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屠宰場:一共奪走17萬頭鯨魚和百萬隻海豹的性命

2020-09-03 行走在陌路

1775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從英國啟航尋找傳說中的南極大陸,由於缺少經驗,把距離南極1300公裡的南喬治亞島當成南極大陸,興奮之餘以國王之名將其命名為「大不列顛喬治亞島」。一年後,庫克提交的航海日誌中是這麼描繪「喬治亞島」:「被冰雪完全覆蓋的海島,擁有數量驚人的企鵝、海豹,回程途中還遇到大規模的鯨魚群。」

這座無人島很快就迎來第一批18艘英美捕鯨船組成的「殺戮者」,僅僅在一年之內,紐約阿斯帕西婭號捕鯨船就帶走5.7萬張海豹皮,而英國萊文斯號捕獵船則帶著55噸海豹油回到英國。19世紀初期,源源不斷的南極海豹皮和海豹油流入歐美兩洲,迅速成為各國貴族攀比身份的奢侈品之一。

1986年,公益組織南極保護協會宣布:在過去200年裡,南喬治亞島共有百萬頭海豹被奪走性命,其中南極軟海豹因皮質尤佳而被大量獵殺, 成為南極第一個瀕臨滅絕的動物(低於300頭)。

為了不引起國際關注,英國禁止除美國與荷蘭之外的任何船隻停靠南喬治亞島,從1786年到1913年之間一直處於「商業封船」狀態,期間記錄有131次阻止事件,約有350艘各類船隻被驅離,只有8艘船因遭遇風暴或故障等特殊原因獲準臨時停靠。

英美荷三國「悶聲發大財」的事兒,最後被這8艘船上的船員公之於眾,一番抗議後,英國乾脆開放航域「有錢一起賺」。此後,更多的「屠戮者」蜂擁而來。

根據南極保護協會的不完全統計,1909年至1964年之間共有13個國家的200多個捕鯨船隊進出南喬治亞島,超過17萬頭鯨魚和成千上萬頭海豹因此殞命。巔峰期島上有5個國家(英美荷挪瑞)的六個屠宰點,晝夜不停的肢解鯨魚提煉鯨油,運回內陸製成凡士林等油製品再出售賺取高額利潤。毫不誇張的說,南喬治亞島是「全球最大的屠宰點」,一共奪走超過17萬頭鯨魚和百萬隻海豹的性命。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總面積3528平方公裡的南喬治亞群島屬極地苔原氣候,每年雪季可長達9個月,因而島上沒有樹木也沒有永居人口。島嶼由南至北長約167公裡,最寬處37公裡,最近島嶼是550公裡外的南桑威奇群島,是早期人類前往南極大陸的必經之地,曾經被英國科考學家命名為「南極大門」。

挪威捕鯨船隊長斯德哥克曾經在回憶錄中寫道:「捕鯨船員生活枯燥,夥食與娛樂都很匱乏,為彌補不足,英國帶頭修建教堂、郵局,美國人帶來了蔬菜,挪威則放養了一批馴鹿」。

「屠戮者」沒想到的是,引入馴鹿的初衷是「狩獵運動」和「蛋白質補給」,卻給南喬治亞島帶來了生態危機,原本就不多的植被被馴鹿啃食一空。直至禁止捕鯨40年後的2013年,挪威政府才撥款獵殺了3500頭馴鹿。

2015年,第一艘獲得許可的郵輪從烏斯懷亞啟程,載著120名遊客經停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和南喬治亞島後前往南極大陸,此後以每周一艘遊輪的頻率持續輸送遊客,這座「全球最大屠宰點」的真實面紗從此正式揭開,被親臨者讚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

作為第177號(名)中國遊客,我也有幸參與到這段19天的南極之旅中,從烏斯懷亞穿越比格爾海峽到達馬爾維納斯群島,沿途能目視到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島,第三天抵達馬島後會拋錨一晚,遊客可以登島參觀馬島西北部海岸,以及澳大利亞和英國人在這裡留下的廢棄礦坑和北美印第安奴隸遺址(另文再書馬島行程)。

第五、六天已進入南極海域,氣溫以每三個小時降低一度的速度持續降到0℃直至零下,第七天凌晨7點抵達南喬治亞島,前往指定停靠點時下了一場大雨,雨後居然出現南極十分罕見的彩虹(據說十年一遇都算好運)。

英國導遊比利說:南喬治亞島緯度介乎南極與南美大陸之間,從緯度更低的南美過來,人們會覺得冰冷刺骨難以忍受,但從南極大陸返程時會覺得這裡就是「天堂」,因為南極只有兩種根莖植物,而南島卻有26種,這些植物代表溫度溼度都相對適宜人類居住。

遠觀南喬治亞島就像一把巨大的鋸齒,伴隨著越來越明顯的海鳥與企鵝叫聲,郵輪緩慢駛入格裡特灣,這是南島4個指定停靠點之一,也是最早的捕鯨船靠岸點。也可以這麼說,英國開放的旅遊線路其實就是重複當初「殺戮者」的路線。

由於捕鯨站碼頭因年久失修而損毀,遊客只能乘坐運輸艇登陸南島,建議越早排隊越好,英國船員的工作效率實在太低,一艘小艇8個人,3個小時才運了一半遊客。

南喬治亞島有南極鳥類和王企鵝兩個觀測站,或許是因為剛下過雨,島上的鳥類並不活躍,只有少量信天翁和海燕在草叢間飛翔。鳥類觀測站的另一面就是英國設立的南極考察站,沒有申請特殊許可證的人一律不得靠近,所以,鳥站並不太受遊客青睞。

第二站是全球最大的王企鵝聚居點,位於南島索爾茲伯裡平原附近的安德魯灣,也就是南島最大的捕鯨站旁邊。英國早在上個世紀末就曾預測島上「有500-600萬隻王企鵝」,但無論是導遊還是船員都認為「實際數量至少要翻十倍」,其中有個船員曾參與清理企鵝糞便的工作,據說一次就在島上清理出4000多噸企鵝糞,而王企鵝一天排洩量不超過30克。

與南極大陸規定「禁止靠近企鵝五米之內」不同的是,南喬治亞島上沒有相關規定,企鵝們也不排斥與人類相處,很多遊客還會故意走著走著就癱倒在地,試探企鵝會不會主動靠近。

有必要說的是,照片拍出來是挺好看的,但實際味道不太好受,所以導遊會帶著遊客聚集在海水能衝刷到的淺灘區,空氣會好很多。

王企鵝是南極大陸獨有物種,近些年來在紐西蘭海域偶有發現,以甲殼類海洋生物為主食,偶爾也會捕食南極蝦或烏賊。習慣每年11月(夏季初臨)在冰川附近產卵,孵化後的小企鵝被推到融化的雪水積潭中練習遊泳,等到冬季來臨前就能自由的在各個島嶼或浮冰之間遊弋。

最有意思的是,小企鵝在滿周歲之前的毛髮與成年企鵝完全不同,13個月後脂肪減少羽毛才褪色成黑白夾黃。

南喬治亞島最熱門的參觀點是安德魯灣的捕鯨站,據說曾經有9個國家的400多個鯨魚「屠戮者」在這裡工作生活,他們以燃燒鯨油來生火做飯取暖,巔峰期一天就能肢解30頭鯨魚和400多頭海豹。

如今,英國宣布廢棄南島所有捕鯨設施禁止捕鯨,但實際上,這座最大的捕鯨站並沒有廢棄,廣場上還擺放著剛刷過油漆的各種船錨,以及捕鯨船的各種零件待修。

表面上看這些儀器都已鏽跡斑斑,但認真觀察還是能看出不少可疑之處,比如鯨油輸送管道看似很久沒用過,但伸手到裡面還能摸到殘留的油跡。最可疑的是一臺拖曳鯨魚的大型絞輪機,應該是剛剛換的新設備,表面光滑且一點鏽跡都沒有。

海灣邊有7艘船被廢棄,大部分都是英國的,船頭高高聳立的桅杆上是捕鯨必備的承重輪軸,數不清的海豹和鯨魚就是被這些桅杆吊到船上獵殺。

捕鯨站500米外有片墓地,這裡安葬著14個捕鯨人的屍骨,除了石碑上提到的沙克爾頓爵士(英國捕鯨發起人),剩下的都是肢解鯨魚時發生意外而死,有的因鯨魚身體脹氣爆炸,有的是煉油不慎掉落爐中。

曾經的捕鯨站大廳被改建成博物館,除了百年前捕鯨站的各種「輝煌事跡」外,還收藏了一部分捕鯨人的遺物。這座捕鯨博物館估計是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博物館,一行百人只有三五人入內參觀,絕大部分遊客都對其嗤之以鼻。

博物館附近有個小郵局,由島上20名工作人員中的4個人值守,他們的工作內容除了協助遊客購買郵票、明信片並負責打包送上郵輪外,其他時間都在打掃企鵝糞便(不然臭氣燻天)。

南極海域的第一座教堂就建在南喬治亞島上,據說捕鯨人每天都要來教堂呆上一個小時,以緩解肢解鯨魚時的壓力。如今,這座教堂仍然維護的很好,但內部沒有設置任何物品,也沒有宗教人員常駐。

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郵輪會在南島停留一晚,但遊客只能在郵輪上過夜,因為南島目前還沒有接待設施,第二天早上還會開放六個小時(6-12點)參觀時間,有拍攝日出需求的遊客可以提前申請,12點後郵輪會起錨前往南極半島。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屠宰場:一共奪走17萬頭鯨魚和百萬隻海豹的性命
    19世紀初期,源源不斷的南極海豹皮和海豹油流入歐美兩洲,迅速成為各國貴族攀比身份的奢侈品之一。1986年,公益組織南極保護協會宣布:在過去200年裡,南喬治亞島共有百萬頭海豹被奪走性命,其中南極軟海豹因皮質尤佳而被大量獵殺, 成為南極第一個瀕臨滅絕的動物(低於300頭)。
  • 堪稱全球最大屠宰場:英國人找到「南極大陸」,奪走百萬海豹性命
    庫克是這樣描述這座島嶼的——「它完全被冰雪覆蓋,這裡的企鵝和海豹數量驚人1986年,南極保護協會的公益組織公布了相關的令人膽寒的數據——在過去200年,南喬治島有將近百萬頭海豹被獵殺,不少海豹種類瀕危。鯨魚遭遇毒手的數量也有17萬頭。
  • 象海豹--世界最大最萌的火腿腸
    海豹科 Family  象海豹屬 Genus 南&北象海豹種 Species象海豹是已知目前存在的海豹科中最大的種類,其中南象海豹較北象海豹更大一些,雄性可達5米長。雄性象海豹潛水時間最長可達1小時,潛水深度可以達到1000-1500米,最深的南象海豹深潛記錄為2338米(2012年)。但通常在尋找食物時,它們只在水下300 - 600米活動,水下時間不超過20分鐘。常年在深海中覓食依賴於它們的鬍鬚的感覺和運動敏感度。人們對後者知之甚少,但與鬍鬚根部的高水平神經連結表明,它們對追蹤獵物很重要。
  • 鯨魚和鯊魚尾巴的擺動方式一樣嗎?來南極告訴你正確答案
    讓我大感意外和大惑不解,難道觀鯨不是魁北克最重要的旅行項目嗎?帶著失望離開了魁北克沒想到很快迎來了這次觀鯨的機會,而且觀南半球的鯨。所以鯨魚給咱們人類最深的印象就一個字「大」!其中最大的有藍鯨、鰭鯨、抹香鯨。藍鯨體長30米,體重一般150噸,最大的達190多噸,心臟有小汽車那麼大,血管可以穿過嬰兒,目前世界現有20萬頭。其次是鰭鯨,體長25米,體重一般50噸左右,現有8萬頭。
  • 100歲鯨魚被宰僅需2小時:這部豆瓣9.8分的紀錄片,美麗又殘忍
    有的小海豹熬過了這一劫,和媽媽在更穩定的海水中團聚。而有的小海豹則沒能熬過去,這是來自大自然殘忍的一面。2小海豹要遭受暴風雪的考驗。而小企鵝想要長大,則要遭受來自虎鯨和海豹的雙重考驗。據估計,南極磷蝦的數量多達400萬億隻,它們的總重量總和超過地球上其他任何一個物種的重量總和。南極磷蝦由於數量龐大,成為了許多海洋生物的餌料,其中一種就是座頭鯨。鯨魚捕食南極磷蝦的策略十分奇特,他們從海底接連吐出螺旋形狀的氣泡。
  • 看似荒涼的南極實則生機盎然,這裡生活著全球最多的食肉哺乳動物
    南極概況南極洲被稱為」第七大陸「,是人類最後抵達的大陸,面積1400萬平方公裡,超過歐洲和大洋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整個大陸只有2%的區域無長年冰雪覆蓋,其餘地方全是厚厚的冰川,佔全球冰被面積的80%以上。極端最低氣溫為-89.2℃,最大風速每秒90米以上,全洲平均年降水量55毫米,是全球最冷、風力最大、最乾燥的大陸,被稱為「白色荒漠」。
  • 認識地球上的海豹
    雖然它們在遠洋區的棲息處覆蓋甚廣,但它們只會在七個主要的地方繁殖,其中四個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對出的海島。南象海豹形狀奇特,有一個能伸縮的鼻子,當它興奮或發怒時,鼻子就會膨脹起來,並能發出很響亮的聲音。目前全球共有約650,000頭南象海豹。研究表明它們分成3個地理亞群,每一個大洋有一個亞群。
  • 捕鯨三巨頭:這個國家比日本更殘忍 被稱為全球頭號「鯨魚殺手」
    北歐兩兄弟挪威和冰島也幹著這一勾當,與日本一起,人稱「捕鯨三巨頭」。我們就先從有著全球頭號「鯨魚殺手」之稱的挪威開始說起吧。在捕鯨這件事情上,挪威,讓人瞠目結舌。挪威與日本的行事風格不同。從1982年開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就命令禁止了商業捕鯨。此後,日本人繼續鑽空子捕鯨,打著「科研」的幌子繼續捕鯨。
  • 南極磷蝦:全球共5億噸,年捕30萬噸,能否「拯救」鯨魚?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曾對南極磷蝦的生物量進行了估計,得到的結果是10~20億噸,每年可供捕撈的產量為1.5億噸——而全球每年捕撈的海產品總量加起來還不到1億噸。英國科學家最新的資源調查表明,南極磷蝦目前的資源儲量超過5億噸,依然是目前世界上單種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 海豹極度瀕危列入紅色名錄
    「一艘漁船緩緩的向冰面靠近,一個個漁民手持帶鉤的鐵棍走向在冰面上曬太陽的小海豹。隨著棍子飛舞,一隻只小海豹倒在冰面上,一把尖利的刀刺進海豹的眼睛,灰白的皮從鼻尖被撕開直到後鰭。」這是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出版的《海豹菲加的故事》中的片段。  最近來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報告顯示,海豹已被列入紅色名錄,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 多種鯨魚瀕臨滅絕,為何獨角鯨卻不減反增?其基因組令人捉摸不透
    在20世紀,由於一些國家對海洋中的鯨魚進行瘋狂捕獵,全球鯨魚的數量急劇下降。據統計,從1900年到1999年間,大約有290萬頭鯨魚被捕殺,使得長鬚鯨、塞鯨、藍鯨等鯨魚種類被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國際捕鯨委員會頒布了國際捕鯨禁令,旨在恢復全球鯨魚數量。但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和海洋汙染的影響,加上一些國家以科研的藉口進行商業捕鯨活動,幾十年來鯨魚的數量恢復得非常緩慢。某些種類的鯨魚的數量仍在在下降。
  • 鯨魚擱淺泰國死亡,胃中找到80個塑膠袋!塑料汙染已成全球大危機
    近日,當地科研人員對死亡的鯨魚展開了屍檢,想要弄清楚它的死因。在打開鯨魚的胃後,眼前的景象讓人驚呆了——在鯨魚的胃中找到了80個塑膠袋,重量達到8公斤。據救援人員稱,在6月1日鯨魚臨死前,還吐出了5個塑膠袋。當地官員表示,吞噬了如此多的塑膠袋是導致鯨魚虛弱和死亡的直接原因。海洋生物學家表示,這難以想像鯨魚承受了多麼大的痛苦,有80個塑膠袋填充了它的胃,鯨魚無法再吃任何營養食物。
  • 義大利發現的最大鯨魚屍體被衝到海岸邊
    Officials discovered the carcass on Sunday (Jan. 17), before towing it to the nearby port at Naples.官方稱發現屍體是在星期日(1月17日),之後拖到附近的Naples港口。估計這頭鯨魚有65英尺(20米),重量超過77噸(70公噸),根據機構報導估計是在地中海發現的最大鯨魚屍體之一。據新聞報導,海岸警衛隊潛水員在一隻小幼鯨在遇險狀態下遊進索倫託港後,發現了這頭鯨魚。
  • 為什麼有大量藤壺附著在鯨魚身上,卻不敢靠近大白鯊、海豹等動物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題主所說的這些附著在鯨魚身上的到底是一些什麼東西,以及這些附著物為什麼對鯨魚的體表情有獨鍾,但是對大白鯊卻不怎麼青睞大白鯊。實際上附著在鯨魚身上的絕大多數是一種叫藤壺的生物。
  • 【海豹正說】加拿大捕獵海豹被歪曲,動物保護者在說謊
    海豹季捕獵的海豹均非瀕危物種加拿大東海岸的豎琴海豹數量已達到30年來的最高水平,約730萬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格陵蘭地區的豎琴海豹、灰海豹等均列為"無危物種"這些海豹目前的數量已達到3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加拿大漁業海洋部(DFO)測算,加拿大東海岸的豎琴海豹數量,由1952年的200萬隻出頭增加到2013年的730萬隻,是20世紀70年代數量的3倍多(70年代海豹數量曾跌至谷底)。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協會(WWF) 在其2013年出版的《格陵蘭地區海豹》報告中認可並援引了加拿大漁業海洋部的數據。
  • 納米比亞海岸發現7000多具海豹屍體,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據報導描述,這些海豹屍體聚集在沙灘上,場面十分震撼。對此科學家表示其中有很多的是小海豹的屍體,然而小海豹才剛來到這個世界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消息令人痛心,此外還有很多流產的雌性海豹,母子雙亡也是令人唏噓。對於這些海豹死亡的原因,科學家表示暫時還沒有弄清楚,他們給出猜測稱可能是汙染或者感染導致的,而當時發現的海豹屍體中大多都缺少脂肪,因此還有可能和飢餓有關。
  •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 當地史上最大規模鯨魚擱淺事件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日,大約120頭領航鯨(又稱巨頭鯨)在斯裡蘭卡科倫坡附近的帕訥杜勒海岸集體擱淺,這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當地警察局長稱,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擱淺鯨魚的數量就增加到了約100隻。
  • 地球史上最大的動物,一天能吃掉4噸食物,長這麼大全靠「抄底」
    無論從體長還是體重,或者其他因素考量,藍鯨都無愧地球史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成年平均體長達25米,均重150噸起,僅心臟的重量就可達180公斤。人類記錄藍鯨最大數據是33.5米、體重近240噸,但這個數據不是正式科考記錄,數據可能有水分。目前最大個體的確切可靠數據是1938年發現的一頭雌鯨,體長29.9米、重約177噸。
  • 鯨魚可對抗全球變暖?每頭鯨魚吸收的碳元素,比樹木吸收的還多
    說起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相信多數人都知道是藍鯨,這種鯨魚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魚種類,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生物種類。從公開資料顯示,藍鯨的體長最大可達33米,體重181噸。有網友可能會想,181噸是什麼概念?如何換成非洲象的體重,相當於是25隻,如果折換成人類的體重,那麼相當於是2000-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