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問我,如何提高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我說,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一兩句話很難說清楚。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甚至專門寫了30講的課程。
商業顧問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除了系統學習之外,提高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
怎麼練習?
我的兒子小米,今年十一歲。
為了幫他養成時刻思考事物本質的習慣,我會經常和他一起探討,一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
我舉兩個例子。
—1—
有一次,我和我的兒子小米打籃球。
我投籃比他準。
小米問: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投籃是往上投,你投籃是往前投。
小米問:這有什麼區別?
我說這個區別就在於,往上投,可以把力道控制不準帶來的方差,消化在上下的方向。
往前投,會把這個方差,消化在前後的方向。
什麼是方差?
假如A班級有10個同學,平均身高1米5。
有個同學兩米,有個同學一米。有個同學1米75,有個同學1米25。有個同學1米6,有個同學1米4。
他們的平均身高依然是1米5。
而B班級也有10個同學。所有同學的身高都是正好1米5。
所以他們的平均身高也還是1米5。
A班級和B班級的平均身高都是1米5。
但是你覺得這兩個班級,誰的身高的「質量」更高?
B班級,因為它的方差更小。
每一個同學的身高和平均數都有個差值。
把這個差值平方、加和、再取平均,就是方差。
A班級的方差很大,B班級的方差為零。
具體到工業的例子。
A公司做手機殼。
假如手機高度是15釐米。有的手機殼是20釐米,有的手機殼是10釐米。有的手機殼是16釐米,有的手機殼是14釐米。
但是平均還是15釐米。
但這樣幾乎沒有一個手機殼可以用。
B公司也做手機殼。所有手機殼都是正好15釐米。
他平均還是15釐米,但是他的每個手機殼都可以使用。
A公司的方差很大,B公司的方差為0。
所以雖然平均數一樣,但我們說B公司的質量要高。
回到籃球。
籃球的初學者,對力道的控制是不準確的,所以方差很大。
也就是說籃球的初學者投籃的質量很低。
那麼我們把這個方差消化在上下的方向上,還是消化在前後的方向上呢?
消化在上下的方向上,對投籃的落點波動很小。
而消化在前後的方向上,對投籃的落點波動很大。
所以我儘量往上投。
這就是我投籃比你準,這件事情的本質。
往上投,這依然需要大量練習。
大量練習之後,一旦能夠投中,投中的穩定性就會很高。
穩定,就是質量。
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其邏輯。
邏輯對的事情不一定就能成,但是邏輯錯的事情幾乎成不了。
理解每一件事情的邏輯,然後找到正確的辦法,然後刻意練習。
籃球也是一樣。
儘量往上投,就是我投籃比你準,這件事情的本質。
—2—
小米剛開始學奧數時,老師從一元一次方程開始講起。
比如,X+5=8,求X等於多少。
老師教了一個方法:
把左邊的5移動到右邊,然後+號變-號。
X+5=8
X=8-5
X=3
老師還了他們一個口訣:左邊移右邊,+變-,-變+,×變÷,÷變×。
於是,小米在做題時一邊計算,一邊背誦口訣。
我就問他,小米,用這些口訣做題會快,但是,你知道它們的原理嗎?它們的本質是什麼呢?
他說,不知道。他有點困惑。
我對小米說,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三個東西:
WHAT,是本質。
WHY,為什麼。
HOW,怎麼辦。
口訣只是方法,是 HOW ,不是本質 WHAT。
老師講得很好,給你一個讓你容易理解的方法和口訣,是 HOW。
但如果不了解本質 WHAT,可能以後就很容易忘記那些口訣。
我繼續說,口訣的本質呢,是這樣的:
方程的等號意味著兩邊數值是相等的,那麼兩個相同的數字同加同減同乘同除,做相同的運算,那麼其結果肯定也是相等的。
這就是這些口訣的本質。
小米還是有點困惑,又問,為什麼這會是本質呢?
於是,我進行了一番解釋。
我們來看方程式,左邊的 X+5 和右邊的8,是相等的。
它們同時進行了一個相同的運算,那就是同時減5。
X+5-5=8-5
X=8-5
所以你看,所謂的5從左邊移動到了右邊,加號變減號,本質上只不過兩邊做了一個同時減5的操作。
同樣的,再比如,X-5=8,兩邊同時+5就變成了:
X-5+5=8+5
X=8+5
這時看上去5移動到右邊,減號變加號,但本質上是兩邊進行了一個同加5的運算,結果不變。
無論是加減還是乘除,其本質並不是移動,而是兩邊做相同運算,這就是解方程的本質。
小米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麼回事呀。
我說:小米你要記住,方法論只不過是本質推演出來的東西。
任何一個問題,你了解了方法論之後,都要爭取多問一個為什麼。
你多問一個為什麼,你就會往本質多走一層。
再問一個為什麼,你就會往本質又多走一層。
—3—
關於「本質」的探討,我和小米進行過很多很多次。
慢慢地,他就養成了思考事物本質的習慣。
有一次,小米擦桌子的時候,對我說了一句話。
他說:「擦」的本質是什麼?擦的本質,是通過擴大表面積的方式,來提高揮發速度。
這句話也許還不完全準確,但是我非常高興。
因為他眼中看到的世界,已經不僅僅是事物的表象,還有表象背後,錯綜複雜的連接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值得被思考。
這是鍛鍊洞察力最方便也是最好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是為了讓小米得出最正確的結論。
而是為了讓他養成思考的本能。
最後的話
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本質。
但是大部分人卻只能看到表象。
普通人看到的是一隻手錶,而優秀的人看到的,是手錶背後幾百個零件。
普通人看到的是一次合作,而優秀的人看到的,是背後的利益分配、風險轉嫁。
普通的人看到的是一個團隊,而優秀的人看到的,是團隊裡錯綜複雜的責權利。
透過表象看本質,是頂尖高手的基本功。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
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想要提高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最基礎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
那怎麼練習呢?
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養成一個習慣,思考一下這件事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
你每多問一個為什麼,你就往本質多走了一層。
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根本的邏輯。
邏輯對的事情不一定就能成,但是邏輯錯的事情幾乎成不了。
我們探尋本質,其實就是在找到那條,邏輯對的道路。
先找到事物的本質,然後在邏輯對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