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科普丨你了解甲醇嗎?

2020-11-29 騰訊網

甲醇為易燃物

大量甲醇洩漏

隨時可能起火、爆炸

十分危險

而且甲醇還有毒性

不僅有刺激性氣味

大量吸入還可能使人眩暈、昏迷

嚴重還會失明

你了解甲醇嗎?

甲醇是一種高度易燃、易揮發的液體,加熱、火花或明火均可點燃,發生火災;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爆炸,爆炸極限為6.0%~36.5%(體積)。

甲醇對人體的危害:可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眼部損害及代謝性酸中毒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神經系統症狀主要有:頭暈、頭痛、眩暈、乏力、步態蹣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識混濁等;重者出現意識朦朧、昏迷及癲癇樣抽搐等。

眼部症狀主要有:最初表現為眼前黑影、閃光感、視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復視等;嚴重者視力急劇下降,可造成持久性雙目失明。

代謝性酸中毒的表現為:嚴重者出現紫紺、呼吸加快等。

甲醇運輸/儲存注意事項

本品鐵路運輸時限使用鋼製企業自備罐車裝運,裝運前需報有關部門批准。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洩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

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

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鹼金屬、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

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

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7℃,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金屬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洩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甲醇洩漏事故處置措施

若遭遇甲醇洩漏事故,現場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在公眾安全方面

1. 首先要撥打運輸標籤上的應急電話,或當地的消防急救電話。採取緊急預防措施,做好現場疏散工作,疏散無關人員,並停留在上風向,切勿進入低洼區。

2. 應在洩漏區四周設隔離距離,如只發生洩漏,其隔離距離至少為50米;如發生火災且現場有儲罐、槽車、罐車時,其隔離距離至少為800米。

二、在儲罐或貨車發生著火時

1. 儘可能遠距離滅火或用遙控水槍、水炮撲救;用大量自來水冷卻盛有危險物的容器,直到火完全熄滅。如果容器的安全閥發生響聲或儲罐變色,應迅速撤離,遠離被大火吞沒的儲罐。

2. 對於燃燒劇烈的大火,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遠距離滅火,否則,撤離火場並任其燃燒。

三、在發生溢出或洩漏時

1. 救援人員應穿全封閉式蒸氣防護服處理無著火的溢出或洩漏;消除所有火源,所用的設備必須接地;切勿接觸或穿越洩漏物,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阻斷洩漏。

2. 防止洩漏物進入排水溝、下水道等;並在洩漏液體的前方設好圍堤,等待處理。

四、對傷者的急救

1. 迅速脫離現場

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將洩漏區域內的所有人員轉移至洩漏物上風向的安全區域。呼叫120或其他應急醫療服務中心,醫務人員要根據患者病情迅速將病員進行分類,作出相應的標誌,以保證醫護人員對危重傷員的救治;

同時要加強對一般傷員的觀察,定期給予必要的檢查和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醫務人員在進行現場救治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佩戴適當的個體防護裝置。在現場要嚴格按照區域劃分進行工作,不要到洩漏區域。

2. 防止毒物繼續吸收

應立即脫去汙染的衣服(包括貼身內衣)、鞋襪、手套,用大量流動清水衝洗,同時要注意清洗汙染的毛髮。忌用熱水衝洗。對甲醇濺入眼中者,要及時充分的衝洗,對沒有潔淨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來水衝洗,衝洗時間不少於20分鐘;吸入中毒患者,應立即送到空氣新鮮處,安靜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氧。

3. 心肺復甦

患者從洩漏現場救出後,如有心臟、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4. 意識喪失者的處理

意識喪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及時除去口腔異物,有抽搐發作時,要及時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類止痙劑。經現場初步搶救後,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將患者轉移到附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來源:廣東安全生產雜誌

【來源:汕尾應急管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
    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通過動畫,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CCTV原標題:《應急科普丨颱風是什麼?》
  • 科普視頻丨你了解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嗎?
    科普視頻丨你了解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嗎?來源:科普中國原標題:《科普視頻丨你了解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嗎?》
  • 應急科普丨電動車為什麼著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應急科普丨電動車為什麼著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地址:汾陽市永和西大街9號E-mail:fysxwb@163.com電話:0358-7333277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應急科普丨電動車為什麼著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應急科普丨汛期若遇雷擊,如何急救?
    應急科普丨汛期若遇雷擊,如何急救? 2020-07-26 20:13:08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舉報
  • 科普小常識丨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1—5)
    科普小常識丨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1—5) 2020-07-23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急科普 | 危險化學品安全知識,你了解多少?
    應急科普 | 危險化學品安全知識,你了解多少?
  •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2020-03-27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園博館科普講座丨園林科普探秘 帶你了解「北京本土植物」
    11月11日,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展「北京本土植物」科普講座,來自北京香山公園的劉瑩老師帶領現場小觀眾們認識北京城的本土植物,欣賞它們優美的「身姿」,了解各自的植物特性,在精彩的園林科普講座中重新認識古老的北京城。
  • 今日科普丨你了解超濾膜嗎?
    既然是科普,就不吊大家胃口了什麼是超濾膜?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範圍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過濾膜。今天的科普就到這啦,大家對超濾膜的了解了嗎想知道更多知識請留言告訴我們哦
  • 秦知道丨1萬輛甲醇計程車來了!你對它了解多少?
    西安明年投放1萬輛甲醇出租汽車今年8月份,西安市交通運輸局明確提出,到2019年,西安市要新增1萬輛甲醇計程車。與此同時,媒體也首度披露了西安市甲醇出租汽車的外觀設計。項目驗收會上,國家甲醇汽車專家組專家、陝西省專家組組長、長安大學劉生全教授對陝西省甲醇汽車試點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進行了詳細的匯報。劉生全介紹說,甲醇汽車是一種低排放汽車。甲醇是僅有一個碳原子的低碳燃料,自身非常清潔。而汽油則是由100多種不同的烴類混合而成,成分極其複雜,成分的複雜性加之高碳使其難以成為清潔能源。
  • 應急科普丨現場安全檢查到底查什麼?
    (關注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實務平臺,可進行隱患排查訓練,有圖有依據,有氣瓶專篇)三、危險物品管理是否規範■ 劇毒品、爆炸品的管理是否做到「五雙」,危險化學品是否專庫存放,危險化學品是否有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籤等。
  • 環保科普丨PM2.5究竟是個啥?
    環保科普丨PM2.5究竟是個啥?其實PM2.5汙染早已演變成為全球問題關於PM2.5的本質及其危害大家可能此前有所耳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 今年在日常科普基礎上突出應急科普
    9月19日,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小朋友在了解垃圾分類知識供圖/新華社新華社電 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19日在全國範圍內同步啟動,活動將持續到9月25日。今年全國科普日將在日常科普內容基礎上突出應急科普,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為公眾獻上一場科普活動盛宴。
  • 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
    公交趣味科普丨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你可知為何?在廣州我們將每一名公交駕駛員定義為「車長」他們不僅僅是駕駛公交車的「司機師傅」更是「一車之長」在駕駛服務中更要愛車如家、待客如親為乘客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每位公交車長都身穿木棉紅、肩扛五角星想知道為什麼嗎
  • 科普| 這些颱風「之最」,你都了解嗎?
    科普 | 這些颱風「之最」,你都了解嗎? 愛祖國 愛水務 愛海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看過了這些「冷知識」你還知道哪些颱風之最
  • 【日常科普】你了解鋼化玻璃嗎?
    【日常科普】你了解鋼化玻璃嗎?那鋼化玻璃和防彈玻璃是一回事嗎? 其實,本質上來說,鋼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材質是類似的,沒有特殊之處。讓鋼化玻璃產生強化效應的是它獨特的製作工藝。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20世紀70年代初我十一二歲,那時候我們在英國比較了解美國,對美國沒什麼好奇的,但中國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那時候中國還沒開始改革開放,在國外能看到的中國新聞很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人,但是我們一點都不了解,這引起了我的興趣。1987年以後我每年來中國一兩次,訪問幾所大學,做學術報告,出去旅遊,每次來都看到很多變化。
  • 【海洋科普】你了解這些透明的海洋「異形」嗎?
    【海洋科普】你了解這些透明的海洋「異形」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長得真
  • 半月談|消弭「認知差」,讓應急科普更給力
    因此,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相關信息在輿論場的影響被放大,此時把握應急科普新聞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尤為重要。如果此時新聞從業者喪失責任意識,打擦邊球、求流量、標題黨等操作,將為科普帶來嚴重阻礙。但如何與公眾進行科技方面的有效交流,是擺在政府、科學家、科普工作者、科技新聞記者面前一道共同的難題。針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科普需要各方聯動,形成合力。科學家走到聚光燈下,科普工作者予以輔助「解碼」專業知識,專業化的科技記者編輯團隊承擔宣傳和通俗化表達轉換工作,共同實現科普效果最大化。第三,從組織機制上理順各方權責。
  • 甲醇為什麼可以是「汽油」?甲醇汽油的這些你真的懂麼?
    甲醇為甚麼可以是「汽油」,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甲醇甲醇可以代替汽油加到車裡使用是吧?大家在學有機化學的時候知道甲醇的分子式是CH3OH屬於羥基化合物,而汽油是5碳到12碳的烴類化合物的混合物,都是可以燃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