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北極大家都會想到的是冰天雪地,還有在上面奔跑的北極熊,大海在此處平靜。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從一些影視作品或者記錄片看到北極,他們給我們展現的是厚厚的冰層和艱難前行的破冰船隻,那裡的大海已經凝結。雖然北極地域很大,由於氣候太冷,終年極寒所以人煙稀少,據不完全統計,北極地區生活的總人口不超過六十萬,基本上都是屬於一些村莊部落。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通常我們說的北極地區其實主要是一片海洋就是北冰洋,雖然周邊有很多島嶼,但是北極主體卻是由冰封的海洋構成了一個冰層大陸。那裡的冰雪有數百萬年的積累,這也導致北冰洋是地球唯一白色的海洋,但就在這裡卻又一個天然的不凍港,這又是哪裡呢?
這個不凍港就是摩爾曼斯克港,要知道摩爾曼斯克港所在緯度是北緯69度,這已經屬於極地氣候,但是其在12月份的氣候 一般才-5℃,想想我國的哈爾濱,緯度只有四十多度,但是其溫度基本都零下二十多度了,而我國的瀋陽的氣候才勉強能和這裡相比,雖然這裡自然環境不錯但是太靠北方,有著大把領土和海岸線的俄羅斯為什麼偏偏大力建設這裡呢?
我們從地圖上看俄羅斯雖然土地遼闊,海岸線漫長;但是由於其海岸線主要在北冰洋和大平洋,使其優良的港口並不多。在俄羅斯西部有聖彼得堡,但是其港口船隻出入大洋都需從北歐其他國家經過,艦艇船隻出港容易被監視;南部地區港口進出又要經過黑海進入地中海再入大洋,周邊國家更多,很容易被別人卡主脖子;東部的搶佔我國的海參崴並不是常年不凍,所以俄羅斯就在其北部找到了這個天然的不凍港,而且港口緊鄰北冰洋,船艦出入該港不經過別國控制的灣峽,交通戰略位置極重要。
也就是因為其出港面對北冰洋通往世界暢通無阻,所以在重視海洋發展的沙俄時期這裡就成為沙俄海軍軍港發展的一個重點;蘇聯時期這裡已經成為北部工業中心,在二戰時候摩爾曼斯克更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來自盟軍國家的各種物資,通過這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蘇聯各地,最終才能堅持拖垮了希特勒。冷戰時期入駐此處的海軍艦隊是蘇聯最為強大的北方艦隊。
因為被北大西洋暖流的滋潤,所以人口較多,這在人口稀少的北極地區內已經算是很大的城市了,所以摩爾曼斯克又被稱為「極地首都」。由於其處極地地區,每年都有極晝極夜現象,因此也吸引了很多人去旅遊;目前其為全俄最大的軍港同時也是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羅斯船隻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個港口,年吞吐量800~1000萬噸,不甚繁華。
想去旅遊的小夥伴就可以輕裝去這裡,不用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找地方看極晝極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