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火星大氣同位素的新儀器

2021-01-07 科技報告與資訊

由於火星表面的條件與地球上的條件接近,因此具有很大的科學意義。這顆星球在遙遠的過去留下了液態水的痕跡。在地表發現了山谷網絡,以及有滲水跡象的斜坡和碎石。火星的大氣層過去可能比較濃密,大氣層中發生了類似地球的水循環。要徹底了解火星大氣層中發生的過程,需要對火星大氣層的組成進行長期連續的觀測。探測器對大氣層組成的測量為研究大氣層與地球表面之間的交換過程提供了數據。然而,目前沒有一個固定平臺對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及其同位素進行連續的長期觀測。大氣中的同位素比值會因為凝結和升華過程而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要想全面研究大氣中發生的過程,必須對同位素比值進行連續監測。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應用紅外光譜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蘭斯大學(法國)的研究人員一起開發了一種新的雷射光譜儀,用於長期分析火星大氣層的同位素組成。該設備能夠以百分比的精度計算至少一年的火星大氣中主要成分的同位素數目。該成果發表在《Applied Sciences》雜誌上。現在,該裝置已在法國歐洲航天局的現場,並準備在2022年發送。

作為光譜儀的主要測量部分,作者使用了一個限鏡分析比色皿,進氣系統將大氣氣體樣品吸入其中進行分析。對同位素光譜特性的分析表明,測量其濃度的最佳光譜區間可由兩種可調諧半導體雷射器重疊。雷射輻射通過入口鏡進入充滿氣體的區域,在測量周期內,每個雷射的頻率略有變化。從高反射係數的鏡面上一致反射,雷射束反覆穿過樣品的工作區域,使兩臺雷射器的有效光路分別為55米和110米。所有被出口鏡遺漏並被分子吸收衰減的光線都被透鏡收集並沉積在光電探測器上。多次反射期間發生的重要光路可確保高測量精度。

大多數雷射光譜儀的積分時間不超過幾秒鐘。由於採用了特殊的雷射頻率穩定算法,我們的方法可以將測量信號存儲數十分鐘。該方法對不同同位素的測量精度為1-3%。此外,與經典的多通道光學系統相比,我們的系統具有抗外部影響(衝擊、振動)的能力。

論文標題為《Martian Multichannel Diode Laser Spectrometer (M-DLS) for In-Situ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easurements on Mars Onboard ExoMars-2022 Landing Platform》。

相關焦點

  • 大氣硝態氮來源的同位素示蹤研究取得新進展
    上世紀五十年代,降水硝酸根(w-NO3-)的氮穩定同位素(δ15Nw-NO3-)開始被用於大氣NOx來源示蹤,至今特別是2000年以來,已在東亞、歐洲和北美三大高氮排放區開展了大量觀測(圖1)。然而,由於缺少約束NOx與w-NO3-之間氮同位素效應(∆)的方法,阻礙了大氣NOx來源同位素示蹤的發展。
  • 好奇號首次分析火星大氣並未發現甲烷(圖)
    地球大氣裡超過90%的甲烷是由活有機體產生的,因此科學家希望「好奇」號能在火星大氣裡發現這種氣體。但是研究人員11月2日宣布,這輛一噸重的火星車通過火星樣本分析儀(SAM)進行第一次大氣測量,並未獲得任何收穫。帕薩迪納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克裡斯-韋伯斯特說:「總之,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未發現甲烷。但是未來幾個月我們將會繼續尋找,因為火星一直令我們驚喜不斷。」
  • 好奇號發現:火星原始大氣大量損失但仍具"活力"
    剩餘大氣依然具有「活力」  【搜狐科學信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近日發回證據顯示,火星大氣頂層不斷有氣體散出,造成大量原始大氣的損失。但該證據同時顯示,即使火星大氣損失嚴重,剩餘大氣依然具有「活力」。  據了解,好奇號探測器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在上周對濃縮火星氣體樣本進行了分析,該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氬的同位素進行了十分精確的測量,而該同位素是由許多不同原子重量的同一元素組成。
  • 穩定同位素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生態系統生態學是中科院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的核心研究領域。自2006年以來,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於貴瑞研究員、孫曉敏研究員和李勝功研究員等帶領下,該重點實驗室在穩定同位素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方向已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 大氣有機碳和元素碳穩定碳同位素研究獲進展
    穩定碳同位素被廣泛用於地球化學研究,同時也是解析大氣汙染源及大氣化學轉化的有效途徑。
  • 地理資源所穩定同位素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生態系統生態學是中科院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的核心研究領域。自2006年以來,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於貴瑞研究員、孫曉敏研究員和李勝功研究員等帶領下,該重點實驗室在穩定同位素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方向已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 火星結構,大氣
    研究人員利用過去兩年中從MAVEN太空飛行器收集到的數據,繪製了地球以外行星的高層大氣的第一張風循環圖。 新的火星風圖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火星氣候的運行情況,從而更準確地了解其古老的過去和正在進行的演變。
  • 大氣碳同位素雷射在線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劉玉柱教授領導的雷射光譜/雷射質譜課題組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合作,在大氣碳同位素的雷射在線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氣硝酸鹽如何生成?大氣硝酸鹽氧同位素異常給你答案
    硝酸鹽生成途徑的研究對灰霾天氣的控制至關重要。針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灰霾天氣,我們需要引入更多創新型技術和手段,才有可能開創灰霾天氣治理的新局面。《科學通報》2018年12月發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章炎麟教授課題組的「大氣硝酸鹽中氧同位素異常研究進展」,從大氣硝酸鹽氧同位素異常(Δ17NO3-)的分析方法、時空分布及其對硝酸鹽生成途徑的解析等方面進行了綜述。論文第一作者是團隊博士生張雯淇。
  • JGR:火星地下滷水活動——來自火星磷灰石H和Cl同位素組成的證據
    胡森等-JGR:火星地下滷水活動——來自火星磷灰石H和Cl同位素組成的證據普遍認為早期的火星存在液態水,甚至湖泊和海洋。雖然30億以來,火星表面就已經變成現在這樣極度寒冷和乾旱的環境,但是近些年的火星探測和火星隕石的研究表明,在火星的局部地區仍然可能存在過地下水(或流體)及水巖作用。火星地形地貌探測結果表明火星地下流體可能具有富含滷族元素,但至今缺乏相關的巖石學和地區化學制約。磷灰石是火星隕石中普遍存在的副礦物,不僅能用於確定地質事件的年代,也是揭示其源區地球化學性質的重要窗口。
  • JGR:火星地下滷水活動——來自火星磷灰石H和Cl同位素組成的證據
    雖然30億以來,火星表面就已經變成現在這樣極度寒冷和乾旱的環境,但是近些年的火星探測和火星隕石的研究表明,在火星的局部地區仍然可能存在過地下水(或流體)及水巖作用。火星地形地貌探測結果表明火星地下流體可能具有富含滷族元素,但至今缺乏相關的巖石學和地區化學制約。磷灰石是火星隕石中普遍存在的副礦物,不僅能用於確定地質事件的年代,也是揭示其源區地球化學性質的重要窗口。
  • 火星曾有厚厚的大氣?最新研究揭露火星水流失過程,海平面10億年...
    如今,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火星高層大氣中發現了令人驚訝的大量水,部分解開了這個謎團,研究也被《科學》接受。自2014年以來,「馬文」(MAVEN,即「火星大氣和揮發性演化」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號宇宙飛船開始環繞火星運行,之後一直在記錄火星高層大氣的組成狀況。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有液態水,並一定存在一個很厚的大氣層。
  •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可能解釋了火星大氣的奧秘
    Murray)對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了理論推論,這是水手IV探測器在一次飛行中發現的。科學家認為,火星可能具有二氧化碳冰的長期穩定極性沉積,可以控制全球大氣壓。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的理論可能是正確的。二氧化碳佔火星大氣的95%。紅色星球的表面壓力僅為地球的0.6%。
  • 天文學家在火星大氣中探測到迷人的綠光
    歐空局藝術家對火星空氣輝光的印象。在火星的高層大氣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他們已經探索了幾十年的現象:一種微弱的綠光,是由陽光和高層大氣中的氧氣相互作用造成的。此前,這種輝光只在一個地方被探測到:地球上方的天空。它在火星大氣中的發現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在地球和其他地方驅動空氣輝光的過程。「在地球上看到的最明亮的排放物之一來自夜光。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都配備了哪些科學儀器
    它用於分析研究火星整體化學成分與化學演化歷史、火星礦物組成與分布以及析火星資源及其分布區。與其它幾臺儀器等聯合起來,還能夠用於研究近火星空間能量粒子輻射與大氣的關係,太陽風暴能量粒子事件對火星大氣逃逸的影響與相互作用的規律,火星粒子加速與輸運過程。
  • 火星大氣層中有甲烷嗎?研究證實了甲烷在火星上的作用
    根據領導這項新研究的PFS儀器的主要研究者Marco Giuranna(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說法,十億分之15的分量似乎很小,但這對火星來說是相當了不起的。研究人員估計,這項研究覆蓋的總面積為49,000平方公裡,包含39至54公噸的甲烷。相比之下,目前地球大氣層約為1800 ppb(儘管在20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只有一半)。
  • 研究稱熱量和塵埃使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流失到太空中
    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軌道探測器上的一個儀器發現,火星表面附近的水蒸氣被推高到大氣層中,比以前認為的可能還要高。一旦水蒸氣高入火星大氣層的殘餘部分,就很容易被帶電的氣體粒子破壞,並流失到太空中。
  • 研究建立測定稀土釹同位素比值新方法
    直接測試國際巖石標樣稀土中143Nd/144Nd比值和傳統方法的類比 釹同位素在同位素地球化學與地質年代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為準確獲得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傳統方法需要通過兩階段離子交換技術分離出純淨的釹,再採用熱電離質譜儀(TIMS)或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MC-ICP-MS)進行測試。首先,將溶解後的樣品溶液通過陽離子交換柱(AG50W-X8/12)去除基體,同時回收稀土元素(REEs)。然後,採用萃淋樹脂交換柱(P507/204 or LN)分離出純淨的Nd,再進行測試。
  • 科普:火星隕石又有新發現?
    (一)、包裹氣體檢測(1)方法:在火星隕石研究早期,測量火星大氣的成分是否與火星隕石玻璃體中的氣體一致,是確定隕石身份的方法之一。將火星隕石切開後,裡面會有玻璃體,這是小行星砸到火星上高溫條件下形成的熔融玻璃,其中包裹有火星氣體。(2)案例:美國「海盜號」探測器於1975年發射後,曾測量過火星大氣,分析發現其中有二氧化碳、氮氣、氖氣、氪等氣體分子。
  • 火星夏天!天問一號雄心勃勃火星探測器任務 7種科學儀器採集數據
    火星夏天!天問一號雄心勃勃火星探測器任務 7種科學儀器採集數據然後,由太陽能驅動的漫遊車將花費大約90個火星天來詳細研究其周圍環境。(一個火星天比地球日長約40分鐘。)它將使用六種不同的科學儀器來完成此任務,天問一號將這些儀器確定為多光譜相機,地形相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器,火星磁場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儀。