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視頻丨你了解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嗎?

2021-01-12 澎湃新聞
科普視頻丨你了解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嗎?

2021-01-12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科普中國

原標題:《科普視頻丨你了解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將建,回顧中國南極考察站輝煌歷程
    8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據介紹,本次考察將實施羅斯海西岸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建設的前期工作。那麼,對於我國在南極已建立的4個科學考察站你了解多少?一、長城站1984年12月31日,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南極長城站奠基典禮舉行,1985年2月20日長城站建成。
  • 我國建立了哪些南極科學考察站?
    中國已在南極建立四個科考站,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新建的泰山站。圖1 中國南極科考站(網絡圖片)        南極泰山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在海拔高度上與崑崙站遙相呼應,同時能覆蓋格羅夫山等南極關鍵科考區域,使用壽命15年。泰山站不僅將成為中國崑崙站科學考察的前沿支撐,還將成為南極格羅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撐平臺,進一步拓展中國南極考察的領域和範圍。
  • 你想了解南極科學城嗎?到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一探究竟吧→
    你想了解南極科學城的工作和生活嗎?那就到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一探究竟吧! △南極長城站南極常年科學考察站就像一座建在南極冰雪王國的微型城鎮我國在南極有2個常年科學考察站,分別是南極長城站、南極中山站。下面,我們跟隨「雪龍探極」一起揭秘我國南極考察站安全運行背後的「密碼」。
  • 地球上最酷的建築在南極,第一個科學考察站至今還在維護
    中國泰山站今時不比往日,今天很多的科學勘探站都是非常的威武霸氣,今天的人已經攻克了很多極限,至少在非常寒冷的南極生活已經不成問題,所以建築師們就更多的開始考慮美觀與舒適性的問題。比如說中國就在南極建設的泰山站,8個巨大的鋼柱將考察站支撐起來,正十六邊形的外表看上去非常的酷炫,就像是外星飛碟。
  • 中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新建考察站優化選址作業完成(組圖)
    當地時間2月13日21時許,隨著海豚直升機載著多名科學家從難言島安全飛回「雪龍」船,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在羅斯海區域為中國新建第5個南極考察站優化選址作業全部完成。羅斯海是南大洋深入南極洲形成的一個邊緣海,是人類通過船舶抵達南極大陸、前往南極點的優選路線,也是研究氣候變化對南極乃至全球影響的重要區域。
  • 科學考察站
    目前已有26個國家在南極設立了科學考察站,在南極建立了150多個科學考察基地,這些眾多的考察站,根據其功能大體可分為: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無人自動觀測站三類。其中,常年科學考察站有50多個,中國的崑崙站、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都是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在南極洲大約有100多個,經常使用的有70~80個左右,中國在南極洲沒有夏季科學考察站。
  • 中國向極地考察強國邁進 第5個南極考察站即將開建
    5月22日,南極條約協商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國正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南極事務。中國的南極考察歷史僅有短短的33年,但這33年來,我國向極地考察強國的目標不斷邁進。   1984年,中國首支南極洲考察隊成立。隊長郭琨率領考察隊員奔赴南極,僅用40天就建成長城站。
  • 盤點中國在南極的5個科考站,你都認識嗎?
    1.長城站 中國南極長城站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南極建立的常年性科學考察站,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
  • 中國冰島北極科學考察站開站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中國和冰島共同籌建的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已經建設完成,並於10月18日正式運行。該考察站位於冰島北部凱爾赫村,是由中冰聯合極光觀測臺升級而成,建成後將是我國在北極地區除黃河站之外的又一個北極綜合研究基地,首任站長為胡澤駿。2013年,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與冰島研究中心決定共同籌建中冰極光觀測臺。
  • 100年前就被「瓜分」的南極,如今中國還有機會嗎?
    ▲斯科特和妻子凱薩琳為了讓人們永遠地紀念他們,美國把1957年建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羅斯北極科考隊在北極點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俄羅斯國旗南極能夠倖免嗎?1983年,中國成為《南極條約》的締約國,這一年9月,中國派出代表團參加第十二屆《南極條約》會議。結果會一開始,主持人宣布:「請非協商國退出會場,到會場外喝咖啡。」
  • 科普小常識丨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1—5)
    科普小常識丨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1—5) 2020-07-23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南極到北極 北極點探險資訊(一)——Barneo浮冰考察站
    但由於陸地在4000多米的海洋深處,在北極探險、考察只能在不穩定的浮冰上建立大本營,技術難度要求比南極更高。通常有兩種交通工具前往地理北極點:輪船或飛機。俄國的兩艘核動力破冰船可能是唯一能夠直接到達北極點的水面艦船,中國的考察船去年曾行駛到北緯88度,然後使用直升機到達了北極點。
  • 第一個在南極上空飛行的中國飛行員
    與他談起當年首次徵服南極的情景,他感慨萬千:「去之前,還真有點打怵。南極那地方,冰天雪地,經常有12級以上風暴,外國飛機在那裡飛行時摔了不少架,我們的飛機到那裡能飛嗎?心裡確實沒有底。可又一想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還沒有取得《南極條約協商國》的席位,沒有自己的考察站,心裡就有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 科普視頻丨核能的應用——核電站
    科普視頻丨核能的應用——核電站 2020-10-27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1987年,第二十五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在南京舉辦,戴偉作為受邀的300多名外國專家之一,第一次踏訪中國。戴偉:我有兩個愛好,一個是化學,一個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初我十一二歲,那時候我們在英國比較了解美國,對美國沒什麼好奇的,但中國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那時候中國還沒開始改革開放,在國外能看到的中國新聞很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人,但是我們一點都不了解,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 中國科考隊南極建崑崙(組圖)
    中國南極考察內陸考察隊中國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國家海洋局供圖)  中廣網北京10月20日消息 中國南極科考隊今天將乘坐"雪龍號"從上海啟程,赴南極進行第25次科學考察,並建立中國在南極的第一個內陸考察站。
  • 科普組圖·野生動物丨荒漠貓:中國特有的「山貓」
    荒漠貓是中國13種貓科動物中唯一的中國特有種,體形是家貓的兩倍,被稱為「最不為人知的一種貓科動物」。
  • 張青松:40年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南極大陸……
    40年前,也就是1980年1月12日,兩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了南極大陸,成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的先行者,為世界南極探險考察史標上了「中國」註腳。這兩位科學家就是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張青松。
  • 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原標題: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裡,居世界各洲第五位。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 南極屬於哪個國家呢?一份條約規定了所屬!
    南極是一塊擁有大量淡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和油氣資源及科學研究資源的神秘土地。面對如此龐大而且無主的土地跟資源,各國瘋狂了,10多個國家紛紛聲稱對南極領土的主權要求,如此一來各國都坐不住了。    1959年由蘇聯跟美國牽頭多國籤訂了《南極條約》,條約凍結了許多國家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