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為易燃物
大量甲醇洩漏
隨時可能起火、爆炸
十分危險
而且甲醇還有毒性
不僅有刺激性氣味
大量吸入還可能使人眩暈、昏迷
嚴重還會失明
你了解甲醇嗎?
甲醇是一種高度易燃、易揮發的液體,加熱、火花或明火均可點燃,發生火災;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爆炸,爆炸極限為6.0%~36.5%(體積)。
甲醇對人體的危害:可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眼部損害及代謝性酸中毒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神經系統症狀主要有:頭暈、頭痛、眩暈、乏力、步態蹣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識混濁等;重者出現意識朦朧、昏迷及癲癇樣抽搐等。
眼部症狀主要有:最初表現為眼前黑影、閃光感、視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復視等;嚴重者視力急劇下降,可造成持久性雙目失明。
代謝性酸中毒的表現為:嚴重者出現紫紺、呼吸加快等。
甲醇運輸/儲存注意事項
本品鐵路運輸時限使用鋼製企業自備罐車裝運,裝運前需報有關部門批准。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洩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
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
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鹼金屬、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
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
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7℃,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金屬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洩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甲醇洩漏事故處置措施
若遭遇甲醇洩漏事故,現場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在公眾安全方面
1. 首先要撥打運輸標籤上的應急電話,或當地的消防急救電話。採取緊急預防措施,做好現場疏散工作,疏散無關人員,並停留在上風向,切勿進入低洼區。
2. 應在洩漏區四周設隔離距離,如只發生洩漏,其隔離距離至少為50米;如發生火災且現場有儲罐、槽車、罐車時,其隔離距離至少為800米。
二、在儲罐或貨車發生著火時
1. 儘可能遠距離滅火或用遙控水槍、水炮撲救;用大量自來水冷卻盛有危險物的容器,直到火完全熄滅。如果容器的安全閥發生響聲或儲罐變色,應迅速撤離,遠離被大火吞沒的儲罐。
2. 對於燃燒劇烈的大火,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遠距離滅火,否則,撤離火場並任其燃燒。
三、在發生溢出或洩漏時
1. 救援人員應穿全封閉式蒸氣防護服處理無著火的溢出或洩漏;消除所有火源,所用的設備必須接地;切勿接觸或穿越洩漏物,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阻斷洩漏。
2. 防止洩漏物進入排水溝、下水道等;並在洩漏液體的前方設好圍堤,等待處理。
四、對傷者的急救
1. 迅速脫離現場
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將洩漏區域內的所有人員轉移至洩漏物上風向的安全區域。呼叫120或其他應急醫療服務中心,醫務人員要根據患者病情迅速將病員進行分類,作出相應的標誌,以保證醫護人員對危重傷員的救治;
同時要加強對一般傷員的觀察,定期給予必要的檢查和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醫務人員在進行現場救治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佩戴適當的個體防護裝置。在現場要嚴格按照區域劃分進行工作,不要到洩漏區域。
2. 防止毒物繼續吸收
應立即脫去汙染的衣服(包括貼身內衣)、鞋襪、手套,用大量流動清水衝洗,同時要注意清洗汙染的毛髮。忌用熱水衝洗。對甲醇濺入眼中者,要及時充分的衝洗,對沒有潔淨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來水衝洗,衝洗時間不少於20分鐘;吸入中毒患者,應立即送到空氣新鮮處,安靜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氧。
3. 心肺復甦
患者從洩漏現場救出後,如有心臟、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4. 意識喪失者的處理
意識喪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及時除去口腔異物,有抽搐發作時,要及時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類止痙劑。經現場初步搶救後,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將患者轉移到附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來源:廣東安全生產雜誌
【來源:汕尾應急管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