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組研發鈣鈦礦太陽能流電池 將實現儲能和發電相結合

2020-12-08 OFweek維科網

導讀:國際團隊開發了一種集成的太陽能流電池,被認為是離網位置的理想選擇。該裝置集能量轉換和儲能於一體,可用於照明和給手機充電。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聲稱已經製造出一種高效、低成本的氧化還原流電池,由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供電,它將儲能和發電結合在一起。

美國科學家證明了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他們聲稱反射率低,具有商業生產潛力。串聯架構涉及一種製造工藝,該工藝的特徵是將鈣鈦礦基於解決方案的葉片覆在有紋理的矽晶片上。

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已經證明了鈣鈦礦-矽串聯電池可以延長矽中長波長光的路徑長度並減少反射損耗。

該設備由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猶他州立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和雪梨大學、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

研究人員稱他們的設備是在離網地區為手機照明或充電的理想設備。

科學家說,集成的太陽能流儲能系統結合了光電電化學太陽能電池和有機氧化還原流水電池技術,具有20.1%的太陽能輸出效率。

這種電池是研究員宋進和他的同事在2018年開發的一種廢棄的太陽能流電池的演變。由於當時使用的太陽能材料成本高,太陽能輸出效率低至14%,設備壽命短,該項目最終被擱置。

據開發人員介紹,這種新設備具有更長的壽命、更好的太陽能轉換利用率和容量利用率,具有最佳的電壓匹配。基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特性,他們使用理論模型來識別流電池中的化學物質。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矽表面有額外的保護層。該組織說:「這些化學物質是有機化合物,而不是傳統流動電池中的昂貴金屬,它們溶解在食鹽的溫和水溶液中,而不是強酸中。」

開發商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使太陽能流電池成為離網市場的實際解決方案。他們說:「增加目前研究實驗室中的小型設備的尺寸和規模是一個挑戰。」

想了解更多關於鋰電及儲能領域的行業資訊,歡迎關注微鋰電微信公眾號,每日為你推送最前沿的行業訊息!

相關焦點

  • 發電與儲能一機搞定,科學家研發太陽能液流電池混合系統
    該團隊結合鈣鈦礦-矽串迭型太陽能電池(如下圖)以及氧化還原液流電池,其中串迭型電池就是透過不同材料、吸收不同波長的太陽能電池,也因如此,轉換效率比其他太陽能電池還要高;液流電池則是多由兩個電解質槽組成,充放電時電解質會被幫補到中間的發電室,發電室也會以薄膜隔開兩種溶液、形成兩個電極,最後產生離子交換來發電,儲電時間比一般的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更長。
  • 長江汽車實現太陽能儲能電池技術突破 成為G20峰會「黑馬」
    據悉長江汽車在太陽能儲能技術方面也實現突破,進一步與峰會環保理念相吻合。位於杭州的五龍集團長江汽車核心工廠,是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工廠,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降低能源消耗。此外,五龍在太陽能儲能電池方面的研發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如果成功研發投入使用,將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動力革命。
  • 鈣鈦礦或將代替晶矽 成為太陽能電池「新寵」
    到2020 年中國建築面積會接近900 億平方米,若其中窗戶面積的20% 貼上太陽能薄膜進行發電,則市場規模在200 億元人民幣。如果以平均年日照時間2000 小時計,僅用於建築玻璃上的太陽能電池薄膜每年就能發電7200 億度(太陽能電池薄膜的效率按10% 計算),相當於每年節約電費約4300 億元,節約標準煤近3 億噸,減少碳排放量7.2 億噸。下表列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鏈。
  • 中國企業投產鈣鈦礦光伏電池生產線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浙江省衢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由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鈣鈦礦生產線在浙江衢州正式投產,預計2020年計劃產量將超過2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玻璃。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鈣鈦礦光伏電池技術從研發走向量產,推進該項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 鈣鈦礦光伏電池是一種新型人工合成的光伏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光電轉化率,原料豐富、成本低廉、生產環保,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門研究領域。鈣鈦礦材料可以製作成非常輕薄柔軟的太陽能電池,安裝在汽車、手機、屋頂、玻璃幕牆上等。
  • 適用於分布式發電的儲能技術比較
    標籤:分布式發電 儲能技術 電池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253.htm摘要:分布式發電與儲能技術的結合大大提高了系統的能源利用率目前儲能技術在全球範圍得到關注,取得了迅速的發 展,儲能在分布式發電中起的作用可概括為三個方面[3]: 對系統起穩定的作用;適量的儲能可以在分布式發電單元 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起過渡作用;儲能使得不可調度的 分布式發電單元能夠作為可調度機組單元運行,實現與大 電網的併網運行,提供削峰、緊急功率支持等服務。
  • 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窗戶就可以發電
    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玻璃,其實它是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常見的晶體矽太陽能板顏色為湛藍色,對於重視建築美學或是住家外觀的人來說,可能對在屋頂上放置太陽能板頗有意見,而新一代的透明太陽能板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當座建築物的窗戶或是天窗,發電同時還能保有光線與視野,這種發明或許是個改變建築業、發電與城市面貌的改革者。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該研究的領導者、賓夕法尼亞大學能源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安德魯˙阿姆表示,以新式鈣鈦礦為原料製造的太陽能電池能將大約一半的太陽光直接轉化為電力,為目前的2倍,因此,只需一半太陽能電池就可提供同樣的電力,這將大大減少安裝成本,從而讓總成本顯著降低。
  • 【科技前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的陳大正博士最近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上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TeO2/Ag透明電極的正型(n-i-p)異質結雙面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分別獲得了20.96%和17.36%的雙面能量轉換效率,雙面因子達到82%,為同期國際最高水平,該成果入選2019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 協鑫集成:研發團隊緊密跟蹤鈣鈦礦電池行業研發動態
    投資者問:請問,貴公司鈣鈦礦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究進度如何? 協鑫集成(002506):感謝您的關注!公司研發團隊緊密跟蹤鈣鈦礦電池行業研發動態,並積極開展鈣鈦礦和高效晶矽電池前瞻性技術研究工作,持續保持科技研發行業領先水平。
  • 鈣鈦礦和矽結合可提高太陽能電池30%生產效率
    3月30日消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現狀及應用前景
    相較於絕熱壓縮空氣儲能,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儲熱溫度及儲能密度較低,但其壓縮機耗能減小,且對於壓縮機材料要求不高。該系統缺點在於增加了多級換熱及儲熱,系統初投資有所增加。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於2013 年在廊坊建成國內首套1.5MW 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示範系統,於2016 年在貴州畢節建成國際首套10MW 示範系統,效率達60.2%,是全球目前效率最高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儲能電池分析
    這是由於這兩種發電方式受到大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而具有間歇性和不可控性。小型風能和太陽能非併網發電系統普遍採用鉛蓄電池組作為儲能裝置。目前風力發電機組已由千瓦級發展到兆瓦級,這就要求儲能系統必需大型化。同時由於發電系統地理位置的限制,儲能系統必需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價格便宜,充電效率高,使用壽命長並且有充分的抗惡劣天氣和使用條件的能力。
  • 歐洲太陽能組織呼籲將太陽能和電池儲能放在首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歐洲太陽能組織呼籲成員國在制定復甦和彈性計劃時將太陽能和電池儲能放在首位,以確保歐盟擬議的6725億歐元的後刺激計劃中的一部分。隨著歐盟部長理事會與歐洲議會預算與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會之間的談判進行,太陽能產業集團發表了有關如何將回收和彈性現金用於光伏和電池儲能能力的論文。歐盟成員國將根據其為此目的必須制定的恢復和彈性計劃,從6725億歐元的計劃中獲得支持。歐洲太陽能公司表示,該戰略應該利用資金支持大規模的太陽能和儲能、光伏屋頂、非能源部門的電氣化、智能電網、太陽能製造業和技能培訓。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我的介紹分四個部分,第一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現狀,二是挑戰,第三部分是我們最新研究進展,最後總結一下。在5種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因為這個材料比較新,我還是給大家簡單介紹材料的結構,主要是由陽離子、有機陽離子、無機3個組分組成。大家一般認為傳統半導體材料要實現非常好的性質,就是高純的晶體矽,而鈣鈦礦是目前唯一的溶液法就可以得到高質量的半導體。
  • 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進展,未來窗戶就能發電?
    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玻璃,其實它是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常見的矽晶太陽能板顏色為湛藍色,對於重視建築美學或是住家外觀的人來說,可能對在屋頂上放置太陽能板頗有意見,而新一代的透明太陽能板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當座建築物的窗戶或是天窗,發電同時還能保有光線與視野,這種發明或許是個改變建築業、發電與城市面貌的改革者。
  • 這所985高校研發出全球最大尺寸最高效率的碳電極鈣鈦礦電池!
    「TOP大學來了」小編按,近日,南京大學崑山創新研究院研發的全印刷工藝大面積碳電極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國際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德國TÜV萊茵完成了STC功率測試,並取得測試報告。    據南京大學崑山創新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電池受太陽光照射角度影響較小,在分布式發電和光伏幕牆的運用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且通過全印刷工藝製備的碳作為電極,成本低廉,大約低於0.8元/W
  • 鈣鈦礦電池有望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
    長久以來,研發人員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吸收體材料來作為頂電池,與晶矽底電池搭配使用。圖6顯示了與效率為25%的晶矽底電池組合時,頂電池所需要達到的效率。若要實現接近30%的電池效率,當採用禁帶寬度小於1.7eV的材料時,頂電池效率需要達到20%以上。到目前為止,研發人員還未找到合適的材料。碲化鎘(CdTe)本來有望成為候選材料,但其禁帶過窄,只有1.4eV。
  • 下一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通過嚴格的國際測試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生產了新一代的實驗太陽能電池,它們通過了嚴格的國際電工委員會關於熱和溼的測試標準。該研究發現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發展的重要一步,現已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太陽能能源系統現在正處於工業和國內房屋普遍。當前大多數系統依靠矽將陽光轉化為有用的能量。
  • MIT等組合單晶矽和鈣鈦礦制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或超3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試製出了由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層疊而成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效率還不夠高,只有13.7%,但雙方制定了轉換效率達到29%的目標,「最終還有可能超過35%」。如果目標得以實現,這有可能成為轉換效率高且製造成本低的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
    協鑫告訴你鈣鈦礦到底行不行)由於鉛是一種有毒的金屬物質,所以它需要在從製造到壽命結束的各個應用場合嚴格控制,特別是當鉛以水溶性的形式使用時,比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鉛回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完整的材料產業,鈣鈦礦電池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將只使用總量的0.0007g。鈣鈦礦的下一個十年未來10年鈣鈦礦電池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