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華熙生物:國產玻尿酸真的可以躺著賺錢嗎?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節點財經

早在21世紀初,就有女明星為玻尿酸「瘋狂」,宣稱「如果沒有玻尿酸,一天都活不下去。」近十年以來,玻尿酸逐步從女明星的美顏神器走入大眾生活,成為普通愛美人士的常見醫美消費品。而在這一普及趨勢的背後,是多家國產玻尿酸巨頭的崛起。

在中國近千億元的玻尿酸市場中,國產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和愛美客大致瓜分了超20%的市場份額。而剩餘的超七成市場依然被海外品牌所佔據:韓國LG(旗下「伊婉」品牌)、美國Allergan(喬納登)、韓國Humedix和瑞典Q-Med四家外國廠商共計佔據了近75%的國內市場份額。

雖然市場份額有待擴張,但國產巨頭的一針玻尿酸背後,卻有著堪比酒業龍頭貴州茅臺的高毛利率:2020年上半年,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科的毛利率分別為80.9%、90.22%和77.21%,同期茅臺的毛利率約為90%。

另外,玻尿酸產品往往還具有較高的復購率:作為一種存在於人體真皮層組織中的透明質酸,玻尿酸具有填充效果和兼容性,經常被用於補水、填充和除皺等微整形及美容項目。不過,因為這一原料在人體中可吸收,其效果多只能維持幾個月,用戶往往需要多次復購產品。

高毛利率、高復購率,加上廣闊的市場空間,助推著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科三家玻尿酸龍頭在A股的市值分別超過727億元,631億元和187億元。這同時也讓國產玻尿酸看起來像是一門躺賺的生意。但事實是否果真如此?節點財經將以國產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為例,通過剖析其業務結構、財務情況等嘗試解答上述疑問。

/ 01 /

稀缺牌照造就壟斷

2018年底,故宮博物院和國產美妝品牌潤百顏聯名推出的「故宮口紅」火遍全網,這讓其背後的生產商華熙生物進一步走到臺前。

華熙生物系華熙集團旗下生物科技板塊。前身為成立於2000年1月的中外合資企業——山東福瑞達,以玻尿酸原料及系列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生物發酵技術為核心,公司於2008年10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17年11月公司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2019年11月登陸科創板。

按用途和功能,玻尿酸主要可分為醫藥級、化妝品級和食品級。這意味著玻尿酸不僅可以用於醫療美容、骨科治療和眼科治療等醫藥級領域,還可以作為化妝品和保健食品的基礎成分等。

在業務結構方面,華熙生物的路線是「多隻腳走路」:公司既生產原料藥,又生產醫美產品,還賣護膚品。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數據,2018年其透明質酸(即玻尿酸)原料銷量在全國市場的佔有率為近36%,是國產玻尿酸行業的霸主,也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

圖片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相較而言,其他兩家玻尿酸公司的產品路線相對更集中一些:愛美客僅售賣醫美終端產品(玻尿酸、肉毒素、童顏針等);而昊海生科的產品主要集中在醫藥領域,分為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防粘連及止血四大板塊。

對三家公司來說,不同的產品組合帶來了不同的市場空間和毛利率。相對而言,愛美客的毛利率最高,超過90%。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的毛利率相對接近,基本在70%到80%之間。

數據來源:財報

玻尿酸不同級別的原料對技術水平和質量控制有不同要求,這導致其毛利率有一定差別。拿華熙生物來說,其旗下主要有三大主營業務:透明質酸原料、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2019年其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和化妝品的毛利率分別為76%、86.7%和78.5%。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由於醫藥級原料附加值高,單價遠高於其他兩種原料類型,2018年全球醫藥級原料銷量佔透明質酸原料總銷量的4%,銷售額卻佔透明質酸市場總銷售額的50%,同期化妝品級和食品級原料銷售額佔比分別為40%和10%。對相關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得醫藥級者得天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玻尿酸行業,醫美和護膚是兩個維度,醫美行業用的玻尿酸原料要求是醫用級,原料生產商必須具有醫藥級原料生產資格,準入門檻極高。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僅有14家企業的23種注射用玻尿酸產品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獲批上市,包括6家進口企業和8家國產企業。華熙生物目前共有」潤百顏」和「潤致」兩種產品獲批。其中,潤百顏曾作為楊穎黃曉明婚禮的伴手禮而一戰成名。

擁有了「稀缺牌照」,是相關玻尿酸企業形成「壟斷」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伴隨著更多資本和企業湧入賽道,對華熙生物來說,這一壟斷優勢能否繼續保持依然是個未知數。

圖片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德勤財務諮詢,申萬宏源研究

/ 02 /

銷售費用攀升

研發支出卻墊底

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利用下班間隙打上一針玻尿酸並非罕見之事。受益於「顏值經濟」的發展,華熙生物經歷了一段業績迅猛發展的階段。財報顯示,2018年和2019年,華熙生物的營收分別約為12.6億元和1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54%和49.3%;2018年和2019年,其淨利潤分別約為4億元和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90%和38.2%。

不過,到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環境衝擊下,其季度營收增速明顯下降: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實現營收16億元,同比上升24%;歸母淨利潤為4.4億元,同比上升5.1%。三季度公司營收為6.5億元,同比提高35.7%。

數據來源:財報

與此同時,華熙生物的淨利潤增速也同比下滑,第三季度淨利潤為 1.7 億元,同比增長12.78%,低於競品愛美客的55.97%和24.3%。這一定程度上與公司砸下的大量銷售費用有關。

數據來源:財報

財報顯示,華熙生物近幾年的營銷支出年年攀升。從2016年到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從14.6%上升至2019年的27.6%。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為2.7億元,是營收的四成。財報稱,銷售費用的主要用途是營銷,特別是化妝品營銷。

財報顯示,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非常依賴線上銷售。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除了用於網紅帶貨等線上推廣,還大力加強了傳統廣告投放等。比如,2020年8月,華熙生物在李佳琦、薇婭直播間總計投放高達8次,其中誇迪4類產品登陸李佳琦直播間4次,肌活、潤百顏登陸薇婭直播間各2次。

數據來源:財報

銷售費用增長的同時,華熙生物的淨利率過去六個季度也持續下降,從32.69%降至27.38%,這也進一步反映了費用支出增加對公司的影響。

除了銷售費用高企,華熙生物另一被詬病之處是「技術較弱」。相比登陸科創板的其他生物科技企業,華熙生物的研發投入佔比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作為一家市值排名前十的科創板公司,華熙生物2019年的研發支出僅為0.93億元,在營收中佔比僅4.98%,佔比在可比1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排名106位。

研發投入不高對華熙生物來說似乎並非新鮮事。招股書顯示,2016年到2018年,華熙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96萬元、2572萬元及5287萬元,在營收中的佔比分別僅為3.27%、3.14%和4.19%,明顯低於科創板上市科技公司行業標準15%的「紅線」。研發支出佔比過低甚至一度導致上交所向其發來質詢。

數據來源:財報

對此,華熙生物曾對媒體回應稱,透明質酸原料領域已經處於技術成熟階段,不能完全只看其研發投入佔比,而忽視其研發成果。不過,這一回應是否合理令人質疑。

根據相關公告,華熙生物的核心技術之一,即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的專利技術,主要是公司2001年以45萬元從山東生物藥物研究所收購而來。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華熙生物的帳面無形資產總額為3.85億元,其中九成是土地使用權,作為科創企業最核心的專利無形資產帳面餘額卻僅有0.14億元。

對生物製藥公司來說,專利無形資產是重要「護城河」,而技術壁壘往往是維持產品毛利、穩定公司市場地位、影響產品議價能力的關鍵。如果沒有高技術壁壘,一旦更多廠商湧入,相關企業或將面臨價格戰危機。這被認為是華熙生物的發展隱憂之一。

/ 03 /

玻尿酸帝國下的風險

玻尿酸作為朝陽行業,因為具備高毛利率、多應用場景等特點,其潛力正在被不斷釋放。

安信證券報告顯示,中國即將成為醫美第一大國,三千億市場值得期待。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增長率為22.2%;2019年中國醫美用戶1367.2萬人,預測2023年醫美用戶達2548萬人。而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玻尿酸,也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銷量達到500噸,2014-2018年複合增長率為22.8%,預計2023年全球市場銷量能達到1150噸。其中醫藥級、化妝品級、食品級透明質酸原料銷量的年複合增速分別約16%、13%、23%。

在行業廣闊前景的加持下,作為玻尿酸原料龍頭的華熙生物一掃此前港股時期的市值低谷,成了A股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從港交所退市後,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實際募資23.69億元。公司上市3日股價即破百元,隨後穩定在80餘元/股。截至2020年12月1日,其市值約為727億人民幣,對應市盈率124倍,和2017年11月港股退市時16.24港元/股、59億港元市值、31倍市盈率的成績相比,短短兩年內其市值暴漲超14倍。

在科創板的造富效應下,華熙生物實際控制人的財富再上新臺階:華熙生物控股股東、董事長趙燕合計持股65.86%,以2020年12月1日的收盤價151元/股計算,A股帳面市值超四百億元。

不過,華熙生物在港股和A股資本市場如此巨大的市值差,也讓市場擔憂其中的資本泡沫。同時,考慮到華熙生物在內的多家玻尿酸企業如今的成功與早期技術研髮帶來的資質壁壘息息相關,一旦隨後更多資本和競爭對手湧入,這一壁壘被突破,玻尿酸公司躺著賺錢的日子是否還能維持?種種問題,均是風險。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大漲15%,什麼情況?
    今日,華熙生物高開高走,早盤股價大漲15%。作為國產「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在2019年底登陸科創板,股價從上市之初的78元漲至今日的160元,股價翻了一倍有餘,市值超過700億。對於今日股價大漲的原因,在於其主營業務透明質酸獲批食品原料,將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
  • 佔據全球玻尿酸半壁江山,華熙生物是如何成為行業巨頭的?
    2018年華熙生物已經佔據了全球36%的市場份額,而在今年6月華熙生物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全球行業老四佛思特生物(東辰生物)。華熙生物這個深耕玻尿酸行業20年的企業,將鎖定全球玻尿酸的半壁江山。目前,華熙生物僅玻尿酸原料就有200多個規格,且能生產世界上分子量最大(超過300萬Da)和最小的玻尿酸。這些原料可以應用在癌症藥物、手術、化妝品、食品等不同的領域。而這項酶切技術也榮獲了專利界的最高獎項——第21屆中國專利金獎。華熙生物的另一大壁壘在於其醫藥級玻尿酸原料優勢。
  • 玻尿酸領軍者華熙生物:以科技力量釋放生命活力
    華熙生物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建立研發平臺的初衷也是為了通過科技手段研發出人體本身所有,並且最需要的物質。人體充滿這些重要物質,才會更加充滿健康活力。20年來公司專注研究透明質酸,並且做到了全球龍頭地位。玻尿酸是多糖類物質,它最主要的功效是和水發生作用,一個玻尿酸分子可以鎖住一千個水分子。
  • 打造「全球玻尿酸第一品牌」 華熙生物實力賦能「潤百顏」
    近日,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旗下品牌「潤百顏」是華熙生物在玻尿酸領域的核心品牌,未來定位是將「潤百顏」打造成為全球玻尿酸第一品牌。據了解,潤百顏是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旗下的核心終端品牌,主要擁有醫療美容、功能性護膚品兩大業務板塊,其所有產品均以「玻尿酸」為核心物質。近年來,玻尿酸(學名透明質酸)廣泛應用在醫藥、護膚品、食品等多個領域,其功效和作用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
  • 併購加速行業整合,玻尿酸寡頭華熙生物迎來「集權時代」
    而此次收購同在產業鏈上遊深耕多年的行業老四,將使得華熙生物在透明質酸上遊源頭的優勢得到明顯加強。特別是在市佔率方面,華熙生物將佔據整個原料市場的半壁江山。如此一來,華熙生物在源頭以及整個產業鏈上的影響力將更大,整個全球玻尿酸市場的話語權也將牢牢掌握在華熙生物手中。可以預見,在馬太效應的加持下,玻尿酸行業將長期呈現出華熙生物主導的寡頭格局。
  • 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努力讓大眾實現「玻尿酸自由」
    2019年,華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全球市場份額達到39%,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一項新技術發展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它能夠推動行業革命,改變人們的生活。最讓郭學平感到自豪的是,目前華熙生物僅玻尿酸原料就有200多個品種規格,能生產出世界上分子量最大(超過400萬Da)和最小的玻尿酸。
  • 股價翻倍,估值暴漲,「玻尿酸老大」華熙生物會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值...
    11月6日,曾經被稱為「玻尿酸第一股」的華熙生物(688363.SH)迎來上市一周年,其股價和市值也隨之登上歷史新高,當天收盤價154.09元/股,市值達到739.63億。  而去年的這一天,華熙生物登陸科創板首日,以發行價47.79元/股高開高走,最終報收85.10元,市值達408.48億,進入科創板前三。
  • 玻尿酸用在保險套裡 華熙生物的市場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因為玻尿酸是人體自身物質——安全,且溶性於水易清洗,最大的特性是保溼潤滑,所以添加在保險套裡,可以帶來更加舒適的體驗,對於「保溫杯裡泡枸杞」的年輕人來說,玻尿酸其健康呵護的「養生效果」也深得人心。   其實,在日本玻尿酸被添加在保險套裡已經多年,目前日本市場上大部分的計生用品都已經採用玻尿酸作為潤滑材料。
  • 保險套中用玻尿酸 華熙生物的市場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為國內、外知名保險套生產企業提供玻尿酸原料的,正是剛剛於上交所啟動公開招股的中國透明質酸領軍企業——華熙生物。事實上,大眾熟知的玻尿酸很多來自醫美領域,但其還擁有眼科、骨科、胃腸科、皮膚科、整形外科、計生等非常廣闊的應用場景及市場空間。而華熙生物的公開招股,則意味著科創板即將迎來一支生物科技實力股。
  • 中國最大的玻尿酸廠商是如何「收割」女人錢包的?
    而在這一普及趨勢的背後,是多家國產玻尿酸巨頭的崛起。在中國近千億元的玻尿酸市場中,國產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和愛美客大致瓜分了超20%的市場份額。而剩餘的超七成市場依然被海外品牌所佔據:韓國LG(旗下「伊婉」品牌)、美國Allergan(喬納登)、韓國Humedix和瑞典Q-Med四家外國廠商共計佔據了近75%的國內市場份額。
  • 玻尿酸也可以吃了!華熙生物申報的透明質酸鈉獲批為新食品原料
    對於國人來說,透明質酸鈉(即透明質酸、HA,俗稱玻尿酸)早已不陌生,每天早上使用的護膚美容產品,大多添加了這一成分。今後,透明質酸將更多伴隨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早上護膚後喝一杯透明質酸牛奶,下午茶吃一塊透明質酸巧克力。是的,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相關公告,批准由華熙生物(688363.SH)申報的透明質酸鈉為新食品原料,可應用於普通食品添加。
  • 每一針玻尿酸都飄著「茅臺」的味道,大牛股華熙生物遠未到天花板
    以華熙生物為例。2008年,華熙生物以「玻尿酸第一股」的頭銜登陸港交所。8年後,華熙生物的資產規模擴大了10倍,公司市值由上市初期的4億港元增長到了60億港元。2019年11月,華熙生物私有化退市後登陸科創板,公司市值一舉突破了229億元。
  • 玻尿酸食品真的來了!能吃的玻尿酸究竟有什麼好處?
    玻尿酸食品真的來了!日前,國家衛健委正式批准通過了由華熙生物(688363.SH)申報的玻尿酸(透明質酸、HA)為新食品原料的請求,準許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使用範圍包括乳及乳製品,飲料類,酒類,可可製品、巧克力和巧克力製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製品)以及糖果,冷凍飲品。除了外塗美容護膚,玻尿酸還能吃!玻尿酸食品究竟有什麼用?
  • 玻尿酸塗臉上,真的管用嗎?
    不可否認,玻尿酸確實在幫助肌膚吸收大量水分上有顯著的功效。吸水性較好的大分子玻尿酸,能夠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起到很好的短時保溼效果,而小分子的玻尿酸則可以達到更深層次的保溼效果。肌膚在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後,自然就變得更加充滿彈性和光澤,因此在補水嫩膚上功效深受人喜愛。
  • 鳥哥說美容四:讓女人慾罷不能的玻尿酸
    日後的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院長凌沛學、副院長郭學平都出自這裡,這裡可以說是中國玻尿酸行業的黃埔軍校。 根據沙利文在2020年發布的《中國透明質酸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中國2019年透明質酸原料的總銷量已經佔據全球總銷量的81.0%,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大供應商——華熙生物、焦點生物、阜豐生物、東辰生物和安華生物,全部為中國山東的本土企業。
  • 全球86%的玻尿酸來自山東,原料只有20塊?它的利潤超乎你的想像
    全球的前5大供應商,你看華熙生物、焦點生物、阜豐生物、東辰生物和安華生物,全都來自於咱們的中國山東,你不要說外面轉了一圈都是高檔進口貨,其實都是咱們產的,美國人韓國人打的都是山東出來的。知道她在北京的地產有多猛嗎,sk大廈大家知道嗎,CBD中環世貿中心知道嗎,這都是她的手筆,還有一個大家如果去的話會看到的五棵松體育場,可見趙總是多麼成功的女強人。另外華熙大家想一下中華的華康熙的熙,這個名字的意頭真的太好了。你說趙總本來是人家是一個做地產的,那麼怎麼跑去弄玻尿酸呢?
  • 「醫美之王」愛美客,能否超越600億華熙生物?
    與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並稱為「玻尿酸領域三龍頭」的愛美客即將登陸資本市場。9月17日,公司開始新股申購。與華熙生物、昊海生科選擇科創板不同,此次IPO,愛美客的目標是創業板。公司本次公開發行新股 3,02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2億股,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佔公司公開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的 25.12%。
  • 玻尿酸:醫美中的茅臺,一門百億級的顏值生意
    在那時,玻尿酸還叫透明質酸(HA),和醫美整形也沒什麼關係,醫用透明質酸主要用於手術防粘連、眼科手術沾彈劑、骨科注射液。在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透明質酸則被稱為「玻尿酸」,並且開始將玻尿酸用於注射用美容填充。隨著國內醫療美容消費的崛起,醫美玻尿酸行業開始發展。曾經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品牌在醫美用玻尿酸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今,國產醫美玻尿酸品牌已經有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三大龍頭。
  • 星羅X華熙生物:全民直播時代,誰來打造"新國貨"的品牌聲量場?
    星羅X華熙生物,國貨營銷"逆襲戰"最近一段時間網際網路上特別流行細數那些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壟斷性地位的企業,例如華為在全球5G市場上的實力,大疆在民用無人機領域的市場份額,但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有一家中國企業幾乎壟斷了護膚品重要原材料透明質玻尿酸的生產,這家企業就是華熙生物。
  • 星羅X華熙生物:全民直播時代,誰來打造「新國貨」的品牌聲量場?
    星羅X華熙生物,國貨營銷「逆襲戰」最近一段時間網際網路上特別流行細數那些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壟斷性地位的企業,例如華為在全球5G市場上的實力,大疆在民用無人機領域的市場份額,但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有一家中國企業幾乎壟斷了護膚品重要原材料透明質玻尿酸的生產,這家企業就是華熙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