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宋江陰險很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兩任頭領的心腹

2021-01-17 哲理歷史

此人比宋江陰險很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兩任頭領的心腹

文/哲理

金聖歎在評價《水滸傳》時,直接就把招安以後的內容全都腰斬了;毛主席在讀水滸的時候也說,這本書好就好在招安,當然這是一句反話,可以說梁山失敗的根源就在招安一事上。而大力主張招安的宋江在許多人眼裡更是一個極其陰險的人,但是梁山中的這個人卻比宋江還要陰險得多,在梁山幾任頭領手下都是重要心腹,最為人詬病的是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濫殺無辜。

先不忙著點明他的身份,先來說說宋江。宋江此人身為一個小小的鄆城縣刀筆吏,一個押司的官職幾乎可以說是他政治生涯的終點,但是他在江湖上的名聲卻屬實不小,「及時雨」的美名天下傳頌。但他的美名又是如何得來的呢?從他給晁蓋報信一事就可見一斑,身為官府中人不是好好做事,卻借著當差的便利為自己謀取名聲,再加上小恩小惠施捨給那些跑路途中還大酒大肉花光了盤纏的所謂的好漢。明明是自己為了義氣先放棄了對朝廷的忠心,卻到處說自己忠義難兩全,陰險二字實在是不為過。

回到本文的主人公,這個比宋江還陰險的人就是梁山的軍師,智多星吳用,曾有人評價吳用這個名字真是恰如其分,他在小事小情上計算得勤,在招安等大事上卻分不清是非。其實他在小事上也不見得比旁人高到哪裡去,只是比較會揣摩人的心思,再加上善於扯著大義的名分來蒙蔽梁山其餘人的雙眼,這才坐到了第三把交椅。那麼他的陰險都從何體現呢?且讓我給大家細細道來。

這個吳用本是個教書先生,但是他的內心總是不安分,當他得知梁中書運往京城孝敬蔡京的生辰綱要路過此地時,歪心思就動了起來。首先他找到了當地有名的員外晁蓋,用不義之財有德者居之的話煽動起了晁蓋的貪心,又去找到打漁為生的阮氏兄弟,利用他們對官府的不滿,引發他們一起來盜取這批不義之財。這麼大的事兒卻沒把屁股搽乾淨,要不是宋江的告密,他們幾個肯定要被一網打盡,不得已幾個人一起投了梁山。

以晁蓋為首的七人投奔梁山,這讓本來的梁山之主王倫十分戒備,論武力值託塔天王名聲在外,自己手下的唯一好手林衝卻和自己不對付;論名聲,剛劫了生辰綱的七人在江湖上已經人盡皆知了。看出王倫心思的吳用第一時間發現了林衝和王倫之間的不和,於是又用言語讓林衝對王倫的不滿變成厭惡。盛怒之下的林衝為了梁山的未來殺了王倫,擁護晁蓋為梁山之主。

宋江上山後,吳用又發現這個「及時雨」也是個有野心的人,於是他又和宋江打得火熱。這時的梁山打了好幾場硬仗,同時又吸收了許多英雄好漢,這些好漢要麼是戰場上的敗將,要麼是聽了宋江的戰績慕名而來。而晁蓋這個大頭領卻屢屢被宋江勸住留守山寨,漸漸地就被架空了,等到他回過神來,非要親自出戰去打曾頭市的時候,身邊卻沒有幾個好手相隨,只帶了五千多人的他含恨死在了曾頭市。

梁山的第二任頭領也死了,而吳用依然是他的軍師。作為軍師的吳用為了山寨的強大,招納英雄們前來投奔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他的手段卻極為下三爛。也就是小說中敢這樣寫,要是現實中的人受到這樣的算計,非和這個幕後主使不死不休不可,還會乖乖上山,還得叫他哥哥,還不如死了呢。

為了逼朱仝上山,安排李逵殺了被朱仝照顧知縣幼子;為了逼盧俊義上山,一面把他強留在山上,一面派人去他家裡搗亂,一切安排妥當才讓盧俊義下山,美其名曰自願;最可憐就是神醫安道全,本來醫生做得好好地,卻被吳用誣陷殺了自己的相好。幾乎梁山需要的人才都會被莫名其妙的變成通緝犯,好一點的家人被「請」上梁山,看你來不來;壞一點的直接家破人亡再加上身敗名裂。

或許我們後人看來這些人都是反抗封建的好漢,但是在當時老百姓眼裡他們可不就是打家劫舍的強人。尤其是吳用為達目的所用的那些陰險手段,更是給後世的強盜們起了個好頭,在施耐庵書中替天行道的杏黃旗下,又死了多少無辜百姓,而這些好漢們卻招安了去替朝廷打那些和他們一樣的「好漢」。

相關焦點

  • 此人位居梁山末位,深得宋江晁蓋信任,業務能力低被後浪輕易取代
    段景住排在末位的金毛犬段景住,也是位被忽視的專業技術人才,很多朋友聽聞此人,只會認為他是連累晁天王被害的盜馬賊。段景住此人是涿州當地人,平日以盜馬為業,只因生得赤發黃須、骨瘦形粗,所以得名「金毛犬」,這是原著中對段景住的介紹
  • 為什麼宋江與吳用是梁山上最臭味相投的一對?他們的陰損不相上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宋江就是一個生性坦蕩不使陰謀的人。恰恰相反,宋江的陰損其實是與吳用的陰險不相上下且相得益彰的。這什麼這麼說呢?有事實為證。雖然宋江在江湖的名聲非常好,於家大孝,於外仗義的人設傳得神乎其神盡人皆知。可是,這個人其實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非常卑劣的奸人。
  • 此人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三,首位上梁山的好漢,卻成最後陣亡之人
    巧合的是,此人與宋萬一樣,都是梁山的元老。如果按照山上的前後順序,此人是首位上梁山的好漢。此人便是排名第八十三位、綽號摸著天的杜遷。在無名氏所撰《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一位名叫杜千的漁民,與宋江是舊交,被宋江推薦到晁蓋佔據的梁山濼落草為寇。
  • 曾經互為生死之交的晁蓋與宋江,卻因為一個小人物而徹底決裂
    作為水泊梁山的前後兩任大寨主,晁蓋與宋江也曾是好兄弟,都曾為了對方而豁出一切,是真正的生死之交。當初晁蓋等七人劫取生辰綱的事情敗露,是宋江冒著巨大的風險去給晁蓋通風報信,讓晁蓋等人在抓捕官兵到來之前逃離。
  • 目的正確,就可以不擇手段嗎?(深度好文)
    「只要目的正確,就可以不擇手段」,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非常根深蒂固的東西。《孫子兵法》中「兵不厭詐」之說也早已深入人心。記得《古文觀止》中有一篇文言文,說的是「自命仁義之師」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在楚軍半渡時不願乘人之危,坐失良機」的典故,宋襄公也因此被成為千古笑柄。
  • 宋江為何非要招安不可?因為不招也活不成,至少3種死法
    梁山一百零八將聚義廳歃血盟誓後,人馬各歸其位分撥已定,宋江立刻就把招安提上日程。大排位之後,正值涼秋重陽佳節,梁山排賞菊大宴,諸頭領齊聚忠義堂,共享肉山酒海百般吃食。酒過三巡之後,宋江提筆賦詞,感慨「日月常懸忠烈膽,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此言一處,武松拍案而起,李逵一腳踢碎酒桌。
  • 推薦3本黑暗反派流小說,主角極度利己,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我要先劇透一下,主角前面表現的一切面目都是假的,他是一個極其殘忍自私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書的開始主角偽裝成一個普通的畢業大學生,(怎麼也劇透了上了就說主角是偽裝好了)他因為一時沒有找到工作,所以託關係在一家醫院太平間上夜班,沒想到一天突然闖進來一幫十多歲到二十來歲的青少年,他們到這是為了試膽量。
  • 此人與關勝大戰三十回合,卻難敵公孫勝,遭梁山八將圍攻而亡
    此人官拜遼國副統軍,名叫賀重寶。梁山大軍拿下薊州和霸州後,遼國郎主震怒,都統軍兀顏光主動請纓,要求率部抵抗梁山。此時,另有一員將領向遼國郎主請戰,此人便是賀重寶。最終之所以遼國郎主選擇了賀重寶而非兀顏光主張,最重要的原因是賀重寶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策。賀重寶認為,可以在幽州青石峪設伏,將梁山兵馬圍困其中進行殲滅。
  • 水滸中的四大寇,淮西王慶才是人生贏家,宋江只是一個傀儡
    王慶的一生和宋江極為相似,宋江是鄆城縣的小吏,屬於政府的編外人員,又好結交一些好漢,仗義疏財。而且宋江是因為閻婆惜惹上了官司,最後被迫被刺配了江州。在江州心情鬱悶的宋江醉酒後,題了反詩,被迫無奈又上了梁山。
  • 此人是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被蔣介石下令槍決,死後墓地遭人噴字
    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的國軍將領很多,有臨陣脫逃的、有怕死投向日本人的。但要數下蔣介石處決的國軍上將,大家恐怕沒知道幾個,有大家熟知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牆頭草的漢奸石友三等。但其中還一個名氣更大的人物,估計很多人沒怎麼聽過,他就是國民黨元老人物、國軍陸軍二級上將、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
  • 如果宋江不毒死他,他遲早也會被自己玩死
    《水滸傳》中有很多鮮明特點的人物形象及綽號,比如呼保義——宋江,他不能文不能武,趨炎附勢,主要事件有殺閻婆惜;豹子頭——林衝,他忠厚老實、武藝高強,主要事件有風雪山神廟、火併王倫;花和尚——魯智深,他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主要事件有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黑旋風——李逵,他直爽、忠誠、殘暴,主要事件有坐堂壽張縣、為母殺四虎;智多星——吳用,他足智多謀,主要事件有智劫生辰綱等等
  • 水滸中的田虎,王慶,方臘,宋江,四個人誰的武藝更厲害?
    水滸中的田虎,王慶,方臘,宋江,四個人誰的武藝更厲害?在水滸傳裡面一共有四個很強大的勢力讓朝廷非常頭疼,他們就是宋江,方臘,田虎,王慶。每個人都有對抗朝廷的本事。這四個人每個人都很有能力,那麼他們四個人誰的武藝最厲害呢?
  • 宋江、方臘、田虎、王慶,這四股勢力讓你選擇的話,你會選擇誰?
    《水滸傳》中,最大的四股起義勢力就是:山東宋江,準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這四股勢力。這皇帝眼中的四大賊寇,個個都是聚眾甚多,如果是你,你會選擇那股勢力呢? 山東宋江
  • 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這個疑問中,夾雜最多的情緒,就是不忿和對宋江的聲討。為什麼一定要招安?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豈不暢快?賣了兄弟,只為自己前途,實在是可恨。但實際上,宋江背著這個罵名冤枉的很。難道只有他一個人迫切希望朝廷招安?
  • 不是宋江晁蓋
    的確,開局部分、中間部分,宋江是起到了指明方向的作用,表現也很穩定,引領了梁山的發展,但是後來徵方臘後,宋江的表現就完全不是北鬥了,他自己就沒整明白應該何去何從,好在大多數人並沒有按他的意思辦,才能倖免被陷害,而宋江及其鐵桿粉絲李逵等人,一同被奸臣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