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裡,那一棵高大的桐樹

2020-12-05 甬城小祝

時間,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時光拍攝機,靜默地站在那裡,拍攝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拍攝著你我的前世今生。

它又像老家門前的那條洛河,不知疲倦地向東奔去,永不回頭,你我被裹挾在這長河裡,行走了一段,最終魂歸黃土。

索性,我們還有記憶。

站在記憶的時光裡,童年時候的天空很高很遠,大人們永遠在忙碌,不見蹤影。

大概是春天吧,應該是春天!陽光和煦,風很柔和的吹過我們紅潤的臉龐,吹亂我們每個人的頭髮,陽光被稀疏的桐樹枝葉篩過,灑下點點星光,巧兒姑姑、阿敏姐還有燕子,我們一行同齡人在土坯房的一棵老桐樹下面興奮地尖叫著。

我穿過瀉下的陽光,眯著小眼,踮著腳尖,看到直溜溜的樹身又粗又壯,它的枝丫突兀的在藍色的天空裡舒展開來,掛著一串串淡紫色的銅鈴兒一般的花朵,在微風裡搖曳著,在我們小孩兒的心裡跳起了舞。

我們跳著、尖叫著、笑著、鬧著,太陽不驕不躁,風兒不急不慢。

我撿起一朵剛剛被風吹落的桐花,慢悠悠的吮吸著花蜜,然後在手心裡輕輕的搓一搓,溼溼的桐花汁液洇在手掌心,淡淡的香味,淺紫色的花汁,再用兩隻手指捏住桐花尾部,把花蒂放在嘴上一吹一吸,像一個吹圓又癟下去的氣球,好玩極了。

我們就像一朵朵蒲公英,長大後乘著風,撐著傘,降落在遠方各地,不好不壞的過活著,不鹹不淡的聯繫著。

前些年,我會帶著小孩回老家避暑,老院的桐樹越發地挺拔,枝葉越發的茂盛,站在樹下,寬大的樹葉把天空遮擋地密不透風,涼爽無比,只是花期早已過去了。

我帶著孩子走在田間地頭上,遇見敏兒姐的媽媽,我喊了一聲娘娘,娘娘笑著一股腦兒地說,吆,你啥時回來的?你敏兒姐前兒個剛走了。

是的,我錯過了桐樹的花期,他的花期在春天。

去年,我回老家過春節,老院的桐樹不知什麼時候早已砍伐了,只剩光禿禿的矮樁子,在冬天裡,搖搖欲墜的老房子,土坯牆面斑駁陸離,院子荒涼寂寞。

我踱步回來的時候,路過村裡的小賣部,滿臉褶皺的阿婆說,吆,你回來啦,真好!嗨,你巧兒姑姑老忙,沒空回來!

是啊,我們都多少年沒見了,桐樹也不在了,燕子也飛走了。

只有那一段記憶裡,陽光下桐樹疏影裡,跳著叫著笑著的童年夥伴,真誠可愛,陽光明媚。

相關焦點

  • 桐樹下
    文\遼寧葫蘆島石油 閆醫    「媽媽,快看,那棵樹好大,我都抱不住它呢!」    又是一個周末,和兒子一起散步的路上,小傢伙發現了一棵大樹,興奮地跑過去,圍著老樹一直轉圈。    那是一棵柳樹,有成人的腰身那麼粗,長長的葉子低低地垂著,微風拂過,柳葉在空中輕輕舒展。
  • 村民賣樹,一棵30年樹齡的大桐樹能值多少錢,聽完都不敢相信!
    來看看,這麼一棵樹在您那裡能賣多少錢呢?下文轉載自作者:味覺小當家我們都知道,農村地區的植物資源是非常多的,與很多的植物都是野生的,都是大自然贈予給我們的禮物,當然還有一些植物是農村人們自己種植的,俗話說的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農村房屋門前都會有一些樹木,這都是村民們自己種植的。
  • 那年我家,有一棵高大的白楊樹
    我家以前,有棵很高很大的白楊樹,位於院子外牆西南角外十字路口的右前方。白楊樹的外面是幾塊不規整的菜園,稀疏地種著些大蔥及菠菜什麼的;還有幾棵闊葉子的梧桐樹,斜著枝葉,立在菜園裡小徑的旁邊。它們這一簇,那一簇的。相互之間並不緊挨著,布局也不整齊,但卻鬆散自如,很有溫馨的感覺。我家的位置大體判斷,應該就在整個村落的中心略偏南一點的地方。因為有了這棵白楊樹的緣故吧,所以村裡人一般都會寧願認為這裡就是村子的中心了。現在想起來,那棵白楊樹高約十七八米吧,但卻是村裡最高的樹木了。
  • 海山大院裡的那棵猴麵包樹
    久居安哥拉的人,對猴麵包樹不會陌生,遍及非洲大多數國家的猴麵包樹,同樣遍及安哥拉,只是高大挺拔或者非常古老的猴麵包樹,難得一見。猴麵包樹 (Baobab),果實酷似長條麵包,可以食用,木棉科植物,果實成熟的季節,大量的猴子會前來採摘,因而得名。
  • 桐樹花開(朗誦系列)
    文/程慧嫻「媽媽桐樹爺爺都那麼老了還和我們小孩子一樣那麼喜歡吹喇叭你瞧>他的樹枝上掛了多少喇叭他每天每夜地吹春姐姐的耳朵都快被震聾了春姐姐都想走了」「可是夏天姐姐喜歡聽桐樹爺爺吹喇叭呀你看>她為了聽桐樹爺爺吹喇叭一路小跑過來了」「媽媽你看桐樹爺爺把吹過的喇叭都扔下來了他是吹一個扔一個嗎?
  • 校園裡的那棵老松樹
    這次清明節放假回去,到我曾經就讀過的皇帝廟小學轉了一圈,頓覺熟悉而陌生。故鄉在變,學校面貌在變,人的思想觀念更在變。村裡的學校是由破廟改建的。我剛上小學的時候,這裡沒有圍牆,沒有大門。總共二十幾間房子,分三排,其中還有一排是草房。幾名教師擠在一間辦公室裡辦公。當時的學前班叫「育紅班」。
  • 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為何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少?
    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為何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少?文/農夫也瘋狂老話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土地,而其除了可以種植農作物以外,還可以栽種很多的樹木。而過去農村還有俗話「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現在棕樹和桐子少有人種植了呢?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就是說在平時要多栽種棕樹和油桐樹,這樣子孫後代也會因此而受益,不會過窮苦日子。對於棕樹農村人應該不陌生,其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有些是野生的,也有不少是人工種植的。
  • 記憶中的那棵油桐樹
    可以想像,那明朝浩浩蕩蕩下西洋的船隊,一定是備著桐油和石灰的。  我那時還小,全不在乎油桐樹有什麼經濟南價值。我之所以還記得它,主要是那裡有我快樂的童年。  雖說這是一群小孩,一棵樹,但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能力的不同,個性的不同,界定著你在這棵樹上的地位和遭遇。
  • 軍營裡的那棵樹,這輩子也忘不掉……
    只是漫漫黃沙的訓練場邊像列兵一樣整齊的柳樹裡的一棵它是那樣普通而平凡地站在那裡正如現實中平凡與普通的我混在茫茫人海裡就很難被尋覓一樣身在軍營的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一棵樹今天,我想和你一起分享軍營中的那棵樹那棵樹,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如今的巴塘大站駐地鬱鬱蔥蔥,瓜果芬芳
  • 小院桐樹書【外三首】
    用文字記錄生活 小院桐樹書【外三首】 文丨郭 濤 周邊的鄰居 蓋起樓房 小院的陽光被樓房遮擋 多虧院子裡那株父親生前載下的桐樹高高挺立
  • 屬於童年的那一抹綠-光明日報-光明網
    每次回老家,都會迫不及待地去找尋童年的那片小樹林。    老家位於豫東平原一個小縣城的東關。出家門向南100米就是橫穿縣城的河流,河流北岸,便是那片濃密的樹林。    看螞蟻搬家,撿蟬蛻,玩彈弓,這些那個時代的童年遊戲,自然和小樹林分不開。
  • 桐樹的果實長得很大,它們能吃嗎?
    提要:桐樹結了不少的果實,它們能吃嗎?桐樹上長的果子那麼大,為何不能吃?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本人的首先想到的是老家地區種植的泡桐樹,這個季節泡桐樹的花剛剛綻放完。但其實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對桐樹的指代是有所不同的。
  • 興義市富興路旁矗立著幾棵高大的假檳榔
    4月20日上午,筆者在興義市富興路口公交車站附近看見幾棵高大結滿種子的樹,這種樹有點似鐵非鐵,似棕非棕,高大挺拔在人民銀行辦公區門兩邊。樹木結出的種子密密麻麻,勝似好看,因為在電視裡常看見,認定它屬於熱帶植物,但是沒有看見結籽的,也不知道叫什麼。
  • 高大上的這一段馬當路,為何竟無一棵行道樹?
    上街沿寬大整潔,地磚平整,但是沒有一棵樹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陳浩 攝(下同) 植樹的最佳時節,每年除了3月,霜降之後的秋季也是植樹之時。近日,市民孟先生向新民晚報反映,處於黃浦鬧市區的馬當路,有一段路建設得時尚大氣,但竟無行道樹點綴,令人遺憾。
  • 幽默笑話,大伯門外長了一棵高大的仙人掌,它有一個故事
    1、大伯門外長了一棵高大的仙人掌。我問他關於仙人掌的事,大伯一臉惆悵地說:「我家是村裡第一個有電視的人家,村裡的人經常會來看電視。每當風雨傾盆的時候,我總是站在屋頂上,帶著天線架四處跑!一天腳滑,掉了下來,砸到了仙人掌!」我:「沒事吧?」大伯:「如果有事仙人掌能長這麼高?」
  • 桐樹出品 | 桐樹基因推出首款涵蓋免疫治療肝膽胰腫瘤中型NGS Panel
    桐樹基因肝膽胰腫瘤(105基因)NGS Panel適合所有肝膽胰腫瘤患者全方位的肝膽胰基因檢測大套餐的靶向、化療、免疫治療相關基因,不多不少給予貼近臨床、恰到好處的指導解決臨床最關心的問題上海桐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棵樹」的空間,耐人尋味!
    01楔子最近良子在朋友圈看到了幾篇關於「一棵樹」的文章,多是從「功能角度」來描述:一棵樹對空間營造帶來的益處。良子記得在《什麼是建築的「場所和精神」?》一文中也提到了一棵樹,當時關注的焦點在「精神」上。關注的是場所,而忽略了「一棵樹『本身能實現的價值,以及一棵樹能帶來的思考。
  • 萬那杜 | 一棵榕樹
    萬那杜的熱帶叢林裡,生長著數千種奇特稀有的植物。榕樹平平無奇,混跡其中,憑藉驚人尺寸,獨一無二,一棵即可獨自成林。據說—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榕樹,生長在塔納島,稱為「萬物之母」,從祖輩的祖輩時代就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