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宋江陰險很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兩任頭領的心腹
文/哲理
金聖歎在評價《水滸傳》時,直接就把招安以後的內容全都腰斬了;毛主席在讀水滸的時候也說,這本書好就好在招安,當然這是一句反話,可以說梁山失敗的根源就在招安一事上。而大力主張招安的宋江在許多人眼裡更是一個極其陰險的人,但是梁山中的這個人卻比宋江還要陰險得多,在梁山幾任頭領手下都是重要心腹,最為人詬病的是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濫殺無辜。
先不忙著點明他的身份,先來說說宋江。宋江此人身為一個小小的鄆城縣刀筆吏,一個押司的官職幾乎可以說是他政治生涯的終點,但是他在江湖上的名聲卻屬實不小,「及時雨」的美名天下傳頌。但他的美名又是如何得來的呢?從他給晁蓋報信一事就可見一斑,身為官府中人不是好好做事,卻借著當差的便利為自己謀取名聲,再加上小恩小惠施捨給那些跑路途中還大酒大肉花光了盤纏的所謂的好漢。明明是自己為了義氣先放棄了對朝廷的忠心,卻到處說自己忠義難兩全,陰險二字實在是不為過。
回到本文的主人公,這個比宋江還陰險的人就是梁山的軍師,智多星吳用,曾有人評價吳用這個名字真是恰如其分,他在小事小情上計算得勤,在招安等大事上卻分不清是非。其實他在小事上也不見得比旁人高到哪裡去,只是比較會揣摩人的心思,再加上善於扯著大義的名分來蒙蔽梁山其餘人的雙眼,這才坐到了第三把交椅。那麼他的陰險都從何體現呢?且讓我給大家細細道來。
這個吳用本是個教書先生,但是他的內心總是不安分,當他得知梁中書運往京城孝敬蔡京的生辰綱要路過此地時,歪心思就動了起來。首先他找到了當地有名的員外晁蓋,用不義之財有德者居之的話煽動起了晁蓋的貪心,又去找到打漁為生的阮氏兄弟,利用他們對官府的不滿,引發他們一起來盜取這批不義之財。這麼大的事兒卻沒把屁股搽乾淨,要不是宋江的告密,他們幾個肯定要被一網打盡,不得已幾個人一起投了梁山。
以晁蓋為首的七人投奔梁山,這讓本來的梁山之主王倫十分戒備,論武力值託塔天王名聲在外,自己手下的唯一好手林衝卻和自己不對付;論名聲,剛劫了生辰綱的七人在江湖上已經人盡皆知了。看出王倫心思的吳用第一時間發現了林衝和王倫之間的不和,於是又用言語讓林衝對王倫的不滿變成厭惡。盛怒之下的林衝為了梁山的未來殺了王倫,擁護晁蓋為梁山之主。
宋江上山後,吳用又發現這個「及時雨」也是個有野心的人,於是他又和宋江打得火熱。這時的梁山打了好幾場硬仗,同時又吸收了許多英雄好漢,這些好漢要麼是戰場上的敗將,要麼是聽了宋江的戰績慕名而來。而晁蓋這個大頭領卻屢屢被宋江勸住留守山寨,漸漸地就被架空了,等到他回過神來,非要親自出戰去打曾頭市的時候,身邊卻沒有幾個好手相隨,只帶了五千多人的他含恨死在了曾頭市。
梁山的第二任頭領也死了,而吳用依然是他的軍師。作為軍師的吳用為了山寨的強大,招納英雄們前來投奔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他的手段卻極為下三爛。也就是小說中敢這樣寫,要是現實中的人受到這樣的算計,非和這個幕後主使不死不休不可,還會乖乖上山,還得叫他哥哥,還不如死了呢。
為了逼朱仝上山,安排李逵殺了被朱仝照顧知縣幼子;為了逼盧俊義上山,一面把他強留在山上,一面派人去他家裡搗亂,一切安排妥當才讓盧俊義下山,美其名曰自願;最可憐就是神醫安道全,本來醫生做得好好地,卻被吳用誣陷殺了自己的相好。幾乎梁山需要的人才都會被莫名其妙的變成通緝犯,好一點的家人被「請」上梁山,看你來不來;壞一點的直接家破人亡再加上身敗名裂。
或許我們後人看來這些人都是反抗封建的好漢,但是在當時老百姓眼裡他們可不就是打家劫舍的強人。尤其是吳用為達目的所用的那些陰險手段,更是給後世的強盜們起了個好頭,在施耐庵書中替天行道的杏黃旗下,又死了多少無辜百姓,而這些好漢們卻招安了去替朝廷打那些和他們一樣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