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微組裝技術發展歷程及特點

2020-11-26 OFweek維科網

一、什麼是電子微組裝

電子微組裝是為了適應電子產品微型化、可攜式、高可靠性需求,實現電子產品功能元器件的高密度集成,採用微互連、微組裝設計發展起來的新型電子組裝和封裝技術,也是電子組裝技術向微米和微納米尺度方向的延伸,它包含了微電子封裝、混合集成電路和多晶片組件、微波組件、微機電系統等相關產品的微組裝技術。根據電子行業對三個層級電子封裝的定義、IPC/JEDEC標準對兩個層級電子互連的定義和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ITRS)對先進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 SiP)的定義,本書所討論的電子微組裝包括:

● 內引線鍵合和晶片倒裝焊的晶片級互連(稱晶片級互連,或0級封裝);

● 單晶片/多晶片組裝及多層布線基板互連的器件級封裝(稱1級封裝);

● 表面貼裝元件(SMC)和表面貼裝器件(SMD)在PCB或陶瓷基板上貼裝的板級封裝(稱2級封裝);

● 元器件集成在單一標準封裝體內並具有系統功能的系統級封裝(SiP)。

電子封裝分類層級定義如圖1所示,其中,國際上傳統的電子封裝層級(1990年)定義為:晶片級互連、1級封裝、2級封裝和3級封裝,與日本Jisso Roadmap專委會(JRC)提出的Jisso電子互連層級(2005):1級互連、2級互連、3級互連和4級互連相對應。

圖1 電子封裝分類層級定義

用電子行業和IPC/JEDEC標準定義的封裝互連層級的術語來表述,電子微組裝是包含晶片級互連、1級封裝、2級封裝和系統級封裝(SiP)的,適用於分立元器件、多晶片組件和模塊產品的微組裝與封裝。對於SiP,ITRS給出的定義:一種能夠集成多種不同功能有源電子器件並組裝在單個標準封裝體內,使其能夠為某一系統或子系統提供多個功能的集成式組裝及封裝形式。為實現產品設計功能,SiP可以包含無源元件、微機電系統(MEMS)、光學元件和其他封裝體及部件,換句話說,SiP是一種系統級一體化集成封裝結構,它涵蓋了圖1中的1級、2級和3級封裝技術。

從電子微組裝的組成結構來看,其構成要素有4方面:基礎功能元器件(有源電子器件和無源電子元件)、集成元器件的電路基板(PCB、陶瓷基板等)、元器件與電路基板間的互連組裝材料(內引線鍵合、焊料、黏結料等)、外部封裝材料(金屬外殼、有機包封料和外引腳)。電子微組裝涉及的產品包括:分立電子元器件(Discrete Electronic Component, DEC)、混合集成電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HIC)、多晶片組件(Multi-Chip Module, MCM)、板級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CBA)、微波組件(Microwave Assembly, MA)、微系統(Micro-system, MS)、SiP或板級微系統(System on Package, SoP)模塊、真空電子器件(Vacuum Electronic Device, VED)等。

電子微組裝的作用,就是把基礎功能元器件安裝在規定尺寸的封裝體內,保證其內部的電連接,從而實現產品設計的功能。為此,需要採用各種微組裝技術,實現產品內部晶片間互連、晶片與外殼基板的互連、1級封裝與2級封裝的互連,並同時滿足產品散熱、機械固定和防潮等方面的要求。

相關焦點

  • 電子微組裝可靠性設計有哪些挑戰?
    電子微組裝可靠性設計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高密度組裝的失效與控制;二是微組裝可靠性的系統性設計。圖4 3D疊層晶片高密度低拱形絲鍵合從電子微組裝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微組裝技術的發展必然帶來產品的更高密度封裝,而高密度封裝的可靠性問題,主要是產品內部熱流密度增加導致的溫升、微互連間距減小導致的短路風險、封裝體內元器件電磁幹擾及潛在傳播路徑等問題
  • 觸控螢幕技術是誰發明的_觸控螢幕技術的發展歷程
    打開APP 觸控螢幕技術是誰發明的_觸控螢幕技術的發展歷程 發表於 2017-11-06 02:57:43 目前觸控螢幕已經由單點觸屏發展到實現多點觸屏了。   觸控螢幕技術的發展歷程   1971年,美國人SamHurst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觸摸傳感器。
  • 人工神經網絡發展歷程及特點
    人工神經網絡發展歷程及特點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30 09:06:00 人工神經網絡ANN是20世紀80 年代以來人工智慧領域興起的研究熱點
  • 17年XRF技術專家:談x射線螢光光譜與技術發展歷程
    其中,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XRF),因其非破壞性、快速和廉價分析等特點,工程、品質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那麼XRF廣泛應用性背後的原理如何?經歷了哪些技術發展歷程?又有哪些新技術出現?接下來,擁有17年 X射線螢光技術工作經驗的日立分析儀器公司鍍層分析產品的產品經理Matt Kreiner為我們做了解答。X射線螢光光譜儀(XRF)技術原理?
  • 什麼是電子元器件?電子元器件有哪些?電子元器件作用及特點解析
    電子元器件的特點表面安裝電子元器件,又稱為片式電子元器件,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體積小、重量輕、節省原材料。片式電子元器件體積小,尺寸一般在0.5mm到幾十毫米的數量級,厚度0.2~2mm,而且多為無引出線或短引出線結構。因而減輕了重量,節約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並且有利於高密度組裝,進而促進了電子整機小型化、薄型化和輕量化。
  • 聯發科手機晶片的應用領域和發展歷程與特點等資料說明
    打開APP 聯發科手機晶片的應用領域和發展歷程與特點等資料說明 知全球 發表於 2020-02-18 16:13:00 2、聯發科手機晶片的發展歷程 3G時代為聯發科帶來了機會,2009年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獲得了TD-SCDMA牌照,不過
  • 飛機SPHM技術的演進歷程與未來發展
    因此,雖然SPHM這個術語是近年來才被提出和廣泛接納,但是其核心思想和技術進步一直與單機監控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其演進歷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我國新一代飛機都安裝了電子式飛行參數記錄系統,並且已經在一部分飛機上開展了基於當量損傷的單機壽命監控工作。第三階段,其主要特徵是基於關鍵部位應力歷程的單機壽命監控技術。因為在第二階段中基於飛行參數推導的當量飛行小時,是假設飛機關鍵部位的應力與過載呈線性關係。
  • 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發展歷程及產業特點解讀
    航空發動機具有研製周期長,技術難度大,耗費資金多等特點,當今世界能夠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並形成產業規模的也僅僅只有中、美、俄、英、法等五國,其中軍用航空發動機被美、俄、英主導。本文詳細解讀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歷程及產業特點。
  • 微汙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光化學氧化法目前尚處於研製階段,由於運行成本較大,尚難大規模的在生產中應用,但該項技術發展很快,在生產上的應用將為期不遠。  顯然,通過對水的電解,陰極提供電子,產生氫,而氫作為電子供體與硝酸鹽發生了方程(3)所示的反應,使生化反應速率及去除率得以提高,從而減少了水中硝酸鹽的含量。從原理上講,這種方法除了可以實現反硝化處理外,還可以去除水體中的有機物,但目前對電生物反應器尚處於基礎理論和動力學研究階段,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 LTCC技術簡介、對比優勢、應用優勢與技術特點的解析
    打開APP LTCC技術簡介、對比優勢、應用優勢與技術特點的解析 發表於 2018-01-25 15:54:07 ,免除了封裝組件的成本,在層數很高的三維電路基板上,實現無源和有源的集成,有利於提高電路的組裝密度,進一步減小體積和重量; 第四,與其他多層布線技術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例如將LTCC與薄膜布線技術結合可實現更高組裝密度和更好性能的混合多層基板和混合型多晶片組件; 第五,非連續式的生產工藝,便於成品製成前對每一層布線和互連通孔進行質量檢查,有利於提高多層基板的成品率和質量,縮短生產周期
  • 現代eda技術的特點及作用淺談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電子技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電子產品的研發周期不斷縮短,專用集成電路(ASIC)的設計面臨著設計周期越來越短與設計難度不斷提高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就有必要採用新的電子電路設計方法和相應的設計工具,在此情況下,EDA (E1echonics Design Automation,即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也就應運而生。   本文主要詳談EDA技術的特點及作用,首先介紹了EDA技術的發展歷程,其次闡述了特點及作用,最後介紹了EDA技術的發展趨勢,具體的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
  • 儲熱式電暖器雅安定製廠家特點及發展歷程
    儲熱式電暖器雅安定製廠家特點及發展歷程 ,「hvm0vjw41ne」  儲熱式電暖器雅安定製廠家特點及發展歷程    採用液晶顯示模式,具有斷電參數,傳感器故障提示,手動強制運行等能。電熱水鍋爐利用的是控制器鍵盤操作設置,用戶能夠查核、可以進行設定,還能夠修鍋爐的各種參數,操作特別簡單方便。
  • 核電池發展歷程_核電池發展趨勢
    打開APP 核電池發展歷程_核電池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9-08-23 10:59:00 這種很大的能量有兩個令人喜愛的特點。一是蛻變時放出的能量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環境中的溫度、化學反應、壓力、電磁場的影響,因此,核電池以抗幹擾性強和工作準確可靠而著稱。另一個特點是蛻變時間很長,這決定了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可長期使用。
  •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校簡介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建於1949年,是我國電子系統工程領域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高科技研發基地。
  • 前沿透視:Science - 系統性總結光譜儀微型化的技術方案和發展歷程
    近日,由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楊宗銀研究員第一次系統性地總結了光譜儀微型化的技術方案和發展歷程,具有非常高的影響力。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親和性分選(根據化學性質)是微流控晶片細胞分選中最經典的方法,通過在晶片內部的微結構上固定能與目標細胞結合的特定的抗體或配體,當樣品流經微通道時,固定在微通道中的抗體通過與細胞表面抗原特異性結合將CTC捕獲並保留在晶片內,其他細胞隨緩衝液流出晶片。常用的CTC捕獲抗體有人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和白細胞共同抗原CD45。
  • 太陽能電池發展歷程簡介
    太陽能電池發展歷程簡介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能源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安全、高效、低碳」集中體現了現代能源技術的特點,也是搶佔未來能源技術制高點的主要方向。目前對新能源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太陽能、氫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其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 膠廠用電鍋爐尚志生產廠家特點及發展歷程
    膠廠用電鍋爐尚志生產廠家特點及發展歷程 ,「hvm0vjw41ne」   膠廠用電鍋爐尚志生產廠家特點及發展歷程    獨立採暖系統要求能快速實現升溫和降溫,這將有助於實現室內溫度的控制和調節。
  • 準零維量子點雷射器的發展歷程及瓶頸
    所謂的量子點是由少量原子組成的準零維納米結構,原子數目在幾個到幾百個之間,三個維度的尺寸都小於100 nm,電子在三個維度上的運動受限制,量子效應非常顯著。在量子點中,由於量子效應,其載流子的能級類似原子有不連續的能級結構,所以量子點又叫人造原子。
  • 詳解超快雷射發展歷程與關鍵技術
    1961年,調Q技術在紅寶石雷射器上首次實現了脈衝寬度為幾十納秒的短雷射脈衝輸出,雷射脈衝的脈寬甚至被縮短到10納秒,調Q技術所能得到的脈衝寬度只能達到納秒級,這是由於受到雷射器腔長的限制(2L/c,L為雷射器諧振腔長度,C是光速。1964年發展的相位鎖定技術,將雷射器各自獨立振蕩的多縱模型形成時間有序,鎖模技術首次在氦氖雷射器上實現主動鎖模的納秒級雷射脈衝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