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蘭州12月14日訊(記者 郜雲雁)「火是從哪裡來的?你在閱讀《普羅米修斯》《盜火英雄商伯》《託阿盜火》三篇神話時,發現有哪些異同之處?這些神話為什麼都要製造一個英雄?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神話?」在首屆蘭州兒童閱讀暨書香校園建設論壇上,甘肅蘭州東郊學校語文教師徐世贇站在臺上,正面對40多名四年級學生上《神話中的「火」》研討課。臺下,400多位來自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一面專心聆聽,一面不停地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來自蘭州市蘭煉二小的朱濤老師,儘管已有13年的語文教學經驗並獲獎無數,仍目不轉睛地關注著臺上師生在教學互動中的每個細節。他說,這樣的課堂已展示出與傳統語文課堂完全不同的教學形態,「教師不再圍著課本上的單篇文本進行教學,而是以主題下的群文形式展開,既考驗教師對文本的選擇,更考驗教師自身的眼界和閱讀功底。」
作為甘肅省特級教師,徐世贇在長期的一線教學中發現,孩子們是熱愛閱讀的,只是他們在閱讀起步時需要有成年人的協助,「語文教師需要樹立大語文意識,要做兒童閱讀的帶領者和引路人。」
每天誦讀10分鐘、每周一節主題閱讀課、每月共讀一整本書……蘭州東郊學校校長朱文龍,向現場教師詳細介紹了該校如何通過4年前實施「閱讀地平線計劃」,將課外閱讀納入校內課程表,到閱讀覆蓋英語、數學、美術等全學科,最終構建起三級閱讀體系的發展歷程。
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南川東路第二小學校長彭娟、廣西玉林市玉東小學校長陳菁,分別介紹了學校如何通過兒童誦讀、圖畫書閱讀、主題閱讀和整本書閱讀,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論壇上,幻想小說作家、圖畫書研究者彭懿的《遠行的攝影圖畫書》、著名教育學者李慶明的《傳燈——文化語境裡的學校閱讀生態建設》、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的《整本書的欣賞和教學》等主題演講,為現場教師帶來了多角度的思維碰撞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