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個貧苦孩子走出大山,她們是國內首支彝族女子棒球隊

2020-12-05 澎湃新聞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前,北京某民間棒球俱樂部的幾個孩子在家長陪同下來到基地與強棒天使棒球隊進行一場友誼賽。男孩們在場上飛奔,10個黑黑瘦瘦的女孩在場下教大人們投球、揮棒。

她們是國內首支彝族女子棒球隊隊員,最小的6歲,最大的11歲。這群從四川大涼山走出來的「小老師」認真且專業,獲得「大學員們」一致好評。

教練介紹道:「她們剛學了5個月,技術動作都會了,只是還不能上場比賽。」話音剛落,幾個女孩異口同聲「糾正」教練「是4個多月」。

在她們的世界裡,「爭」回來的每一天既證明「夠努力」也代表「夠聰明」。畢竟,去年年底,當教練孫嶺峰把她們和8個男孩帶出大山時,她們對棒球還一無所知,如今,這顆白色小球已經被寫進他們的未來。

強棒天使棒球隊的小隊員在進行棒球學習。 中國青年報 圖

被困、受助與自救

18個孩子從西南大山的褶皺裡來到「電視裡的北京」時,住進的是球隊在通州宋莊一片廢棄廠區裡改造的新家。

這是球隊自2016年成立至今的第三個「家」。當年,中國棒球國家隊前隊長孫嶺峰與合伙人組建球隊,免費為貧困兒童、「事實孤兒」做棒球培訓,但「地方得夠大,要滿足幾十人生活訓練,還不能貴」,這樣的要求讓愛心基地不得不總在北京郊區打轉,曾經「藏」在北京小湯山鎮官牛坊村一片平房中、遷至昌平南七家村,又因城市拆遷改造不得不輾轉至通州。

新基地安置在廢棄的廠區裡,建築垃圾堆成小山包,舊倉庫也無法直接用於孩子的訓練及生活。孫嶺峰只能帶領隊員和建築工人一起親手築建家園,砌牆時磚塊不整齊,孩子們就從建築垃圾裡挑選廢磚塊再利用,孫嶺峰笑稱自己帶出一支「裝修隊」。

去年10月,兩輛5.3米長的廂式貨車運了5車次,把30多名師生的生活遷至40公裡外。不久後,18名大涼山的孩子也跨越2300多公裡來到此處,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為給孩子們過個好年,基地囤了不少食物。不料,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隨著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孫嶺峰迅速封閉基地,謝絕一切參訪,他精神高度緊張,除了擔心疫情風險,更擔心「彈盡糧絕」。

工作人員加孩子五十來個人,一天三頓飯,「孩子們訓練消耗還很大,平時手掌大的包子,小夥子一人一頓飯就能幹掉五六個。」之前儲備的物資開始告急,在對外「求援」的物資名目上,各種肉類和蔬菜被標上「特急」。

「基地維持至今獲得過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孫嶺峰表示,球隊公眾號會定時更新社會捐贈來的物資,小到5個蒼蠅拍,大到4臺鍋爐。儘管疫情出現後,捐贈也受到影響,但仍有愛心企業雪中送炭,由負責人親自開車,把捐贈的所有蔬菜整齊地碼放在基地門口,人就走了,放置半小時、消毒後搬進來。大家發現每箱菜上都放了一個「福」字。

南七家的基地面臨拆遷時,寒冬裡,師生多次遭遇被強行斷電斷水。這些經歷被刻在孫嶺峰的記憶裡。幾個月間,基地僅他一個人可以進出,採購的任務全落在他的肩上,儲存的幾十箱壓縮餅乾、蠟燭、電池、淨水器等還放在倉庫裡,「當時就想斷水斷電也得能應付」。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球隊也迎來轉機。宋莊基地再往南30公裡,接近河北地界,又一個笑稱被孫嶺峰「坑」了的朋友,為孩子提供了新家。園區內那片荒廢已久的專業棒球場地,透露了主人一度擱淺的棒球夢,也暗示球隊可以暫時告別「打遊擊」一般的生活。

新的基地有一片菜園,不訓練時,孫嶺峰組織孩子們在老莊稼把式的指導和帶領下種菜。對從小便要肩負起家庭重擔的這些孩子而言,下地是熟悉不過的生活,但和小夥伴追逐打鬧間播種的黃瓜、茄子、豆角、西紅柿……似乎從種子埋進土壤的一刻就註定會好吃一些。

這是球隊的第四個家,此前,孫嶺峰親自跑過不下200個基地。他稱自己是北京郊區活地圖,甚至考慮過把基地遷往上海。但每次遷徙都是一個巨大工程,除了場地翻新、資金支持等困境,一群沒有京籍的孩子如何入學尤為讓人頭疼。

在來北京之前,6歲的阿牛每天上學要走4個小時山路,一年級的她可以歪歪扭扭地寫出隊裡10個女孩的名字。一張A4的白紙,被她撕成20多個小紙片,正反兩面都寫滿了字,有一個上面是「子」下面是「木」,這是阿牛筆下的「李」字。

「你上下寫反了。」

「不可能,你查給我看。」

看著記者手機上的「李」字,阿牛煞有介事地嘆了口氣,把錯字劃掉,一筆一畫寫下「李」。

強棒天使棒球隊的女隊員在場邊觀賽。 中國青年報 圖

我不願意他們叫我「爸爸」

除了棒球,在紙上寫寫畫畫是這群女孩最喜歡的事情。她們中的多數都會把筆下的小人兒畫上長長的頭髮,「我原來頭髮到這兒。」11歲的爾洛手在腰處比劃,女孩們原來都是長發,為了打棒球才剪短。可二選一,棒球竟勝過長發,但她們會用耳環填上五六歲時家人幫打的耳洞,讓自己「像公主一樣」。

來到北京後,「公主」們做過蛋糕、打過雪仗、學過自行車,孫嶺峰希望孩子們的生活不止有棒球。他的操心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與信任,爾洛表示,「我們會叫孫教練『爸爸』,叫他妻子『媽媽』。」

「父親的定位不適合我,我就是教練。」孫嶺峰對記者坦言,孩子們的原生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自己的付出確實可能比這些孩子的父母更多,但他不願被叫「爸爸」,「因為容易戳中我心裡最軟的部分」。

退役後,孫嶺峰參與過公益工作,但捐款去向不明,捐助方式單一,無法徹底改變受助者命運等現實讓他對公益有了自己的理解,「金錢之外,更要投入精力和時間去陪伴,公益不是施捨」。此外,要保證公益行為的可持續,「心軟」會適得其反,他要做一個「狠下心」的人。

「絕對貧困,尤其事實孤兒,我不管你沒人管你;身體健康;7~9周歲。」一開始,孫嶺峰就給要幫助的孩子劃定3個標準,於是,他見到了一個個家庭的支離破碎,父母離世、被家人倒賣、流浪、鬥毆……

他提醒自己管好「同情」,「人的身世是老天爺給的,不需要同情,但未來需要改變。」因此,他的「選材」標準中沒有一條是從棒球角度考慮,「棒球對身體素質要求不那麼嚴,關鍵在於思維,只要你把特點變成特長,你在棒球場上就是高手。」

他坦言,並沒打算把孩子都變成職業選手,「能通過棒球有一技之長,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但7~9歲的標準很有講究。「孩子10歲以後很快就進入青春期了,有特殊時期的思想和認知,也相對會隱藏,很難捉摸他心裡的想法,這就容易存在風險,一旦影響到其他孩子後果就很可怕,球隊很可能有解散風險,那這幫孩子怎麼辦?現在讓他們回去和殺了他們無異。」孫嶺峰需要時刻保持「理智在線」。

例外還是出現了。「剛發財」三兄弟,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去世後,幾個孩子只能在村子裡討飯吃,「根據實際情況,只有老二的年齡符合。」

但當時負責對接這家人的是清華棒球隊創辦者之一、在球隊擔任教練的郭忠健,回來時,「這家老二老三跟在他身後,我一拍腦門,哎。」孫嶺峰記得,此後幾天,郭忠健仍見縫插針地告知他這家人的狀況,希望把老大也接到隊裡,「我一直死扛,有一天心裡一松,老大也來了」。

但管著40多個孩子,需要橫下心的時候仍是多數。一個孫嶺峰帶了多年的隊員,出生時沒有父親,5歲時,母親把他的雙胞胎哥哥賣了7000元後便不知去向,他跟著二伯生活。「一開始覺得我是騙子,又踢又踹不願來,待了兩年後又不願回去。」

孫嶺峰記得,去年春節,孩子家鄉來人想帶他回去過節,他心不甘情不願地上了車,回家後便拼命折騰,大年初四就被送回基地,但回來後也一反常態,多次出走,無奈之下只能把他送回老家。

4月,沒有任何徵兆,41歲的孫嶺峰突發心梗被緊急送往醫院,做了4個心臟支架。出院第二天,他便前往這名隊員家中查看情況,「覺得孩子心態還沒完全調整過來,所以我只能抽空去探望,無法把他帶回來,畢竟我要對40多個孩子負責。」

隊伍越壯大,無力感越時常叨擾孫嶺峰。他想起在大涼山密林裡跋涉的感覺,「越走越悽涼,我們能做的太少,阻力卻太多。」這樣的路,身材嬌小的阿牛每天都在走,有時還要背著比自己矮一點的妹妹阿西,「這個6歲的孩子承擔的太多了」。

阿牛6歲,不在孫嶺峰的標準裡。「但她戶口是7歲。」孫嶺峰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小不點兒成了漏網之魚。

「你為什麼不把阿西也帶出來?」

「阿西實在太小了。」孫嶺峰不想把球隊變成「福利院」,「我不光需要他們長大,更希望他們成材」。

孫嶺峰(右)。

不願賣慘,「賣」的是未來

「如果外界硬要把這件事情看成產品的話,我想『賣』的不是苦跟慘,我要『賣』的是未來。」孫嶺峰的球隊從無人問津到廣泛關注,像站在花灑下,理解與質疑同時沾身。

於他而言,無論對孩子的變化還是對輿論的褒貶,他要做的就是繃緊一根弦」。這是他從棒球場上學到的智慧,「運動員太興奮動作容易變形,太低迷又沒狀態,需要專注、持續增加精神力量」。

屏息凝神間,出色的棒球選手已經分析清楚局面,隊友的性格、對手的特點都是作出決策的依據,「規劃、執行」這是在棒球場上早就養成的邏輯,放到任何領域,下意識就成了做事的節奏。

正是這種節奏,讓孫嶺峰走到今天,「我從第一天做這件事就知道這超出了我的能力,感覺一直都在爬坡。」像是騎虎難下,攤子越大,需要的錢和資源越多,對他的能力要求越高。

為了融資和求援,這個被稱為「中國鈴木一朗」的棒球選手穿上西裝,八字眉一緊,「底層邏輯」「產業模式」便層層脫出,早已沒有曾經「一句話都說不完整」的樣子,「我只有不停提升,才能扛得住這個盤子」。

這些棒球帶來的財富,孫嶺峰在退役後有了更深體會,於是他確信,棒球能改變自己,也能改變這些被密林罩住的孩子。

18歲時,孫嶺峰就入選中國國家棒球隊,擔任過隊長,6次榮獲亞洲棒球錦標賽「盜壘王」,獲得過中國棒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其實,他小時候挺皮的,身高也不行,但反應靈活,速度快。」

從事青少年棒球工作近40年的張錦新是孫嶺峰的啟蒙教練。隊伍剛成立時,老爺子來球隊給孩子們指導技術。「住了一個禮拜,不想走了,我覺得他們明天也需要我,後天也需要我。」72歲的老教練,一年中有300天住在基地,成了孩子們的「師爺爺」。

沒有孫嶺峰那麼堅強,「師爺爺」常被戳中心窩。一次回宿舍,桌子上放了一塊哈密瓜,「這是一個小隊員悄悄放我這兒的,說注意到就我沒吃,給我拿了一塊。」

張錦新教導過各種性格的孩子,在他看來,這支隊伍中的孩子大多數都會察言觀色,家庭的原因讓他們很早就懂事。每每此時,他都覺得為他們琢磨出路重任在肩,「現在有三四個孩子可以輸送到專業隊,其他孩子未來可以轉型當教練或從事棒球方面的工作,我更希望他們能以棒球特長進入大學,所以抓學習就特別重要」。

吃飯前,張錦新召集隊員集合,孩子們按高矮順序站成四排,「報數」,第一排10個,第二排9個,第三排9個,第四排10個,「加起來多少個?」

孩子們爭相回答,「38個對了,我們42個人,算算有幾個人沒到?」……

算術上不夠靈光的孩子們在球場上贏得過高光。2017年7月「強棒天使隊」有4名孩子入選國家少年棒球隊,赴日本參加著名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PONY杯,並榮獲成長組冠軍;次年8月,球隊受邀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支代表隊,參加2018年PONY世界大賽U11 Bronco組決賽階段的角逐,這是中國棒球歷史上首次直接獲邀代表亞太區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刷新了中國體育的歷史。

2019年12月球隊作為除了主辦地深圳外的唯一一支球隊,受邀參加了在深圳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U10組別的比賽,並獲得該組別所有的個人單項獎。

「即便未來不打職業,但有他們出現,對中國棒球來說就是財富,棒球在中國絕不是小眾市場,未來一定會成為關注度極高的運動。我要做的就是不停播下種子,助力那天早日到來。」

孫嶺峰坦承為項目的現狀憋著一口氣,也正是這口氣讓他感到「被人需要」,「我的收穫比付出大得多。對於這些孩子,我把所學給到你,你因此從一個被別人拖著走的輪胎變成一個發動機,可以帶著別人走,那不就夠了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個「絕不心軟」的棒球手和42個貧苦少年的故事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前,北京某民間棒球俱樂部的幾個孩子在家長陪同下來到基地與強棒天使棒球隊進行一場友誼賽。男孩們在場上飛奔,10個黑黑瘦瘦的女孩在場下教大人們投球、揮棒。她們是國內首支彝族女子棒球隊隊員,最小的6歲,最大的11歲。這群從四川大涼山走出來的「小老師」認真且專業,獲得「大學員們」一致好評。
  • 微光照亮大山女孩的足球夢
    而兩年後,她們有的被選拔為布拖女足苗子走出大山,足球顛在腳尖,有了重量,也有了希望。,細緻地記錄著她們每一天的成長和進步。經過近兩年的訓練,這支全國首支彝族女子校園足球隊成效初顯她們先後獲得「峨眉山」杯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邀請賽第四名,涼山州青少年足球比賽小學組第一名;金牛區「金教杯」校園足球比賽小學女子組第二名;在2020年西昌夏令營活動中,組織在金牛「全跟崗」學習和訓練的布拖女足苗子,參加涼山州同年齡段球隊對抗賽勝出;組隊訓練僅一年的布拖女足苗子,參加2020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獲得07年齡段女子組第七名的成績,這也是涼山州在該賽事上歷史性突破。
  • 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連接大山與夢想
    這篇日記來自於一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五年級的彝族學生楊爾布,而「這個機會」源於東航2020年8月下旬開展的「為愛飛行1小時 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動。時隔半年多,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再次將大山與夢想連接。8月下旬,東航四川分公司聯合涼山州雷波縣教育局,選取品學兼優的10名五年級學生赴成都,進行一周「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遊學活動,為孩子們普及航空知識、歷史知識和大自然知識。在立巢航空博物館、建川博物館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孩子們度過了難忘的一個星期。「我很興奮。」彝族學生阿苦石五得知自己要去成都,輾轉難眠。
  • 「為愛飛行一小時」,讓涼山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
    8月26日,家住涼山州雷波縣的彝族孩子白如意給認識的東航四川分公司職員發來信息。幾天前,他應邀參加了東航開展的「為愛飛行1小時、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動。在看到孩子們大多家境貧寒卻依舊奮發之時,助學人員深受觸動,東航四川分公司團委在全體空勤員工中發出倡議,每人捐出1個小時的「飛行小時費」,募集公益善款,用於幫助大涼山山區兒童購置禦寒衣物、學習用品及助學幫扶、公益活動等。該倡議迅速得到全員響應。
  • 東航「為愛飛行一小時」帶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這篇日記來自於一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五年級的彝族學生楊爾布,而「這個機會」源於東航2020年8月下旬開展的「為愛飛行1小時 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動。這裡和我們那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是兩個世界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大香格裡拉旅遊環線腹心地帶,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全國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 決勝2020丨大山裡的幼兒園「學前學會普通話」為彝族孩子鋪就...
    這幾天,「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平均海拔2600米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幼教點。嶄新的校舍、寬闊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彝族小朋友們熱情地用漢語和採訪團的記者們打著招呼。當記者問道:「你幾歲了?」小朋友安志成用漢語清楚大聲地說:「4歲了!」
  • 《女子棒球隊》被稱神作 34年前預言今季甲子園賽果
    而川原泉在34年前創作的少女漫畫《女子棒球隊》(又名《甲子園上空的微笑》)由於設定與今季甲子園賽果相似,而被推民稱為「預言帝」。 《女子棒球隊》是川原泉1984年在白泉社《花與夢》上連載的漫畫,講述教師廣岡真理子在毫無棒球知識、經驗的情況下來到九州某豆之木高中任教。
  •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視頻】《走出大山 圓夢舍塊》——東川區舍塊鄉易地扶貧搬遷紀錄片
  • 球員賽場遭槍擊 香港女子棒球隊退出賽事返香港
    香港女子棒球隊昨日返港,團長描述驚險一刻  新快報訊 昨日,香港女子棒球隊於上午10時40分抵達香港。數日前被流彈擊中的28歲隊員卓莞爾也隨隊歸來,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傷勢已無大礙。
  • 中國科學院第一名門,貧苦之家走出三個院士,他們是如何逆襲的
    在19世紀20年代的浙江紹興,有這樣一個貧苦的家庭,一家四兄妹,卻走出了三位院士,影響了中國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就以其中,唯一健在的馮端先生為主人公,揭開這個窮苦家庭終「逆襲」成名門的秘密!這是大哥給他上的人生第三課:走出局限,看向世界。從此,他和科學結下一生不解之緣。姐姐給他上的第四課1941年8月父親馮祖培去世,國讎家難的關頭,姐姐馮慧毅然決定,與他一起奉母前往大後方重慶。
  • 連續12年,張桂梅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為了讓女孩們走出大山。今年63歲、身患20多種疾病的雲南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連續12年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能救一個算一個!」12年來張桂梅像一束光照亮了無數孩子的夢想她說:「在我活著的時候,我一定要看到她們出去。」
  • 彝族孩子飛翔的翅膀:「學前學會普通話」公益項目託起大山裡的希望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宋婕 陳鋒 北京報導5歲的彝族男孩吉木什斤跟隨外婆生活在四川涼山州甘洛縣,除了彝族語,只會說簡單的甘洛方言一年惠及26萬兒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三區三州」之一,屬於深度貧困地區,在那裡生活的彝族人,就像吉木什斤和他的外婆一樣,日常用彝語溝通,使用普通話對他們而言不是一件易事。據統計,目前全國不會普通話的0-6歲兒童大約有500萬,僅涼山一個州就有50萬,佔了十分之一。
  • 校長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消防員頭擋三刀|澎友圈周報
    #女校長讓1600女孩走出大山張桂梅,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校長,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雲南貧困大山 「我這輩子的價值,不管怎麼樣,我救了一代人的」。致敬,這些山裡的老師!#抓寵物鴨者或涉嫌盜竊7月3日,王珞丹在微博發布尋鴨啟事稱,7月2日下午,自己同事當孩子養的寵物鴨子「吉吉」在朋友母親的小吃店附近被人抓走。警方回應稱抓鴨人已被找到,抓鴨人或涉嫌盜竊。
  • 樹屋女孩《胭脂妝》 國內首支女團國風電音歌曲
    單曲海報  搜狐娛樂訊 樹屋女孩最新單曲《胭脂妝》於白色情人節零點重磅推出,成為國內首支推出國風電音歌曲女團,引領音樂新風尚。  此曲的推出,是樹屋女孩在新國風領域大顯身手的開始,期待她們帶來更多的作品!
  • 【致敬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郭雲濤: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高奇發)郭雲濤是一位生長在秦嶺大山深處的農家子弟,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的母校灞塬初中任教。十八年來,他精心培育,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
  • 創世紀的史詩——彝族「六祖分支」
    希慕遮的第二十九代孫婁珠武有12個孩子,其中11個都因所居住的地方野獸太多,搬到了臨水的地方。只有武洛撮一個人留著。天神策耿直為了武洛撮把美麗的尚未出嫁的三女兒許配給他。篤慕之祖白博耿根據天神賜給他的經典定了結婚日。武洛撮與天神的三女兒結婚後,過了三年都沒有後代,於是,白博耿帶領二人祭祀祖先,一年過後生了第一個孩子,兩年過後生了第二個孩子,三年過後第三個孩子誕生了。這第三個孩子就是阿普篤慕。
  • 這個大山裡的「博士村」火了!走出60多名博士碩士,背後故事震驚所有家長
    村民說,「這是專門用來激勵孩子好學上進的。家裡有人考上大學,走出門身板都挺得直直的」。村民操龍飛說:「我們村裡出的博士很多,我的兩個孩子是研究生,我的弟弟是博士,妹妹的女兒和女婿也是博士。那時的條件比較困難,全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博士。」逆水村委會副主任儲著年說:「我們這裡最好的房子是學校。」
  • 【追夢火焰藍】守護主席家鄉的「烈焰藍玫瑰」:走進湖南省首支女子...
    ——這是記者在韶山毛澤東遺物館前坪看到的一幕,這些身經百戰的女子志願消防隊員,人人懂得防火、滅火常識,個個會熟練使用滅火器材,成功擔負起撲救景區初起火災事故和引導遊客緊急疏散的重任。  為防範化解火災風險,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主動作為,在紮實開展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於2009年9月30日成立了湖南省首支女子志願消防隊——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女子志願消防隊。女子志願消防隊成立之初,由10名講解員組成,平均年齡25歲,主要擔負消防宣傳、疏散觀眾和協助救援工作。
  •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2002年,作為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無兒無女的她立下了這樣的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山裡的女孩們讀書,讓她們走出大山……」>在這整整12年的時間裡,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因她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校門……
  • 「追夢火焰藍」守護主席家鄉的「烈焰藍玫瑰」:走進湖南省首支女子...
    ——這是記者在韶山毛澤東遺物館前坪看到的一幕,這些身經百戰的女子志願消防隊員,人人懂得防火、滅火常識,個個會熟練使用滅火器材,成功擔負起撲救景區初起火災事故和引導遊客緊急疏散的重任。為防範化解火災風險,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主動作為,在紮實開展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於2009年9月30日成立了湖南省首支女子志願消防隊——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女子志願消防隊。女子志願消防隊成立之初,由10名講解員組成,平均年齡25歲,主要擔負消防宣傳、疏散觀眾和協助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