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VUCA」時代的關鍵決策:階層、認知、風險與選擇

2021-01-14 美的統治

2020年的一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帶來全球範圍內社會、經濟、公共安全、環境、就業等影響。

VUCA時代再一次浩浩蕩蕩的進入人們的視野。

VUCA中,V是指volatility(易變性);U是指uncertainty(不確定性);C是指complexity(複雜性);A是指ambiguity(模糊性)。

VUCA時代,社會、環境、行業等方面變化的很快,許多固有的定式、慣性和運行系統都遭到衝擊,事物認知維度遭到挑戰,事情變得越發複雜,相互之間的關聯和影響加劇變化。

所謂亂世出英雄「危」與「機」的戲碼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上演,只有莊周老人家以「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氣定神閒之勢,來應對歲月的魑魅魍魎。

在VUCA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會做出怎樣的關鍵決策,將取決於他們的階層、認知、風險和選擇

《天道》中格律詩公司當天售罄,業績可嘉。但被樂聖以不正當競爭起訴,要求賠償600萬元。

天道中的各路人馬正式迎來了屬於他們的VUCA時代,此時,他們也將接受宿命的安排。

妥協退讓型葉曉明、劉冰、馮世傑希望憑藉以往跟樂聖的交情,通過向樂聖道歉、給10萬的賠償來解決該問題,實在不行做退股處理,從此退出格律詩的舞臺,儘量的趨利避害,減少損失。

任何的風險和變化,都是檢測一個人抗風險及反脆弱能力的試劑。

承擔責任型歐陽雪跟隨葉、劉、馮三人向樂聖道歉被毫無情面的拒絕,後又遭到三人的退股要求。

從小被家人拋棄,靠向混沌鋪老闆磕頭得到收留,在店裡睡板凳長大,後又靠擺混沌攤發家的歐陽雪, 並未拒絕三人的退股要求,現場將股權、現金兌換給了葉、劉、馮三人。

等三人走後,她才開始嚎啕大哭,後面才想到要找芮小丹和丁元英說道此事。

她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了最壞的結果,攬持了最大的風險,沒有哭天搶地,沒有四處求告。

在關鍵節點,消極逃避和主動承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更是格局、胸懷、責任和擔當的價值觀下的選擇結果。

把握機會型格律詩面對生死存亡之際,大家都避之不及逃之夭夭,只有肖亞文迎難而上。

她懂得審時奪度,知進退,有積累,有人脈。

根據她對格律詩案件的了解,已有的法律基礎,以及她的能力邊界的預估,她決定主動站出來,向歐陽雪明示在這個關鍵時期,索要格律詩的股份,並向丁元英和歐陽雪二人表示風險自負。

即使敗訴,她損失的風險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毫無疑問,在那個人人恐慌的VACU時代,她把握機會,主動出擊,全盤操控,出奇制勝。

命運將一個職業白領,推向了格律詩的CEO的位置。

作出把握機會的主動選擇,改變了她的命運。

而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積累,而是一個人底層作業系統的敏銳的洞察力使然。

魚死網破型樂聖CEO林雨峰以「只有矛,沒有盾」的企業文化,將樂聖做成了行業龍頭老大。

而恰恰是「只有矛,沒有盾」的打法,讓他只有一個贏的腳本,沒有輸的氣度。

樂聖前有低估格律詩這樣的小公司,中有對格律詩生產成本的誤判而決定起訴高價索賠,企圖讓格律詩嘗嘗矛的銳利,後有敗訴難以收場,失去了進攻的資本,又沒有盾的掩護。

氣急敗壞之下,向高人請教後路,即使被人指明退一步海闊天空,仍舊拿起了手槍去找丁元英討要說法。

最後選擇了疲勞駕駛,殞命保名。

典型的魚死網破型選手,不僅令人唏噓。

每個人都會遇見自己的VUCA時代,底層決策系統是最後的一道生命防線。

2019年的1月,我行走在秦皇島阿那亞的槐樹林公園的木棧道上,腳下的白色卡牌上記錄著達爾文的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達爾文

公司戰略需要適應行業和市場競爭的非線性變化,個人也需要在時代洪流中作出趨利避害的快速反應,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VUCA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

收集信息,感知變化通常我們會被不確定性迎面撞的暈頭轉向。

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它的威力和危害是怎樣的,如何才能防護免受其害,如何正常開展生活與工作,如何在危機中獲得新的機會和啟發。央視及地方電視臺等各大媒體,明星、政要、醫生、行業領袖等蜂擁而上的為大家普及相關內容。

消息封鎖,無所顧忌的裸進裸處,無疑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積極收集相關信息,觀察環境的變化,感知社會時代的脈搏,是我們認知新時代的入場券。

看到趨勢,洞察先機葉、馮、劉三人所看到的趨勢是格律詩面臨600萬的天價賠償,個人還是過小日子保名要緊。而肖亞文則看到了格律詩勝訴的機會和趨勢,選擇勇往直前,借著天賜良機,入股格律詩,變身CEO。

VUCA時代,趨勢的判斷無疑是決定於一個人底層作業系統。

在人人自危的疫情期間,有人積極開發廚藝,有人睡覺看劇,還有人充分利用疫情期間大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封鎖無聊期,開始線上遠程授課,開直播賣貨。

危與機向來相伴相隨,形影不離。

這些教育機構、遠程辦公、直播賣貨、線上銷售等滿足剛需的機會和趨勢,被部分人洞察到了,於是迎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疫情紅利」。

股市的全球性熔斷、暴跌,嚇退了許多股民離場。巴菲特一次又一次加倉後,面臨一次又一次的異常性暴跌,動輒千億的損失,讓全世界的人嘲笑股神抄底抄到了半山腰。

然而,八月份,股市行情逆市好轉,股神依舊是當之無愧的股神。

看到趨勢,洞察先機,把握趨勢,作出判斷,是積蓄了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和勢能的結果。

它融合了一個人精密的觀察力、嚴謹的分析能力,果斷的判斷力。

高手都在做頂層設計,低手都在模稜兩可的碰運氣。

把握機會,擁抱變化《反脆弱》中有句話叫做,「擁有災難中受益的能力才是你的終極能力」。

變化意味著原有的思維認知、作業系統、行為模式遭到了挑戰和破壞。

作為破局者,需積極把握機會,擁抱變化。

它可能蘊含著第二曲線迭代的生機,也可能是新一輪規則下的試驗石。

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洪流中,不變的是什麼?

無論是遠程教育、在線直播賣貨,它的底層邏輯是人在特定場景下的基本需求,這是不變的。

關注用戶需求和場景演繹,提供產品、服務和體驗,這是永恆不變的邏輯。

主動參與,快速反應雷軍說,站在風口,連豬都能起飛。

傅盛說,抓住機會就是最大的能力。

羅永浩現在雖然還在還6億的債務,但他在公開場合也做過表態,未來還是會做智慧型手機,因為那是一張通往未來的入場券。

換言之,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你有沒有上桌的機會。

只有主動參與,將來才有機會。

有了機會,你的能力才能發揮作用。

觀望者,從來都沒有江湖,而只是江湖的看客。

重塑再造,角色進化生物在環境的劇烈變化中,會通過自然選擇實現優勝劣汰,從而實現生物進化。

人也一樣。

在VUCA時代,我們在遭遇環境的巨變中,去經歷挫折和磨難,不斷的實現自我更新迭代。

一個人會經歷童年、幼年、成年、中年、老年這樣的生命周期。

一個人的認知錨點也同樣需要不斷的更新換代。

VUCA時代的認知共識

VUCA時代,去選擇做一個洞察者、破局者,還是一個旁觀者、奚落者,二者對於「危」與「機」的理解自然不言而喻。

如何進行自我驅動,積極主動應對變化,如何升級底層作業系統,訓練即興反應能力,成為每一個人必修的課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突破思維程式,改變認知定式,擴展核心競爭力,是VUCA時代必備的素質和能力。

這裡是美的統治,致力於分享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雙重美學思維。

分享美學思維乾貨,助親快速實現認知迭代。

歡迎關注@美的統治,歡迎點讚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VUCA時代的「營銷力」
    「vuca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VUCA這個術語源於軍事用語並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被普遍使用。隨後被用於從盈利性公司到教育事業的各種組織的戰略這種新興思想中去。」
  • 《天道》關於社會階層躍遷的「道理」精神躍遷比物質躍遷難度大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窮富之間的差距,以及社會發展背後的邏輯,無非人性在名利場、功利場、世俗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其實在電視劇《天道》,社會階層詩金字塔式的,丁元英屬於金字塔上遊的人,而王廟村村民和葉馮劉屬於社會最底層。而歐陽雪、肖亞文、芮小丹,屬於小資產階級或者工薪階層。
  • 回首寒暄2020 穿越VUCA時代逆境重生
    疫情讓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每天能夠堅強的活著就是一種勝利;工作和生活中的磨礪讓我保持更加清醒的認知,正視自己的弱點,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意識到世界的脆弱多變,而我們要做的是建立自己的槓鈴策略,在不確定性中獲益。反脆弱回到本源,對個人而言就是——逆商,正如巴頓將軍所言:「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 風險社會中的科學決策問題
    但是,現在進入風險社會,工業社會中所形成的決策模式不再適用,科學決策正在受到挑戰。科學決策成型於20世紀,是人的行動理性化的標誌,但它是在社會低度複雜性和低度不確定性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也是啟蒙時代開啟的社會理性化所取得的成果。在風險社會中,科學決策賴以成立的條件消失了,以至於必須讓位於行動中的決策。
  • 《天道》給我們做人的啟示和感悟是什麼?
    愛情不應該受他人的影響和價值判斷,也不能受自我價值認知和思維觀念的影響,愛就要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愛就要愛了再說,如果考慮再三,那說明你還不夠愛,因為你分不清到底是很能的性衝動還是所謂的面子工程。階層躍遷是關鍵並不是資本的原始積累,以及自己祖上積德,抑或是幾代人共同的努力,這些因素可以影響,但不至於致命;你是否要城為一個強者,這是你內心的選擇,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你的使命和重任。
  • 「New VUCA」——VUCA時代的生存法則
    由我們各自獨立又整合在一起的觀察結果,會幫助我們發展出可以達到更為全面、具備更深刻理解系統的能力。讓我們看到VUCA後面的整個系統,學習去適應它不是去解決它,從更大的視野中發現系統更多未知的部分。看看我們的周圍,看看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化,整體的環境趨向於更為不確定、複雜、模糊。而追求完美主義,需要的是保持對「局部」的專注、深究、精進,心無旁騖,其本質是死磕一個「點」,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對於個人來說,這種做法本身無可厚非,那是自己的選擇。But!對一個團隊或組織來說,就可能需要商榷一下了。
  • 王志文的《天道》早已說破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思維認知是關鍵
    由豆豆《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的《天道》。在臺詞上,值得反覆看。而其中加上王志文的腔調,更是如虎添翼,仿佛王志文就是丁元英,丁元英就是王志文。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天道》中的丁元英如此痴迷?而《天道》電視劇我們真的有沒有深思過?
  • 該如何實現階層的躍遷?看這一篇就夠了!
    2、貧困陷阱中引起螺旋的關鍵因素01、風險承擔能力差,導致風險事件爆發後,「一夜回到解放前」——規避風險分類兩類,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整個社會引起的風險,比如得傳染病、出車禍的的風險。非系統風險:你自身做事情引起的風險,比如你做生意沒做好,陪了。02、缺乏路徑認知,不知道改變貧窮命運的路徑——確立路線、方針、政策、機制基本認知——路線:貧窮命運的改變需要代際努力,也就是需要家族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場接力長跑。
  • 風險認知,什麼是風險?
    風險管理能力,風險迴避風險迴避是指考慮到影響預定目標達成的諸多風險因素,結合決策者自身的風險偏好性和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做出的中止、放棄某種決策方案或調整、改變某種決策方案的風險處理方式。迴避風險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企業放棄了獲得收益的機會;其次。因為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絕對的風險迴避不大可能實現。另外,風險迴避必須建立在準確的風險識別基礎上.又因為企業判斷能力的局限性,對風險的認知度是存在偏差的。因此風險迴避並非總是有效的。久而久之風險迴避。
  • 心理所運用眼動軌跡分析法檢驗風險決策模型
    眼動軌跡能反映認知加工過程的序列和動態特徵,但眼動軌跡的這一獨特優勢尚未被風險決策研究所開發利用。鑑於眼動軌跡可以反映風險決策的認知加工及其時間特徵,因此比較不同風險決策任務眼動軌跡的相似性,即可檢驗執行這些任務的認知加工過程是否相同。  為了揭示風險決策的認知加工過程及其時間屬性,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李紓與李興珊研究組進行了合作研究。
  • 決策樹分析,讓你的風險應對更專業
    1、決策樹的要素與結構  決策樹分析的要素包括決策點(決策的出發點,可以有多個層級的決策點)、方案枝(決策的若干備選方案)、結點(每個方案枝在各種自然狀態下的收益結果)、概率枝(每種自然狀態對應的發生概率)及結果點組成。由決策點出發,從左到右根據需要決策的問題、可供選擇的各種方案、各種方案的自然狀態展現出決策樹圖。
  • 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底終於被認知
    《自然》雜誌評價道,這一科技成果終於揭開了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團。我們許多人都知道,人們往往用看不見的概念來解釋我們人類的行為,比如動機、好奇心、焦慮和信心等。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機理,是否是由大腦特定區域的特定神經元的編碼。冷泉港實驗室的亞當·凱佩奇(Adam Kepecs)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中揭示了這樣的問題。
  • 《天道》:四個角色,四種認知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天道》是由張前執導,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的商戰劇。雖然距今已有10多年,但每隔一段時間再去看時,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部劇在播出時並沒有引起多大轟動,但看過的人無不被王志文的演技所折服,更被其中的思想所震撼,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2。
  • 《天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天道》電視劇能夠讓人的思維和格局發生改變,不是誇大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的效果,至少,在上帝視角這個層面,無論是丁元英還是芮小丹,豆豆,還是背後高人李彪,甚至是纏論作者禪師,都給我們開啟了一扇窗戶,看待不一樣景色的機會。
  • 《天道》纏中說禪到底說的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由王志文、芮小丹領銜主演,因為拒絕娛樂化的內容和其他影視劇拉開差距,顯得那麼突兀,但是裡面耐人尋味的是尼採的處世哲學,以及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軌跡在人生命運塑造中扮演的角色,極大得豐富了我們認知世界的機會和途徑。
  • VUCA時代,如何培養你的領導力?
    Johansen在他的書《Leaders Make the Future: Ten New Leadership Skills for an Uncertain World》中說,領導者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這個挑戰就是很多事情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但領導者們必須做出決策。
  • 期望理論:風險條件下的決策分析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Tversky    本篇論文對作為一種風險條件下制定決策的描述性模型的預期效用理論(expectedutilitytheory)提出批評,並提出稱為期望理論(prospecttheory)的替代模型。在風險期望中的選擇顯示出幾個與效用理論的基本信條相矛盾的普遍效應。
  • 階層躍遷,你知道的越多越好
    到了哪個層級,才能擁有一個基本的抗黑天鵝風險的能力呢?我們都想有,但誰也說不準你現在的情況,是否已經具備。因為,障礙太多。面對醜小鴨似的暴擊,沒有點抗風險能力,對家庭來說還是毀滅性的,秒秒鐘將你拉下一個甚至多個層級!沒有醜小鴨,仍有最難渡的一條河看多了牛人牛事,就認為自己和身邊人都是牛人了。
  • 孔祥濤: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與治理體系
    關于堅持系統觀念,強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該《建議》確立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6個主要目標,其中「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部分,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可以說,「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保障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新階段全黨的重點工作之一。
  • 認知無線電的定義及原理_認知無線電的關鍵技術_認知無線電發展...
    它能幫助用戶選擇最好的、最適合的服務進行無線傳輸,甚至能夠根據現有的或者即將獲得的無線資源延遲或主動發起傳送。   四、認知無線電物理層關鍵技術   通用的CR收發機結構如圖2所示,結合前文關於CR基本原理的討論,可以發現,CR物理層的關鍵技術包括:寬帶射頻前端技術、頻譜感知技術和數據傳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