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豆豆《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的《天道》。在臺詞上,值得反覆看。而其中加上王志文的腔調,更是如虎添翼,仿佛王志文就是丁元英,丁元英就是王志文。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天道》中的丁元英如此痴迷?而《天道》電視劇我們真的有沒有深思過?
李笑來有一句話總結得十分精闢:「人生有三大悲劇:「莫名其妙地湊熱鬧」、「心急火燎地隨大流」、「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看看我們自己以及身邊,是不是也經常因為某個惹眼的標題,而不小心湊了一波熱鬧;
再因為身旁的人都加入討論,我們又急急忙忙地站了隊;
而當我們加入了某個戰隊,就落入了有心之人的圈套,我們的善惡、情緒、評論都是他們的盤中餐;
最後我們就這樣替別人操碎了心,自己的事情卻顧不上。
這是我們人生的悲劇,也是當代網絡的縮影。
這應該就是我們忠於《天道》中丁元英的原因。我們生活在太多自媒體的眼花繚亂的信息海中,看不到本質,找不到出路。
要避免這些悲劇,就要求我們有獨立的思考、辯證的眼光。而丁元英恰恰就有這種具有對繁雜事物精準的計算和判斷能力。
劇中丁元英站在操盤者的位置,把每一步要做什麼,每一步要發生什麼,人性的變化,事態的發展,都事無巨細地想到了,並且牢牢抓在手裡。目標明確,手段雷厲風行。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在變幻萬千的上商場上縱橫捭闔,一針見血,看透事物發展的本質呢?答案是底層認知思維。
什麼是底層思維認知?「底層思維」主要有四方面的特點:
第一個是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層。
第二個是簡潔:「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說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往往都是極其簡潔的。
第三個是動力:底層思維認知是各種現象出現的動力。
第四個是通用性:底層認知不是針對某個特定問題的,而是針對一類問題或現象的,有的甚至能被運用在萬事萬物之上。
所以,思考普遍問題或現象背後的「底層思維」,能讓我們擁有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本領,在看問題時變得更加通透和準確,成為「一秒鐘看透問題本質」的頂尖高手。
那麼我們普通人如何去培養類似丁元英這種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
一、思維認知升級第一步知識儲備
知識儲備,對於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只有持續的閱讀、學習,積累不同的知識,然後通過寫作來整理思維(我自己是這樣做的,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就好),強化理解,讓各種知識融會貫通。
1、帶著問題去學習。在讀書這件事上,就是要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使我們在閱讀中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樣既有助於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理解和記憶效率。
2、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積累知識,還要把知識內化:
①要懂得對知識進行分類整合,建立知識體系,然後逐步完善;
②把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並教授他人是強化理解的好方法;
③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輸出(實踐運用)學到的知識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所在。
比如你學到了電腦操作的各種快捷鍵,在平時用電腦的時候就要逐步運用,不斷熟練它;你學到了一種思考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具體的學習工作中就要有意識的套用這這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處理問題......
3、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可以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閱讀效率低,想學習的話可以參考。
二、思維認知升級助手思維工具
所謂「思維工具」,指的就是我們儲存在我們大腦當中,用來解決某些問題的思考框架和法則。思維工具、模型很多比如:
思維導圖、系統思維、結構化思維、批判性思維、故事型思維、產品思維、財務思維等等。
其中系統思維什麼是系統思維呢?(什麼是系統思維呢?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系統思維呢?)和結構化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可以讓我們看事物更加全貌和更加理性。
三、吾當三日自省吾身,總結復盤,方能知行合一
每天每周每月,可以任選一個作為反省的時間周期,反省不是事情沒做好的時候才進行,我們可以把反省理解為復盤。普通人下棋,下完就下完,但是下棋高手會不斷復盤。事情做好了,我們可以思考,這個過程中,是哪一步保證了事情能夠做好,還是說,即使什麼也不做也能做好。總之,不要稀裡糊塗的過去。
出於自我意識的同一性需要,我們需要讓自己看上去和自己想像中一樣的完美。而承認自己的不足,會破壞自我意識的同一性,所以要我們自己主動承認錯誤(尤其在東方文明),萬萬不可能。一旦自己參與或者負責的工作中出了問題(即使不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第一反應是推卸給別人,或者是從別人以及外部因素尋找問題。
雖然這樣維護了內心的感受和情緒,但同時也失去了一次發現問題和不足的成長機會。遇到問題,先從自我尋找原因,再去外部環境尋找,如此才能進步。
我們都在羨慕丁元英為人處世的智慧,殊不知這種底層思維認知邏輯就是人與人最大的差別。但我們人類作為萬靈之長,站在前輩的肩膀學習,我們也可以達到丁元英一樣的思維境界。
社會有社會的運行規律,人際交往也有其規律,人性往往不會變。當你認識到這些事實後,不要急於表達喜歡或不喜歡,贊成或不贊成,也不要從道德層面對其進行肯定或否定,你要知道,既然是規律,你喜歡不喜歡都沒用。
推薦兩本書吧:
第一本:毛選。理解社會,提升認知,這本書最好。裡面對各個階級的分析,對各種鬥爭的分析,裡面的一些世界觀和方法論,很有用。
第二本:主人公是一個書生氣很濃的人,堅持一些心中的固執的想法,同時比較高傲,這讓他吃了不少虧,後來學聰明了,逐漸懂得了怎麼外圓內方。
你要做的,是理解規律,掌握規律,然後運用規律。戒除自己的喜好,戒除自己的情緒,以一種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理性不意味著要成為一個冷冰冰的人,這是對理性的誤解。
相反,當一個人真的深刻理解什麼叫理性時他會變得溫柔、有親和力,因為此時的他不會為一些事情煩惱,他對許多事情都有較好的掌控力,對身邊的人和事更加寬容,對世界也更加積極。
《天道》中的丁元英固然好,我們也可以。
關注我,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