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做好四個「引路人」系列報導 【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

2020-11-30 網易新聞

(原標題:重慶理工大學做好四個「引路人」系列報導 【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彭東林:頂天立地做科研)

彭東林(左二)參加重點專項啟動會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彭東林(左三)指導團隊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0月17日13時53分訊(張華)2016年9月,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高端裝備製造業全國行業賽在重慶落幕,吸引到25個省市的95個項目參賽。經過三天激烈角逐,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團隊的時柵位移傳感器項目獲大賽團隊組一等獎,並獲得10萬元獎勵。

今年2月,重慶理工大學「電場式時柵角位移傳感器」和「基於單排多層結構的電場式時柵直線位移傳感器」獲得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授權,對提高高端製造裝備的精密技術有極大幫助。

這兩項成果,均來自同一個團隊——「時柵傳感理論與技術團隊」。時柵傳感理論由重慶理工大學教授彭東林在1996年提出,這一理論的提出以及後續的研究被認為將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也將打破國外在精密測量對我國封鎖。20多年來,彭東林和他的學生們在時柵基礎上朝著多個方向延伸,創新性成果不斷湧現。

用時間測量空間 打破國外壟斷

據彭東林回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完善工具機和武器系統的迴轉精度測量新型儀器的過程中,他發現國內所有同類測量系統用的都是國外的光柵傳感器。這讓從事「儀器科學與技術」研究的他心裡憋著一口氣,想通過自己的研究解決工業上的技術問題。

「光柵傳感器國外已經壟斷了,如果我們繼續跟蹤這個技術很難超越,要創新必須另外走一條路。」彭東林發現不論是光柵、磁柵還是電柵,這些技術都遵循了「高精度測量必須依賴更高精度的刻線標尺」,而刻線標尺必定是「在一個基體上沿空間均勻分布刻線」的原理。

「我就想為什麼沒有用時間量?時間是人類測算最準的一個量,精、細、準,並且價格便宜。」當時的彭東林正在將時間作為細分手段進行研究,於是大膽地提出了「用時間測量空間微小位移量」的思想,用時間來測量空間。

時柵思想剛一提出便激起強烈反響,有人說這是忽悠,也有人認為這是概念的創新。199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於保護創新的基本原則,將這一項目作為「非共識項目」批准立項。此後8年,彭東林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夜以繼日的研究。2004年,完成「時空坐標轉換方法與時柵位移傳感器」項目,經國家法定權威檢測機構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檢定精度達到0.8角秒,超過進口光柵的精度水平。從此,在國外科學家發明的光柵、磁柵、容柵、電柵、球柵等之外,有了一種由中國人發明並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全新原理的柵式傳感器 時柵。它徹底摒棄了國外各種傳感器的精密刻劃工藝,而改由時間脈衝構成測量基準。它與光柵精度相當,成本卻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

在科研的道路上,彭東林始終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頂天立地。頂天,要在理論上進行創新;立地,就是要將成果用於實際,解決工業中的問題。在2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彭東林的團隊從實際出發,做出傳感器、以及工具機、蝸輪等十幾個衍生產品,又根據企業的需要研發了不同型號的產品。

「時柵主要用於三大領域,計量檢定、製造業以及國防軍工。所有武器瞄準都牽涉到測量,國外這種技術是不賣的,對我們封鎖,時柵技術出來之後就打破了國外的壟斷。」二十年如一日,彭東林在時柵的研究上鍥而不捨,從思想到技術,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產業,一步步走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

彭東林所在中心團隊合影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彭東林在設計與製造前沿國際會議上作報告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學生們的研究在時柵基礎上百花齊放

2016年12月,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鑑定中,由重慶理工大學教授劉小康主持研究的「納米式時柵位移傳感器」,達到了 0.2」的精度,並獲得兩項國際發明專利。目前,國際上做光柵最好的德國海德漢公司,賣給我國的最高精度為 1」,而其 0.4」精度的光柵則對我國進行禁售。這一研究成果,已經打破了國外超精密位移傳感器對我國的封鎖,並且課題組正在向更高精度的方向邁進,「國際領先」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2000年,劉小康在重慶理工大學讀研究生,他的導師正是彭東林,師徒倆一起從事時柵研究。當劉小康以優異的成績碩士畢業時,國內某一知名大企業也決定錄用他,但他毅然選擇到重慶理工大學擔任一名普通教師,以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也正是在重慶理工大學的研究期間,劉小康進一步提出了用電場作為傳感媒介構成時柵傳感器,從而大大豐富了時柵的理論內涵,提升了時柵的技術優勢。

「時間測量空間是時柵的基本想法,但怎麼用時間測量空間,裡面就有很多自然現象可以利用。我們以前用的是磁場,2012年劉小康提出用電場,2015年有學生提出了用光場,劉小康還正在醞釀採用原子自旋,等等。」有了彭東林的時柵理論作為基石,他的學生們在此基礎又提出了很多創新點,百花齊放。

說起自己的學生,彭東林自豪地表示,受精度限制,以往時柵傳感器瞄準的是製造業和國防軍工,提出的是能替代光柵傳感器。但劉小康在電場上的研究讓他們在精度要求最高的計量領域敢於超越國外,實現了一個大的跨越。

「時柵是理論上的創新,它開闢了一個新的創新周期,在這個基礎上,所有研究都是新的。如何將這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成果落地,來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是我們科研人員要做的。」彭東林說,正是基於「頂天立地」的科研精神,在他的20多人的團隊中,先後有11人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共獲得23項。在20多年裡,幾代時柵人以一種「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直致力於做中國人自己的傳感器,不斷突破國外產品對我國的技術封鎖,以實際行動推動科技成果服務社會。

(原標題:重慶理工大學做好四個「引路人」系列報導 【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彭東林:頂天立地做科研)

本文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重慶理工大學做好四個「引路人」系列報導③【做學生創新思維的...
    ,吸引到25個省市的95個項目參賽。經過三天激烈角逐,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團隊的時柵位移傳感器項目獲大賽團隊組一等獎,並獲得10萬元獎勵。    今年2月,重慶理工大學「電場式時柵角位移傳感器」和「基於單排多層結構的電場式時柵直線位移傳感器」獲得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授權,對提高高端製造裝備的精密技術有極大幫助。    這兩項成果,均來自同一個團隊——「時柵傳感理論與技術團隊」。
  • 做好昂揚奮進的學生引路人 劉延東教師節前親切看望師生
    「首都師範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系列講話精神,在涵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師範教育中,紮實推進教師教育綜合改革,深入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取得了一些探索經驗。」劉延東深有感觸地說,師範高校最根本的任務是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培養優秀師資,服務教育現代化。
  •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兩江KAIST 國際項目的學生很有「國際範」
    原標題: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兩江KAIST 國際項目的學生很有「國際範」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教學樓6月3日,韓國KAIST大學電氣電子工程系教授李昌熙院士訪問重慶理工大學,期間與重慶理工大學兩江國際學院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的30餘名學生代表座談交流,在交流會現場,李院士與學生們就專業學習、大學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做了詳細交談
  • 重慶理工大學KAIST國際項目 學生家門口享受國際化精英培養(組圖)
    鍾哲誠在與班級同學製作活動海報 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鍾哲誠與校學生新聞中心學生記者分享作為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學生的別樣大學故事 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訊(通訊員 張妍 唐黛嘉 鄒俞華)「成為第一屆重慶理工大學KAIST國際項目學生是我的幸福和驕傲。
  • 重慶理工大學KAIST國際項目 學生家門口享受國際化精英培養
    近日,重慶理工大學兩江國際學院KAIST國際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15級學生鍾哲誠接受該校學生新聞中心「2016年對話校園精英」 欄目組專訪,分享著他在重慶家門口接受韓國知名大學國際化培養的別樣大學故事。
  • 重慶理工大學青年學者王海兵:敬業篤行 做三尺講臺上的會計人
    於老師而言,「傳道」便是傳與學生一條道路,假作他們的燈塔一般,為他們指引著人生方向,觸發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授業」可以理解為專業知識,意指教授學生生存的技術與能力;「解惑」即疑惑,人生中的困惑,學業上的困惑,生活裡的困惑,都能夠得以解答。而在這期間裡,身為人師的他們必定會散發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
  • 北京理工大學啟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北京理工大學啟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2019-03-01 19:14:00來源:央廣網
  •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瀋陽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四年級小學生追問洋快餐 學生展示科技成果  二年級學生用創意表演展現身邊的故事,四年級學生用多種調查方式研究洋快餐與健康關係,六年級學生則對水的浮力產生興趣。
  • 重慶理工大學-兩江KAIST國際項目特別報導
    科研實力在韓國相當於「中科院」 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始建於1971年,直屬韓國科學技術部,是韓國著名的科學研究型大學,KAIST擁有國際水準的教育、研發設施,實施學士、碩士和博士連讀制度,設有自然科學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工學學院、人文交叉科學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和商學院等6個學院
  • 以點帶面發揮典型引路作用,推動全校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
    同時,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黨委、建築與藝術學院黨委以及5個基層黨支部也入選第二批全省黨建工作標杆院系、樣板支部,進一步強化了「以點豐富面、以面支撐點」的典型引路磁場效應,營造出學校學先進、趕先進、當表率、作貢獻的濃厚氛圍。
  • 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重慶理工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答:我校複試分為專業課筆試、專業綜合面試和外語聽說能力測試三個部分,3個部分各佔不同的係數,其考生複試成績為三部分成績相加之和,滿分為100分。  學術學位考生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佔其入學考試總成績的比例一般為60%:40%。個別專業考生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佔其入學考試總成績的比例一般為50%:50%。
  • 對話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46萬導師 如何做好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編者按:研究生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承擔著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的雙重使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研究生導師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力量,肩負著培養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目前,全國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5萬人。導師既是研究生學術道路的指導者,也是價值觀塑造的引路人。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首期「研究生教育發展新圖景」系列報導,我們對話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人民網:導師應如何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既做學業導師又做人生導師?
  • 2016重慶理工大學招生 政策解讀
    面向全國31個省市招生6400餘人 在渝招生4600餘人重慶理工大學2016年面向全國31個省市招生6400餘人,在渝招生4600餘人,招生層次涵蓋在本科一批次和二批次其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智慧財產權、車輛工程、機械類、材料類、電氣類、計算機類、工商管理類等33個專業在全國11個省份納入本科一批次招生。除普通本科外,學校還涵蓋藝術類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本科(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應用技術本科。
  • 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首批學生有8人通過赴KAIST深造初選
    年迎新晚會表演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聶雨佳(左二)、鍾哲誠(左四)等項目學生參加 BBQ活動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6月19日15時10分訊(張華)近日,記者從重慶理工大學獲悉,學校和韓國科學技術院開展聯合辦學的重慶兩江KAIST
  • 語文教師要做兒童閱讀的引路人
    在首屆蘭州兒童閱讀暨書香校園建設論壇上,甘肅蘭州東郊學校語文教師徐世贇站在臺上,正面對40多名四年級學生上《神話中的「火」》研討課。臺下,400多位來自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一面專心聆聽,一面不停地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來自蘭州市蘭煉二小的朱濤老師,儘管已有13年的語文教學經驗並獲獎無數,仍目不轉睛地關注著臺上師生在教學互動中的每個細節。
  • 為每一位學生架起通向世界的橋梁-重慶理工大學兩江KAIST國際項目...
    6月8日,隨著考生踏出考場,重慶2017年統一高考落下帷幕,隨後等待分數、志願填報、高校錄取工作將陸續展開。據專家建議,在等待分數的這段時間,考生不妨對高校的專業、辦學理念以及就業情況進行相關了解。那麼,在我市有哪些高校值得關注呢?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重慶理工大學兩江KAIST國際項目,了解一下這個在國內即可享受國際教育的項目。
  •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業,是種什麼體驗?
    聚焦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著力打造精益創業的集聚平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導敬業、精益、專注、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構建專業化、全鏈條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增強持續創新創業能力,加快培育成長型初創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 大連理工大學深化改革創新讓思政課「活」起來
    大連理工大學深化改革創新讓思政課「活」起來構建育人大格局 拓展育人新陣地記者侯永鋒報導 著力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創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景教室」。作為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創新思政課教學,探索融合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啟發性於一體的教學形式,讓思政課煥發無限活力。
  • 桂林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最新排名及錄取分數線
    桂林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最新排名,三所大學排名情況如何?實力如何?誰更受歡迎?具體來看一下。· 重慶理工大學全國排名: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重慶理工大學排名第209名;在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重慶理工大學排名第211名;在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重慶理工大學排名第283名。
  • 重慶理工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校簡介  重慶理工大學是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學校坐落於中國直轄市重慶,共有花溪、兩江、楊家坪等3個校區。建有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43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是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主導建設了我市首批五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之一的「重慶汽車智能製造與檢測產業技術研究院」,擁有12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重慶清研理工創業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