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地球所在太陽高能粒子平均自由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太陽高能粒子(SEP)又稱為太陽宇宙線,是由太陽偶爾噴發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最高可達GeV量級的能量。太陽高能粒子對於在太空中作業的太空人和衛星上的電子元器件均構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危害,成為影響日地空間環境和空間天氣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規避或減輕太陽高能粒子對人類空間探測活動和生產生活的影響,深入了解太陽高能粒子在行星際空間中的傳播過程和擴散機制是十分重要的。
-
地質地球所揭示白天低緯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與起源
地質地球所揭示白天低緯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與起源 2020-12-03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針對白天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等問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空間環境探測實驗室高級工程師解海永和研究員李國主等利用三亞VHF相干散射雷達,發展空間幹涉成像探測技術,在2016年11月至2020年8月對白天可能出現的等離子體羽狀結構開展長期觀測實驗,試圖解決如下科學問題:造成白天電離層F區回波的米級尺度不均勻體出現機率?白天F區回波是否由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造成?
-
地質地球所揭示新石器時代晚期東亞地磁場強度變化
地質地球所揭示新石器時代晚期東亞地磁場強度變化 2020-07-01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磁場還是地球的保護傘,屏蔽太陽風帶電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線,減少大氣離子逃逸,從而保護地球宜居環境。古地磁學研究表明,地磁場存在從百萬年尺度到千百年尺度不等的長期變化,這些變化是理解和重建過去地球內部動力學過程的重要依據。考古磁學是解析地磁場全新世以來百年尺度高解析度精細變化特徵的有效途徑。全新世地磁場分布表現為很強的區域特徵,深入研究各區域地磁場變化是認識地磁場全球分布的基礎和前提。
-
地質地球所揭示地磁場百年衰減導致磁層收縮
地質地球所揭示地磁場百年衰減導致磁層收縮 2015-04-07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磁層可以使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偏轉方向,對地球生物、人造衛星和空間站等形成有效的保護(圖1)。磁層頂的位置是由地磁場壓力和太陽風壓力平衡決定的。通常情況下地球磁層頂日下點距離位於10個地球半徑附近。但是在極端太陽風條件下,磁層頂會壓縮至同步軌道以內。
-
地質地球所等揭示華北地區新仙女木事件的時限與結構特徵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的馬志邦高級工程師及其合作者,對取自北京房山苦慄樹洞一石筍(BW-1)進行了詳細研究。通過精確定年的高解析度氧同位素序列和年層計數,重建了14-10.5 kaBP時期的氣候變化規律(圖a)。
-
地質地球所提出單點衛星方法分析磁繩結構
在磁繩結構中,磁場會繞著某一方向旋轉,形成螺旋形的磁力線結構,並常能「裹挾」粒子和電流,形成「橋梁」,促進空間等離子體環境不同區域間物質和能量的傳輸和交換。比較常見的磁繩結構有太陽日冕物質拋射事件中的大尺度磁通量繩結構(圖1a,圖1b),可攜帶大量太陽風高能粒子進入地球空間中,對通訊導航系統造成較大危害,而在行星磁層磁尾中形成的磁繩則能攜帶行星大氣離子逃逸(圖1c)。
-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 天生不安分 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吉林大學:研究成果揭示恐龍演化特徵
研究人員採集了大量的長春龍頜骨及牙齒標本,製作了骨組織學薄片,從顯微解剖結構特徵層面,觀察到了長春龍牙齒替換齒的產生、發育,使用齒的磨蝕到最後脫落被替換的完整過程,獲得了該型原始鳥腳類恐龍牙齒演化的詳細數據。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揭示膠北古元古代淡色花崗巖巖石成因
-
科學家檢測太陽日珥爆發,高能粒子流將於明天或擊中地球!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檢測太陽日珥爆發,高能粒子流將於明天或擊中地球!
-
NASA:太陽日珥爆發,高能粒子流將於三天後擊中地球!
太陽南半球的一個日餌已經破裂,大量高能、超高速的粒子正向宇宙空間發射,不幸的是,地球剛好在此次日珥爆發的衝擊範圍內! 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危害 地球有一個磁場,它會保護地球不受太陽風暴中的高能帶電粒子轟擊
-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磁性特徵 2015-02-02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特提斯研究中心博士生胡鵬翔及其導師劉青松研究員同其他合作者首次對同時期黃土高原中部和青藏高原東部川西黃土沉積進行了多領域交叉研究和對比研究
-
NC:等離子體層頂表面波震蕩磁層和極光
由磁層頂表面波激發的ULF波是向內傳播的(指向地球),在磁暴期間能穿透到內磁層,但相反的過程能否發生目前仍未知。 地球內磁層的主要部分是等離子體層,它是由繞地球共轉的緻密冷等離子體組成。等離子體層粒子密度隨高度增加以對數趨勢下降,在3–6 RE(1 RE=6378 km,為地球半徑)處出現一個密度銳減的外邊界叫等離子體層頂(Plasmapause)。
-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2018-03-27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能源所研究員、非常規天然氣儲層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執行副主編潘哲君訪問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並於3月22日在研究所作了題為Gas transport in proppant supported shale fracture
-
通訊、廣播、導航都離不開它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天生不安分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NASA:太陽日珥爆發,高能粒子流將於兩天後擊中地球!
太陽南半球的一個日餌已經破裂,大量高能、超高速的粒子正向宇宙空間發射,不幸的是,地球剛好在此次日珥爆發的衝擊範圍內!日餌分為寧靜型,活動型和爆發型,這個拱門結構會將大量的太陽高能物質輸送到色球層外,而當這個去打的拱門狀半環結構因不穩定破壞時,這些攜帶了巨大能量的太陽高能物質就會拋向宇宙!
-
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入選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
其中,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等單位提出的「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成功入選併名列首位,成為此次大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位列首位,充分體現了該領域方向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的重大性、高優先級和戰略意義。 日球層是超聲速太陽風向外膨脹時與鄰近星際介質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巨大「泡狀」空間,主要受源自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所控制。其外是廣袤無垠的恆星際空間,充滿了等離子體、中性原子、塵埃等星際介質。
-
深埋碳酸鹽巖儲層成因被揭示
-
NASA:太陽南半球日珥爆發,高能粒子流將於本周日襲擊地球!
太陽南半球的一個日餌已經破裂,大量高能、超高速的粒子正向宇宙空間發射,不幸的是,地球剛好在此次日珥爆發的衝擊範圍內!
-
太陽爆發產生高能帶電粒子
本報北京7月14日電(記者林英、通訊員羅楊)今天從北京市天文臺獲悉:最近幾次太陽爆發所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正以每秒1000千米的速度飛向地球,將從15日起的兩周內陸續對人類產生多方面影響。據中國天文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趙復垣介紹,高能帶電粒子會影響到地球電離層,使短波通訊,如軍用步話機、短波廣播等受到幹擾,甚至發生中斷。攜帶有高能量的帶電粒子還可能對人造太空飛行器造成直接損害。太陽的大規模爆發還使地球磁場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可能會影響到供電系統和石油輸送系統,1989年3月的太陽爆發就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電力供應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