲,現場氣氛熱烈。
課程和導師分別為:《用AI帶來學習效率的革命——Ai老師從理論到實踐落地》——崔煒(松鼠Ai 1對1 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智慧教育》——鄧曉兵(佳發教育北京辦事處經理);《在線教育勝率:場景賦能+體驗升級+增長破局+?》——符新偉(百家雲副總裁);《智慧教育的投資與投後管理》——林子力(和君資本合伙人、和信融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新開普公司投資併購副總裁兼企業大學校長)。
值得重點提及的是,12月20日下午,我們還特別增加了【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走進科大訊飛】,參觀學習之後,科大訊飛副總裁李傳剛做了精彩分享,企業家學員收穫滿滿。
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導師之一—和君資本合伙人、和信融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子力在12月20日上午的課程中為學員做了精彩分享。
林子力,現任和君資本合伙人,和信融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安徽東聯和信中學副校長),前上市公司智慧教育龍頭新開普電子(300248)副總裁兼企業大學校長。擅長投資企業後進行系統的投後管理,綜合運用戰略規劃、人力資源體系變革、投資併購、創新管理等方式幫助被投企業進行綜合提升,尤為擅長投資後通過戰略人力等方式進行投後管理;具備近15年職業經驗,曾擔任多家企業高管職務。管理諮詢曾服務過30餘家企業客戶,客戶類型遍布國企、民企和外企。每年篩選數千個投資標的項目。
以下林子力導師的演講實錄(有刪減):
智慧教育的商機管窺
今天的教育還能回到沒有太多科技含量的昨天嗎?大部分人回答是否定的。因此,我們有理由也有動力讓我們的教育通過科技方式變得越來越好。如果從整個教育產業的前景和政策的寬鬆度上來看,今天教育的哪些賽道還值得期待?
圍繞智慧教育這個話題,我在過去的前幾年一直就職於A股上市公司智慧教育龍頭新開普電子(300248),是高校的信息化裡面的佼佼者,其市場佔有率在中國高等院校裡佔到50%。我是當時是該公司投資併購的負責人,每一年看過的智慧教育項目大概四五千個。近期我回到和君諮詢,我們的私募依然在做教育方面的投資,教育科技和智慧教育是我們的一個重點的領域。
智慧教育有兩種解釋:一種指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培養人的智慧品質的教育,這個是屬於教育學的範疇;另外一種指,以各種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提高教育效率、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為目的的產品或者教育形式。又稱教育信息化、教育科技。我們今天講的就是這個「類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這麼多年管窺智慧教育的商機,我有一個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感悟,看世界與看商業機會非常相近:你原以為自己所看到的是整個世界,沒想到它只是冰山一角滄海一粟。當你一旦超越了某種境界再來看某些事情,心裡可能會覺得豁然開朗:原來世界是這樣,頗為自得。而實際上,也許與事物的全貌和真相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局部!往大看是無邊無際的宇宙,往小看有細胞、分子、原子、原子核……我們能夠看多高、看多深、看多遠?我們需要看多高、看多深、看多遠?看世界是如此,看商業機會和企業的命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智慧教育領域,我們見識過非常多酷炫的技術和公司。我舉一個我看過的例子,一家技術特別不錯、在新三板已經掛牌的公司,發展得非常好,但在2020年不僅在新三板退市,還破產了。所以如上圖所示,如果讓頂級賽車跑在三輪車的泥濘的路上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在智慧教育領域,我們見識過非常多酷炫的技術和公司。但問題並不是賽車或者三輪車,重點是跑在什麼路上,如果路是坑坑窪窪的時候,花再多錢的賽車也是跑不動的。
任何一家企業和公司,都是以行業為它的發展前提的。今天的滴滴打車已經發展成有很大規模的公司,但如果網費還很貴的話,滴滴能夠發展起來是很難的。所以一個產業的發展,它的基礎設施和條件是非常重要的,產業投資人把這種思維稱為「頂梁柱思維」,就是你不要看單一方面的信息,你要看把這個事情頂起來的那幾個角在不在?比如說一個產業缺了需求,供給極好是不行的。如果因為缺了一個基礎設施,導致這個產品或者商業形態的成本極高,不管公司能夠滿足需求,客戶付費的意願達不到,那麼整個產業也是起不來的。
因此,總結來看,對於智慧教育的商業機會:第一、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得到的結論完全不同,看的更高、遠、全,便能擁有更大概率的成功。看商業機會,不能就事論事,而是應當更高、遠、全的思路;第二、技術和教育結合,發展智慧教育大有可為,能夠大大提高教育效率;第三、有機會不代表所有企業都能一飛沖天,要契合各方條件,在現實中應當辯證判斷。
智慧教育的現狀與未來終局
那麼,智慧教育的需求如何?怎麼判斷市場需求:是否厚厚的雪、長長的坡道,大水才能養大魚。什麼強度的需求:需求強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付費的意願(WTP),也決定了營銷的成本;多大規模的需求:需求的規模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需求的規模等於客戶人數*消費頻次*持續的時間(需要考慮增速)。需要強調的是,「客戶需要的是孔,而不是鑽孔機」。只有有效匹配上需求的產品,才叫有效供給,才能形成交易和價值。「智慧教育」的需求往往是多元的。
智慧教育有To B 端政策的剛需存在:2011年6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於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因此B端的市場可視為剛需。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0046.55億元。2019年信息化經費保守推算即可達3204億。此領域最低增速與GDP增長速度相同,給智慧教育奠定了產業量的基礎。
也有To C 端技術也大有需求:《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按照每人年均支出1000元計算,市場規模保守估計2820億。保守估計,智慧教育2019市場容量6024億人民幣。而且有很多的延展空間。
從驅動因素上看,從政策導向上看,智慧教育幾乎是教育現代化不可撼動的主題。從效率提升上來看,市場驅動力也顯得強勁。站在更大的格局上面看,未來教育演變趨勢:傳統學校模式被解構和式微,教育將逐步走向基於人本和各自職業生涯需求的、個性化的e-learning終身學習的DIY模式,在體制內或者體制外。在這樣的一場革命中,智慧教育可能會出現一大批巨頭,行業會爆炸性增長。
可以說,智慧教育是「低頭能看的到底,抬頭卻張望不到天」的行業。
在我看來,智慧教育的現狀一是:供給多小散亂,格局未定。由於地方壁壘、資源壟斷等固有市場缺陷,目前使得智慧教育供給端呈多小散亂趨勢,而且需求變化較快。隨著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淨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各路諸侯正在跑馬圈地(客戶、數據、人才),但是格局未定。
現階段競爭狀況整體供給水平較弱,不是行業沒有需求,而是產品實在不爭氣,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另外,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壁壘正在被打破。由於很多領域格局未定,存在著彎道超車的機會。現階段的智慧教育,從新開普公司的案例來看,渠道與客戶、優質的產品線和服務線,成為競爭的關鍵要點。
那麼,智慧教育的終局將如何?我認為,事在人為,很多終局還有改變的空間。
終局可能的方向是?
在我看來:需求越來越旺盛,市場供給逐步跟上。供給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由於存在規模效應,龍頭企業通過併購整合收購優秀產品線。競爭後續也越來越強;由於教育屬於國計民生的行業,智慧教育之中的數據等將會成為戰略資源,中國企業在其中將會有所作為,但是也會面臨被規範的風險。最終形成數個巨頭分封格局,規範共存的格局。
未來整個行業將會形成多個寡頭的格局,識別龍頭與龍共舞(投資、參與生態)亦或是造就龍頭。
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詳細內容可參考《育人為本,未來可期|藍鯨商學院首期企業家特訓營圓滿開營》、《育人為本,未來可期 | 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二期課程完美收官》,更多過往導師相關具體稿件可查看《藍鯨商學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