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要想出人頭地不是學多少知識,而在於這3層覺悟的境界

2021-01-14 主播拍案驚奇

在電視劇《天道》裡面,丁元英才對芮小丹說了,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這便是關於知識的最關鍵之處。

你即便擁有大量的信息儲備,但如果不會用,用不出來,那就是一堆垃圾。

那如何才能做到會用知識?如何讓儲備的信息為自己創造價值呢?

那就是學習的首要目標——讓自己覺悟。

而人要做出一番事業來,需要覺悟到3個層面。

一、悟到自覺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天道》裡面,芮小丹剛開始認不清自己,但後來遇到丁元英,丁元英敏銳的洞察出了芮小丹的資質,分析出她適合的發展之路。

芮小丹起先是不認可的,她認為不管丁元英也好,導演父親也好,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能按照他們的意志存在,讓自己成為他們所期望的那種人。

有哪種因,就有哪種果,成為哪種人雖不是規律,但因果是實打實的規律,一點也不虛,一點也不空。

隨著格律詩被起訴,三個發燒友驚慌失措的退股,肖亞文又戲劇般的接手格律詩,樂聖公司和林雨峰竟然像按部就班的棋子,一腳踏進了陷阱,這一切都如丁元英所料。

讓芮小丹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後來,芮小丹終於達到了她的自我覺悟,她突然有寫作的衝動,寫小說,寫劇本,去揭示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生命運。

她想以她的方式告訴別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所以,人覺悟的首要,就是自覺,自覺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自己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覺,就是能做到認識自己。

二、悟到覺他

自覺是成功認知模式的第一步,隨後就是覺他。

丁元英在耶路撒冷對芮小丹說,覺他不是讓你成佛,不是什麼普度眾生,覺他,是有可能更好的謀生。

再回到格律詩,芮小丹又面臨了奇怪的現象。

為什麼丁元英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挖出一個陷阱?

為什麼樂聖公司能眼睜睜地跳了進去?

為什麼肖亞文和葉、馮、劉面對同一個事實,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斷?

丁元英的神話,竟是這麼平淡、簡單,一切都是在公開、公平的條件下,合理、合法的競爭。

原來遵守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就是神,就能做到神話。

芮小丹不斷的思考,終於明白,所有人的不同境遇和選擇,得救與被救的悖論,這根本就不是就事論事的問題,還得落到文化屬性上,還得說覺悟。

芮小丹終於到了覺他的境界,覺他,就是能做到認識別人。

三、悟到天道

天道是什麼?

《天道》電視劇裡,丁元英總結,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

所以,天道就是一切客觀規律的總和。

知道天道對於個人有什麼用呢?

丁元英說過,人活在世上,不管是追求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所以,術是手段,而道才是根本,是方向。

如何讓自己識別和明白天道?

那就是覺悟天道,就是開天眼,所謂開天眼。

當你看透了事物的真理、真相,就會知道事物運行的規律,而你想做任何的事,想達到任何的目標,不過就是運用規律的實踐而已。

所以,一個人窮不要緊,起點低不要緊,因為人的生存之道,歸根結底,就在於思維模式的轉變和精進。

導演王家衛在《一代宗師》裡說,人這一生,就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多走出去和別人交流,隨時隨地進行思維碰撞,才會真正地成長。

或許能力可以決定你得到什麼,但是格局才能決定你走到哪裡!

所以,提升格局與高度,強化思維,開拓眼界,是每個追求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這套書是打開你人生困境的實用智慧書,可以幫助你增長見識、提高情商、擴展眼界、開拓格局......實操落地的人生智慧,助你輕鬆邁向成功。

《格局》——改變你的思維方式,調整處事格局

《眼界》——有眼界才能看清楚世界

《情商》——情商,決定你一生走向的源能量

《策略》——懂點兒策略,讓你事半功倍

《見識》——見識決定世界

現在全網優惠價,五本僅需49元,平均一本9塊錢,你就能智者的思維碰撞,幫助自己成長!

不僅可以自己閱讀,也可以給孩子閱讀,一書兩用,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相關焦點

  • 透過《天道》說能量層級,你知道丁元英的能量層級是多少嗎?
    我想問一個問題,看了《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被丁元英與芮小丹的愛情吸引了的有多少?被丁元英完美的運籌帷幄了一場商戰所吸引的多少?被其中佛學的智慧吸引的有多少?相信每個人的回答不盡相同,這是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呢?
  • 天道: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求知合一方證大道
    電視劇《天道》是由《那遙遠的救世主》改編,什麼是道,什麼又是天道呢?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大,大到可以用任何的事物來回答。畢竟所有的世事變化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正巧這本書與佛教佛法有關,可以從這裡入手進行分析。
  • 天道:要想事業與眾不同,槓桿這東西,你一生當中至少要有一根
    有的老師和家長常說,看人家,早起在學,課間在學,你吃飯人家在學,你玩耍人家在學,你睡覺人家在學……其實未必,經常聽到自己家的孩子說,班上學習好的同學,上課也不見很認真的聽課,下課照樣跑出去玩,午飯後在校一樣在休息……問題就出在人家學習加了槓桿!你相信嗎?
  • 《天道》: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就給不了我,給我也拿不住
    我們用鸚鵡學舌的方式對《天道》的一些道理,如是觀照所有的一切境界。最終的結果是我們迷茫了。那不是我們的道,更不是我們的覺到,悟到的,所以我們拿不住,我們能拿住的,只是我們覺到的,悟到的。01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
  • 《天道》作者豆豆為什麼低調又神秘,薛丁格的貓嗎?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這是傳統文化觀念給所有人的緊箍咒,為什麼要執著出人頭地,丁元英不執著出人頭地就是要做自己,不願意為世俗自我閹割,文化自卑,當無力和世俗抗爭的時候,傷春悲秋是文人墨客最愛的生活,採菊東籬下,依然見南山。
  • 《天道》裡的大智慧,丁元英為何要騙劉冰?這是一個薛丁格的貓
    這裡的區別,只在於魔盒是否打開!猶如丁元英交給劉冰的那封檔案袋。在劉冰眼裡,這是一封裝了推翻格律詩王朝的秘籍,但這封秘籍是否存在卻在於劉冰是否打開它,若劉冰從沒有打開它,那它就是存在的即丁元英沒有撒謊,但若劉冰打開了它,那它就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丁元英撒了謊。
  • 學來的知識畢竟是人家的,自己如何知識創新,這就需要智慧
    那麼,對於這名學生來說,這道數學題的解題方法是另外一個同學教他的,是他向同學那裡學來的,這個解題的方法就叫作學來的方法,這個知識只能算是學來的知識。是不是也跟知識一樣,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呢?現在的書店和書攤上,也有著各種各樣關於智慧的書籍,什麼一生必讀的35本智慧書、智慧三十三書,還有什麼鬼谷子的謀略、守弱學等等,但平心而論這一類書籍,都是掛著智慧的招牌,而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介紹方法手段的。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
    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說的什麼。在天道裡,只有丁元英能做到如實觀。而其它人則只能被表象迷惑,無從得知真相。
  • 《天道》:文化屬性的四種層次,丁元英在第三層,你在哪一層?
    所以,葉曉明無法看懂丁元英布局的情況下,他滿腹牢騷、無端猜疑這讓本來扒住井沿的他又重新掉進了井底,這就是第一層文化屬性自作聰明造成的結局。【文化屬性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這一層要比第一層的人稍微聰明一點,《天道》中的代表人物是馮世傑、歐陽雪等等。
  • 《天道》:眾生的意志能體現什麼?體現的是他的好惡和認知能力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用了將近20萬字的分量解讀《天道》,大家陪我一起,差不多也經歷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寫《天道》的解析對我而言真的是人生中從未有過的一次體驗。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那麼渴望思考。也從來沒有這樣感覺,我需要去思考。
  • 《天道》丁元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神是境界,心是願望,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心神合一,無奈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被自己的欲望和貪婪裹挾著、妥協著、甚至是「偽裝著」。毫無疑問,丁元英口中的眼到手到心到是有象徵意義的,想到和得到之間還有個做到。沒有什麼是絕對的,變化是永恆的,只不過,我們在這裡,一定要堅守自己內心真正自己,正己正心,君子厚德載物,君子自強不息。真正的自主,是要學會對他人負責的。所以,一個成年人,要能夠學會自主地承擔很多重要但無趣的事。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有趣我們才做,而是因為它重要。這是我們自己主動願意去承擔的一份責任。
  • 天道:劇中丁元英的一段話,直戳人心,讓人覺悟,值得每個人思考
    現在是網絡時代,你想要的信息,知識,應有盡有,想要的信息,隨便上網一搜一大堆,你想要的知識,如螞蟻般那麼多。就是因為各行各業,各個知識點太多,讓人難以招架,想要用網際網路提升自己,往往很難!提高自己的捷徑就是多讀書,多實踐,閱人無數,要有貴人相助,還要有高人指路!
  • 《天道》小丹雖不在了,卻已收到神話禮物,你來看她覺悟到了什麼
    作為一個天道迷,文筆到這免不了因這結局心感酸楚,這個神話禮物表面上芮小丹沒有收到,但其實小丹已經收了,這才進一步促使小丹有了寫作的衝動。她沒想到這件事情影響這麼大,但扶貧錯了嗎?法律承認和允許的競爭錯了嗎?農民如果不靠自己所能,那貧困農民的出路在哪?這還得落到文化屬性上來,還得說覺悟,為什麼葉劉馮三人和肖亞文對待同一件事卻是不同的態度,丁元英建議她寫書,小丹說她也是這麼想的,而且很衝動,要為這個留學,以自己的方式告訴別人神即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 這是真正覺悟的樣子—仁山法師
    我現在把你送去警察局要判刑如果他沒有開車沒有因為喝酒影響其他的事情法律是不會判他刑的你要跟他計較一番那只能說明跟他程度差不了多少只有兩個同時喝醉的人才會大打出手才會互相謾罵不止才會互相比個高下一個真正清醒的人
  • 《天道》原著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成年人都應好好讀讀
    3、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讀完《易經》才覺悟:影響一個人的,不是命運,而是這兩個因素
    看完《易經》才覺悟:影響一個人的,並不是命運,反而是這兩個因素大部分人,春風得意的時候,很自信,不信命;失意的時候,發覺很多事兒並不是自身可控的,開始相信命運。之前我也是這樣的人,看完《易經》才覺悟:影響一個人的,並不是命運,反而是這兩個因素,以前的經歷和現在的行動力。
  • 天道裡丁元英的智慧與格局1
    濤哥推薦了電視劇《天道》,已經看了三四遍,令我大受震動! 作者豆豆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女作家,陌生到必須通過百度查到她,而關於她的詞條也只是她的文學作品而已。「這個年代,執著出人頭地並不難,難的恰恰是不執著出人頭地。」
  • 《天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天道》電視劇能夠讓人的思維和格局發生改變,不是誇大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的效果,至少,在上帝視角這個層面,無論是丁元英還是芮小丹,豆豆,還是背後高人李彪,甚至是纏論作者禪師,都給我們開啟了一扇窗戶,看待不一樣景色的機會。
  • 封神演義當中如何劃分境界?聖人不是最強,上面竟然還有個境界
    而修仙小說當中,真仙上去還有天仙,可封神演義當中並沒有提到過天仙一詞,有也只是誇讚某個女子貌若天仙,可見天仙應該不是神仙的境界,而是一個形容詞。可見大羅金仙在人們心中地位極高,因為大羅金仙可以說是聖人之下最強的存在了,當初趙公明一個大羅金仙就可以橫掃闡教十二金仙,而修煉到大羅金仙可以說是難上加難,除了孔宣跟陸壓道人以外基本上每一個大羅金仙都是聖人門下,到達這個境界只要不是遇見聖人,那真的是可以橫著走了。大羅金仙之上,便是偽聖。
  • 王志文的《天道》早已說破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思維認知是關鍵
    這是我們人生的悲劇,也是當代網絡的縮影。這應該就是我們忠於《天道》中丁元英的原因。我們生活在太多自媒體的眼花繚亂的信息海中,看不到本質,找不到出路。要避免這些悲劇,就要求我們有獨立的思考、辯證的眼光。而丁元英恰恰就有這種具有對繁雜事物精準的計算和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