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精通的超前心理學: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為其招安大計鋪路

2020-12-03 漫夜微寒

相信看過水滸傳原書、影視劇的朋友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

這個疑問中,夾雜最多的情緒,就是不忿和對宋江的聲討。

為什麼一定要招安?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豈不暢快?

賣了兄弟,只為自己前途,實在是可恨。但實際上,宋江背著這個罵名冤枉的很。

難道只有他一個人迫切希望朝廷招安?如果梁山泊真有那麼多人反對,筆者絕不相信他能一意孤行,違背整個忠義堂的意志。

咱們結合社會背景和心理學來分析分析。

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68年提出。

此後,這項理論在現代行為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管理心理學中人際關係理論、群體動力理論、權威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社會測量理論的五大理論支柱之一。又被行為科學所吸取,並成為行為科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

而宋江一生都在謀求的招安大計,實際上始終暗合這種理論基礎。

北宋末年,民不聊生,綠林強盜比比皆是。佔山為王者,大致有三個目的,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的強盜,大多都是些沒有什麼思想境界。人數也不多,胡亂找個地方盤踞下來,打家舍,過一天算一天。

他們渴望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只要吃飽了不餓,官府不來圍剿就OK。

第二個層次的強盜,有不俗的見識,也有相當的抱負。聚集起來不只為自己快活,還有具有一定的朝堂目的。對於朝廷的騷擾保持在一個界限,真正的目的,就是迫使朝廷招安。

可見,這些人渴望的是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

第三個層次的強盜,有格局,有魄力,也有實力。招安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打算揭竿而起,再造皇朝,自己當皇帝。當然,歷史上的朝代也就那麼些,真正成功的沒有幾個。

敢造反,還敢稱帝的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大氣運和魄力集於一身者,另一種是純粹的幻想主義者。

這裡我們說的是前者,其追求的是自我實現需求。

各位可能已經看得很明白了。

梁山泊無論從整體實力、地理位置、人員素質上,都夠不上造反當皇帝的層次。他們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從最開始王倫的那一代,也就是第一個層次,吃飽了沒人打攪就行。所以,收人策略也相當無腦,想收的我就收,不想收的就給點錢打發走。林衝就是個鮮明的例子。

後來晁蓋等人前途投奔,也遭到了類似的待遇 。

由於七星聚義的大背景。晁蓋等人劫下的生辰綱,足夠他們吃喝上幾年的,生理需求滿足之後,渴望安全需求。八百裡梁山是最佳的地點。

可惜,眾人的需求跟王倫的格局與之相悖,被怒火中燒的林衝一刀死了。

晁蓋義薄雲天,有領導魅力,能夠滿足眾兄弟的社交需求。所以,理所應當的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從那之後,梁山泊只有幾把椅子,也有了些名聲。不斷有好漢來投,在實力增進的同時,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直到宋江等一批北宋讀書人的上山,再次拔高了梁山人員的素質水平。

有了更高的心理需求,需要社會尊重,渴望被朝廷認可。在北宋的大背景之下,落草為寇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有的寧願餓死,也不願意當強盜。

這是官本位時代的特有意識形態。

就拿李逵的哥哥來說,窮得叮噹響,可還是不願意接受李逵的金銀,反倒勸他去自首。

就連平民都這麼想,更遑論落草為寇的讀書人。他們大多都是受到陷害,被逼上梁山。正當壯年,哪個心裡還沒有點抱負?

無論歷朝歷代,在任何一種群體中,讀書人的地位都處於上層。他們嘴皮子厲害,懂得社交心理,所以讀書人在梁山的地位要遠高於武夫。

隨著這兩個階層的分化加劇,晁蓋格局受限,已不適合坐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所以,施耐庵就把他寫死了,這是現實渴求,也是劇情需要。

本來,晁蓋在宋江剛上山的時候就有意讓位,但當時時機不到,宋江肯定不肯受,也不敢受。可在後來,晁蓋意識到不對勁,宋江一心歸附朝廷,讓武夫和讀書人群體之間發生了碰撞。

所以,在書中有這麼個插曲。

宋江在晁蓋臨死前,依然不放棄招安的念頭。

晁蓋知道這是大勢,所以,死前跟宋江說過這樣一句話:「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句話說得極重,幾乎要改變梁山的領導格局。

按理說,晁蓋也是個明事理的,怎麼會為了自己的仇恨,這麼武斷的定下梁山首領的人選?

很多人認為,他是將死之時,因為心中激憤隨口說的。

但筆者認為,晁蓋絕對是有意為之!為什麼?

因為自從宋江上山,就屢次請纓下山作戰,明顯有拉攏人心的姿態。這一點並非是筆者的陰謀論,諸君可回頭細查。

有一回讓筆者最為深刻,也直接暴露了宋江的領導欲。就是小旋風柴進被高廉下了死牢,宋江請纓攻打高唐州的那一回。

小旋風柴進是誰?

他的地位相當特殊,救了他,比為晁蓋復仇功績要大得多。

為什麼?

第一,柴進是皇族之後,可為梁山壯大聲勢;第二,梁山上有多位首領受過柴進恩惠,救下之後,可以收攏人心;第三,要殺柴進的是高廉——高俅的叔伯兄弟,當屬梁山與朝廷的主要矛盾的爆發點。只要殺掉高廉,宋江的威望又將水漲船高;第四,高唐州油水很足,打下之後,所得錢糧可供糧食用上好久。

綜上幾點,宋江必須要拿下高唐州,會進一步削弱晁蓋在梁山的影響,繼續實施他的招安大計。

結果,他辦到了。

而宋江這些努力,晁蓋都看在眼裡。作為一山之主,怎麼可能沒有點眼界?

這並不是說晁蓋心胸狹窄,而是他心裡有一個心結解不開。格局註定了領導力,晁蓋本想做個富家翁,絕對不願意歸順朝廷。而且,當初跟他上山的兄弟都是這個念頭。

而宋江的威望越來越高,此後坐上了第一把交椅,這是讀書人眾望所歸的事。長此以往,梁山受招安已經是板上釘釘。

所以說,晁蓋臨死前的這句話,實為不同立場的雙方,最後的一搏。

可惜,他還是小看了宋江的影響力。

當晁蓋剛死,就有兩個人立刻出來力薦宋江登位。一個是林衝,另一個是吳用。

林衝跟高俅有大仇,高唐州一戰殺了高廉,讓他對宋江馬首是瞻。

而吳用這麼心急,足以說明一個問題。晁蓋的原有勢力被分化嚴重。

這位學究算是晁蓋的老班底,哥哥剛死,就著急讓宋江登位,這怎麼都說不過去。

當時,幾人的對話中暗藏玄機。

吳用說:山寨不可一日無主,哥哥上位吧!

宋江說:晁天王屍骨未寒,留下話來,誰能抓了史文恭,就讓誰坐第一把交椅。

吳用又說:哥哥還是顧全大局,先坐了主位,等到抓了史文恭,咱們再做計較。

這時,李逵愣了吧唧的插了一句嘴:哥哥別說是做梁山之主,就是做大宋皇帝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貨的一句無心之語,卻刺激了兩位讀書人的神經,觸碰了他們的底線。

宋江的反應如何?勃然大怒:再這麼說,我就割了你的舌頭。

吳用接著圓話:李逵不知尊卑,哥哥別跟他一般見識。

說道這裡,吳用為什麼著急讓宋江上位,箇中緣由就清晰多了。

如果沒有晁蓋,吳用一輩子只能是個教書先生。如果只是劉唐和公孫勝勸,晁蓋絕不可能妄奪生辰綱。吳用的一番攛掇起了大作用,剛開始的目的還不明顯。

直到晁蓋死了,吳用的真實意圖才暴露出來。他也要招安,不想一輩子當強盜,要安身立命,報效朝廷。這也是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最高理想。

宋江入夥梁山,給了吳用最大的激勵。兩人一拍即合,兩把交椅的影響力疊加,相輔相成,註定了梁山的招安大計。

然而,像方臘那樣稱帝,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論題。

直到後來盧俊義殺了史文恭,但當時已經沒人把晁蓋的遺言當回事了。雖說宋江一再謙讓,但盧俊義堅定不接受首領之位。

是為了義氣嗎?

是他不敢坐。盧俊義雖然是武夫,但眼界可高多了。晁蓋活著的時候,都擋不住讀書人的權力架空,更何況他一個上山不久的員外郎!

實際上,想要招安的可不只是宋江一等讀書人。

可能諸君想不到,縱觀水滸傳,第一個提及招安一詞的並不是讀書人。而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行者武松。

可能有人大呼不可能,武松和魯智深是堅定的反招安派,怎麼可能第一個提這事?

原文中有充足的證據。

武松在血洗鴛鴦樓之後,路過白虎山,無意遇到了宋江。

宋江當時已經殺了閻婆惜,也是有罪在身。他勸武松一同去清風寨安身,而武松卻說了這樣一段話。

前幾句的意思是:哥哥,我害命太多,跟你一塊行走怕連累了你,連累了花榮更不好。我還是去二龍山投奔吧。

下一段的武松原文:「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宋江很激動: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陪我住幾日了去。

後來宋江又勸:兄弟去了二龍山,少喝點酒。如果能被朝廷招安,你可勸魯智深和楊志投降,這樣也能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可能,這就是宋江看武松順眼的根本原因。也證明了筆者論題,在北宋的那個年代,稍有見識的強盜,都是喜歡招安的。

在那個年代,就算當個屁大點的官都比當山大王強得多。

而後來,武松為什麼要反對招安?

那是因為朝廷一共招安三次,前兩次有奸佞作梗,涼了梁山眾人火熱的心。等到第三次,宋徽宗誠心招安的時候,性格耿直的好漢們受夠了狼來了的故事。

還有一點,宋江憑著招安的金字招牌,籠絡了一大批朝廷降將。比如轟天雷凌振、金槍將徐寧、雙鞭呼延灼,都是被他這麼忽悠入夥的。如果沒有他們的引薦,梁山也不會如願以償的招安。

話到最後,咱們回歸到最重要的論題。

為什麼一定要招安?

在那個年代是大勢所趨,還有這麼幾個現實的原因。

第一,梁山打的旗號是替天行道,所以,不管入夥前如何,上山後是絕對不能碰老百姓的。

第二,梁山有八百裡水泊,固守還行,但沒辦法遠途奔襲作戰,想要打劫遠處貪官汙吏,越來越難。

第三,朝廷也不是吃素的,一旦被逼急了,下定決心剿滅了梁山也算不上什麼難事。歷史上,名將張叔夜滅宋江,只用了千人隊伍。

綜上所述,梁山如果不招安,的確是沒有活路可走的。

如果各位有什麼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咱們共同探討。

相關焦點

  • 《水滸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宋江的成功找到了合理的註腳
    不少讀者一直無法理解《水滸傳》中為何最終只有宋江能夠成功,說起來,宋江出身不及盧俊義,名望不及柴進,勇武不及晁蓋,韜略不及吳用,形象不及武松。和梁山眾好漢比起來,宋江幾乎沒有任何一項能蓋過眾人的優勢,他看上去似乎頗為平庸。但耐人尋味的是,偏偏是這個看上去頗為平庸的宋江,最後偏偏獲得了成功,不但當上了梁山之主,還帶領梁山眾人成功贏得朝廷招安,讓眾人實現了功成名就的人生夙願。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觀點  (1) 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屬於哪個層次
    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下馬斯洛其人。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馬斯洛需求理論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最基礎的的需求,也是低級需要,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都是生理需求。
  • 醫學心理學資料:馬斯洛需要的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醫學心理學重點內容,也是事業單位常見考題。其主要的考點在於對每個層次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讓我們先來做幾道題:1.【單選題】馬斯洛認為需要的最高層次為:A.歸屬與愛 B.自我實現C.尊重 D.安全E.生理1.【答案】B。解析: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由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的需要(空氣、食物、水、性等)、安全的需要(迴避危險和恐懼等)、歸屬和愛的需要(社交、歸屬、愛等)、尊重的需要(成就、權利、名譽等)、自我實現的需要(理想、抱負等)。因此本題選B。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在第幾層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心理學考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教育理論裡面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一個考點,主要的考察形式是選擇題與簡答題兩種方式,比如說,可以考察以下哪個是屬於匱乏性需要,哪個是成長性需要,或者給一個例子來判斷這是哪個需要,簡答題則非常明確沒有明確規定是按五層次來答,如果規定七層次則按七層次來答就好,所以我們在備考時,我們就需要對每一項理解清楚即可。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教師考試中的,經常以各種題型進行考查。關於需要層次理論到底是五種需要還是七種需要,不同的教材論述各不相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否需要逐層滿足之後,更高一級的需要才能出現;是否有些現象是需要層次理論解釋不了的。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考生常常困惑於這些問題,下面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讀,以期對考生有所幫助。
  • 馬斯洛晚年讀過《易經》?把「需求層次理論」改為6層!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實有六層!但很多教科書都忽視了這一事實,並未作出修改!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人類的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954年,人本心理學奠基者之一、有著「人本心理學之父」的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這些需求是有層次的,是由低到高逐步滿足的。同時,馬斯也提出,人們並不是等到滿足了一個需求後才會追求上一層次的需求,而是在一個需求得到部分滿足後,其需求的重心就會發生圍轉移。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層次:第一,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第二,安全需求。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主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 談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現在不管是否學過心理學的人,都能或多或少談論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幾十年來流行甚廣,也是國外心理學家試圖揭示需要規律的主要理論。但在心理學界,對該理論還是存在一些爭議。今天組一篇關於該理論的普及稿,供想了解的朋友參閱。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心理學解讀:2分鐘,全面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26講。今天這一講,我們來詳細講一講心理學「人本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和他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為什麼而活?」「到底什麼才能讓我們真正滿意?」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觀點   (1) 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